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一、选择题1.(2022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 B.大理石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2.(2022牡丹江)下列物质俗称小苏打的是A.碳酸钠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钠 D.硫酸钠3.(2022北京)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 C.牛奶(6~7) D.鸡蛋清(7~8)4.(2022北京)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A.K2SO4 B.CO(NH2)2 C.NH4Cl D.Ca(H2PO4)25.(2022北京)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X的化学式为A.Li B.Li2O C.Li2CO3 D.LiOH6.(2022湖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B.C. D.7.(2022杭州)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2022杭州)配制10%的稀硫酸并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操作规范的是()A.读取浓硫酸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C.加入碳酸钠 D.倾倒稀硫酸9.(2022金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结论推理或判断A酸性溶液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A B.B C.C D.D10.(2022宁波)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酱油和食醋闻气味B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C探究水的组成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11.(2022牡丹江)下列除杂质使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O2(CO)点燃BKCl(KCIO3)加MnO2,加热CNaCl(泥沙)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NaNO3溶液(Na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A.A B.B C.C D.D12.(2022金华)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13.(2022牡丹江)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B.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D.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14.(2022宁波)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和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15.(2022牡丹江)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氦原子______;(2)乙醇分子______;(3)标出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16.(2022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17.(2022北京)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8.(2022北京)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1)脱水炉中,硼酸发生分解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3BO3B2O3+H2O:__________。(2)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3)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19.(2022杭州)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和书的中子个数相差___________个。(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0.(2022湖州)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21.(2022牡丹江)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装置,完成了如下兴趣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装置中,用电热丝引燃红磷的优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集气瓶中的水除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的作用,还有______作用。(2)图2装置中,取适量氢氧化钠粉末装入气球,挤出空气后迅速关闭K1,把气球紧紧的套在充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上、关闭K2,打开K1,将氢氧化钠粉末倒入瓶中,迅速上下振荡,观察到气球被吸入瓶内并迅速膨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手触摸瓶底感觉烫手,推测其原因是______。打开K2,控制注射器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关闭K2,此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2.(2022杭州)同学们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溶液制备,有同学并未得到预期的蓝色沉淀,而是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测定为碱式硫酸铜);还有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蓝色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经测定为氧化铜)。针对这些异常现象,小金在室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探究1:生成沉淀颜色与反应物的质量比的关系两种溶液取用的质量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试管);编号4%的NaOH溶液的质量/g8%的CuSO4溶液的质量/g沉淀颜色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①22浅绿色不出现②4待填蓝色中混有浅绿色5③62蓝色3(1)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②中8%的CuSO4溶液的质量应为___________(选填“2”“4”或“6”)。(2)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探究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备5份含蓝色沉淀的混合物,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编号①②③④⑤处理方式不做处理直接向试管中加8mL水直接向试管中加16mL水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水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4%的Na2SO4溶液31117不出现不出现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3)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4)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23.(2022金华)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Ⅱ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32-(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4.(2022牡丹江)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钠样品25g,向其中加入80g水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2)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5.(2022宁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和,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B.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C.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2)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3)计算滤液中的质量。___________26.(2022金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_______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CaO+H2O=Ca(OH)2,②Ca(OH)2+Na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___________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22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 B.大理石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答案】A2.(2022牡丹江)下列物质俗称小苏打的是A.碳酸钠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钠 D.硫酸钠【答案】B3.(2022北京)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 C.牛奶(6~7) D.鸡蛋清(7~8)【答案】A4.(2022北京)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A.K2SO4 B.CO(NH2)2 C.NH4Cl D.Ca(H2PO4)2【答案】A5.(2022北京)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X的化学式为A.Li B.Li2O C.Li2CO3 D.LiOH【答案】C6.(2022湖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B.C. D.【答案】D7.(2022杭州)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8.(2022杭州)配制10%的稀硫酸并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操作规范的是()A.读取浓硫酸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C.加入碳酸钠 D.倾倒稀硫酸【答案】A9.(2022金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结论推理或判断A酸性溶液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A B.B C.C D.D【答案】A10.(2022宁波)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酱油和食醋闻气味B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C探究水的组成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答案】B11.(2022牡丹江)下列除杂质使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O2(CO)点燃BKCl(KCIO3)加MnO2,加热CNaCl(泥沙)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NaNO3溶液(Na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A.A B.B C.C D.D【答案】D12.(2022金华)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答案】D13.(2022牡丹江)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B.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D.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答案】AD14.(2022宁波)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和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二、非选择题15.(2022牡丹江)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氦原子______;(2)乙醇分子______;(3)标出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答案】(1)He(2)C2H5OH或C2H6O(3)16.(2022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17.(2022北京)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黄色(2)或(3)4、5或5、4

18.(2022北京)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1)脱水炉中,硼酸发生分解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3BO3B2O3+H2O:__________。(2)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3)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置换反应(3)除去硼中的氧化镁19.(2022杭州)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和书的中子个数相差___________个。(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答案】①.2②.②20.(2022湖州)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答案】①.②.排除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干扰③.正确21.(2022牡丹江)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装置,完成了如下兴趣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装置中,用电热丝引燃红磷的优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集气瓶中的水除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的作用,还有______作用。(2)图2装置中,取适量氢氧化钠粉末装入气球,挤出空气后迅速关闭K1,把气球紧紧的套在充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上、关闭K2,打开K1,将氢氧化钠粉末倒入瓶中,迅速上下振荡,观察到气球被吸入瓶内并迅速膨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手触摸瓶底感觉烫手,推测其原因是______。打开K2,控制注射器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关闭K2,此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答案】(1)①.减小误差(或防止污染环境)②.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2)①.②.反应放出热量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气球又从瓶内弹出,变瘪22.(2022杭州)同学们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溶液制备,有同学并未得到预期的蓝色沉淀,而是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测定为碱式硫酸铜);还有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蓝色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经测定为氧化铜)。针对这些异常现象,小金在室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探究1:生成沉淀颜色与反应物的质量比的关系两种溶液取用的质量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试管);编号4%的NaOH溶液的质量/g8%的CuSO4溶液的质量/g沉淀颜色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①22浅绿色不出现②4待填蓝色中混有浅绿色5③62蓝色3(1)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②中8%的CuSO4溶液的质量应为___________(选填“2”“4”或“6”)。(2)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探究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备5份含蓝色沉淀的混合物,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编号①②③④⑤处理方式不做处理直接向试管中加8mL水直接向试管中加16mL水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水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4%的Na2SO4溶液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31117不出现不出现(3)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4)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答案】①.2②.③.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④.溶液的碱性越强Cu(OH)2越易分解23.(2022金华)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Ⅱ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32-(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答案】①.Na+和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②.NaCl、NaOH;NaCl、Na2CO3;NaCl、NaOH、Na2CO3③.BaCl2(或CaCl2或Ca(NO3)2或Ba(NO3)2)24.(2022牡丹江)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钠样品25g,向其中加入80g水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2)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5(2)解:设生成5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65%。25.(2022宁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和,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