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立储问题的再认识_第1页
家天下立储问题的再认识_第2页
家天下立储问题的再认识_第3页
家天下立储问题的再认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天下立储问题的再认识

在“家庭与世界”的专制时代,储蓄是王朝未来兴衰的一件大事。而围绕立储问题展开的激烈、复杂、残酷的权力斗争几乎伴随封建帝王制度的始终,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廷惨剧。正如经济危机是旧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一样,立储问题的斗争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也是难以彻底根除的。本文以康熙“立储”为例对此问题加以分析。1太子势力过于集中与诸内部的矛盾秦皇汉武和明朝诸帝欲求长生反而致速亡的史实足以证明,帝王虽贵为天子,也有“龙驭上宾”之日。因此,在皇上健在之时为国立储势在必行。立储乃是“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的大事。然而,一旦立了太子,当今皇上和未来国君之间微妙的关系就形成了。皇上希望太子干练,有雄才大略,唯有如此,才能使国祚永兴,万代相传。为此,选派最好的老师侍讲,让其学习高明的驭人术,培养过人的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其经常参与处理朝中政务,了解大臣,为将来顺利完成政权过渡做好准备。同时,还要适当扩大太子势力,增强其权威。但是,皇帝又忌惮太子势力过大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皇帝与太子于家是父子,于国是君臣。父慈子孝一旦纳入到政治斗争领域,就要遵循政治斗争的规律。汉武帝时期卫太子刘据被杀,唐太宗时期太子李承乾被废,这些都说明皇帝与太子这一关系的敏感和斗争的残酷。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礼部议奏祭奉先殿仪注时,请将太子拜褥同皇帝一样设置在殿槛之内,康熙谕令礼部尚书沙穆哈道:“皇太子拜褥应设在槛外”。沙穆哈奏请“记档”,是害怕将来成为皇帝的皇太子会追究自己。(郭成康.乾隆正传。本文引文部分如无说明,均出自本书)这里沙穆哈奏请“记档”,康熙不能不从中隐隐感觉到来自太子的威胁。使太子势力足够强大,又不至威胁自己的帝位,如何把握这一平衡,是考验康熙的一大难题。令皇帝倍感棘手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太子和诸皇子之间的关系。汉刘邦的白马之盟“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基本上被历代帝王所采纳。这样,诸皇子是封王的“法定候选人”,也是封建王朝可觊觎神器的另一类人。康熙一生生有35个儿子,长成的共24个。他们一个个能力超群,且背后都有着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处理不好这一关系会给王室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康熙逐渐意识到皇子们与太子的矛盾日益激烈,太子胤礽被废后,负责监管的大阿哥胤褆急忙向皇帝说“今欲诛杀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发生的张明德阴谋刺杀太子一事,后来证明大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都知道实情。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太子与诸皇子势如水火让皇上意识到参与党争的太子和皇子们无论哪一方胜出都难免骨肉相残的结局。面对如此复杂而又残酷的现实,康熙做出了千年前李世民做出的无奈而折中的决定。继承人只能从中立的王子中去物色:可以没有雄才大略,但不能没有包容之心,不能没有维系各方势力的条件。李世民选择了李治,康熙选择了四阿哥胤禛,真是明君所见略同。2太子的第二受害者是争夺皇权所产生的矛盾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尴尬就尴尬在不知“未来”什么时候当今皇上驾崩。君主制基本上是终身制。康熙十四年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至康熙四十七年被废,中间做了33年太子。正如雍亲王胤禛门下谋士戴铎给其主子的信中所说:“处英明之父子,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太子若无才略,不但皇帝见弃,就是文武大臣和皇子们也不服。若过于咄咄逼人,在朝中遍插党羽,结交权贵,渐渐威胁到当今天子的地位,一样是很危险的。太子是孝诚皇后唯一的儿子,也是康熙唯一嫡出的皇子,越制也同样受到严处。孝诚皇后是“要做官,问索三”的索三索额图的亲侄女,索额图在康熙朝可谓炙手可热的人物。此人千方百计地利用权势抬高太子地位。后来康熙说“胤礽为太子时,一切礼仪皆由索额图所定。服用、仪仗等物,逾越礼制,竟然与朕相同”。皇帝一旦感到这种威胁,就要设法剪除部分太子的势力,斗争就在所难免,矛盾也就愈来愈深,政治斗争也就日趋明朗化。太子的尴尬第二个方面来自诸皇子的关系。在辈分上他们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同一个做皇帝的生父。如果说太子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话,皇子们也只不过两步距离。所多的这一步恰是来自太子的障碍。因此,太子与诸皇子围绕争夺皇权所产生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以讽刺的笔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竞争中最有希望获胜者,至少表面上最有希望获胜者,最容易受到有企图者的最恶毒和最卑劣的攻击。在立储斗争中,对诸皇子来说,整垮太子大家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是他们迈向争夺帝位的第一步。因此,太子成为他们攻击的箭靶。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三阿哥胤祉告发了大阿哥胤褆雇佣一个叫巴汉格隆的喇嘛用埋“镇厌物”谋害太子。据后来巴汉格隆供称:“直郡王(胤褆)欲诅咒皇太子,令我等用术镇厌是实。”张明德一案中还牵涉到八阿哥、十四阿哥。太子的优势是“法”定继承人。而这“法”是制度性的,其背后还有一个“自然法”与之抗衡,即实力的竞争。惯于掩饰和奉承,且战功卓著的晋王杨广,文韬武略的秦王李世民分别战胜了太子杨勇、李建成而最终登上皇帝宝座。这可以看作自然法战胜人为法的典型例证。太子身份决定其韬光养晦的机会大大少于诸皇子。太子是皇帝和阿哥们之间的斗争缓冲带,使诸皇子得以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以求将来一搏。四阿哥胤禛是其中最成功的韬光养晦者。倒霉的八阿哥胤禩也是在太子被废后过早地失去缓冲带才自觉不自觉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从而遭到了皇帝的猜忌。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康熙当着诸皇子的面斥责胤禩道:“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3诸东南角之争诸皇子是出生在皇家的“多余”的人。由于皇帝只有一个,而中国封建王朝自秦朝以来就是采取中央集权政治,名义上的同姓王封国难以有真正的实际权力。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王室贵族以其高贵而独特的血统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是威胁皇权的最具杀伤力的一类人。象刘秀、刘备这样的王室远脉尚且有非常大的号召力,更何况当今天子的嫡子。他们是被未来皇帝猜忌和防范的对象。历史上由于真的或莫须有谋反罪名被杀的皇室贵族不胜枚举。康熙的阿哥们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大阿哥胤褆的母舅明珠是康熙朝的权臣,其下聚集了一大批满汉大臣,如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等。京中传言“要讲情,问老明”。才华横溢、礼贤下士的八阿哥胤禩虽为贱籍出身的良妃所生,但娶了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也得到妻党的支持;同时,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祯虽各有打算,但都暂时加入到八阿哥的利益集团,这样才有了最具实力、遭到康熙猜忌的“又出一皇太子”的八阿哥。就是善于耍两面三刀、揣测圣意的四阿哥雍亲王也有官拜步军统领事的舅舅隆可多和任四川总督的妻兄年羹尧。有此资本而不受皇权诱惑去“豪赌一把”的能有几人?其实诸皇子之间夺储之争是朝廷内外政治斗争的缩影,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较量的反映。身处皇子地位的阿哥们面对激烈的争储斗争如何获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处理好与皇父、诸兄弟的关系。戴铎总结道:“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处英明之父子,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处众多之手足,此有好竿,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皆其所以为难。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但是,我们知道,四阿哥的“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斗争策略的获胜最终还要看对手如何出招。后期夺储最看好的是十四阿哥胤祯。康熙五十七年,他以“大将军王”率师出征,可驻节西北三年,并无显赫功绩可言,且有人密报其有开门纳贿、索诈下人的恶名。康熙六十一年,他再次奉命远镇青海,与皇位失之交臂。若当年这位政坛新星战功显赫,驭人有方,俨然杨广再世,世民重生,则鹿死谁手,为未可知。十四阿哥的失策和失宠给了四阿哥问鼎之机。4官员们的财产关系在立储的斗争中,文武大臣是没有机会染指皇权的。可他们的向背对斗争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使大臣们不能不考虑未来。大臣一方面要侍奉好皇上,又要不获罪未来的国君。夹在皇上和太子之间的大臣也很为难。从前面提到的“拜褥事件”可以看出,沙穆哈之所以要求皇上的话记档,就是惧怕将来太子即位罪及自己,而行为偏离皇帝的索尔图被囚禁致死,说明大臣要处理好与皇帝、太子和诸王子之间的关系,当难以两全时,投机在所难免。未来谁是皇帝,关系到大臣们的身家荣辱。战国时巨商吕不韦支持秦庄襄王而位极人臣,唐初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也由于玄武门事变的成功而身居高位,封妻荫子。康熙朝显赫一时的曹寅家族在雍正、乾隆时期两次抄家均与立储斗争有关。嘉庆帝的二阿哥锦宁议立时,托津、戴均元稍一犹豫,后来就很快被开出军机处,失去高位。大臣一旦感到未来的皇帝对自己有威胁,为身家计,便会千方百计地撺掇皇帝改变计划。战国时楚国费无极由于替太子迎娶秦女,中途献给平王而获罪太子,就多次诬陷太子,造成太子亡宋,伍奢被杀。康熙四十八年,废太子胤礽复立,八阿哥的党羽阿灵阿深感危机竟“不愿存活”。与太子为敌的大臣自然归于其他王子门下,竭尽全力攻击太子,将身家荣辱寄托在所拥立的王子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太子党也千方百计的谋求太子的帝位,以攀龙附凤,永保富贵。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的康熙六十年,大学士王掞还冒死一搏,希望复立胤礽。正是这种大臣们的投机心理和盘根错节的党争加剧了立储之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5私权的保护方式:实现权力的衔接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雍亲王胤禛的最终胜出也并不是那一集团意志的体现,而是参与斗争的各方权力博弈的结果。在围绕皇权的斗争中,康熙的驾驭局势的能力,太子的协调能力,诸王子的培植势力的机会和韬光养晦的手段,大臣们的背向再加上许多难以预料的历史偶然因素,这其中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通过对康熙立储权力斗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天下”的专制时代,王朝的立储问题关系到统治者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利益。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站在不同角度,运用所掌握的权力和智力进行着复杂而激烈的斗争。而正是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斗争促使新制度的形成,推动历史的发展。在终结了“家天下”的民主社会里,权力传承和利益集团问题依然存在。康熙“立储”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利益集团斗争经验和研究空间,也启发我们深的思新形势下的权力交接问题。第一,建立制度化的干部选任体制。封建家天下的专制管理决定了皇位继承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导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