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_第1页
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_第2页
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_第3页
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_第4页
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陋室铭教案4篇陋室铭教案篇1

陋室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驾驭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实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驾驭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需说一辈子违反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假如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状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有意刁难。于是把他支配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特别欢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志向和人生的理想。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老师范读,学生留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老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奇妙。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蔓到。

鸿儒:学问渊博的高校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芜冷落。

(2)而在主子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纳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老师讲解:“上、入”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子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子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朝气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子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老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挚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挚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子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子德才兼备,表明主子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子的挚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挚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子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子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老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子德才兼备而房屋著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仰慕。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理想、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看法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子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方“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同日而语,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铭教案篇2

一、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运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看法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索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展示课题、作者)

二、学习新课

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

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师提示:留意挺胸抬头,声音嘹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留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

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师配乐读)

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探讨解决。(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相互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学生边说边探讨。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2、结合句子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环境是怎样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愿,渐渐地爬上那班驳的台阶?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环境幽雅、安静-------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大家想象一下,室内谈笑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谈些什么?引导学生答:韩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王叔文煮酒论当今时代英雄;韩愈扼腕长叹,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柳宗元在吟诗作画,感叹梦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无穷魅力。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怡然自得,安贫乐道-----陋室不陋。

3、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

3、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杨礼赞》,并背诵其中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师: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一块背诵。

4、引发学生思索:外界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读,品尝语言。

1、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溢了音乐美。(学生找出文中的骈句,边读边体会)

2、散句:最终一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要读出抑扬顿挫。

3、押韵,找出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修辞,比兴等手法,很有艺术感染力。(依据学生上课的状况,敏捷处理)

5、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师生一块品尝。

6、读:男女分读骈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块读。(配乐朗读)

7、背:

师: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都喜爱上了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语言魅力,能被选入《古文观止》的确是文有所值。咱应当把它积累下来。指名学生背。(在指导背诵上有些困惑,没想到好的方法。)

师:许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积累下来。

六、拓展

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信任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

陋室铭教案篇3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尝“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奇妙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哺育了充溢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溢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溢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诞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安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状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牢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原委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依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欢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