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困境与突破_第1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困境与突破_第2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困境与突破_第3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困境与突破_第4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困境与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更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取信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阅读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丰富的阅读量是基本前提。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辅助与延伸,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而且对提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但是不可否认,受制于知识本位观念,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存在诸多局限性,其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打破瓶颈,提升阅读能效成为教师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施困境(一)学生阅读兴趣有待提升阅读作为一项依赖于主体自觉的个性化认知活动,兴趣是最为稳定、强劲的内在驱动。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强人意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落实所面临的首要阻碍。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正确的阅读动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更加热衷于自己喜欢的题材类型,如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的小说、童话故事、漫画等,阅读动机呈现明显的娱乐倾向。在窄视化动机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暴露出盲目、随意的问题。过度娱乐化的课外阅读动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功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第二,缺乏主动的阅读行为。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单纯地将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学习任务,以被动的心态机械地完成教师指定要求,缺乏阅读自觉性与自主性,自发的课外阅读行为较为匮乏。在此情况下,学生急于完成符号化的文字输入,囫囵吞枣地一扫而过,并未进行思考、体悟与积累等深层次的阅读探究,课外阅读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二)课外阅读资源良莠不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极向上、科学有效的素材资源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的基本前提。虽然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持下,教育资源日趋呈现开放化、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趋势,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课外阅读资源亦存在良莠不齐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素材都适合小学生,如何保证课外阅读素材的适切性与有效性是教师亟须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具体而言,第一,阅读资源应试化。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实施由来已久,但是应试观念并未得到完全摒除,课外阅读资源存在以考为纲的片面倾向。文体内容展现出较强的知识性,而趣味性与情感性稍显不足,对小学生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第二,阅读资源肤浅化。市场上不乏一些思想性、科学性不足的低质量阅读资源,造成学生存在“快餐式”阅读倾向。学生接触肤浅阅读材料过多,容易衍生出思维固化、理解肤浅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面对鱼目混珠的课外阅读资源,教师若秉持拿来主义思想,不仅会削弱课外阅读教学成效,甚至会出现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三)课外阅读指导有待深入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质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其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第一,阅读过程指导有待加强。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沿用布置任务、验收成果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针对性的指导。而阅读结果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阅读问题,影响阅读指导的精准性与实效性。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薄弱点得不到有效弥补,阅读思维得不到充分拓展,课外阅读成效自然停滞不前。第二,阅读成果拓展有待深化。读后的总结与反思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学生走向深度阅读的催化剂。但是对课外阅读而言,教师往往注重文本解析,而忽视读后的拓展,如问题的梳理、方法的总结、情感的探讨等深层次的体悟活动较为不足。与此同时,小学生缺乏自主总结与重塑的能力,难以将阅读知识通过加工转换为自我素养,造成学生主体与阅读客体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阅读能力的深度发展缺乏驱动力。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所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突破思路(一)推动课外阅读课程化长期以来课外阅读的随意性较强,阅读活动的持续性与深刻性较为不足。课程化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序性、规范性的有效途径,旨在推动阅读的纵深发展。课程化的切入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联教学核心议题。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以课内阅读主题为原点组织课外阅读是保证有序与有效最为直接的手段。教师围绕教材阅读主题或是核心知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设计相同或是互补的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让课外阅读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又能够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融入。二是服务学生认知需求。小学生处于认知、思维与情感高速成长的时期,每个阶段呈现出迥异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改变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课外阅读组织模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与成长规律,坚持由简至繁、由粗到细、由浅及深的原则,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螺旋上升的认知“脚手架”,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获、有所感,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二)突出课外阅读闲适性课外阅读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改变任务式的阅读心态是提升阅读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想要摆脱困境需要从激发学生热情着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因此,教师应摆脱“急功近利”的教学思维,突出课外阅读的闲适性,使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有料,吸引学生沉浸其中。具体而言,闲适性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阅读兴趣呈现鲜明的个体差异。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接受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采取趣味化、人性化的指导方法,关注学生的主观阅读体验、鼓励个性化的阅读表达。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决定权与话语权,增强课外阅读的成就感。二是课外阅读融入生活。课外阅读不应是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活动,而应是一种自发性的认知行为。教师应通过兴趣培养与能力塑造唤醒学生的课外阅读自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展开随性阅读,以此达到开阔阅读视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的专注力较为薄弱,在课外阅读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促使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内在阅读驱动。第一,以学生爱好为切入点。以学生的爱好作为切入点,实现爱好取向与阅读兴趣的紧密衔接、自然过渡,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保持热情的持久性。例如,小学生较为热衷于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书作为起点。在学生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意识之后,教师有序提高阅读深度,由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逐步迁移。借助浅显有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促使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逐渐养成阅读习惯。第二,以多彩活动为着力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注重感官体验,单一的课外阅读模式容易消耗学生的阅读热情。基于此,教师以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地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促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期待。例如,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让学生分享读书观感,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适度渲染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转化为阅读驱动力。又如,读书辩论赛,组织学生围绕书籍中的冲突点展开辩论。再如,亲子共读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相互分享阅读见解。教师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悦读”。(二)注重阅读资源甄选阅读资源是影响课外阅读广度与深度的重要因素,应注重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接触更为丰富多元的文本素材,提升阅读思维。与此同时,鉴于课外阅读资源良莠不齐的情况,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认知需求加强阅读材料的甄选,提升阅读的适切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以教材为蓝本向课外拓展。教材中的文章皆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作为课外阅读拓展的基准点最为适合。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着手,选择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一粒种子》《小白船》等,作为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写作特点与思想品质。此外,还可以从文体主题着手,选择植物相关的读物,《风与芦苇》《石缝间的生命》《老家的树》等,展开群文对比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通过随堂观察、交流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等信息,确定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点与发展需求,以此为依据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例如,对喜欢读小说的学生,可以推荐《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富有内涵的小说。对喜欢唯美文学的学生,可以推荐冰心的《小橘灯》《樱花赞》,老舍的《我们家的猫》《四位先生》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意蕴之美。通过强化阅读资源甄选,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定向,兼顾趣味与认知的双重需求,为课外阅读的有序、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三)提供精准阅读指导1.渗透阅读方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更需要学生从中获得认知的提升,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注重阅读过程的指导,明确学生阅读认知障碍所在,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童话主题单元的课外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叶圣陶先生的经典之作《稻草人》作为阅读素材,并充分发挥线上优势,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实施跟踪,捕捉认知需求,提供针对指导。首先,强化阅读基础方法指导。很多学生习惯于咬文嚼字式地阅读,缺乏提炼要点的意识与能力。针对此情况,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泛读、速读、精读等不同方法时,促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例如,速读了解书籍的大体内容,从书籍封面、简介、目录到每个章节的内容,快速地浏览、粗略阅读,对书籍建立宏观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精读计划。其次,注重深度阅读引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学生由肤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一方面,渗透批注式阅读方法,让学生做到阅读中笔不离手,随时标注、圈点关键信息,记录、批注阅读理解,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采取问题导读。例如,在读前提出思考问题,如“每个章节讲了什么内容?展现了怎样的寓意?你有什么感悟?”等,以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揣摩文字表征背后的深厚情感。通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落实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课外阅读浅学浅教的问题。2.诱导个性感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就是一项见仁见智的体悟性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外阅读需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但是小学生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课外阅读容易流于表面、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启发诱导,促使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个性化解读。以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为例,教师应改变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我看法,提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加上《三国演义》阅读难度较大,他们很难从宏观视角把握故事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微观着手,选择小切口设置探究议题,组织学生展开辨析,实现以小见大。例如,针对《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设置思辨话题,你认为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找出其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与论述,并综合自己的理解,形成对曹操人物形象的自我见解。其次,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划分为两个阵营,各阵营的成员展开组内交流,相互分享观点、解决疑难问题,并预测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探讨应用对策。通过组内讨论整合不同思辨角度,形成更为完整、严密的结论。最后,两个阵营展开相互辩论。第一轮为观点阐述,明确所支持的观点,双方从书籍内容中找出支持自我观点的依据。第二轮为自由辩论,双方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在核心议题的作用下,深化阅读过程的同时,促成读后的感悟拓展,迸发不一样的思维火花,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四)扩大课外阅读收获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除了兴趣驱动、材料支撑、方法指导,教师还需保证学生能够取得“满溢”的阅读收获,让其真正通过阅读的门窗增长见识、丰富积累,进而内化为素养生长养料。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其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架打造混合式阅读桥梁。即依托诸如钉钉、QQ、微信等网络平台打破学生课外阅读中教与学的时空局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书籍设计每日打卡任务,比如每天要完成规定章节的阅读,对阅读内容进行精要概括,阅读过程中随时提笔摘抄美词佳句,丰富素材积累。第二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讲一讲章节故事,以故事为清茶,让课堂教学伊始便有滋有味。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有所感悟,皆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合作释疑,打造一个开放化、民主式的“阅读直播间”。其二,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书中人文话题或社会价值展开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看法和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