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_第1页
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_第2页
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_第3页
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_第4页
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大萝卜与明清江南文化

江苏省南京,古称金陵、金陵、十二金、山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历史上东吴孙权、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六朝古都,也是近代史上国父孙中山创立的政府曾经的首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唐代诗人王昌龄、宋体与仿宋体字创始人秦桧以及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也是六朝风月、金粉荟萃、秦淮八艳之妙所;与陕西西安古称长安、河南洛阳、首都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南京地处大江喉颈南北之交楚吴要冲,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南风北俗萃于一城,南京人表面粗放闲散,但内里也承了金陵文脉,博爱博雅,不失底蕴。南京地讳“南京大萝卜”,意指南京人敦厚淳朴甚至有些愚钝,缺少江南人士的精明细腻,倒是有几分北方的憨厚实心眼,南京人倒很乐于承认自己的大萝卜性格,像金陵副钗袭人说的那样,“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南京人与此城一样脾性复合微妙,外强内慢,属于泼辣的老好人,也很乐天知命,包容性强,遇到解决不了的事,甩一句全城通用的口头禅“烦不了”,便倒头呼呼大睡。这等性子,自然会在“一壶茶”上透露出些许消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泊秦淮》一诗对秦淮河的描绘。秦淮河孕育了金陵古城,也孕育了南京的茶馆。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南京就出现了茶馆。周晖《二续金陵琐事》上卷载:万历四十一年,新都人开茶坊于钞库街。万历四十六年又有一僧人开茶社于栅口,曰五柳居。明清时,南京的城南是市井生活最密集的地段,它位于秦淮河两岸,以夫子庙为核心向四方辐射,包括了南捕厅、牛市、门东、门西等地区。南京许多传统民俗和精神文化都发源于此,它延续了六朝建康城的余韵,既是百工货物的商业集散地,也给王公和平民提供了鲜活繁复的娱乐场所。在旧时年月里,老城南也像现在的小资青年般兴个下午茶。一杯暖饮的温香道地,一碟点心的软饱意趣,就是一场理想下午茶的标配。清代,南京茶馆、茶楼颇多,茶饮之风尤盛,最盛时有茶馆近千余处,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成为繁华一景。民国时期,仅流经夫子庙的这段秦淮河两岸就有茶馆二三十家之多。据零星片断的记载,整个秦淮河畔约有300多家茶馆,茶馆从艺人员就有514人。当时不仅有陆上茶馆,还有水上茶舫,每入夏季,桨声灯影,笙歌彻夜。所以,民国时期称“秦淮茶馆甲江南”,亦不虚妄。南京人善于品茶,闲暇时一壶在手,在茶馆中细酌慢饮。旧时南京无论哪家茶馆,堂倌冲茶技艺堪称一绝。堂倌右手执太平府大铜壶,在离桌面三尺左右的高处,对准茶盅倾注沸水,只见壶嘴猛一向下,再向上一翘,茶盅之水刚好九成满,恰到好处,无一滴水洒落。茶馆的茶叶主要有云雾、龙井、茉莉花茶、碧螺春、毛尖等。茶客要的茶,品种不同,放在面前的茶盅,其颜色花卉图案也不一样,不会要龙井而给的是碧螺春。对一些老茶客,堂倌能熟知谁爱喝什么茶,届时,不等茶客开口,他已在茶壶或茶盅里搁下客人要的茶叶。旧秦淮茶馆,一般为茶客准备许多名点心及风味小吃,主要有小笼包、素什锦包、蟹壳黄烧饼、烫面饺、干丝等。此外,各茶馆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小吃,如“得月台”茶馆的羊肉面、“龙门居”茶馆的拉面和薄饼等,这些美味小吃吸引了众多的食客。鲁迅十分喜欢南京茶馆的干丝。当年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求学时,常去下关江天阁茶馆喝茶,只因为这家茶馆佐茶的“干丝”十分好吃,它是“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熟,上浇麻油,出以供客”的。茶馆堂倌送面点小吃的技艺,也令人叫绝。他们一双手能托十多个菜盘面碗,自掌心到肘弯,重重叠叠,在人群中穿梭或飞步登楼,从不会发生碰撞失手之事。旧时,南京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馆、茶楼在夫子庙秦淮河畔。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家老字号茶馆,名曰:问渠、问津、问柳,俗称“三问”茶馆。“问渠”店名典出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津”二字最早见于《论语》:“使子路问津焉。”“问柳”店名典出杜甫诗句:“问柳寻花到新亭”。“三问”茶馆大约建于明末清初,是文人墨客聚会、商家巨贾谈生意的常往之地。秦淮河畔最著名的茶馆当数义顺、魁光阁、六明居、新奇芳阁四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品茗去处。义顺茶馆坐落于文德桥北,紧傍泮池大照壁。魁光阁在文德桥东边,紧傍淮河,后院有亭榭,亭榭顶呈宝蓝色,形如酒坛。这两家茶馆规模都不大,七架梁三开间的茶室,方桌条凳,砖铺地面,虽小却十分干净雅致。义顺茶馆取自南京人大年初一“一顺百顺”,“一”为“义”谐音的吉祥口语。义顺茶馆的伙计通常三更时辰便起身生火备茶,四更时就开门迎客了。上半天茶客大都是油漆匠、瓦木匠等各行各业手艺人,他们大清早就上茶坊边喝茶聊天,边等候雇主接揽生意,同时又是“房牙们”(房屋买卖租赁的中介人)议事做交易的场所;下半天是养鸟的“流哥儿”们的天下,茶馆屋檐下挂满了圆形、方形的鸟笼子,画眉、八哥、百灵……应有尽有,鸟声啁啾。“流哥儿”们边喝茶品茗,边欣赏百鸟争鸣。义顺茶社以卖清茶为主,兼供鸭油烧饼、干丝两种点心,价格低廉。晚上来此的茶客,还可以欣赏到歌女们的京剧清唱。魁光阁茶馆的店名是取“魁星高照,光宗耀祖”之意。原来,在科举时代,江南各州县的黄门秀才们来南京赶考,住在附近状元境。店主为了做生意,便开设了魁光阁茶馆。这些来南京赶考的秀才们为图吉利,别的茶馆不去,专上魁光阁。废除科举后,来的不再是赶考的生员了。清晨,做各类生意的商人、经纪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魁光阁讲行情,谈生意经。现今的魁光阁茶馆是1987年重开的,店堂正大门悬挂的“魁光阁茶馆”匾额,是赵朴初先生的手迹。大门两侧张挂着一副楹联:“茶苑重开抚鸟歌一泓春水,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新奇芳阁位于夫子庙贡院街南首,其前身是清末开设的“奇芳阁”,在南京当时的各色茶馆中,其条件、环境都是首屈一指的。楼上下设置一百多张方桌,可容纳三四百人同时品茶,茶具十分考究。茶馆两面临街,一溜窗户,宽敞明亮,陈设雅致,洁静宜人,四壁悬挂木雕的特制吊屏,内嵌名人字画。此外,楼上茶厅还有一批每日必到的老茶客,大多是中产阶级中一些颐养天年的老人。他们自备宜兴紫砂茶壶,长年寄放在茶楼,还备有一小袋松子,茗茶时边以松子摩擦茶壶,边清谈品茗。久而久之,松子油渗入茶壶,壶中的茶水便微含松子香味。在楼下厢房正中,立着一面高大的红木镶框的穿衣镜,茶客进出,会不由自主照照,苦乐悲欢,自览无遗。镜子两旁挂着一副对联:“得山水情,其人多寿;有诗书味,生子必才”。新奇芳阁的面点小吃颇有特色,如麻油菜包、豆沙包、酥油小烧饼、鸡丝面、干丝、春卷、茭儿菜、烫面饺等,在当时极负盛名。来新奇芳阁品茗的茶客大多是学术界名流,如著名画家傅抱石、陈之拂,名教授胡小石、黄季刚;著名作家张恨水;著名报人、作家张季鸾等。还有相当一批工商界的巨头、社会知名人士,军政要员。六朝居原是夫子庙最大的一家茶馆,坐落在贡院明远楼的正前方,是一座二层楼建筑,飞檐画栋、雕龙窗格、古色古香,十分优雅,店堂中挂了不少名人字画。一些文人雅士来此品茗,老板好茶供应之后,往往慕名当场索要墨宝。店堂中悬挂的一副对联:“近夫子之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傍秦淮左岸,与花长好,与月长圆。”即由此得来。六朝居的茶桌一律八仙桌、靠椅,夏日则换上藤椅。每到夏时推开雕花木窗,正对秦淮河,凉风习习,既是品茗的好场所,亦是纳凉胜地,茶客经常满堂。茶馆所供清茶与风味小吃,物美价廉。3个铜板就可以买到一只包饺,5分钱就可以买到一碗干丝,因此,一般穷学生都愿来六朝居品茗。著名作家曹聚仁在南京求学时,就常来六朝居茶馆品茗、小吃。六朝居的茶客,很多是爱喝早茶的。他们在清晨,起个绝早,来到茶楼坐定,从雕花木窗外,可以看到天空由暗而明,云雾奔飞,画船点点,秦淮风光景色,饱览眼底。老城南下午茶还可分两种版本。市井版的,午后老树浓荫下,青砖黛瓦雕花窗边,老头手持大缸,粗茶牛饮。搭配的茶点最高频的是茶干,即豆腐干,也有馓子、老菱、花生米等。不时有骑着三轮车的小贩穿梭小巷,供应西米银耳粥、糖粥藕、赤豆元宵、糖芋苗、鸭血汤。这类流质的下午茶点,叫做“下粥儿”。下粥儿里,大概糖粥藕,最是老南京的心头好。藕是莫愁湖盛产的“花香藕”,“花香藕”即带有荷花香气的新鲜嫩藕。花香藕粗壮沉实,色白而圆滑,节长而孔扁。生食味甘甜脆嫩无滓,藕液润喉。《白门食谱》曾这样描绘糖粥藕,……未煮时,先取肥而嫩者,洗净其泥滓,然后以糯米填入“孔内,放稀糖粥中煮熟,食时又略加桂花糖汁,香气腾腾,藕烂而粥黏,亦养人之佳品。”糖芋苗也是老南京特有的甜品。南京人所说的芋苗就是芋艿。选用新鲜芋苗,蒸熟后剥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浆,放在铜锅里慢慢熬制,芋苗快软烂的时候加入藕粉。藕粉晶莹稠滑,本身味淡,像山间雨后的浓云出岫,带有几分仙逸;而芋苗的绵细香软如小女儿之愁思,使得藕粉思凡起来,多了人间烟火情意。桂花糖的点化又最为神来之笔,馥郁桂花香唇齿缠绵。文艺版的下午茶,就到秦淮河里操办。画舫凉篷,金漆方桌,泡一壶明前雨花,茶盘里香瓜子、云片糕、蜜枣杂糖一字摆开,“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从下午泛舟到晚上,听完琵琶听评弹,看了歌伎看风景。远眺桃叶渡,怀想美人,赏文德分月,喟叹羁旅。最后呢,当然是夜泊秦淮进酒家,日以继夜,游宴集乐去了。说起画舫和歌伎,正经人都不认账,“胡说,老城南的茶就是茶叶蛋。”起先当是朋友糊涂,茶和茶叶蛋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东西,后来在南京大学读了几年书才了解到,南京人所说的“茶”不仅指茶叶茶,蜜糖青果松仁等皆能入杯冲泡,不同节庆有不同搭配,是为茶礼。而茶叶蛋是被叫做“元宝茶”,新春时亲友来拜年,主方要连奉两只茶叶蛋,称为“进双元宝”,有恭喜发财之意。也都是古代的事情了。如今老城南一带拆得七零八落,秦淮河房翻修得走板荒腔。好多茶礼茶俗也只在郊县部分地区流行。不过平日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茶话会也是少不得的。中年档的,比较郑重讲究,茶具一样都不能少,不同的茶要配不同套的杯,连同珍藏的好茶五六种,用箱子全部背到聚会现场。有人觉得一九几几的老普洱最好,有人只恋大红袍鲜润岩香。杯盏交错,最后渠江薄片和普洱都混一起了,等于生抽混老抽,一派欢乐。青年档的,雅俗不拘,洒金箔小铜炉点上沉香与白檀,营造闲情氤氲,从单枞碧螺春喝到正山小种,其间还鉴赏汽锅,把玩雨花石,拔拔火罐,各种趣味迭起。茶点嘛,边喝雨前毛尖边吃自己包的豆沙包也是有的。印象最深的茶事,是有一年爬上紫金山最高点头陀岭,找到了传说中的六朝古泉水。泉水叫“一人泉”,泉水芳洌,泉眼细小,仅容一勺,六朝至今挹之不绝。旁边有一家茶馆,但高山绝顶,地理不便,早已经败落。于是我与友人打了两瓶泉水回来,煮水泡铁观音,思绪不小心就直奔高古,飘逸到六朝,千年尘梦化为茶香。《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段,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与友人游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六朝烟水气”,气是气韵的气,幽远清逸,风流蕴藉,简直是南京文化性格的诗意概括,而这烟水气的组成要件,必定有一壶茶的事情。具体是什么茶,基本不讲究,大方向上偏好绿茶,但也是逮着什么喝什么,“乌龟嚼大麦”(老南京俚语)般不求甚解,有个大而化之的意境在即可。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一把茶叶调和雅俗,全民情商都围绕晋魏风度一线上下波动。南京雨花茶不是历史名茶,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省级地方名茶,虽未纳入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但不似西施、陈圆圆那般高不可攀,好像走过路过秦淮河畔,也绝不让你败兴而返。雨花茶,依然是质优物美,别具地方特色的亲民级炒青绿茶。干茶形、色皆如南京市树“雪松”散落的松针,同湖南半烘半炒型绿茶安化松针、湖北蒸青绿茶恩施玉露一起,统称“中国三针”,为中国针形绿茶的代表。雨花茶,原产于南京玄武区紫金山和松柏环抱的雨花台地区,以及入水如画般的雨花石而得名,尤以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产区品质最佳,后扩大至六合区、栖霞山等地带。梅花山为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的“中国四大梅园”之首,坐拥梅花品种百余、占地千亩、梅树万株。扬子江畔的六合区原是南京雨花石的主产地。六合喻示着,天下间东西南北上下方为合;地支,子丑为合,寅亥为合,卯戌为合,辰酉为合,巳申为合,午未为合;生肖,鼠牛为合,虎猪为合,兔狗为合,龙鸡为合,蛇猴为合,马羊为合;四时,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人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经脉,足太阳与足少阴为合,足少阳与足厥阴为合,足阳明与足太阴为合,手太阳与手少阴为合,手少阳与手厥阴为合,手阳明与手太阴为合。天地时、人畜经,交融相合,幻化为山水烟霞、诗文画韵兼备的天然文石雨花石,一经雨、水,更显袅娜多姿、光润夺目。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