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信笺(jian)口曲(jue)龟裂(jun)一珍而散(hong)

B.孝像(ti)僧恶(zeng)廖(ying)届像而不舍(qie)

C.关卡(qia)督懂(meng)便强(jue)量体裁衣(liang)

D.铜臭(xiu)果脯(fu)孽(yiin)船飞来模祸(he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月青纶双黄莲无缘无故世外桃源

B.蔓延嗑瓜子小题大作恪尽职守

C.决别无名火不修边幅兴高采烈

D.侍候煞风景独具慧眼再接再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聊的一项是()

A.春天到了,大明湖畔杨柳依依,湖中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羡不

胜收。

B.大家都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膻声附和地表示赞同。

C.突然,一个影子如自聊过膜般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D.孩子向家长吐露心声时,家长应选耳群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

需要注意的地方。

4.下列句子缘有■谓病的一项是()

A.进入新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

上学习”。

B.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C.漫步小径,我看见一枝探出高墙的腊梅正在吐露阵阵幽香。

D.钟南山,这位84岁的耄耋老人,是我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

军人物。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氐触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沉着干练、善解人意的朱赫来影

响下走向了革命道路。

B.法布尔,英国作家,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

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埃德加•斯诺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D.《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

血的教子篇”。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踝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I: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呼尔屯与之巾年又最高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则凡可以得生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

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

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

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

发人深思。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

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日:“不畏小儿女颠跋①耶?”公复止。或

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

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

事又寝③。

(注释)①颠蹶(dianzhi):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

子。③寝:停止。

9.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

画面。

1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句子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o(文天祥《过零

丁洋》)

②,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

章》)

③云横秦岭家何在,o(韩愈《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

来峰》)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心忧天下,表现他济世情怀的句子

是:,O”

六、语言表达

15.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济南3月14日电(记者潘林青)记者日前从山东省公安厅

获悉,为了完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货物运输交通保障机制,山东将

省内煤炭、油气、农资等重要生产物资和进出口货物、邮政、快递运

输车辆纳入重要物资运输保障范围,已开通680条应急运输“绿色通

道”,对紧急运输提供“一对一”护送服务,全力保障货运运输车辆

优先通行。

16.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

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复兴号”上的黑科技

①9月21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公里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②CR400AF动车组一亮相,其修长的流线型车头“飞龙”可谓颜

值爆表。

③为什么是“飞龙”?“车头造型不仅是为了好看,更关键的是

要降低空气阻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告诉记者,

当动车组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状态下运行时,90%左右的阻力来自

空气,动车组的动力输出几乎都消耗在与空气的对抗上了。

④与既有动车组相比,“复兴号”的外形有了很大改变。CR400AF

动车组的车体高度从3.7米增高到了4.05米,车体断面积增大了7.3%o

⑤增长的“身材”必须提升车头的气动性能,使设计难度大大攀

升。“为攻克头型技术难题,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种头型概念方

案,围绕气动性能开展了海量的仿真计算、风洞试验以及动模型试验,

反复评估头型的技术指标和文化特性,才最终敲定‘飞龙’方案。”

丁叁叁说。

⑥头型的制造是另一大挑战。“'飞龙’车头棱线曲面造型复杂,

由80多块蒙皮拼接而成,对成型精度的要求极高。”中车四方股份

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张志毅说,80多块蒙皮形状各异,共有3000多

条焊缝,加起来长达600多米,如此高的焊接密度,几乎囊括了平焊、

横焊、仰焊等所有高难度的焊接姿势。果然,“飞龙”不负重望,表

现优异。整车运行阻力降低12%,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当它以

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3.8度电。“往返一趟京沪节

省5000多度电。”丁叁叁计算出这样一个数字。

⑦不仅省电,“复兴号”有一颗更加聪明的“大脑”,可在1秒

钟内记录100万个数据。“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单程1318

公里,记录的数据达300多兆。相比之下,73万字的《红楼梦》所

占数据空间仅有1.7兆。值得一提的是,“复兴号”的网络控制系统

首次引入了高速以太网数据传输和维护网络,传输带宽由1兆级提升

到了100兆级。如果说以前是“乡间小道”,现在则是宽敞的“高速

公路”,借助以太网,车辆大容量数据得以高速实时传输,列车的故

障诊断和检修维护更加安全可靠、智能。最令人骄傲的是,“复兴号”

网络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都是自主研发,实现了完全自主化的突破。

17.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复兴号”列车上的高科技技术?

18.从说明谓言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当动车组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状态下运行时,90%左右的阻力来自

空气,动车组的动力输出几乎都消耗在与空气的对抗上了

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单程1318公里,记录的数据达300

多兆。相比之下,73万字的《红楼梦》所占数据空间仅有1.7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

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

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

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

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

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

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

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

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

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

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

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

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

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

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

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

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

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

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

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

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

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

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

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

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

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

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

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

意;但它们一一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

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

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

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

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

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

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

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

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一一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

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

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一一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

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

穿△坚如钢铁的石体。

(2)从填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

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

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

的文人……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石是山的体魄,云是

山的情感,而松一一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的理解。

23.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

八、作文

24.按要求作文。

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

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

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

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

请以“刷新自我”为型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

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

“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2.D3.A4.D5.B6.C7.C8.B

9.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10.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11.鲁公畏手畏脚,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

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12.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13.诗中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抒发了诗人对自

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4.①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学而不思则罔③雪拥蓝关马不前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⑥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5.山东开通680条应急运输“绿色通道”

16.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一首歌,用旋律传递着生活的千

回百折。

17.文章主要从复兴号的流线型车头的设计,列车头型的制造、复兴号的网络控制系统三个

方面介绍了列车上的高科技技术。

18.“几乎”,大部分,差不多的意思,限制范围,文中指与空气的对抗上所消耗的动车组

的动力输出差不多占了全部,也不排除有其他方面消耗了动车组的动力,“几乎”一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19.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记录的

数据所占数据空间与73万字的《红楼梦》所占数据空间进行比较,并列举具体数据,准确

具体地突出地说明了“复兴号”有一个更加聪明的大脑,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内容上;交代了黄山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并且突出作者的震动。结构上:开门见山,

开篇点出黄山松;引出下文,为下文写黄山松的品质作铺垫;总领下文,写出了作者的震动,

奠定感情基调。

21.①穿入,穿透、深入的意思,文中形象地写出了黄山松的根日夜与石头搏斗,最终穿透、

深入到坚如钢铁的石体内部,突出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非凡精神的

敬意和震撼。

②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黄山松生长环境的险恶,气候的多变,突出了黄山松的强、坚毅、

生命力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2.“灵魂”是指绝壁之松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精神一一刚强、坚韧、适应、

忍耐、奋取与自信。“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直接表达了“我”对绝壁之松的赞叹之情,同

时升华主旨,收束全文。

23.第③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