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据收集整理【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分析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2.初步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指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1)…………………1课时2.数据收集整理(2)…………………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1)(教材第2页例1,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重点难点】1.认识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情分析】——————————————————————————————————————————————————————————————————————————————————————————————————————————————————————————————————————【情景导入】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衣服,选哪种颜色合适?生1:红色生2:黄色生3:蓝色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那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师:我们要怎么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生2: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3:可以先在班里调查。师: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班里调查一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的红色的请举手。师: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全班同学对校服颜色的喜好,我们可以把它分成4个颜色整理,红色、黄色、蓝色、白色。根据刚才同学们举手的情况,我们可以整理出分别喜欢4种颜色的人数。翻开课本第2页,有一个班上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统计。如图: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现在全班同学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生2:所有人数加在一起就是全班人数。师: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喜欢红色的有9人,喜欢黄色的有6人,喜欢蓝色的有15人,喜欢白色的有9人,全班一共有38人。那么,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生:蓝色。师:为什么呢?生: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最多。师:是的,通过我们刚才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出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喜欢蓝色的人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选择校服颜色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统计下另一个问题。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吧!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教师逐个贴出: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师:现在老师非常想知道在这四种动物中,我们班的同学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你们说该怎么办?(把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小结:1.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2.调查统计。找四名同学亲自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全班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数据。3.学生自主探究绘制统计表的新方法。师:通过刚才的统计,大家一起告诉我,我们班最喜欢小猫的有多少人,小狗、小兔、小乌龟呢?出示数据统计结果。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制成的表格就叫统计表。【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说说图中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班或者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后面四个问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举手自由回答。2.师出示全班同学最喜欢课外小组统计图。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展示个别学生的统计表,请全班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教学问题。【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统计红黄蓝白记录96158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2)(教材第3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画“正”字等统计数据的方法。【重点难点】掌握统计表的统计及分析方法。【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下面是芳芳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记录。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1)请你根据上面的记录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2)喜欢()节目的人数最多。(3)芳芳共调查了()名同学。(4)如果调查你,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5)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2.导入课题关于统计的简单知识,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具体实践和讨论一下统计的过程。【新课讲授】师:翻开课本第3页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我们要怎么选呢?生1:举手然后比一比。生2:把支持的人名字写下来投票。师:为了更准确公平地选出适合的同学,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师:观察课本第3页图片,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选票。生1:我可以一个个的数。生2:我是用打“√”的方法统计的。生3:我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生4:我是画“○”的方法统计的。师:很不错,想出了这么多的统计方法。把这些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中,我们就有了一份直观的统计表。观察这份我们刚刚统计出来的统计表,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师: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生:陈小菲师: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生:无论他们选谁,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参加比赛的肯定是陈小菲。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就另一个问题一起讨论一下。请大家看课本第3页“做一做”。组织全班同学就“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统计,选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记录方法。【课堂作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的统计,并就此统计结果独立完成统计表及其分析问题。【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在熟悉统计表的基础上,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常用的记录方法:数数画“√”画“○”画“正”2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指导】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知识结构】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情分析】——————————————————————————————————————————————————————————————————————————————————————————————————————————————————————————————————————【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5)小结列队方法。方法1:222222222方法2:333333方法3:666方法4:99【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交流。答案:()(√)()【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1课时平均分(1)第2课时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果冻,看看又出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4.汇报、交流信息。【新课讲授】1.教学例3。(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分几份?(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提问: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2,能分成4份。2.拓展应用。师: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小结:如果每4个一份,8里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首先让学生思考题目。提问:12根木棒,每2根一份,能怎么分?每6根一份,能怎么分?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12里面有几个6。答案:6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平均分(2)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做一做”及第20~21页练习四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1.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学情分析】——————————————————————————————————————————————————————————————————————————————————————————————————————————————————————————————————————【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情景图。2.讲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新课讲授】1.教学例1。(1)引导提出问题。提问:从图上的画面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师:你会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板书:12÷3=□(2)探究计算方法。师:你会计算“12÷3=□”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好方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组交流。展示算法。生1:我是用学具摆的,把12分成4个3,所以可分给4只猴子。生2:我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第1只分3个,12-3=9;第2只分3个,9-3=6;第3只分3个,6-3=3;第4只分3个,正好分完。生3:我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桃。1只分3个,3;2只分6个,3+3=6;3只分9个,3+3+3=9;4只分12个,3+3+3+3=12。生4:我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想:三(四)十二,商是4。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个小组的办法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最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问:用乘法口诀求商应该怎样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几和几相乘得几,再想对应的口诀,确定商是几。例如:10÷5=?,想:几个5相乘得10,(二)五一十,商是2。2.教学例1拓展。(1)出示例1图,问将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时,每只小猴分几个?(2)学生读题,并列出算式。12÷4=□(3)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同桌两人说一说)(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使用了哪句口诀。(5)小结:我们学会了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12÷3的商,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还知道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计算12÷3等于几,还可以求出12÷4的商。3.观察比较。师:从例1及其拓展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12÷3=4,12÷4=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小结:大家的发现可真了不起,这两个除法算式我们用了同一句口诀。4.教材例2。教学教材第19页例2。(1)引导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①每屉装4个,可以装6屉,一共包了多少个包子?②一共包了24个,每屉装4个,可以装多少屉?③一共包了24个,装了6屉,平均每屉装多少个?(2)引导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提出了3个问题。现在你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生1:第①题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6=24。生2:第②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4=6。生3:第③题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6=4。提问:4×6=24、24÷4=6、24÷6=4这三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4×6=24,表示6个4是24。生2:24÷4=6,表示24里面有6个4。生3:24÷6=4,表示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师:说得非常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地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生:用“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求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好。【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完成填空。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句口诀想出商”。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1)学生看图编故事。(2)根据故事收集信息。(3)提出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4)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说说怎样求出商。学生交流。4.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1)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可以摘取的。(2)让学生读一道题,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算对了,就把玩具卡片摘下来。这是一道选玩具游戏性练习。5.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答案:412÷4=33.第5题:5×4=2020÷5=420÷4=54.略452654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生1: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生2:还知道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较熟练地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希望继续努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2÷3=4三(四)十二,商是4。(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12÷4=3(三)四十二,商是3。第2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8~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填一填。6×()=124×()=24()×5=253×()=18()×2=8()×6=36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看图写算式。讨论:(1)你是怎样想的?(2)你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专项练习。(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复习提升。想一想,填一填。组织讨论:(1)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商的?(2)分别用哪句乘法口诀来求商的?(3)观察比较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汇报交流。小结:(1)除法算式中求商的方法的巧记:要求商,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得数被除数,它们两个是等量,乘法口诀前两数,一个除数一个商。(2)从上题中发现,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两个题的商。2.拓展练习。(1)看图写出1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②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积和商的?(2)一共有20朵花,分给小华和四个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朵?①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②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在全班交流。③汇报、总结。生1:我是这样想的:有20朵花,有4个小朋友,也就是把20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朵。用除法计算:20÷4=5(朵)生2:我不同意他(生1)的观点。因为题目说“小华和这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朵”,应该是把20朵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4+1=5(人),用除法计算是20÷5=4(朵)师:你们认为他的(生2)想法正确吗?生齐答:正确。师:很好!今后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像他(生2)那样,认真、仔细地读题,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一个一个地搞清楚。这样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8题。抽卡片说算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卡片说算式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哪几句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为什么?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0题。(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2)根据情景图说一说图意。(3)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4)全班评议结果。3.完成教材第22页第9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自己分别是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的?4.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1题。(1)学生独立进行乘法混合计算,再找“朋友”。(2)让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5.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2题。第12题是一道“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在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经历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为下面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答案:1.略2.略3.第9题:33544464.第11题:24÷4=624÷6=43×4=1212÷4=312÷2=612÷6=230÷6=530÷5=65×5=2525÷5=58÷2=48÷4=26×3=1818÷3=615÷3=515÷5=35.第12题:12÷3=4(米)【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一定要熟记口诀;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题意,认真思考,再列式计算。【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要求商,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得数被除数,它们俩个是等量。乘法口诀前两数,一个除数一个商。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23页例3,第24~25页练习五的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重点难点】1.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养过蚕宝宝没,养过多少呢?是怎么放的呢?2.出示教材第23页例3情景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课讲授】1.应用提升。(1)引导指出问题。师:看着有关放蚕宝宝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相互评一评。汇报、交流。生1:一共有15只蚕宝宝,放到3个纸盒里,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生2:一共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2)引导解决问题。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生1:第一个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列式是:15÷3=5(只)。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因为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15÷3计算求出每盒放5只。师:说得真好!谁能说说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列式是:15÷5=3(个)。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15÷5=3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因为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求用几个纸盒,也就是求15只里面有几个5只,用除法计算,所以15÷5=3,求出可以分3个。生3:15÷5=3,表示的意思是一共15只,每5只放一盒,求要用几个纸盒。师:说得很有道理。(3)引导比较小结。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生2:我们发现这两道题的算式是有关系的。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者商,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4)引导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师: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板书: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汇报交流。生1: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又拿来了3只,一共是15+3=18(只),把18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6只,也就是18÷3=6(只)。生2: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有15÷3=5(只);现在把又拿来的3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分1只,也就是3÷3=1(只),现在每组有5+1=6(只)。师:真聪明!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组有6只。2.拓展练习。分一分,再写算式。(1)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支笔?(2)每人分4支笔,可以分给()个小朋友?组织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③汇报、总结。小结:①8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是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算式表示:8÷4=2。8支铅笔每人分4支,也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写成算式:8÷4=2。两道题的算式一样,但单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课堂作业】1.出示小刺猬运水果的情境图。12个苹果,每次运3个。(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话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出结果。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1)出示分茶叶情景图。(2)让学生观察画面,用完整的话说出图意。(3)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先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4)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评价。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2)跟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3)老师请人板书。(4)教师订正,评价并讲解。4.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3题。(1)出示情景图。(2)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题意。(3)老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5.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两个小题分别是什么意思。(3)体会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6.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5题。这道题的题意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先看懂图片才好做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根据题目知道了哪些信息,弄明白题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7.每个花瓶插3枝,需要()个花瓶。8.算一算。18÷3=6÷3=16÷4=2÷2=36÷6=15÷5=9÷3=10÷2=答案:÷3=4(次)运4次可以运完。2.第1题:12÷6=2(个)12÷2=6(筒)3.第2题:(1)14÷2=7(个)(2)14÷7=2(个)4.第3题:(1)8÷2=4(个)(2)8-2=6(个)5.第4题:(1)6(2)46.第5题:(1)6×5=30(个)(2)18÷6=3(个)12÷3=42416335【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数学问题我们都会解决!【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解决问题15只蚕宝宝分纸盒。1.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几只?15÷3=5(只)2.每个纸盒5只,可以分几个纸盒?15÷5=3(个)3.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方法1:15+3=18(只)18÷3=6(只)方法2:15÷3=5(只)3÷3=1(只)5+1=6(只)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了解。2.激发以及培养学生对平均分的兴趣。【重点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平均分,那我们是否会使用平均分解决问题了呢?生:不一定。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用平均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讲授】1.教学练习二第2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动手实践操作一下,往3条线上贴。教师提示:想怎么贴就怎么贴。(2)学生进行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3)进行评价。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中第5题。(1)出示分蜂蜜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2)提问: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确立“把多少罐蜂蜜平均分给多少只小熊”,“按每只小熊几罐蜂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3)学生独立完成本题。(4)提问:如果每2罐蜂蜜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蜂蜜的数量都是16个,为什么两次每只小熊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每份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反之,则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5)小组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中第7题。(1)学生独立操作。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答案:3【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学会用平均分解决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练习课第4课时除法(1)【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学情分析】——————————————————————————————————————————————————————————————————————————————————————————————————————————————————————————————————————【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师:对,真聪明!出示教材第13页例4情景图。师:这只熊猫叫欢欢。这只可爱的熊猫十分好客,今天它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欢欢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每个朋友分一盘。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和晶晶来了。【新课讲授】1.自主探究(教学教材第13页例4)。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你愿意帮小欢欢分一分吗?学生活动: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指名汇报。演示: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2名学生)。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的都是3个。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2.引入除法。(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小欢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生:是。师:对,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师:除号我们已经会写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生:12个。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生:4份。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师:每盘放几个?生:3个。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师: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3)想一想。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出示实物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2)读题要求。(3)独立完成,学生互相检查。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答案:32.(1)525(2)252【课堂小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第26页内容及第27页练习六的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难点】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情景导入】这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整理复习课,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并且能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整理和复习)【复习讲授】1.知识梳理。师:表内除法(一)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在小组内讨论、回顾、总结一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师生共同梳理知识。2.复习提升。(1)复习除法的含义、平均分、读写方法、各部分名称。①判断哪组是平均分?说说理由。一组二组三组a.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b.汇报、交流。c.小结:都是平均分,只是一组和三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二组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②看图填空。把()棵白菜,平均分给()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可以分到()棵白菜。a.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思考过程。b.提问: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各部分名称是什么?c.小结:把9棵白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③完成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a.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b.让学生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指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答案:①都是平均分②9339÷3=3③略(2)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①独立完成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②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商的,用的是哪句口诀?③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既简便又准确,在求商时,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3)复习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最后一题。①出示情境图。②学生说图意。③让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④学生指名解答。⑤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⑥讨论: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解决?⑦小结: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把缺少的信息数据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答案:(2)略【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的第1题。(1)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限定在2分半钟内完成,全部正确的为优胜者。(2)让学生说说在进行口算时要注意什么?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2题。用文字表述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然后求商。3.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3题。出示教材第27页第3题。学生独立审题完成。集体订正,并及时评价。4.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答出来。答案:35204816643042136462.(1)7(2)6(3)564.(1)20(2)4(3)5(4)4【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整理和复习,大家对除法的含义、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及解决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练习课第5课时除法(2)【教学内容】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材第14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知识。2.动手操作。出示6个圆片。提问:要把这6个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呢?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叙述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名汇报。演示:教师先把小圆片拿2个分给第一个同学,然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另外一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第3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圆片分给一位同学。提问:分给了几个同学?生:3个。小结:把6个圆片,每2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3个同学,正好分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4页例5熊猫分竹笋情景图。(1)指导观察,弄清题意。师:图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能放几盘。师: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的?生:每4个放一盘。师:能放几盘呢?生:放5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20里面有5个4,所以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指名汇报。(3)演示: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4)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5)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做用除法来计算。3.指导除法算式的写法。(1)师: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4.指导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提问: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20÷4=5”学生自由读一读,记一记。5.想一想。师:20个竹笋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来?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总结。【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份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跟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答案:1.(1)626(2)41234(3)212622.略【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体会?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时学习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名称记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5课时除法(2)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练习三。【教学目标】1.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重点难点】除法运算。【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我们今天来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2.看图演练。看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师:每只小熊分得一样多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平均分。师:对。那有几个苹果?生:6个。师:对!那谁会列式子了吗?小结: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练习讲授】1.复习除法的读写。例:8÷4=2读作8除以4等于2。引导学生读出除法等式,可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联系活动中掌握知识。可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2.除法的应用。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中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讨论并得出式子,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等式。【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和第16页第5题。呈现实物图。让学生用圆圈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填写算式。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让学生在独立写出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4.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3)让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4)全班交流。答案:1.第4题:61226第5题:62446420542.第6题:6÷3=228÷4=712÷3=420÷5=43.第7题:24244.第8题:5×6=306×5=3030÷5=630÷6=5【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么读除法式子以及运用除法式子。【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6课时练习课8÷4=215÷5=318÷3=616÷8=23图形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1.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能辨认平移和旋转的现象。3.能用剪纸的方法剪出轴对称图形。【教学指导】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1.轴对称…………………1课时2.平移……………………1课时3.旋转……………………1课时4.剪一剪…………………1课时5.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例1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大量的实物图片,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对称。2.会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图片,剪刀,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学情分析】——————————————————————————————————————————————————————————————————————————————————————————————————————————————————————————————————————【情景导入】(课件演示在美丽的春天放风筝的画面)。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地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颜色美、形状美、左右两边都一样、看上去很美……)【新课讲授】对称图形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对称。(1)学生活动:(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一样后)拿出印有蝴蝶、蜻蜓、衣服、雪花等的纸片,自己动手折一折,验证对称。(2)进一步感受对称和对称美。教师适时出示蝴蝶、各种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的特写镜头图,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感受对称图形的美。(3)认识对称轴和对称图形。师:打开你折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有1条折痕)你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小结: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中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指几名学生找出蝴蝶等纸片的对称轴。教师选取其中一种图形(如蝴蝶),用课件演示出对称轴的画法。)师:像蝴蝶、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并研究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用纸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对折、画、剪。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份材料合作完成)学生作品展示。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是怎样剪的?追问:为什么这样剪?小结:只有对折后沿对称轴再剪,左右才是对称的。【课堂作业】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2.课本第29页“做一做”。(1)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在括号里画“√”4.下面的图形,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5.在点子图上画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答案:3.(2)(3)(4)(5)(6)是对称的条2条无数条【课堂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剪出轴对称图形,并学会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后作业】1.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1、2、3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1课时轴对称方法:对折折痕是对称轴画画出折痕剪对折之后任意剪第2课时平移【教学内容】平移(教材第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平移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能根据规定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学情分析】——————————————————————————————————————————————————————————————————————————————————————————————————————————————————————————————————————【情景导入】这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一下好不好?【新课讲授】1.在情境中感知。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生:我认为滑翔索道、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生相互介绍)2.在游戏中建构。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会发现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活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老师一边发学具(小汽车,田格纸),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巡视中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指点和帮助。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格。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会打开思路,为顾客设计出多种接车方案。【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们想创作出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平移平移→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第3课时旋转【教学内容】旋转(教材第31页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旋转的现象。2.说说生活中旋转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重点难点】1.初步感受旋转的现象。2.会在方格中画一个简单的旋转图形。【学情分析】——————————————————————————————————————————————————————————————————————————————————————————————————————————————————————————————————————【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了,今天我们再去玩一玩,好吗?【新课讲授】在情境中感知。课件展现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风车。师:这么多游戏项目,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我认为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飞车的运动都是转动的。师:那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旋转的现象吗?(生相互介绍)【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小结:旋转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旋转。【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旋转旋转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跷跷板、荡秋千第4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在纸上剪出轴对称图形(教材第32页)【教学目标】1.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2.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知道按合适方法剪折好的纸可以出现轴对称图形。3.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特点,体验生活中很多常见图形中包含的重要思想。【重点难点】剪纸时,方法不对剪出来的就不是设计的图形。【学情分析】——————————————————————————————————————————————————————————————————————————————————————————————————————————————————————————————————————【复习导入】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的括号里画“√”。师:刚刚我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得到的吗?下面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跟着老师来剪一剪。讲解:(1)上面这些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2)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沿着画的线剪下来,再展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画,还要穿过图形。总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新课讲授】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剪纸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大家看我手上的图形,你能剪出来吗?教师出示提前剪出的手拉手小人图。师:观察这个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答案。生1: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生2: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师: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我们已经知道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按照之前的方法,我们可以剪出1个小人吗?生:可以。师:那么,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人呢?我们可以先剪两个试试。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表扬剪出来的同学。师:这样的剪法就可以剪出2个手拉手的小人了,那么有同学能告诉老师,怎样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大家分组讨论,一起试试。生:对折两次可以剪出两个小人,如果再对折一次就可以剪出4个小人了。师:很好,有同学已经想出来了,只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师:按照这样的剪法和折纸方法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图形了。你成功了吗?翻开课本第32页,图中的小男孩就失败了。有同学和他一样剪出来的是两个半人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讨论。师:大家看到老师折纸的时候画的虚线了吗?这就是剪这个图形的关键,你的折痕要是你图形的对称轴,这样才能剪出好看的轴对称图形。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画的时候要注意,折痕是图形的对称轴。【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5~36页练习七第11、12题。【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剪纸了解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有对折后沿轴对称剪才能出现设计好的轴对称图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剪一剪轴对称图形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3~36页练习七。【教学目标】复习对称轴、平移、旋转、剪一剪相关知识。【重点难点】轴对称与剪纸的关系、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学情分析】——————————————————————————————————————————————————————————————————————————————————————————————————————————————————————————————————————【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对所学知识整理复习并加以巩固。【复习讲授】1.知识梳理2.复习提升(1)判断轴对称图形。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2题。由学生独立思考,指出轴对称图形,老师指导,并由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有何特点。(2)判断平移和旋转。完成教材第34页第6题。使用纸板,通过平移和旋转完成图形。【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33~34页练习七的第4、5题。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7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理由时,只要意思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9题。答案:第4题左上角的小鱼可以通过先往右平移,再往下平移的方式,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学生涂完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小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些小鱼头尾方向相同的结论。【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复习,我们加深了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理解。【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5课时练习课4表内除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3.应用分析推理将实际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关系。【教学指导】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就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迁移。2.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3.加强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使学生用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4.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生活中的除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6课时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学情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汽车进出口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发动机滤清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氨基酸基配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植物肥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树脂镜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柠檬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供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板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有机燕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职工维权知识培训课件
- 2024银行春招招聘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招聘(3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
- 浙江省杭州市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直流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课件)
- 2024年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青岛市2025年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成见与主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