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天下观与华夷观互动的视角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何以中国:多元一体的天下观;中华世界秩序:华夷观念下的朝贡体系清·万国来朝图轴局部
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二元互补基础上,长期持久的民族互动,促使中原王朝形成了“天下观”与“华夷观”相结合的民族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即“羁縻策”;而这一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西汉创制了“属国制”,唐朝建立“羁縻府州”制,元代以后则以“土司制”为显著。——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兼论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标志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
——《资治通鉴》北
海南
海东
海西
海中
国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居中国治天下第一部分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何以中国:多元一体的天下观;中华世界秩序:华夷观念下的朝贡体系第一部分
先秦(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北民南迁,江南开发;再现民族融合第二次高潮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第三次高潮是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元大一统下民族融合诞生新的民族——回回;实行“四等人制”(局限)明内陆边疆的治理清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其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演变历程——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秦汉隋唐元明清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民族交融;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加快了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中国古代各朝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必背:中央行政机构中央负责机构或官职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各代疆域范围及边疆管理秦汉隋唐元明清典客、典属国大鸿胪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宣政院(佛教和藏族事务)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理藩院(培养各民族文字翻译人才)鸿胪寺官员◎唐朝礼宾图局部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氐乌桓夫余(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3)军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
东北:设护乌桓校尉河西走廊:“河西四郡”西北:“西域都护府”边疆:屯戍政策;设置田官,戍卒屯田走向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汉朝:战和并用;大鸿胪及边疆屯戍政策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殊俗百蛮,义无亲疏,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善恶之效,呼韩、郅支是也。——《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思考:汉代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1.措施丰富多样2.因俗而治,分而治之3.军事防御为主4.重心在西北地区屯戍政策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促进边疆开发和稳定;减轻人民负担;抵御匈奴侵扰;促进民族交融;【典例研析】
(2022·黑龙江·高三开学考试)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 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政府推行屯戍政策,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B项正确;两汉政府推行屯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前后两次通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典例研析】(2020年高考·北京卷)“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解析】B【详解】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体现的是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给音乐发展带去了活力,B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隋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北岭南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册封百越冼夫人为“谯国夫人”流求加强与流球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往往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冼夫人,一生忠义为国,被尊称“岭南圣母”
梁太宝二年(551年),平定李迁仕,封“护国夫人”陈太建二年(570年),平定广州刺史叛乱,被册封为“石龙太夫人”;隋开皇九年(589年),率众归顺,封为“宋康郡夫人”;开皇十年(590年),平定王仲宣叛乱,封“谯国国夫人”;去世后,谥“诚敬夫人”。3.隋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唐太宗文成公主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4.唐朝—礼部、鸿胪寺西北:开明政策被尊“天可汗”西南:与吐蕃和亲、会盟;南方: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北方安北、单于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安东都护府南方安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都护府与都督府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需向朝廷缴税。
对归附的边族地区,唐朝创造性地实施宽松怀柔的“羁縻”政策。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分为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羁縻州的长官多由原先的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朝廷则颁发印信予以确认。部落首领保持其原有的称号与权力,统领原先的部众,自理内部事务,依照本族习俗生活,中央政府不加干预。
——《大学中国史》特点:①因俗而治②以夷制夷③中央间接管理
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和历史意义。“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②有利于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④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⑤为后世的民族政策提供借鉴;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反映了“华夷之辨”观念的强化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解析】
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联亲等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根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选C项,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华夷之辨”观念,排除A项;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C【典例研析】
(2022·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模拟预测)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
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盛唐时期,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发髻传人中原之后,深受妇女喜爱,如“回鹘髻”“乌蛮髻”,可见盛唐时期,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等级制度”,且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庆历和议澶渊之盟绍兴和议走向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5.宋辽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交融南北面官政权并立先战后和制度学习交流交融榷场贸易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1.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军、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
)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2.[山东潍坊2021高二月考]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在)”,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祚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C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东北云南设行省;土司制度征发赋税西藏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台湾设澎湖巡检司,最早管理台湾机构6.元完成统一后,一方面“行汉法”,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
元代的边疆民族政策虽有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但以蒙古“旧制六事”为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夷夏有别、内实外虚的传统,采取了直接的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将所谓羁縻关系实质化,加深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各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
—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典例研析】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答案】C【详解】蒙古族的马奶酒被中原接受,而北方的食物也出现在南方,这说明南北方的民族交融得到加强,C项正确;这一时期南方是经济重心,而且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南北方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统治者对于中原生活习俗的态度,排除B项;蒙古族的马奶酒被接受不属于南方的文化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明代北京城平面图提督四夷馆隶属于太常寺,与礼部、鸿胪寺均靠近正阳门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外国朝贡,特设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明史·职官志》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7.明朝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鸭绿江明修长城,并沿线布置“九边”重镇;开放马市西北东北设都司、卫、所,加强对女真等族的管理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边疆机构隆庆五年俺答汗封贡后,明政府先后在大同、宣府等地开设11处马市。4年间,蒙古就通过大同、宣府、山西三镇向明政府出售马匹61348匹。明政府还在开原、抚顺等地开设马市与女真贸易。这些举措(
)A.由宣政院官员负责具体执行
B.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C.推动了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
D.加强了对蒙古的直接控制B1683年清军平定台湾,设台湾府满蒙联姻,控制漠南蒙古新疆: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办事大臣;将军辖区改土归流理藩院(中央机构)内地18省:总督—巡抚办事大臣辖区走向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分而治之。众建而分其势。8.清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清朝: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奠定宁失千军,不失寸土,治国必治边5[河北承德2021联考]乾隆皇帝为纪念渥巴锡率部东归,为其刻文立碑纪念并颁发给土天特部大印。这体现了土尔扈特银印A.C.A【典例研析】
(2021·湖南·高考真题)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答案】C【详解】依据史实,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冰嬉”)。这项“冰嬉”运动延续了几个朝代经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经成了民间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八旗官兵主要由满、汉、蒙三个民族构成,多民族共同参与该运动,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C正确;追求神韵意趣是文人画的特征,宫廷画呈现出雍容华贵、吉祥、富丽堂皇的特点,A排除;嬉戏图不属于军事训练,因此不能由此得出清朝军事训练废弛,排除B;生活奢靡与滑冰活动无关,排除D。《冰嬉图》(乾隆时期)P68【问题探究】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1)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3)友好交往(互市贸易):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4)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5)和亲: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7)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8)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西汉设西域都护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民族上生活习俗上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原与边疆地区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衣食住行不同地相互吸收、相互促进。民族战争没有侵略和非侵略之分,只有正义非正义、进步性落后性之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时空坐标——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两大表现形式:和平与战争三次民族交融高潮五大民族交融影响春秋战国华夏认同第二部分万国来“朝”,陆海并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何以中国:多元一体的天下观;中华世界秩序:华夷观念下的朝贡体系《左传》中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马迹焉。”《史记·赵世家》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的传说:“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万国来“朝”,陆海并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欧亚草原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的交往路线在这一时期彻底打通,整个草原地区第一次构成了一个大的整体,各地出现的卷曲动物纹就是最好的证明。——邵会秋,杨建华:《从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看草原金属之路》历史悠久2.秦汉时期:【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秦汉时期的中外交往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后汉书•东夷列传》“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打通陆海两通道;陆上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海陆可到印度;汉委(倭)奴印;背景: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1)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
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②唐朝与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2)海路:交流活跃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②唐朝: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3.隋唐
【历史解释】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繁荣的原因。
唐朝通过对外部世界主要是西域与中亚地区的涵育式拓展,在多渠道的中外交往过程中,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都双向展开,构建起了一个以长安、洛阳两京为中心的具有良好国际秩序的世界性帝国,树立了前近代国家对外交往的典范。唐朝对外交往世界格局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富足强大的综合国力、开放进取的社会心态以及多元包容的社会结构。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包容开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典例研析】
(2020·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背景: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1)海路①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②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③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4.宋朝【历史解释】结合地图并结合教材,分析宋代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其原因。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他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意]雅各《光明之城》罗经盘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政治: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②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③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经济:①经济重心南移;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科技: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特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渐趋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专司机构万国来“朝”,陆海并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蒙古统治者通过西征南下完成了中国南北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元朝,连接了游牧文化圈、农耕文化圈向海洋强国迈进,促进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扫除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切障碍,恢复了欧亚大陆昔日的“丝绸古道”,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巴特尔,佟代泉.试论元朝对“一带一路”的历史贡献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专司机构,元袭宋制,于沿海行省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务5.元朝概况: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这种转型是缓慢的。6.明清朝,就是指臣下觐见君主;贡,就是指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朝贡最早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天子与诸侯之间隶属关系的表现,但在秦汉以后被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概念解析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朝贡国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朝贡体系的特点①以儒家价值为基础;②“厚往薄来”“倍偿其价”③政府垄断、控制;④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⑤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⑥崇尚睦邻友好(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⑦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维系千年;以中华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层次。维护友好关系;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实质性西方表面平等,实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合同
- 2024年婚前协议书:关于家庭法律顾问的聘请和使用
- 2024年城市绿化项目护栏安装服务合同
- 上海市2024年度高考数学辅导合同3篇
- 2024年度稻草湿地生态修复合同
- 2024年石油加工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度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升级合同
- 2024年度演出票务销售合同演出主办方与票务销售公司之间的票务销售协议
- 2024年高效沼气脱硫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年智能交通项目合作计划书
- 遵纪守法好学生
- 计量型MSA-GRR分析表格模板
- 某公司自动路测管理平台操作使用手册
- 《静电场及其应用》学习活动设计七PPT课件
- 《计量经济学》超全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课件-《快乐的歌唱家》冀少版-(共12张PPT)
- 污水管网工程监理月报
- 电工仪表与测量PPT课件
- 最新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说明书
- 黄河大合唱简谱
- (动物学及实验课件)鲫鱼的解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