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积累重要字词;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教学重点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教学难点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教学过程:创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文体特点: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三、文本研读【任务一】理解重要句段1.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的内涵?点拨: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任务二】理清行文思路2.请简要概括第2段的论述思路。【解析】本段共6句话,按意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1、2句是第一层,解释“匠”的含义,提出本段的论述重点;第3句是第二层,谈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3句是第三层,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任务三】把握思想内容
3.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解析】(1)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2)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4.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解析】观点1: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以高标准的产品获得众多用户的青睐。
观点2: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外国式管理,是要学习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观点3: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观点4: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四、写作技法:排比造势
本文善于运用排比句,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运用排比手法的效果如下: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五、迁移练笔
请运用排比手法,写一个议论性的语段,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青蒿素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带领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南仁东专注二十三年用心血铸就的“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匠们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他们用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用实干践行了劳动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芣苢》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经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预习检测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
yǐ)
拾掇(duō)
场圃(pǔ)B.捋袖子(lǚ)
袺(jié)
赋诗(fù)
C.襭(xié)
阴霪(yín)
怜汝(rǔ)
D.大雅(yǎ)
仓廪(lǐn)
依赖(lài)
【解析】B项,“捋”应读“luō”。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C.薄言袺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D.薄言襭之
襭:采摘【解析】D项,襭:把衣襟掖在衣带上兜东西。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芣苢》一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C.《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解析】A项,“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答案】(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2)薄言掇之薄言捋之(3)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二.阅读思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B.诗歌开篇四句写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C.诗歌中间四句中“掇”“捋”两个字不但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使人想象出忙碌的场景以及人们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D.诗歌最后四句具体描写人们采摘的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芣苢,“袺”“襭”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解析】D项,“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错误,“袺”“襭”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盛放芣苢的动作,间接突出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7.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能够调换顺序?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解析】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采摘,或捋取,真切又生动;最后是“袺”“襭”,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一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对盛放芣苢的具体描写。切合劳动过程,既是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三.迁移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伐檀①坎坎伐檀②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③。不稼④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⑤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⑥兮?彼君子兮,不素餐⑦兮!坎坎伐辐⑧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⑨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⑩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①原编《魏风》第六。②坎坎:伐木声。檀:指黄檀,落叶乔木,木质坚韧,适合制作车辆和用具。③涟:水波纹。猗:义同“兮”,语气词。④稼:耕种。⑤胡:为什么。禾:粟稻等粮食作物的总称。三百:言其很多,非确数。廛:通“缠”,捆。⑥县:通“悬”。貆(huán):即猪獾。⑦素餐:不劳而食。⑧辐:车轮上的辐条。⑨直:指直流。⑩亿:周代十万为亿。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解析】C项,“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9.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解析】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对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进行了质问和嘲骂,表达了愤懑之情。四.短文写作1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活动。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90字。【答案】《诗经》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解析】既然是《诗经》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场白,那么可以从《诗经》的重要性说起,除了说到《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注意一定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上的要求。五.拓展阅读11.
对下面一段话中的划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得改变句子愿意,但语序可以变动。《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掩盖、被断章取义、被歪曲篡改、被儒家学者拿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解析】题目要求用“儒家学者”为开头介绍《诗经》的内容,根据要求可以看出可采用“儒家学者”+《诗经》目的+剥削阶级的做法来重组语句,即“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合同新定义:知识产权焦点
- 20 狼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14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 老师教学教育心得范文
- 艺校入股合同范本
-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商场合同范本6
- js32-34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 pdf格式 八年级上学期 体育与健康 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资料第2套
-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六章第一节《 认识人工智能》教学设计
- 入厂合同范本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盆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退市新规解读-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同证券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体系与资源配置研究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 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研究
- 汽车行业维修记录管理制度
-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