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能否成为文学无可取代论文学媒介与电影媒介的特性_第1页
电影能否成为文学无可取代论文学媒介与电影媒介的特性_第2页
电影能否成为文学无可取代论文学媒介与电影媒介的特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能否成为文学无可取代论文学媒介与电影媒介的特性

20世纪30年代,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结论出,现代社会进入了“世界形象时代”。海德格尔所言的“图像时代”似乎真的已经成为我们在描述新时代、新世界时的一个重要标签。电影,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之一,也已成为“图像时代”的重要表现手段。朱国华在其作品《电影:文学的终结》中说:“在这场美学革命中,电影以其逼真性对于艺术的规则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文学“却不幸跌入无人喝彩的寂寞沙场。”那么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是否真将代替同样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之一的文学呢?笔者认为,无论电影将来如何发展都不可能代替文学,即使人类已经进入以视觉化为主的图像时代。下面笔者就从文学和电影的不同来论述。一、接受主体来观艺术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文学是以文字或语言为媒介,接受主体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等去感知文学内容,这种方式无疑是间接的。电影则是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感观,通过声音和画面等视听语言给人以视听冲击,接受主体不需要自己去想象就可以明白。在《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形象的都十分经典。比如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对贾宝玉就有这样的描述:“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这段描述对仗工整,文辞华美,描写十分细致。根据此段,读者便可发挥想象来塑造个人心中的贾宝玉。1987年版的《红楼梦》,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让人觉得宝玉形象鲜活丰满,活脱脱一个富家公子哥,其形象深入人心。究其原因,还是创作人员在人物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个功夫的重要提前,也是重要依据就是原著中对贾宝玉的描写。正因为有了文学的深厚根基,其银幕形象才可能活灵活现。于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文学给接受主体的形象虽然是间接的,但这种间接却也是生动的,丰满的。二、“还原”现实世界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为技术手段,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年轻的艺术。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电影是一种通过视听语言,给予接受主体直接的视觉、听觉冲击的艺术。所以当用电影去表现那些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的内容时,可能就要优于文学。比如在《哈利波特与阿磁卡班的囚徒》一部中,哈利在一个湖边使用魔法救了小天狼星,也救了自己:“在远处,他听到那熟悉的尖叫声……‘呼神护卫……’但是一双强壮冷湿的手突然扼住哈利的脖子。……他想他看到一道银色的光,越来越亮。他觉得自己向前跌到草地上了……哈利集中全身力量把头抬起来几英寸,看见光线中有一头动物,穿越湖面疾驰而去。”在这段叙事描述中,我们虽然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危急情况,但是在电影中这段则更加具有表现力。在表现此类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叙事片段时,电影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电影开始推出I-MAX版、3D版。2010年4月在中国登陆的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其强烈的视听冲击,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三、文学与电影的他适性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媒介。根据其表现媒介我们不仅可以判断它们属于哪种艺术门类,更能够透析这种艺术门类的根本任务。电影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其根本任务是叙事;文学的表现媒介是“语言”、“文字”,那么它的根本任务就不仅仅限于叙事,而是透过叙事,抒发某种情感,阐明某种道理,或者就是纯粹的阐述哲学或哲理,并也因此而成为经典。那么通过文学和电影的根本任务我们就可以知道,二者所擅长的领域是不同的。因此,谁都无法取代谁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的话,似乎和早期电影的单镜头是有相通之处的。我国古代使用的象形文字就是通过某个形态或形体来形象逼真地完成意思表达。而早期电影中的大多数都是由单镜头组成的。摄像机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表演动作的展开都在连续不断的拍摄中进行。但是,文学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符号系统。也就是说,二者的表现媒介是完全不同的。由艺术媒介决定论可知,文学的表现媒介是“语言或文字”;电影的表现媒介则是“运动的声画影像”。我们便又可推知二者的特征。电影的特征是生动、具体、直观。而文学相对于电影来说,其特征是抽象、间接。美国乔治·布鲁斯东说:“小说和电影艺术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让人‘看见’,但它们让人看见的方式却迥然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电影相对于文学,具有直观、迅速的优势。但同样,文学的许多优势是电影无法取代的。文学媒介对于接受主体来说其想象边界都是相对自由的,这也就是文学媒介相对电影媒介的“自适性”。但是经过声画影像表现出来的,此事物或人物就成为既定的,即创作者安排接受主体看什么,接受主体看到的就是什么,我们称之为电影媒介的“他适性”。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一些电影上映后,观众对其中的某些人物不尽满意,尤其是通过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或电视。所以巴赞说:“作品的文学素质越高,那么改编作品就越是难以和它媲美。”毕竟,电影是以视听语言作为叙事手段的,通过声音和画面来表现事件、主题或思想。相较于电影,文学的叙事手段似乎更加单纯,但这也正是文学的艺术魅力所在。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叙述某一事件,或者是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在文学的世界中,不管是创造者还是接受者都可以展现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除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在叙事内容方面也有许多是优于电影的。譬如叙事环境的铺陈,让读者在心理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更好地完成文学作品的叙事,乃至说理的目的。还有一点是表现最为明显的,那就是抽象的心理分析段落。心理分析往往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电影的种种要求,对表现人物心理就会有很大的限制。如2010年9月上映的由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是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中,描写静秋第一次见到老三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但她心里那双眼睛却在尽情欣赏他的这些不革命的地方,只不过还没有形成鲜明的观点,只是一些潜藏在意识里的暗流。她只知道她的心好像悸动了一阵,人变得无比慌乱,突然很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起来……”这段看似简单的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地体现出静秋初见老三时的局促不安,而这羞赧紧张又正好体现出静秋潜意识中对老三的一见钟情。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后面两人的发展才顺理成章,读者也不会认为两人的关系发展突兀。但是电影中,对于人物心理其实是很难表现的,片中的静秋青涩、害羞,但是除了这种演员身上本就有的感觉外,我们对二人那种心心相惜的情愫却看不到。加之要在短短的100分钟内展现一个凄凉唯美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些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为了顺畅,只能使用黑场加白色字幕来过渡,也导致整个故事在电影的表现上有些生硬。文学和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产品。而在当下,我们看到文学和电影其实有了越来越多的互融性。很多电影是以某一文学著作为蓝本改编而成。其中的文学著作有些是传世经典,比如较早的根据《飘》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有些是当下畅销读物改编而成,比如前文所说到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根据世界畅销小说、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小说系列改编的;还有的是因为电影的热映而引发的小说的畅销,譬如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热映后,原小说、张翎的《余震》也成为畅销书。这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文学和电影的互融形式。还有就是现在许多电影创作人员会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