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_第1页
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_第2页
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_第3页
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_第4页
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电视的智媒突围

前两年,随着互联网电视和3d电视的普及,智能电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简单地观看和点播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利用互联网,通过开放式平台,进行软件装载,实现无穷无尽的新功能,使传统的电视变得智能化已渐成主流。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将为“智能电视元年”。正如推广3D电视、互联网电视、LED电视时的疯狂,彩电企业在今年三四月份集体爆发式的概念营销,使TCL、康佳、创维、三星、LG等知名电视厂家短时间内就推出了近百款3D智能电视新品,随之也诞生了“不闪的3D”、“逐行3D”、“超级智能”和“智能电视产业生态圈”等一系列3D智能新概念。从CRT到LCD,到LED,到3D,再到智能,短短几年时间,彩电行业可谓是风云变幻、推陈出新。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无疑将对世界彩电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的概念炒作,并不能掩饰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产业标准混乱而带来的困惑,这场与全球彩电巨头拼杀的战争,究竟是财富蛋糕的分割还是南柯一梦,我们拭目以待……智能电视是中国用电产业发展的一次良策一直以来,中国彩电产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而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彩电核心部件芯片和显示屏被国外厂商掌控,导致中国彩电行业一直陷于被动局面。不仅缺乏产品定价权,而且经常缺芯少屏,被外资牵着鼻子走,让中国彩电企业吃足了苦头。尽管中国彩电2011年年产量突破1亿台,全球占比已突破50%,但企业所得利润却非常微薄。未来几年,国内彩电企业还将面临行业竞争环境竞争白热化,外资巨头“降本节耗”举措下的低价冲击,上游面板产业不健全和下游分销渠道持续寡头化的两头挤压等三重考验。从最初的显像管电视,到液晶、等离子电视以及3D、LED、智能电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彩电业的IT化趋势日益明显。谷歌、微软、联想等一批IT巨头也在纷纷进军电视机制造业,令国内彩电市场的商业环境趋于复杂、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索尼、三星、东芝、LG等一批外资企业在积极推动“降本节耗”,通过委托台湾、中国内陆等企业的贴牌代工,直接参与到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竞争中,也令国内企业遭遇了“规模不经济”新瓶颈。智能电视是帮助中国彩电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一次良机。与彩色电视机替代黑白电视机、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不同,前两轮更多的是在硬件上的更新换代,而智能电视则主要来自于软件和应用服务的创新。在智能电视时代,彩电企业的核心是围绕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在应用性技术上进行创新,将多种应用程序、游戏娱乐、生活休闲等工具集成到电视机上。在拥有了强大整机(硬件)制造能力的基础上,智能电视将极大提升中国彩电企业软件和服务的创新能力,这无疑成为中国彩电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虽然现在业界对智能电视的界定还不尽一致,但分析总结各方观点来看,智能电视不外乎需要硬件、软件、平台三方面的支撑。硬件指配置高性能的芯片,保证智能电视上安装的各类软件和游戏的顺畅运转。平台则是为电视搭载一个全开放式的交流“场所”,只有通过这个全开放的平台,才能广泛发动消费者积极参与彩电的功能制定,才能实现彩电的“需求定制化”、“彩电娱乐化”。软件则涉及平台上可提供的内容,以智能手机的应用不难想象,智能电视上的这些内容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是网络游戏、应用软件、上网冲浪等各种可想象得到的内容。三网融合天然地要求电视、电脑和手机上的内容和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即三屏融合。对国内彩电企业来说,基本上都只生产电视、手机这两种产品,独缺电脑。电视要支持以太网、wifi甚至3G/4G的接入能力很容易,互联网电视运行了这么多年,从技术上来看,已经将电视很好地融入了互联网。但要具备运行各类软件的系统环境,对电视厂家来说就有点难了,因为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字通信、网络等原先属于IT领域的技术。传统电视的硬件核心在于音视频处理,如解码、scaler、显示驱动等;而智能电视更多的是突出其计算能力,硬件架构更具标准化,更像的构成;还有就是智能电视将普遍具备图形处理单元GPU,且支持的OpenGLES1.1&2.0以上,而普通电视不具有GPU,更不会有标准的协议支撑。IT这些技术差别,在IT厂商看来并不难,但对于从未有过IT技术开发经验的电视厂家来说,都是头一遭。与IT产品相比,电视厂家需要付出更多的研发精力。因为现在的电视产品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硬件配置,连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业界也还在众说纷纭。智能电视是如何融的?目前,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为电视定制操作系统,不管是Linux、Windows还是Android都不是为电视开发的系统,需要针对电视的特点大幅修改,使其适合电视;另一个是在标准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系统,建立自己的生态产业链,如应用商店的管理运营等。此前,国内彩电企业基于Linux操作系统也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平台,比如康佳网锐TV平台、海信Widget系统、海尔模卡系统、长虹轩辕软件平台等,但这些系统平台与谷歌Android系统、苹果iOS系统还有很大差距,甚至有的只是Android系统的“变种”,目前这些系统都可能面临弃用的命运。据了解,日前创维将推出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能支持全网浏览、网页视频点播、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及智能操控等技术的电视。无独有偶,主要的电视厂商康佳、TCL也都推出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国内主要彩电企业已经发布的智能电视几乎全部采用了谷歌的Android系统平台,只有TCL同时还推出了基于微软Windows系统平台的产品。此外,备选的系统平台还有苹果的iOS系统,可是苹果不会对外开放;三星的Bada系统平台短期内尚难成气候;诺基亚的MeeGo及Symbian,目前还没有被看好。不过,上述系统平台基本上都是针对智能手机的,只有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有相关智能电视的产品出现。谷歌Android系统虽然由于其开源、开放的特性,获得了国内彩电企业的一致青睐,但并不代表高版本的就一定开放。海信多媒体研发中心网络电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成刚表示,当前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广泛使用的Android系统大都是2.2版或者2.3版的,3.0版本是针对平板电脑的,理性的智能电视要用4.0版的,但3.0版、4.0版会不会免费呢?实际上,近日谷歌已经宣布了暂停3.0版本的开源,如果国内智能电视都采用谷歌Android平台,今后系统升级肯定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内彩电企业甚至未来整个智能电视产业都只是为谷歌打工。一位IT技术人员透漏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国产平台虽然能做到兼容基于Andriod系统开发的软件和应用,但需要为此支付很高的“兼容”成本。这是近日国内企业纷纷转投谷歌系统的原因。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前期都为自主平台支付了大量研发费用。他们能否收回成本呢?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智能电视上市后并没有热卖,至今各家企业都在预热市场。所以,国内企业转投谷歌阵营,前期自主平台的研发投入肯定是浪费了。尽管国内企业目前还声称不放弃自己的平台,但自主平台的产品将越来越边缘化。不过,一则来自西方媒体以及亚马逊卖场的消息也显示:虽然谷歌去年推出的GoogleTV,硬件性能强大,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堪称完美,但并未出现热卖场面。谷歌把电视当成了PC来设计,用户根本无法接受复杂的遥控设备及UI展现。由此可见,抓住消费者的诉求入手,并非托词。既然无法在自己设计的搭载平台上,让国内的智能电视获得发言权,就必须推陈出新,在其他方面获得认同。如果说电视这张屏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显示技术及电视自己的发展路径——电视要让自己看着像个电视。那么另一条则是延伸到云端的IT技术并借此获得的内容。智能电视是未来的“智能”电视从近期国内外彩电企业发布的智能电视新品来看,谷歌开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俨然已经成为各品牌智能电视的首选。那么,在智能电视蜂拥上市的2011年,智能电视竞争的焦点则必将集中在内容提供上。谁能提供出具有差异化的内容,谁的智能电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极度同质化的前提下,能做得更出色,这些才能成为彩电企业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所在。创维今年推出的智能电视分42英寸、47英寸、55英寸三个型号,部分产品同时还配备3D功能,从而在全球首家实现智能3D电视的市场销售。康佳今年将推出的五大系列30多款新品电视也全都搭载Android系统,用户可以像操作电脑一样通过电视自由上网,也可搜索各种视频节目在电视上播放。除了国内彩电巨头,外资彩电品牌在智能电视领域也不甘落后。LG电子日前在中国市场展示了今年即将上市的七大类50多个型号的电子新产品,其中最抢眼的就是全高清3D智能电视,其采用了LG独有的被动偏光式3D显示技术,大幅消除了3D影像的频闪与重影问题,同时提升了两倍的亮度,基本上完全避免了传统3D技术造成的视觉疲劳问题。三星新推出的智能电视与内容提供商展开合作,用户不仅能通过智能电视获取来自百视通的数十万小时的视频节目资源,还可借助电视的浏览器查阅的网络资讯内容,甚至还能通过电视发送新浪微博。不过相对于韩资巨头,一向彩电技术领先的日资企业迄今还没在中国市场推出过智能电视产品。很显然,彩电企业转战“智能”电视,不仅仅是急于寻求另一个利润突破口,也不仅仅是为了跟上时代与时俱进的脚步,智能电视看中了手机、平板电脑融合互联网、电信、广电有线、无线内容的大蛋糕,他更大屏幕、更清晰显示、更家居化的优势完全暴露了电视厂家想要控制智能终端的“野心”。但这一终端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控制的。为避免智能电视产品的同质化,同时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彩电商纷纷力推自己的差异化内容,如推出自主门户网站,与软件厂商共同开发独特的软件专供自己品牌使用等。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曾高调强调“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应该鼓励彩电厂商自建内容平台,而鼓励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给这些互联网电视企业颁发内容集成牌照。”比如,三星、康佳选择了与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进行内容合作,索尼、LG、TCL则选择与华数传媒签约解决内容提供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电视将成为数字家庭的核心,也是三网融合的最佳载体,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电视这个产品形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云计算、云服务以其强大的后台服务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计算、存储等服务。实际上,基于云计算的一些应用开始在电视上体现出来了,TCL已开发出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把电视变成了能说、能听、能看、能想的拟人智能终端。虽然TCL基于云计算的应用还只是“皮毛”,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深入,未来彩电企业将不得不在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上重新审视和定义电视。三内容提供:合作与监管的失衡纵观各家的路数,无论是自建内容还是与提供商合作,智能电视内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三网融合的推进。而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是:随着广电、电信两大部门围绕播控权交恶;随着IPTV播控平台中央与地方两级平台对接,广电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三网融合在国内的推进何等缓慢,受制于牌照发放的限制,获得资格的运营商寥寥无几。广电总局一再强调电视企业不能生产广电未批准的机顶盒设备,不允许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这一招就堵上了彩电企业自建网站的后路,所以像长虹、创维这样意图复制互联网电视时代自建网站方式挺进智能电视领域的路子,将注定行不通。而广电进入电信领域的ICP牌照,和电信进入广电领域的IPTV牌照,也紧紧地攥在电信和广电两家大拿手中,仅有百视通、华数这样的个别企业获得。外资品牌在内容提供方面表现的愈加谨小慎微。所以,外资更愿意选择与已经获得牌照的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如三星与百视通合作,LG、索尼联手华数这样的方式。但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又将面临另一问题,即内容提供的排他性,这反而是对用户开放式寻求内容资源的限制,违背了智能电视的初衷。抛开内容不讲,在应用程序方面,智能电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三星彩电产品营销部长李明旭表示,智能手机下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扣除手机费的方式收取费用,智能电视如何收取费用,通过什么方式来收取,都还是未知数。而无论是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还是通过电视对应用程序的下载,彩电企业还都将面临如何与合作方业务分成的问题。同时,此前互联网电视面临的监管难题,现在也一样降临在智能电视的头上。广电部门在互联网电视问题上实行牌照制度,要求彩电生产厂家所有互联网电视产品只能与杭州华数、上海文广等拥有视频牌照的运营企业进行内容捆绑。智能电视应用当中很大一部分要涉及视频服务,比如高清电影、3D视频等,这也是智能电视相比其他智能终端的优势,但这些视频服务内容势必涉及播控监管问题。专家指出,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如何增强智能电视产业创新活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广电部门对智能电视的态度仍然沉默。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