浙江语言学家_第1页
浙江语言学家_第2页
浙江语言学家_第3页
浙江语言学家_第4页
浙江语言学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收录著名的现代语言学家共318位〔大体截至1946年出生的学者〕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有4个省的语言学家人数最多,依次排名是:浙江59人,占18.55%江苏43人,占13.52%广东37人,占11.62%福建22人,占06.91%浙江占第一位。有三个原因:〔1〕历来比较重视教育,尤其比较重视语文教育;〔2〕都处于沿海地区,在近代和现代得开放之先风,善于吸取新鲜的理论和方法;〔3〕江南的山水、江南的传统熏陶、孕育出充满人文精神的研究人才。一、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特点与奉献〔一〕特色第一,在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面,有着很好的学术传承关系。中国的学术研究,历来讲究“继承〞,传统小学更是如此。有的还是一脉相承,具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如钱玄同〔吴兴〕对研究,沈兼士〔吴兴〕对字放牧研究,就深受他们的老师国学大师章炳麟〔余杭〕的影响。第二,这些学者大多融会贯穿,全面开展,在音韵学、文字学和训诂学等各个方面造诣都很深,同时还都拥有自己独占鳌头的专长。如罗振玉〔上虞〕不仅精通甲骨文。而且在铜器铭文、简牍碑刻上也有独到见解。陈梦家〔上虞〕专攻古文字研究,还涉及文化、历史、宗教等领域;马叙伦〔余杭〕研究的重点是《说文解字》,同时旁及金文、石鼓文;孙诒让〔瑞安〕主要从事古文字研究,朱起凤〔海宁〕主要进行训诂研究,独立编撰《辞通》,等等。第三,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还具有学术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如章炳麟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上古声类系统,并且开创了词源学的研究;王国维〔海宁〕和罗振玉那么并称创立甲骨文的两大家;唐兰〔嘉兴〕主要致力于中国古文字以及中国文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沈兼士借助于汉字的意义、声音和字形的联系,开创了“字族〞的研究。

第四,他们多数既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研究功底,又初步掌握了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真谛,因此往往能够推陈出新,或者旧说翻新,或者建立新学。如钱玄同第一次运用国际音标来拟测先秦古韵,还积极为统一国语、推广文字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关于中古汉语的研究〔包括敦煌变文〕更是异军突起。关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有两条线索:第一是从关注敦煌文献研究开始,最早开始研究的是罗振玉和王国维,两个人的角度不尽相同,一个偏重于敦煌学,一个偏重于俗文学作品,而第一个对敦煌文献及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那么是姜亮夫,他虽然出生于云南昭通,但是1953年以后就一直在浙江高校工作,他的楚辞学和敦煌学是他的学术强项,代表作有:《屈原赋校注》、《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以及《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敦煌学概论》、《敦煌学论文集》。〔二〕开创了历史词汇学新的研究领域而后的蒋礼鸿专攻历史词汇学,重点还是近代汉语的词汇,《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出版后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致使一举成名。他的重要著作还有《义府续貂》、《古汉语通论》等。这纛研究的特色是注重于语言的研究,把语言和历史以及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方面研究还有在其他地方工作的浙江学者,比较有影响的如张相,他的力作是《诗词曲语词汇释》,对唐宋金元明人的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进行诠释、互释、汇释;另一位是胡竹安,他专攻《水浒》词语研究,代表作是《水浒词典》。〔三〕20世纪50—60年代培养的

并且在1978年以后崭露头角的赵诚〔杭州〕、曹先擢〔长兴〕、裘锡圭〔宁波〕、王宁〔海宁〕、项楚〔永嘉〕、蒋绍愚〔富阳〕等。这批中年学者研究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受过良好的根底教育,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诸钓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赵诚,在音韵学、文字学〔以甲骨文为主〕、训诂学几个方面都有研究,最出色的是文字学方面,著作有《甲骨文简明词典》、《甲骨文文字学纲要》等。第二,具有强烈的意识,力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结合,如王宁对训诂学方法的改进,和老师陆宗达合写了《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汇答问》,第一次对传统的三种训诂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她还建议以“形〞为中心,重新建立独立的文字学,表达这一思想的是《汉字构形学讲座》。第三,古为今用,开始向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倾斜。如曹先擢以汉字本体研究为根底,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特别关注现代汉字的使用,包括汉字教学、辞书编撰、现代汉字整理与标准等,他还主持了《新华字典》等多种字典、词典的修订。第四,研究领域的扩展。他们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研究范围,而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园地。如裘锡圭的研究开始主要是甲骨文,后来就扩大到战国文字,并且锋利杰出的成就。他还在文字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代表作有《古文字论集》、《文字学概要》等。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突破〔一〕方言研究具有优良的人文传统浙江人,尤其是温州人,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浙江的方言材料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一座开采不尽的宝库;另一方面,也是浙江的方言交错复杂促成了方言研究人才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方言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人文传统,一代一代,辛勤耕耘,前赴后继,事业有成,而且新见迭出,成果累累。1.老一辈的代表以李荣〔温岭〕为首,他在音音乐学方面拥有深厚的根底,著有《切韵音系》,同时对现代语言学又有透彻的了解,著有《语音》。他还善于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更是得心应手。他的研究特色是贯穿古今文献材料,寻找出对应规律,对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主编了《中国语言地图集》主《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凡41种〕5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年一代人才辈出,并且各有特色。2.钱曾怡〔嵊州〕专注山东方言调查研究,尤其是胶东和鲁中的方言,编写了不少方言志,如《烟台方言志》、《博山方言研究》,还主编《山东方言志丛书》,此外,她在方言语法以及方言研究的方法论方面也屡有建树。3.温端政〔平阳〕那么遥相照应,专注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提出“晋语〞独立于其他方言的建议,代表作是《怀仁方言志》、《山西方言研究》,还主编《山西方言志丛书》。此外,他在俗语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著有《俗语》、《歇后语》,主编《中国俗语大词典》、《古今俗语集成》。4.王福堂〔绍兴〕的主要奉献是主持修订《汉语方音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第一版袁家骅主编〕,他的研究集中在自己家乡的绍兴方言,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多个层面,并跟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研究,撰写多篇优秀论文。5.颜逸明〔温州〕研究范围是吴语,重点是吴语的分区以及吴语边缘地区的方言归属问题,代表作是《吴语概说》,他还参与许多地方志的方言卷的编写工作,先后撰写了桐乡、龙游、平阳、温州等地方志的方言卷。此外,他还是文字改革和语文现代化的热心鼓吹者,撰写大量论文进行宣传。6.郑张尚芳〔温州〕从民间崛起,脚踏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几乎涉及全国各地方言,还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所以他的研究视野比较开阔,触及古音韵以及汉藏语系的比较研究。他的研究重点是温州方言,写有系列性专题论文,颇有影响。新时期培养的方言研究的杰出代表是游汝杰〔温州〕和潘悟云〔瑞安〕。7.游汝杰主要研究方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方言研究以吴方言和上海方言为主,屡获好评的《上海市区方言志》的语法局部就是由他执笔的。他的思路敏捷、新颖、独特,他主张方言分区有多种可能性,因此需要采用“综合分析法〞,他还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首创者之一,主张文化与语言的双向研究。代表作是《方言和中国文化》〔周振鹤合著〕、《汉语方言学导论》、《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8.潘悟云主攻音韵学、方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其特点在于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用古音韵的研究来印证现代汉语方言的问题,二是借助计算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方言。所以,他的研究往往具有前沿性,跟国际比较接轨。他大量提出新的设想,否认传统的方言“分化论〞,建议汉语“影响论〞,自成一家之说。他认为汉语方言并非一个母语分化而来,而是非汉语方言在汉语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要区分不同的历史层次,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二〕语言学理论研究占了理论语言学界的半壁江山宁波人士好似对语言学理论情有独钟,如开创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是胡以鲁〔宁波〕,当代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有许国璋〔海宁〕、赵世开〔宁波〕、徐通锵〔宁海〕、叶蜚声〔宁波〕等。中国的理论语言学界形成两条思路,一是以引进、借鉴为主,一是以提炼、独创为主,如何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并且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1.胡以鲁被公认为我国理论语言学的开拓者,他的《国语学草创》是第一部汉语的语言学理论专著,颇多新见,他所提出的一些研究原那么和研究方法,在今天也还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中国理论语言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许国璋的强项是英语教学,《许国璋英语》风行全国,名闻天下,受其教育的人才成千万计,影响之巨大、深远,实在难以估计。他在语言学理论方面也有不少研究,尤其是语言哲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显示了他对语言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代表作是《许国璋论语言》。3.赵世开主攻语言学理论、英汉比照研究以及语言学史。他在引进、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欧美的语言学理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代表作有《现代语言学》、《汉英比照语言论集》和《美国语言学简史》。4.叶蜚声主攻理论语言学与外国语言学史,他不仅在翻译、介绍、引进国外的语言学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为可贵的是密切关注汉语研究,特别是语法和音韵研究方面的理论问题,发表了大量相当有分量的评述,开创了汉语语言学评论的先风。主要著作有《语言学纲要》〔跟徐通锵合著〕,这是新时期出版的比较出色很有影响的语言学概论性质的教材。5.徐通锵前期主攻历史语言学,偏重于方言和音韵的研究,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叠置式音变理论〞,代表作是《历史语言学》;后期转攻语言学理论,他不满汉语语法研究深受印欧语法理论的影响,提出“字本位〞理论,虽然这一理论颇有争议,其真伪以及价值还有待于论证,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探索勇气和执着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代表作是《语言论》、《汉语研究方法论初探》、《汉语结构的根本原理》。〔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修辞研究方面人才辈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现代汉语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老一辈代表主要有:1.方光焘〔衢州〕当年是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中流砥柱,他和陈望道倡导的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法理论跟汉语语言事实的结合,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与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他提出的“广义形态〞深入人心。他始终坚持对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在“共时〞和“历时〞、“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代表作是《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语法论稿》。2.金兆梓〔金华〕最重要的著作是《国文法之研究》,这也是文法革新派的力作之一。他试图突破《马氏文通》的束缚,为构建汉语语法的一个新格局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创导语法研究必须把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普通研究三者结合起来,他还积极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3.胡明扬〔海盐〕的研究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各个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具有鲜明的个性:第一,注重活生生的口语,而不是相对静态的书面语;第二,注意从事实出发,并且在理论上得到提高;第三,对语法研究情有独钟。在方言研究方面,他着力于海盐方言语法的研究,写有《海盐方言志》,还主编了《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在社会语言学研究方面,他注重北京口语的调查及其变异,写有《北京话初探》和《北京话研究》。在语法研究方面,他着重北京话的语气词和叹词的研究,注重词类的分类和标准,主编了《词类问题考察》和《词类问题考察续编》。在语言学理论研究方面,他对建立语义语法范畴有详细的阐述,代表作为《语言和语言学》、《语法和语法体系》等。

4.王维贤〔北京〕的语法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色:第一,把语言与逻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复句的语义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代表作是《逻辑学》、《虚词的逻辑特性》、《语言逻辑引论》、《现代汉语复句新解》〔跟张学成等合著〕;第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探索,论著具有强烈的理论色彩,代表作是《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作为新时期培养出来的语法学家,代表人物主要有两位:5.邵敬敏〔宁波〕深受吕叔湘、朱德熙和王维贤的影响,主攻语法研究,注重语法意义入手去寻找形式的验证,提倡“语义语法〞和“双向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主张以语法意义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代表作有《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他在语法学史以及语言学评论方面也有所作为,著有《汉语语法学史稿》、《中国理论语言学史》〔跟方经民合著〕、《汉语语言学评论集》和《汉语广视角研究》。他的兴趣比较广,还涉足广告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教学等,著有《广告实用写作》、《广告语创作透视》,主编《文化语言学中国潮》、《现代汉语通论》等。6.沈家煊〔吴兴〕早期主要从事汉英语法比较研究,后来致力于运用功能语法理论和认知语法理论来分析汉语语法,他的研究往往能够从汉语的事实出发,挖掘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他引进或提出的“有界〞和“无界〞、“转指〞和“转喻〞、“分析〞和“综合〞、“有标记〞和“无标记〞、“对称〞和“不对称〞等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以小见大〞、“于平凡处出新意〞正是他的长处。他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能够跟汉语语法事实密切结合,并且作出必要的修正、补充和开展,从而取得可喜的成绩。代表作是《不对称和标记论》,还主编《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7.在修辞研究方面,老一辈杰出代表是陈望道〔义乌〕,他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理论框架,是中国修辞学界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著作。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研修辞的原那么,如区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以及“题旨情景〞说至今都是不刊之论。此外,他在语法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是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主将,他和方光焘所倡导的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有关论文由他聚集为《中国文法革新讨论集》,他晚年还撰写了《文法简论》,对汉语语法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此外他对许多语文问题发表了看法,有关文章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继承陈望道修辞学研究传统的是倪宝元〔永康〕,代表作是《修辞》、《汉语修辞新篇章》。他的修辞研究富有特色:第一,注意作家作品语言的修改,从中发现修辞的作用和妙处,开创了汉语比较修辞学,著有《词语的锤炼》、《名家锤炼词句》〔跟章一鸣合著〕、《妙笔生花》〔跟张宗正合作著〕;第二,对成语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是成语研究的大家,代表作有《成语辨析》、《成语例示》和《成语九章》〔跟姚鹏慈合著〕。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研究方面,浙江学者的奉献无疑是无与伦比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一,走在时代的前沿,善于学习国外语言学理论,同时又能够一切从汉语事实出发,开创出新的局面。第二,坚持独创性,无论语法研究还是修辞研究都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结论。第三,既有继承,又有出新,比较好地处理了推陈出新的关系。〔四〕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除了方言、理论、语法和修辞等大的分支学科,浙江学者也没有忘记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这说明,浙江语言学家研究的范围几乎已经覆盖到语言学的每一个领域。第一,语音研究,特别是实验语音学研究,主要有两位:1.吴宗济〔吴兴〕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汉语普通话的字调、语调进行了重新分析,包括声调、重音、时长、音变、节奏等,并且得出一系列新的结论,还运用电脑技术进行了语音合成,在言语工程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代表作有《普通话发音图谱》〔跟周殿福合著〕,并且主编《实验语音学概要》、《现代语音学概要》等。2.鲍怀翘〔慈溪〕也专攻实验语音学,但是他的研究重点是应用性的,先后对“氦氧语言〞〔深潜水作业中使用〕、“水下爆炸声〞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藏语、合萨克语、蒙古语〕的语音进行分析,并发表了系列性高质量的论文。第二,文字改革研究,主要也有两位:1.劳乃宣〔桐乡〕是晚清著名的等韵学家,著有《等韵一得》,但是他的主要功绩是在字改革方面,他是早期文字改革的积极鼓吹者,包括构拟拼音文字和整理简体字,代表作有《增订合音简字谱》、《简字丛录》。2.林汉达〔镇海〕主张文字改革,制定了“国语拼音文字〞,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作是《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后期关注通俗读物的编写,做了大量语文知识的普及工作。第三,民族语言研究,虽然人数不多,也有所成就。陈乃雄〔吴兴〕主攻蒙古语、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以及契丹文字。在大量调查研究的根底上,写有《契丹小字研究》〔跟清格尔泰等合著〕、《保安语词汇》等。三、浙江省语言学研究的总体特色浙江省内的语言学研究经过近60年的建设,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形成两个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以姜亮夫的楚辞研究为代表,以及以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为代表,标志着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尤其是楚辞研究以及敦煌变文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以任铭善为代表,他不仅在古代汉语方面造诣颇深,著有《汉语语音史要略》以及《大事化小骗到爱论》〔跟蒋礼鸿合著〕,而且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自成一家,在词类问题讨论以及兼语式等句式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代表作是《无受室文存》。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浙江语言学研究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首先,在汉语史研究方面,以敦煌学为核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在楚辞语言、敦煌变文、唐俗文学语词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的强势学科。

浙江虽然跟敦煌相隔千山万水,但是研究敦煌文献、近代汉语的学者却源源不断,据《敦煌学大辞典》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国从事敦煌学研究的201名知名学者中,浙江籍学者就有31名,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各省区中位列第一,而且敦煌莫高窟从1943年2月建所以来的三任所〔院〕长,首任及现任都是杭州人〔常书鸿、樊锦诗〕。80年代以后,浙江的敦煌学以及近代汉语研究形成了一支以老中青结合,并以中青年为主力的优秀队伍,建成了中国近代汉语研究中心之一。这是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一脉相承下来的,现在浙江大学已经成立了“汉语史研究中心〞,形成了以张涌泉、方一新、王云路为代表的新的学术带着人群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的全国性的领军人物郭在贻,他起到了承上房屋上的重要作用,继承了姜亮夫和蒋礼鸿的学术传统,在近代汉语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他先是对《楚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成《楚辞解诂》等论文,后来专攻汉魏以来的方俗词语,代表作是《唐代白话诗释词》等,并转而研究敦煌变文,代表作有《训诂丛稿》、《郭在贻语言文字论稿》以及《郭在贻敦煌学论文集》等。郭在贻不幸英年早逝,他示完成的事业由他的学生张涌泉、黄征继承并发扬,师生三人合作出版了《敦煌变文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