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研口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的是直接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白衣战士,用生命守
护生命,以大爱医者仁心;有的是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以生命
践行使命,用热血警魂;有的是用真心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
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A.诠释坚守铸就崇高
B.阐释坚守铸就高尚
C.阐释恪守筑就高尚
D.诠释恪守筑就崇高
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
今年又专门启动了港澳鲜活农产品应急机制。
B.我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
能力。
C.经典常常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洗礼,使个体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为个体提供了
心灵的抚慰和进取的力量。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对犯罪行为
的高压严打态势。
3.(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
为书写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它们不仅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
载体和组成部分。
B.从傅雷对儿子的爱国教育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爱国是一个古老而崇高的话题,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用饱蘸爱国主义情感的笔墨描绘而成的。
C.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
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树立了文化节
目新的标杆。
D.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象、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
们对信息的渴求却随着信息量的增长越发强烈,永无止境。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们总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会如此,生活将照常进行下去。然而,事实上迟早会
有意外事件发生,打断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
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缺机会和材料的。
②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打断我们习惯的生活,同时也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一个距离,
回归自己。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就会获得一种看待人生的新的眼光。一个历尽
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③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
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
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
或良心。弗兰克说得好:以有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
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④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
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
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
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只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
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
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
许,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我们以此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
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⑤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一个人只要
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
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所以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⑥哲学并不能使正在流血的伤口止痛,但是哲学所启示给人的那种宏观的超脱仍有一种
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把自己从这痛中分离出来,不让这痛把我们完全毁掉。生命连同它
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
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正是悲观主
义的智慧。习惯,疲倦,遗忘,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不惊人的救星,往往正是生
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
⑦人都是得过且过,事到临头才真急,好了伤疤又忘疼。最拗不过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
之产生的日常生活琐事,正是这些琐事分散了人对苦难的注意,使苦难者得以休养生息,
走出泪谷。
(文/周国平)
(1)下列不属于灾难对人的影响的一项是
A.可以让人们获得启迪人生的机会和材料。
B.可以迫使人们与外界拉开距离,更关注自我。
C.可以让人有新的眼光,获得新的人生机会。
D.可以让人从痛苦中提炼出珍宝并热爱人生。
(2)面对灾难,人的尊严体现在哪些方面?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在面对恶势力时,因为理想信念的支撑而有精神上的优越感。
B.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精神自由的权利。
C.面对自然悲剧时因为愤怒无处宣泄,因而感到生命的卑微。
D.反抗自然悲剧时,用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来反抗大自然。
(3)对待苦难与悲剧的态度,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
A.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其实属于同一种能力,因此不必过分宣扬苦难的意义。
B.苦难对于个体是否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苦难的个体,不可一概而论。
C.悲观主义者把痛苦看做与快乐一样虚幻,这也是帮助我们从苦难中解脱的一种方式。
D.人们往往因琐事遗忘历经的苦难,因此其实苦难很难对人产生影响,不必太在意。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5.(3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但其收复失地的大计遭到主和派的极大阻力。对
作者极为赏识,曾数次推荐作者,终无果。
(1)下列对本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将苍翠的群山比作万马奔腾而来,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这里的“高
人”即叶衡,表达了自己对叶衡的景仰与感激。
B.三、四两句写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暗示着自己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C.下阕前两句指出人们常说头发因愁而白,暗指自己实已白头,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
的忧愁之深。
D.下阕后两句借词人突发狂想,幽默地将沙鸥通体皆白的自然特征说成“一身是愁”,
把上阕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表达了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
瑕》以施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
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
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①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
故郡,洪都新府。”公日:“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
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日:“天才也!”请遂成
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
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
第进士。初,勉、居U、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
【注释】①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倚才陵藉陵:丘陵
B.罩勃所匿:藏匿
C.事学当诛觉:暴露
D.公矍然日矍:兴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无硬的一项是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九岁时即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
B.王勃恃才傲物,倚仗才华让人嫉妒,又因擅杀官奴被除去官名.
C.王勃才华横溢,写文章前只需饮酒睡觉在心中打好“腹稿”,然后一气呵成。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四、(26分)
7.(6分)阅读《简•爱》中的选段,完成问题。
我曾经告诉过你,读者,我已经学会了爱罗切斯特先生。现在,我不会仅仅因为
发现他不再注意我,因为我接连几个小时待在他面前他不朝我这个方向看上一眼,因为
我看到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一位高贵的小姐所吸引--我就不再爱他。我也绝不会因
为我料定他不久就会与这位小姐结婚,因为我天天都看到她自认他一定会娶她而洋洋得
意,因为我时时都看到他一副向她求爱的模样--我就不再爱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不少东西会让人产生失望,但丝毫也不能使爱情冷却或
消失。读者,你也许会认为,这还会引起我的嫉妒吧--一个像我这样地位的女人,敢
去嫉妒一位像英格拉姆小姐那样地位的女人的话。但是,我并不嫉妒,或者说很少嫉妒,
我感到的痛苦不能用这字眼来解释。英格拉姆小姐不值得我嫉妒,她不配让人产生那种
感觉。请原谅我这种看来像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可我确实是这样看的。她外表秀丽俊美,
看似多才多艺,但头脑十分空虚,心田天生贫瘠,任何花朵都不会在这样的土壤上自动
开放;她既无识别能力,也无独立见解,她总是搬弄书本上的美丽辞藻,却从未讲过也
不曾有过她自己的意见;她大唱高调鼓吹高尚情操,却不懂得什么是同情和怜悯,温柔
和真诚跟她无缘,她常常无缘无故发泄对小阿黛尔的恶意憎恨,只要阿黛尔偶尔走近她,
她就会口出恶言,把她一把推开,有时甚至把她赶出房间,平时对她总是那么冷酷无情。
除我之外,还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这些性格的暴露--密切、敏锐地注视着--是的,
未来的新郎罗切斯特先生自己也一直在监视着他的未婚妻。正因为他这么清醒,这么慎
重,能完全清楚地看到他那美丽的爱人的缺点,才使我感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我看出,他是出于门第或者政治上的原因,才打算娶她的,因为她和他门当户对。
我觉得他并没有把他的爱情给予她,而她也不配从他那儿获得这份珍宝。这正是关键所
在--这就是我心烦意乱的地方--也正是我的热烈感情得以保持并不断增长的根源。
(1)简•爱认为英格拉姆小姐不值得嫉妒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在选文第一段中,简•爱告诉读者:自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
影响。这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文学里最好的东西
①文学到底是什么?
②当我二十多岁从事写作时,对于如何在小说里体现出某种知识和智力非常着迷。我对
那种一眼可以看到底的故事没有兴趣,更希望在写作中跟读者进行一种智力上的游戏。
所以我会写一些所谓别具一格的故事,比如我在描述某个场景或者描写某个人物的时候,
我脑子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经典作品,会想跟这些大作家掰掰手腕:人家已经写得那么好,
我有没有可能用另外一种办法写。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是写作当中非常迷人的部分。
③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发现当越来越多的写作以娱乐读
者为目的,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我称为真知。文学提供
一个媒介,需要我们去了解生活,然后获得我们对生活的某种感觉。而这样一种真知,
在当下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中都缺失了。
④就创作层面而言,现代作家和施耐庵那个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能够利用
的资源不是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我们要描写的是日常生
活。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跟作家作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人到底是什么
关系?
⑤II本评论家小林秀雄有一个观点,认为现存的小说已经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写所谓
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而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又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这使得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角色能把你难住,没有什么领域是你无法触及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在写小说,而是被小说写。
⑥这个论述揭示了一个问题:一个作者的特定修养、特定出身、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结构
和社会认知,甚至独属于自己的绝望和痛苦,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用了。这导致小说在
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神秘感,不带有任何真正的情感,所有人物都可以
互换而不具备特定性。
⑦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个人具备很好的语言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就一定能成
为好作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再高的才华,再好的讲故事能力,都无法帮助一个人真
正写出生活中哪怕一点点的、充满光芒的真知。我们之所以对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人物不
能忘记,正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有强烈的特征。
⑧这种刻画人物的能力连带着这样的人物在今天的小说写作中已经失去了。要写好一个
人物必须具备三样东西:首先要尊重这个人物,第二要理解这个人物,第三要爱这个人
物。汪曾祺就曾经说过,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⑨你怎么了解一个人的心?只有通过爱,通过理解,通过真正的交往,所以这时候你要
调动的是你真正的经验,这个东西我把它称为文学当中的真知。这种真知在今天,在很
大程度上被掩盖了。然而如果这样的真知跟你笔下的世界没有关联,我们怎么跟读者之
间建立真正的联系?
⑩真知的缺失同样存在于阅读层面。很多人在读了小说之后就去模仿小说,用小说来指
导自己的生活。《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样的读者,她读了大量的
浪漫主义小说,觉得生活中充满浪漫,一生就应该这样过,她的生活观在她没有进入实
际生活之前已经奠定了,所以整天做梦,梦见一个英俊的、风度翩翩的人,跟自己在灯
下跳舞,但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兽医,这个人很木讷,半天不说一句话,也挣不了几个
钱,这导致了她生活最终的崩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助我们改变
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
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真的能够帮到你,
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
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塑文学和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文学和生命、和生
活之间,建立起某种深刻的联络。
(文/格非)
(1)阅读第②段,概括二十岁的“我”沉迷写作的原因。
(2)阅读③-⑥段,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下文学创作“真知”缺失的原因。
(3)如何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4)结合全文回答,如果要保住“文学里最好的东西”,文中对作者和读者提出了哪些
共同的建议?
五、(8分)
9.(8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防控疫情,学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弘扬
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近日,学校决定组织
同学们在线开展以“抗击疫情,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让本次活动落到实处,请你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设计具体的做法。
(2)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班级召开网络班会,请你为本次网络班会写一段总结性的话。
不少于150字。
六、(50分)
1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日:“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
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当我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是否也应该向圣人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呢?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依据材料的整体立意,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
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研口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的是直接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白衣战士,用生命守
护生命,以大爱医者仁心;有的是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以生命
践行使命,用热血警魂;有的是用真心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
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A.诠释坚守铸就忠高
B.阐释坚守铸就高尚
C.阐释恪守筑就高尚
D.诠释恪守筑就崇局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
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
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诠释”和“阐释”都有“解释”之意,但前者往往会加入主观的理解与想法,
后者则仅仅是客观陈述。“恪守”一般与“规章制度”"法律条例”搭配;“坚守”可以跟
一些虚幻的东西,如精神、文化、气节等搭配。“筑就”主要指建造房屋之类建筑;“铸
就”是多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崇高”多修饰精神、感情等,不直接形容人。
故选:Ao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
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
合适。
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
今年又专门启动了港澳鲜活农产品应急机制。
B.我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
能力。
C.经典常常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洗礼,使个体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为个体提供了
心灵的抚慰和进取的力量。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对犯罪行为
的高压严打态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
构混乱、语意不明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
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语序错误,将“使个体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为个体提供了心灵的抚慰和
进取的力量”改为“为个体提供了心灵的抚慰和进取的力量,从而使个体产生归属感和
成就感”。
故选:Co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
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
配得当。
3.(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
为书写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它们不仅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
载体和组成部分。
B.从傅雷对儿子的爱国教育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爱国是一个古老而崇高的话题,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用饱蘸爱国主义情感的笔墨描绘而成的。
C.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
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树立了文化节
目新的标杆。
D.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象、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
们对信息的渴求却随着信息量的增长越发强烈,永无止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
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
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根据语意层次,”讲述中国故事”与“朗读经典美文”属于并列关系中间
应该用顿号,“春风拂面”与“细雨润物”属于并列关系中间应用顿号。
故选:Co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
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们总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会如此,生活将照常进行下去。然而,事实上迟早会
有意外事件发生,打断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
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缺机会和材料的。
②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打断我们习惯的生活,同时也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一个距离,
回归自己。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就会获得一种看待人生的新的眼光。一个历尽
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③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
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
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
或良心。弗兰克说得好:以有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
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④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
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
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
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只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
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
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
许,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我们以此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
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⑤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一个人只要
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
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所以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⑥哲学并不能使正在流血的伤口止痛,但是哲学所启示给人的那种宏观的超脱仍有一种
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把自己从这痛中分离出来,不让这痛把我们完全毁掉。生命连同它
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
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正是悲观主
义的智慧。习惯,疲倦,遗忘,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不惊人的救星,往往正是生
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
⑦人都是得过且过,事到临头才真急,好了伤疤又忘疼。最拗不过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
之产生的日常生活琐事,正是这些琐事分散了人对苦难的注意,使苦难者得以休养生息,
走出泪谷。
(文/周国平)
(1)下列不属于灾难对人的影响的一项是C
A.可以让人们获得启迪人生的机会和材料。
B.可以迫使人们与外界拉开距离,更关注自我。
C.可以让人有新的眼光,获得新的人生机会。
D.可以让人从痛苦中提炼出珍宝并热爱人生。
(2)面对灾难,人的尊严体现在哪些方面?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C
A.在面对恶势力时,因为理想信念的支撑而有精神上的优越感。
B.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精神自由的权利。
C.面对自然悲剧时因为愤怒无处宣泄,因而感到生命的卑微。
D.反抗自然悲剧时,用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来反抗大自然。
(3)对待苦难与悲剧的态度,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D
A.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其实属于同一种能力,因此不必过分宣扬苦难的意义。
B.苦难对于个体是否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苦难的个体,不可一概而论。
C.悲观主义者把痛苦看做与快乐一样虚幻,这也是帮助我们从苦难中解脱的一种方式。
D.人们往往因琐事遗忘历经的苦难,因此其实苦难很难对人产生影响,不必太在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文开头引出论题: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然后具体论述了灾
难对人的影响;接着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面对灾难;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从第②段“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就会获得一种看待人生的新的眼光”
中可知,如果人们利用灾难这个机会,可以获得看待人生的新的眼光,即指达到新的人
生境界;并不是指有了新的眼光,而获得新的机会。
故选:Co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从第④段“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只
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中可知,感到生命的卑微,并不能体现人的尊严,明知失败,
却仍然反抗大自然才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故选:Co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第⑦段说,日常生活琐事能分散人对苦难的注意,但不等于“苦难很难对人
产生影响”。
故选:D。
(1)C
(7)C
⑶D
【点评】如何解答辨析文章内容的问题。
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
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辨析信息的正误。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5.(3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但其收复失地的大计遭到主和派的极大阻力。对
作者极为赏识,曾数次推荐作者,终无果。
(1)下列对本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将苍翠的群山比作万马奔腾而来,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这里的“高
人”即叶衡,表达了自己对叶衡的景仰与感激。
B.三、四两句写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暗示着自己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C.下阕前两句指出人们常说头发因愁而白,暗指自己实已白头,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
的忧愁之深。
D.下阕后两句借词人突发狂想,幽默地将沙鸥通体皆白的自然特征说成“一身是愁”,
把上阕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表达了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该词上阕写作者在赏心亭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
目。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它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
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暗示着
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
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地怅惘,无穷地感慨,可以说是寄托
遥深。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
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词人
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
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
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
【参考译文】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烟雨中徘徊,迟迟不能到
达。
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是因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浑身
白色的沙鸥,它们岂非浑身都充满了愁绪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
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由注释可知作者与叶衡的生平,可知全诗感情基调是伤感忧愁的。沙鸥通体皆
白其实是自然特征,与愁没有关系。词人仿佛开玩笑般说得幽默洒脱,其实是强自解愁
而又不能解。
故选:D。
【点评】理解诗词内容:
1.了解诗词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
瑕》以施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
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
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①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
故郡,洪都新府。”公日:“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
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日:“天才也!”请遂成
文,极欢罢。
勃属初丕殖思先磨墨数升则酸出魔覆醯t。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
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
第进士。初,勉、居U、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
【注释】①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倚才尊藉陵:丘陵
B.明勃所匿:藏匿
C.事集当诛觉:暴露
D.公矍然日矍:兴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无硕的一项是B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九岁时即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
B.王勃恃才傲物,倚仗才华让人嫉妒,又因擅杀官奴被除去官名。
C.王勃才华横溢,写文章前只需饮酒睡觉在心中打好“腹稿”,然后一气呵成。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
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不满二十岁时,就
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
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
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倚仗
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
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
免除了他的职名。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
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
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
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
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时: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
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
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
中写稿”。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
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
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曾经读《易经》,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哥哥王剧,
弟弟王助,都考中了进士,作了官。最初,王剧、王助、王勃弟兄三人出了名,被杜易
简称为“三珠树”。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掌握。
A.有误,该句句意为: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陵:傲视、俯视。
故选:Ao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该句句意为: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
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故正确断句为:勃属文/初
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ABD.正确;
C.有误,曲解文意,“打腹稿”是别人说的,文中并未说王勃需要打腹稿才能写作。
故选:Co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因,于是;莫,没有人。句子翻译:(都督)事先已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
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此任
务。
(1)A
(7)B
(3)C
(4)(都督)事先已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
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
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册U,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
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
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
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
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
时必须调整过来.
四、(26分)
7.(6分)阅读《简•爱》中的选段,完成问题。
我曾经告诉过你,读者,我已经学会了爱罗切斯特先生。现在,我不会仅仅因为
发现他不再注意我,因为我接连几个小时待在他面前他不朝我这个方向看上一眼,因为
我看到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一位高贵的小姐所吸引--我就不再爱他。我也绝不会因
为我料定他不久就会与这位小姐结婚,因为我天天都看到她自认他一定会娶她而洋洋得
意,因为我时时都看到他一副向她求爱的模样--我就不再爱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不少东西会让人产生失望,但丝毫也不能使爱情冷却或
消失。读者,你也许会认为,这还会引起我的嫉妒吧--一个像我这样地位的女人,敢
去嫉妒一位像英格拉姆小姐那样地位的女人的话。但是,我并不嫉妒,或者说很少嫉妒,
我感到的痛苦不能用这字眼来解释。英格拉姆小姐不值得我嫉妒,她不配让人产生那种
感觉。请原谅我这种看来像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可我确实是这样看的。她外表秀丽俊美,
看似多才多艺,但头脑十分空虚,心田天生贫瘠,任何花朵都不会在这样的土壤上自动
开放;她既无识别能力,也无独立见解,她总是搬弄书本上的美丽辞藻,却从未讲过也
不曾有过她自己的意见;她大唱高调鼓吹高尚情操,却不懂得什么是同情和怜悯,温柔
和真诚跟她无缘,她常常无缘无故发泄对小阿黛尔的恶意憎恨,只要阿黛尔偶尔走近她,
她就会口出恶言,把她一把推开,有时甚至把她赶出房间,平时对她总是那么冷酷无情。
除我之外,还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这些性格的暴露--密切、敏锐地注视着--是的,
未来的新郎罗切斯特先生自己也一直在监视着他的未婚妻。正因为他这么清醒,这么慎
重,能完全清楚地看到他那美丽的爱人的缺点,才使我感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我看出,他是出于门第或者政治上的原因,才打算娶她的,因为她和他门当户对。
我觉得他并没有把他的爱情给予她,而她也不配从他那儿获得这份珍宝。这正是关键所
在--这就是我心烦意乱的地方--也正是我的热烈感情得以保持并不断增长的根源。
(1)简•爱认为英格拉姆小姐不值得嫉妒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在选文第一段中,简•爱告诉读者:自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
影响。这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名著综合阅读题。《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
色彩的长篇小说,是19世纪英国文学名著。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
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
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
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根据选段中:“英格拉姆小姐不值得我嫉妒,
她不配让人产生那种感觉。请原谅我这种看来像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可我确实是这样看
的。她外表秀丽俊美,看似多才多艺,但头脑十分空虚,心田天生贫瘠,任何花朵都不
会在这样的土壤上自动开放;她既无识别能力,也无独立见解,她总是搬弄书本上的美
丽辞藻,却从未讲过也不曾有过她自己的意见;她大唱高调鼓吹高尚情操,却不懂得什
么是同情和怜悯,温柔和真诚跟她无缘,她常常无缘无故发泄对小阿黛尔的恶意憎恨,
只要阿黛尔偶尔走近她,她就会口出恶言,把她一把推开,有时甚至把她赶出房间,平
时对她总是那么冷酷无情。”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不少东西会让人产
生失望,但丝毫也不能使爱情冷却或消失”可以看出,简•爱不在乎其他人对于她的爱情
的看法,她只尊重自己的内心,她对于自己所追求的有着明确的认识。
(1)头脑空虚、心灵贫瘠;没有独立见解;缺乏善良与怜悯之心。
(2)她对自己的价值、思想和人格、情感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
定的追求。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
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文学里最好的东西
①文学到底是什么?
②当我二十多岁从事写作时,对于如何在小说里体现出某种知识和智力非常着迷。我对
那种一眼可以看到底的故事没有兴趣,更希望在写作中跟读者进行一种智力上的游戏。
所以我会写一些所谓别具一格的故事,比如我在描述某个场景或者描写某个人物的时候,
我脑子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经典作品,会想跟这些大作家掰掰手腕:人家已经写得那么好,
我有没有可能用另外一种办法写。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是写作当中非常迷人的部分。
③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发现当越来越多的写作以娱乐读
者为目的,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我称为真知。文学提供
一个媒介,需要我们去了解生活,然后获得我们对生活的某种感觉。而这样一种真知,
在当下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中都缺失了。
④就创作层面而言,现代作家和施耐庵那个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能够利用
的资源不是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我们要描写的是日常生
活。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跟作家作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人到底是什么
关系?
⑤日本评论家小林秀雄有一个观点,认为现存的小说已经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写所谓
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而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又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这使得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角色能把你难住,没有什么领域是你无法触及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在写小说,而是被小说写。
⑥这个论述揭示了一个问题:一个作者的特定修养、特定出身、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结构
和社会认知,甚至独属于自己的绝望和痛苦,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用了.这导致小说在
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神秘感,不带有任何真正的情感,所有人物都可以
互换而不具备特定性。
⑦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个人具备很好的语言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就一定能成
为好作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再高的才华,再好的讲故事能力,都无法帮助一个人真
正写出生活中哪怕一点点的、充满光芒的真知。我们之所以对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人物不
能忘记,正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有强烈的特征。
⑧这种刻画人物的能力连带着这样的人物在今天的小说写作中已经失去了。要写好一个
人物必须具备三样东西:首先要尊重这个人物,第二要理解这个人物,第三要爱这个人
物。汪曾祺就曾经说过,文学写作员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⑨你怎么了解一个人的心?只有通过爱,通过理解,通过真正的交往,所以这时候你要
调动的是你真正的经验,这个东西我把它称为文学当中的真知。这种真知在今天,在很
大程度上被掩盖了。然而如果这样的真知跟你笔下的世界没有关联,我们怎么跟读者之
间建立真正的联系?
⑩真知的缺失同样存在于阅读层面。很多人在读了小说之后就去模仿小说,用小说来指
导自己的生活。《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样的读者,她读了大量的
浪漫主义小说,觉得生活中充满浪漫,一生就应该这样过,她的生活观在她没有进入实
际生活之前已经奠定了,所以整天做梦,梦见一个英俊的、风度翩翩的人,跟自己在灯
下跳舞,但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兽医,这个人很木讷,半天不说一句话,也挣不了几个
钱,这导致了她生活最终的崩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助我们改变
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
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真的能够帮到你,
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
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塑文学和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文学和生命、和生
活之间,建立起某种深刻的联络。
(文/格非)
(1)阅读第②段,概括二十岁的“我”沉迷写作的原因。
(2)阅读③-⑥段,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下文学创作“真知”缺失的原因。
(3)如何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4)结合全文回答,如果要保住“文学里最好的东西”,文中对作者和读者提出了哪些
共同的建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文第①段提出疑问:文学是什么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②段概括二十
岁的“我”沉迷写作的原因;③-⑥段,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下文学创作“真知”缺失
的原因;第⑦-⑩段要保住“文学里最好的东西”,作者和读者应该如何做;第⑪段总
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从文中第②段“当我二十多岁从事写作
时,对于如何在小说里体现出某种知识和智力非常着迷”,可以提取出:体现自己的知识
量与智力;“人家已经写得那么好,我有没有可能用另外一种办法写”,可以概括出:获
得喜悦感。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从文中第④段“我们能够利用的资源不是历史、
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我们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可以提取出:
现代作家写作的素材来自于无限丰富的日常检验;从文中第⑤段“认为现存的小说已经
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写所谓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而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又为
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使得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可以提取出:现存可借鉴的
小说范式非常多样;从文中第⑥段“这导致小说在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
神秘感,不带有任何真正的情感,所有人物都可以互换而不具备特定性”,可以概括出:
作者与作品人物失去了个性与特定性。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从句子上下文内容来看,“首先要尊重这个人物,第二
要理解这个人物,第三要爱这个人物”,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只有尊重、理解并爱一个人物,
才能刻画出独一无二的人物,成为好作家。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中第③段“我发现当越来越多的写作以娱乐读者为
目的,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西被屏蔽了”,可以概括出:明确文学的功用绝不仅仅
是娱乐;从文中第⑥段“一个作者的特定修养、特定出身、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结构和社
会认知,甚至独属于自己的绝望和痛苦,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用了",可以概括出:尽量
打破固有的思维与认知模式;从文中第⑩段“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
助我们改变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
品里的智慧,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真的
能够帮到你,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可以概括出:建立起与真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1)通过写作体现自己的知识量与智力;获得胜利的喜悦。
(2)现代作家写作的素材来自于无限丰富的日常检验;现存可借鉴的小说范式非常多样;
作者与作品人物失去了个性与特定性。
(3)只有尊重、理解并爱一个人物,才能刻画出独一无二的人物,成为好作家。
(4)明确文学的功用绝不仅仅是娱乐;尽量打破固有的思维与认知模式;建立起与真实
世界的密切联系。
【点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
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
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五、(8分)
9.(8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防控疫情,学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弘扬
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近日,学校决定组织
同学们在线开展以“抗击疫情,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让本次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x年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深度研究报告WOUR版
- 2025年中国山东服装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课后辅导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公寓地址出租合同范本
- 2024年昆明市寻甸县第二人民医院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河池东兰县参加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招聘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科技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协议优化操作系统性能
- 2025年度企业项目管理与执行服务合同
- 数据中心(一期)建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
- 高中主题班会 借哪吒精神燃开学斗志!课件-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一课班会
- 2024年12月2025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开招聘辅助执法人员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潍坊2025年山东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非综合简要介绍》课件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百分数(二)综合与实践 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援助派驻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灾害的概述》课件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