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_第1页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_第2页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_第3页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_第4页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表姓名戚建刚工作单位中南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推荐单位湖北省法学会中国法学会2016年7月印制

填表说明一、表一为推荐候选人本人填写,表二为推荐候选人工作单位填写,表三为推荐单位填写。工作单位和推荐单位应对推荐候选人进行考察,审核并确保表一内容的真实性。二、推荐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需加盖公章。三、推荐单位需填写推荐评选委员会投票情况、推荐意见(每人500字以内)。四、请用计算机填写,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栏,但请勿随意变动格式及字体字号。五、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9月18日之前,将本表电子版发至邮箱qnfxj2016@126.com。纸质版以A4纸打印一式四份,连同推荐评选情况报告、推荐候选人身份证复印件、推荐候选人代表性学术专著1—2部(独著)、学术论文3—5篇(独著或第一作者)、重要荣誉证书或证明复印件各一式一份,快递寄至: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4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1315王小红收,邮编100081,电联系人:张涛王小红曹菲姚国艳孙立军刘海燕沈苗苗联系电话兼传真)010-66135703010-66173342010-66112741010-66175287电子邮箱:qnfxj2016@126.com

表一:推荐候选人情况姓名戚建刚性别男照片出生日期1976年3月民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学历博士研究生技术职称教授行政职务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6号个人简历戚建刚,1976年3月出生。1999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5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艾奥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年留校任教,2013年晋升为讲师,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1年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重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和论文,只列书名和篇名即可。论文仅限于发表在核心期刊或全国性重要报纸上的。请注明署名方式、发表或出版时间、刊物或出版社、字数。代表性著作和论文请注明中国知网统计的被引用数。)(A)核心及重要期刊主要论文(CSSCI)独撰或者第一作者1.《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独撰。2.《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59-69页,独撰。3.《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105-109页,独撰。4.《“融贯论”下的行政紧急权力制约理论之新发展》,《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10期,106-117页,独撰。5.《反恐背景下美国司法审查之新理论》,《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4期,17-25页,独撰。6.《风险规制过程合法性之证成—以公众和专家的风险知识运用为视角》,《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49-59页,独撰。7.《风险认知模式及其行政法制之意蕴》,《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独撰。8.《实用主义者的“必需之法则”—评理查德•波斯纳的<并非自杀性协议:国家紧急状态时期的宪法>》,《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116-122页,独撰。9.《实用主义的紧急状态宪法—理查德•A•波斯纳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596-612页,独撰。10.《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辨析》,《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14-19页,独撰。11.《我国应急行政主体制度之反思与重构》,《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112-118页,独撰。12.《“重新保证”理性:对国家紧急状态理论基础的一种新阐释》,《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139-148页,独撰。13.《后“9•11”时代德国反恐法律制度之改革》,《欧洲研究》2007年第4期,135-149页,独撰。14.《〈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12-15页,独撰。15.《恐怖主义时代的紧急状态宪法—布鲁斯•艾克曼理论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606-621页,独撰。16.《我国危机处置法的立法模式探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90-96页,独撰。17.《“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凸显我国环境应急机制的六大弊端》,《法学》2006年第1期,25-29页,第一作者。18.《行政紧急权力的法律属性剖析》,《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46-52页,独撰。19.《现代民主宪政国家应对危机之道—评罗斯特的<宪政独裁—现代民主国家的危机政府>》,《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153-160页,独撰。20.《六国紧急状态法典之比较》,《社会科学》2006年10期,100-108页,一作者。21.《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分类”、“分级”与“分期”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管理学基础》,《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133-137页,独撰。22.《合作、牵制与法律程序—新东欧六国紧急权力制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99-106页,独撰。23.《论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分析模式》,《现代法学》2005年第2期,29-35页,独撰。24.《紧急权力的自由模式之演进》,《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25-40页,独撰。25.《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行政紧急权力与宪政的关系模式》,《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52-60页,独撰。26.《我国紧急权力体制的建构》,《法学》2004年第8期,9-10页,独撰。27.《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诉中国足协案再评析—以公共职能为视角》,《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31-37页,独撰。28.《两大法系国家紧急权力体制之演进》,《法学家》2004年第6期,120-126页,独撰。29.《对行政法发展的“范式转换论”之商榷》,《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11-17页,独撰。30.《论公益机构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法学》2003年第7期,25-33页,独撰。31.《试论加入WTO与我国制定行政许可法》,《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57-63页,独撰。32.《WTO与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扩展》,《法学杂志》2002年第6期,22-25页,独撰。33.《WTO与我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新发展》,《法学》2001年第1期,54-57页,独撰。34.《WTO对我国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5期,65-70页,独撰。35.《公民的拒绝权若干问题探析》,《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25-29页,第一作者。36.《试论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性质瑕疵表现与救济途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6-20页,独撰。37.《行政主体对瑕疵行政行为的自行性撤销及其限制》,《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35-29页,独撰。38.《论股份合作企业立法科学性取向》,《法律科学》1998年第5期,75-83页,独撰。39.《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法商研究》1998年第2期,64-69页,第一作者。40.《听证笔录的法律思考》,《法学》1998年第12期,58-63页,第一作者。41.《股份合作企业的法律属性剖析》,《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4期,32-37页,独撰。42.《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用益物制度的法律思考》,《杭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131-137页,第一作者43.《食品危害的多重属性与风险评估制度的重构》,《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独撰。44.《应急行政的兴起与行政应急法之建构》,《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独撰。45.《食品安全风险规制工具之新探》,《法商研究》2012年第5期,独撰。46.《论群体性事件之行政法治理模式》,《当代法学》2013年第1期,独撰。47.《食品安全风险属性的双重性及对监管法制改革之寓意》(独撰),《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独撰。48.《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之重构》(独撰),《清华法学》,2014年第3期,独撰。49.《解析“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中的六类违法行为》(独撰),《法学杂志》2014年第6期,独撰。。50.《我国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之反思》(独撰),《法学》2014年第10期,独撰。。51.《风险行政的兴起与行政法的新发展》(独撰),《当代法学》,2014年第11期,独撰。52.《合作治理背景下行政机关法律角色之定位》(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14年第5期。53.《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之反思》(第一作者),《政法论丛》2014年第12期。54.《论基于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风险行政调查》,《法学家》2013年第5期,独撰。55.《“第三代”行政程序的学理解读》,《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5期,独撰。56.《论我国公共风险监管法制之信任危机——以过程论为分析视角》,(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15年04期。57.《论信任对公共风险监管法制之构成性意涵》,(第一作者),《政法论丛》(CSSCI),2015年04期。58.《论公共风险监管法中动议权制度之建构》,(第一作者),《中国高校社会科学》(CSSCI),2015年05期。59.《论衡量制约公共风险监管法制信任度的基本变量——以32起公共事件为分析样本》,(第一作者),《江汉论坛》,(CSSCI)2015年09期。60.《论基于信任的公共风险监管法制之构造》,(第一作者),《浙江学刊》(CSSCI),2016年第3期。61.《中国反恐认定法律制度之完善》,(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3期。62.《论竞争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制度》,(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16年第3期。(B)著作或教科书独撰或者第一作者1.《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2.《中国应急法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3.《北京城市应急机制法制化的理论与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作者4.《法治国家架构下的行政紧急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5.《从灾难中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案例法律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6.《群体性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7.《灾难性风险行政法规制的基本原理》(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8.《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行政法制度研究》(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C)代表性著作和论文1.《法治国家架构下的行政紧急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该著作获得2009年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优秀奖等。2.《风险认知模式及其行政法制之意蕴》,《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独撰,被引25次。3.《紧急权力的自由模式之演进》,《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25-40页,独撰,被引19次。4.《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独撰,被引86次。5.《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59-69页,独撰,被引20次。重要智库成果(含智库成果获得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使用采纳的情况。)1.2011年《武汉市危机管理及其法制化研究》,主持人,该成果获得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采纳。2.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驻厂监督制度研究》,成果为国家质检总局采纳。3.《东莞市人民政府申请较大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主持人,成果为东莞市政府采纳。4.《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3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主持人,成果为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采纳。5.《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5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主持人,成果为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采纳。6.《深圳市龙岗区科学分配突发事件应对法职权研究》,主持人,成果为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采纳。7.《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重大行政决策》,主持人,成果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所采纳。8.《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法治实施方案》,主持人,成果为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办所采纳。9.《社会信用立法研究》,主持人,成果为国企所采纳。10.《群体性事件防治中公众有序参与》,研究报告,被湖北省政府领导批示。在法学教育方面的贡献(如编写重点教材、主讲精品课程、在法学教育方面获得的重要荣誉表彰等。)1.主编,《中国行政应急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法学讲堂系列)独撰。2.讲授省级精品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法治宣传方面的贡献(如担任法治宣讲活动主讲人、在媒体上发表法治宣传文章等。)1.担任湖北省委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讲师团主讲教师,多次赴湖北省地方政府宣传法治建设。2.多次为湖北省政府职能部门讲授依法行政、应急法制等课程。在法治实践方面的贡献(如在实务部门挂职、参与重大案件论证、仲裁等。)1.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受组织派遣担任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助理审判员。2.多次参与湖北省内法院行政诉讼案件。获得奖项和表彰(请注明获得时间及等级)1.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