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九年级化学友情提示:所有的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卷上一律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卷共10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和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A.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 B.积极提倡公交出行C.废弃金属回收利用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答案】A【解析】【详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错误;B、提倡公交出行,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利于留住“绿水青山”,正确;C、废弃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正确;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留住“绿水青山”,正确。故选A。2.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雪花”飞舞B.升奥运五环旗C.点燃奥运圣火D.放飞和平鸽【答案】C【解析】【详解】A、“雪花”飞舞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升奥运五环旗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点燃奥运圣火,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放飞和平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做法,A对,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B错,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错,不符合题意;D、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的竖起来,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A。4.目前电动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新型磷酸亚铁(LiFePOX)电池将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Li、P的化合价分别为+1、+5,则X的值为A.2 B.3 C.4 D.5【答案】C【解析】【详解】Li、Fe、P的化合价分别为+1、+2、+5,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则X=4,故选C。5.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B.正丙醇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正丙醇由3种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详解】A、正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16=9:2:4,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正丙醇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8+16=6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正丙醇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6.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答案】C【解析】【详解】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错误;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逃生通道走,错误。故选C。7.下列宏观现象与相应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降温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降温加压时,分子本身体积变小C酒精和水各20mL,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降温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降温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C、酒精和水各20mL,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跑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不符合题意;D、空气是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多种不同的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图中不同的圆圈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混合物 B.单质C.化合物 D.氧化物【答案】D【解析】【详解】A、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O元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答案】D【解析】【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氮气78%,说法错误;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等,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故选:D。10.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了以下几步实验:①打开瓶盖,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MN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①B.NP段变化更快是因为手握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剧C.NP段与PQ段相比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打开瓶盖,敞口放置,分子在不断运动,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故MN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①,不符合题意;B、NP段变化更快,是因为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C、PQ段比MN段变化更快,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NP段与PQ段相比,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随着氧分子不断扩散,最后与空气趋于平衡,故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1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②3个钠离子________。③4个氢分子________。④碳酸钙__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①2C:________。②H2O:________。【答案】11.①.O②.3Na+③.4H2④.CaCO312.①.2个碳原子②.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解析】【小问1详解】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②一个钠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③4个氢分子就是在氢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4,表示为4H2;④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小问2详解】①位于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中数字“2”表示2个碳原子;②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H2O中数字“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2.学习化学要建立粒子观、元素观和变化观,请回答下列问题:(1)1869年,__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2)元素周期表中“铈”的信息如图所示,铈是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3)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4)微粒A、B、C、D、E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答案】(1)B(2)①.金属②.140.1(3)①.7②.得(4)①.Mg2+②.CE##EC【解析】小问1详解】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B;【小问2详解】铈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小问3详解】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7>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小问4详解】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即为镁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Mg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1)反应后生成了_______种新分子。(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3)结合上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可分,而_______不可分。【答案】(1)两##2##二(2)分子(3)①.分子②.原子【解析】【小问1详解】由微粒的变化和构成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分子;【小问2详解】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小问3详解】结合如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1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A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发生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燃烧后验证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2)图B是某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该魔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_。【答案】(1)①.##②.化合③.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为二氧化碳(2)①.脱脂棉团变红色②.分子在不断运动【解析】【小问1详解】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证明为二氧化碳。【小问2详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溶于酚酞试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则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15.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3)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_______扑灭。【答案】(1)①.与氧气(空气)接触②.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③.##(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3)湿抹布【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空气);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接触到了氧气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表达式为:或;【小问2详解】①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②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小问3详解】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灭,既降低温度又隔绝空气。16.根据下图实验室里制取和收集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的暗紫色固体是_______(填名称)。写出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_______。可以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_______的性质,当看到_______,说明气体收集满了。(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4)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写一条):_______。【答案】(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①.高锰酸钾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③.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④.集气瓶口有大气泡生成或集气瓶内水已完全排出(3)①.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O2②.BC##BE③.催化(4)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或试管外壁还有水珠或没有先进行预热或试管直立加热没有倾斜等(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标号b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的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分别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可以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生成或集气瓶内水已完全排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小问3详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分别为: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收集;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小问4详解】对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说明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原因可能有: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试管外壁还有水珠;没有先进行预热;试管直立加热没有倾斜等。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_。(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实验结论】(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___正确。(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5)在图2中__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反思与评价】(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答案】(1)点燃白磷、红磷(2)

(3)①(4)①.不能②.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5)①.C②.D—E(6)铁【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