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幼儿具有一种天生的模仿行为和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心理。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0.幼儿吸收学习并模仿着外界环境的不同成份。那么幼儿在成长环境中汲取的成份优良或劣质的就取决于为幼儿提供的成长环境的优劣。对幼儿的教育培养是家庭及幼儿园和社区的共同责任,对幼儿的教养需要家庭与幼儿园两大支撑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指出,家庭作为幼儿园工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以尊重和平等的理念合作,努力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支持、指导家长提升教育能力,使教育更有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山东教育,2001(30):4-8.对幼儿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家庭与幼儿园两大场所。而这两个重要场所中承载的是除了智力的开发与创造力的教育培养外,还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更新的大背景下,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个体产生着强大持久的影响。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形成发展了家园共育理念在学前教育界的共识,使家园共育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建立平等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山东教育,2001(30):4-8.(二)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家长与教师的访谈和对幼儿园内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的研究,分析家园共育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展现的作用,研究影响幼儿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效果的因素,从而总结出改善家园共育的效果的建议。(三)研究的意义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协作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家园共育,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前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健全发展不能缺少男女两性教育的影响,幼儿园现状则是女教师为主力。因此,男性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介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园男性教师的缺失,为幼儿的人格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幼儿从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和谐发展。家长与教师的协作共育,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发展,更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共育促进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进而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伴随着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家庭和幼儿园工作的接轨,就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园共育体系,不仅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利于幼儿作为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四)研究的方法1访谈法访谈法就是根据被提问者的回答总结所需研究资料的一种口头问答的谈话活动,可以借鉴具有代表性样本的体现符合整体状况的一种方法。为了更准确、客观地了解家庭与幼儿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现状。访谈中考查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家长及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态度、关注程度及相应教育观念。针对对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访谈,发现家园共育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观念及做法是否一致及突出家园之间关于该课题的沟通问题。在本研究中,设计了访谈提纲(具体内容见附录)。2文献法文献法就是以已有研究相关文献中选取所需资料及信息,通过吸收借鉴实现对某一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对原有信息分析重组进行再加工从而总结出新的观点。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结合现状反思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般途径,总结教育经验。3案例分析法引入幼儿园个别案例分析了解家庭与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采用的教育方法及教师在家园沟通方面的困惑,反思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般途径,总结家园共育利于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经验。
二文献综述(一)相关概念界定1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习惯成自然,经常接触某种新事物就会慢慢适应。同时还认为习惯是不容易轻易改变的某种行为,就像良好的或者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58.《美国传统词典》里,把习惯定义为一般通过不断重复某种行为而习得重复性日常行为规律,认为其属于性格和思维的某些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赵翠莲译.美国传统词典赵翠莲译.美国传统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2):156.综上所述,习惯对个体而言是通过长时间自身反复练习养成一种不易因为外部环境就轻易改变的行事行为。相对于大的群体来说,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重复某一行为方式并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得以巩固此方式使其不易改变的较为一致的行为方式。群体与个体的习惯既可以随着不同条件而转换又具备不同的联系。2良好行为习惯国内有研究表明:生活中人们经历的不同和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会使不同的个体形成其特有的行为,是人们展现出来自主自愿的行为方式和某种活动方式。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在满足某种需要的过程中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所以习惯分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4):4.国内的另一项研究中提出:良好行为习惯指在反复练习和言传身教中使人耳濡目染习得或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使其得到巩固,在生活中促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良好行为习惯是人对社会需求的发展性行为,对人们产生正向的价值导向作用。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2):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2):7.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本课题中将良好行为习惯概念定义为:常规活动中,通过较长时间的不断重复与潜意识的不断强化,形成正确的导向与指导作用的比较稳定且内化了的主动自愿的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3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就是家庭与幼儿园相互合作共同教育,这是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学习,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形成共识,统一目标,相互协作共同教育,用科学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李惠珍,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李惠珍,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1(11):13.家庭中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实质就是家园共育本质性的特点。“共”体现出共同教育,家园共育是以家长与老师的平等参与的合作互动为前提的。“育”字包含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而这个行为就需要在幼儿的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家庭与幼儿园中进行。因此,对幼儿的教养需要家长与教师教育合力。黄志敏,莫立芸.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黄志敏,莫立芸.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15):4-6.曾有研究者提出,家园共育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的经验更具有一致并且不间断,甚至在很多方面家园共育可以互相弥补欠缺或不足。家园共育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可以减少幼儿的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家园共育使教育方法与平台更加多元化,为幼儿创造更充足的教育条件。李生兰的访谈研究指出,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幼儿的发展水平。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J].学前教育研究,2000.(2):4-5.(二)国内外现状研究1国内研究现状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关注度方面,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所需要得重要习惯及性格态度大都是在六岁前培养形成的”。金林祥,屠棠.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表现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关注关键期,不能忽视幼儿时期的培养作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环境上,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教育作为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必须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培养教育才能使幼儿教育得到充分的功效”金林祥,屠棠.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陈鹤琴.家庭教育一一怎样教小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280.景洁.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3.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发展目标及其相对应的教育原则,指导幼儿教师与家长深入全面了解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张平.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家园合作[J].文学教育(下),2016(09):188-189.充分体现出家庭与幼儿园的双主体地位,为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的教养活动方面更具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纲要》还指出双主体都应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双方要积极主动相互了解、支持与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53张平.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家园合作[J].文学教育(下),2016(09):188-18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53.2国外研究现状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关注度方面,哲学家培根认为,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强大的,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书中强调未来教育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及学会和他人共同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萨克雷曾说强化行为培养习惯使其形成性格从而决定命运,易冰.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易冰.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杨春华:论瑞吉欧“集体学习”及其教育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崔红洁.浅谈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2.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面,大卫·本顿(DavidBenton,2008)证实了幼儿的饮食习惯对其认知与行为产生影响,他指出,饮食偏好会影响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一方面,饮食中固定的营养素为特定脑部机构发育提供营养,另一方面,饮食可提供能量促进大脑的某一机能发育。BentonDavid.Theinfluenceofchildren'sdietontheircognitionandbehavior.[J].EuropeanJournalofNutrition,2008BentonDavid.Theinfluenceofchildren'sdietontheircognitionandbehavior.[J].EuropeanJournalofNutrition,2008(47):3.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方面,威斯特指出,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观念会影响到他们对幼儿的期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如果双方对幼儿教育观念相对一致,那么对幼儿早期经验的获得会产生积极影响。美国学者(Nieto,1992)的研究指出,科学的学前教育利于幼儿的进步,具有相对公正的期望度。而影响家长教育观念的很大一个因素在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参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程度。另外,格林德指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受到家长的自身健康、工作、态度、及其能力和教师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影响。Greenwood,G.E,Hickman,C.W.ResearchandpracticeinparentInvolvement:ImplicationforTeacherEducation[J].TheElementarySchooljournal,1991(3):279-288.Greenwood,G.E,Hickman,C.W.ResearchandpracticeinparentInvolvement:ImplicationforTeacherEducation[J].TheElementarySchooljournal,1991(3):279-288.3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国内外关于家园共育的研究现状表明,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研究领域逐步增大。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获得经验的两大场所,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其中的各个层面。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两个主体的合作,既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又需要家庭环境的熏陶,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幼儿园教育不能缺少家庭的参与,家庭教育不能缺少幼儿园的专业指导,家园共育需要目标统一方式一致。
三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一)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现状1教师与家长的观念(1)家庭与幼儿园在共育中的角色设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教养作用及影响。由于和幼儿相处环境及场所的不同,两者的角色定义存在各自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当家长与教师能够利用自身准确的角色身份有效作用于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养活动中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相反,会使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教养缺乏一致性,步调不一,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教师F: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建立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家长X:很有必要,否则孩子的状况我们怎么能及时知道呢。毕竟老师是专业的,还是得听老师的。仅靠我们家长一方也没办法把孩子教育的面面俱到。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看不到孩子时,孩子的不同表现。教师J:对孩子的教养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缺少一方的配合双方对幼儿的教养工作都没办法顺利开展。所以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与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体现出,在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不能脱离家庭与幼儿园任何一方的支持。对幼儿的共同期望与关注是家园共育的一致目标和方向,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关系已经得到全面发展,并得到教师与家长们的一致认同。(2)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中持有的态度笔者F:谈谈您对家园共育的看法。家长L:挺好的,这样利于我们和老师们的关系,越熟络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会更高,也利于我们关于孩子状况的信息沟通,我很赞同。家长X:虽然我也很赞成家园共育模式,但是由于现实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压力,总是有心无力,园里有亲子活动时没办法参加,总会对孩子的心灵有不好的影响。家长C:我家就是时常按照教师的要求协助支持他们的工作,并且每天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每天睡觉前听孩子讲给我听。教师J: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师S:很有必要,这也非常利于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中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通过访谈发现,教师与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态度都是认同的,并且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随着家长对家园共育认知水平的提高,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的意识及活动行为变得更加积极。但是,仍有少数家长并没有真正重视家园共育的最大功效及重要性,对家园共育的了解被局限在某些片面,阻碍了家庭共育的开展。(3)教师与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笔者F:您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怎么看?家长C:上班时间长压力大,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没法充分了解,老人对孩子又是看什么都好,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事只能靠老师了,老师肯定比我们好培养,孩子们因为胆怯也会听老师的。家长D:对呀,长大了自己就明白是非了。现在吃喝拉撒都是被照顾的。家长X:有必要,从小看大,至少得让孩子知道对错。我一直都尝试培养我的孩子。感觉挺好,孩子在家玩玩具也是不争不抢的。教师J: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习惯的形成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循序渐进的坚持培养。教师S: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正确科学的进行,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能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深远持久的。大部分教师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以后发展影响的重要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突出体现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的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常规生活中。家长缺乏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深刻认识,有些家长简单的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让幼儿分清简单的对错,有些家长虽有意识关注并参与到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但由于现在的快生活节奏中的现实工作压力与不充足的时间,并没有把对幼儿的教育切实运行到日常生活。由于浅层次的认识,使受意识指导的行为活动缺乏科学性。(4)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评价笔者F:您认为家园共育与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有无联系,如何看待二者关系?家长L:肯定有,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幼儿园和家里,家园共育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有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这也有利于我们交流孩子的行为习惯,共同寻找更益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教师J:虽然幼儿在园内良好的习惯训练,但是如果不在家庭中及时巩固练习,或者与家庭中的要求不一致,那么教育活动就会变得事倍功半。因此,需要家园共育的保障。同时,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家园共育可以减少双方工作中不必要的矛盾。提高教养效率,有利于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充分学习消化。随着家园共育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通过与幼儿园日益密切的沟通,家长的主体意识也得到强化。在家庭与幼儿园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交流中,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指导,教师的理念不断更新,两者的相互促进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园关系为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幼儿的习惯培养做了强有力的保障。2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般形式从更利于促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性出发,根据对幼儿园的案例分析及家长与教师的访谈,分析家园共育标准的制定、环境的创设、目标的实行、幼儿主体地位发展、家园交流沟通平台的创设五个方面的一般形式。总结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的一般形式的现状。(1)关于家园共育统一标准的一般形式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保持积极主动地同步配合。家庭与幼儿园统一标准才能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产生最大化促进,双方要不间断交流沟通,共同制定利于幼儿发展的培养方案,互相促进,互相监督,以达到培养目标。教师是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连接点,及时主动的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园状况,同时可以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培养工作的参与热情,加强双方合作交流,保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幼儿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关键期,可塑性强,幼儿园可以保证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教导。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也是突出体现了家园共育保持同步的重要性,确保家园共育同标准,不断线不脱节不矛盾。在一些教育观念以及专业知识方面,家长了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汲取家长的有效建议,家园共育需保持通车同轴。案例一:午睡时间到了,但是晓晓在被窝里不愿意起来,怎么叫都是哼哼唧唧的不愿意起床不愿意穿衣服。我说:“晓晓怎么不穿你的漂亮衣服呢?”晓晓天真的看着我:“我和妈妈昨天在家睡了一整天,今天都能不想起来了”。晓晓每周一到园后第一天午休总是不按时休息、没法按时起床。我和晓晓的妈妈谈了一下,指导她为晓晓制定一份与幼儿园相同的午休时间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晓晓的作息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案列中晓晓的妈妈对晓晓的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随意性,与幼儿园对幼儿的培养标准相互矛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及时给晓晓妈妈提出建议,引导改善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使之与幼儿园的标准及观念保持一致。使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重视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性非常重要。(2)关于家庭环境创设的一般形式幼儿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幼儿的许多行为习惯都与家长很相似,突出了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榜样及熏陶作用。家长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发展环境,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案例二:硕硕小朋友非常挑食,中午吃芹菜虾仁炒米饭,他又不愿意吃饭了,像以往一样用手从碗里只挑自己爱吃的肉食塞进嘴里。我蹲下来劝导:“芹菜是蔬菜,可有营养啦,吃了才能长大喔!”硕硕:“妈妈给我吃好多肉肉,吃肉肉长高高,我不要吃菜菜,要吃肉!”我:“硕硕用勺子吃饭会你变的更棒哦,你看其他小朋友是不是用勺子吃饭呢?”硕硕“妈妈喂,宝宝不用勺子。”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言语的使用都是幼儿的隐形学习课堂。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幼儿。所以,家长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是否能使幼儿理解并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能使幼儿的行为产生预期的效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关键期需要家园合作,单靠某一方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家园共育,将两者的正面影响科学有效的相互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促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最大程度受益,健康全面的发展。(3)关于家园共育统一目标的一般形式家长由于不同的现实原因,容易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幼儿的教养,没有完整的教育知识储备。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对幼儿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家长忽视对幼儿心理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幼儿期是幼儿的发展关键期,对其自身体智德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着奠定作用,幼儿园应指导家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对幼儿进行教养。案例三:铛铛是一个非常有礼貌会主动的问好的小男孩,平时总是很沉默,但每次老师组织集体游戏玩玩具时,总会出现矛盾,哭闹不止。通过询问知道铛铛平时除了在幼儿园可以与伙伴玩耍和参与集体活动外,幼儿在家庭中的常规活动就是不断地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舞蹈钢琴等特长学习幼儿英语、奥数等文化知识课程。他的父母平时待人十分有礼貌,通情达理,也注重对铛铛的行为习惯的引导。从表面上看,铛铛养成了礼貌用语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造成铛铛与同龄幼儿的不合群,使孩子沉默寡言不愿意表达,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由于铛铛得生活重心被安排在各种特长及文化课,过早的学习,使铛铛孤僻,看似行为习惯非常规范,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非常不利于铛铛得成长发展,不利于铛铛以后的社会生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是发展幼儿健康的性格及心理状态,因此,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4)关于发展幼儿主体地位的一般形式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中由于环境的差异,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利于家园共育的相互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可以有效掌握幼儿的不同环境下存在差异的行为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养活动。教师认真记录好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家长,突出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案例四:下雨天,早上接园每一个小朋友见到老师的时候,都会拉着老师的手问好。只有常常不愿意拉手问好,不愿意拥抱老师,畅畅妈妈认为这是不礼貌的,不断地催促孩子拥抱老师并且问好,孩子一直向家长身后躲,之后我看见畅畅妈妈职责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没有礼貌的小朋友”。送走家长之后,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与幼儿的交流,畅畅天真的说“因为我的手太冷了,我怕你摸到我会冷”。很多时候,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长与教师都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幼儿作为一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畅畅妈妈纠正畅畅要问好,忽视了幼儿其实有对老师更深的爱护,畅畅有自己的想法。幼儿的主观意愿也是值得被理解与尊重的,因此幼儿的教养活动中要以幼儿主体发展为中心。(5)关于开展家园共育平台一般形式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最常见的渠道就是家长会,家长会也是最易展开频繁举行的交流活动,也是家园双方可以直接交流的有效途径,不同的家长会把不同的主题,可以使家长与家长互通经验,与教师的指导帮助相结合促进问题的解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加强家园之间联系。笔者F:通常在家园合作中最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是什么?家长C:各种信息沟通软件,但是感觉都是形式上的往来。再有一个主要的就是班会,幼儿园会不定期的举行家长会,还是有利于我们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庭中与幼儿园中的状况,能让我们家长与教师比平时有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因为平时的接园只是简单地几句交流或交代,私下交流也怕打扰到教师,家长之间也不方便沟通经验,并且我们参加家长会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为了完成园里布置的任务,让老师不会觉得我们作为家长不负责任。教师S:家长会可以有效地指导家长们更科学的对幼儿进行教养,可以有效地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与配合,更紧密的联系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要抓住每一次班会的交流机会,使班会的作用最大发挥,但是很多家长参加家长会都是走过场,知识担心老师因为他们家长会缺席对幼儿有偏见或不好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访谈与幼儿园中的观察可以充分体现了,目前家园共育中主要形式使班会,家长会有效的促进家园共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养。同时,也不断的扩展家园共育平台,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沟通方式。(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家园共育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是被大众所熟知的,通过观察与访谈,深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关注度,总结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日益重要的结论。研究实践中家园共育的施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研究怎样加强家园共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1认识片面,指导不足(1)缺乏对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全面性认识笔者F:您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什么体会与认识?家长D:就是一切对孩子有益的事情,老师要求的尽力做好配合就好。并且习惯的培养肯定是大部分靠幼儿园,孩子们对老师有种崇拜的喜欢所以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重要的是,老师一定要每天把孩子照顾好安全交到家长手上。家庭与幼儿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解与关注仍处于初级阶段访谈涉及良好行为习惯,多数家长对这一概念理解片面,但都认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事情,愿意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由于本身不全面的理解,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缺乏针对性与正确性。(2)家园共育过程中缺乏对两者联系的有效指导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在园内组织的对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只是宏观的强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具体的方法或有效的途径少之又少,严重缺乏有效性”。家长与教师都需要科学系统具体的指导方法,以达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形成有效促进作用的目的。有教师提出,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应有针对性的以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为主题开展。(3)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缺乏信任感笔者F:是否会告知幼儿在家在园的全面情况?家长L:不会,现在的教师会戴着有色眼镜去比较孩子,得看老师和具体情况。现在的虐童事件太多,我们也实在是不放心,这也是现实没办法呀。教师S:很多事情都不敢直接告诉家长,家长就不信任我们。很多事情只能避重就轻的表达给家长。从访谈中体现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十分薄弱,质疑教师的专业性,使家园之间的交流得不到对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的实质性的积极功效。2目标不统一,趋于形式化(1)家园共育仍处于低水平,家庭与幼儿园缺乏互动根据本次访谈与观察发现家长与教师对家园共育的认识程度仍处于简单的了解情况、互相交流等较低层次。访谈发现,家长仍是协助者身份,参与仍属于被动状态,很多家长表示在参与幼儿园工作过程中只有在幼儿园许可了以后才能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参与到幼儿园的某项工作中,更不要提参与管理了。由于双方互动停留在浅层,导致家长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幼儿得到的教育理念,不清楚幼儿的真实状况,从而没法提出真正有利于家园共育的意见。在德国美国等诸多西方国家,家长会常到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把自己的观点意见与教师的相结合作用于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2)家园共育缺少计划,没有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笔者F:幼儿常规教育过程中会互相提出建议吗?家长C:不会呀,只要没有什么特别影响就按照老师说的做就行了。家长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师J:现在家长基本都是一切按照老师安排去做,很少有专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而且我们安排事情是根据我们的工作进度与需要安排的,事事都和家长商量也不可行。分析:很多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处于被动状态,始终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主观性观点或建议。教师方面,完成工作任务的成份在很多教师的家园共育的活动中都能体现。观念也没有及时更新,缺乏责任感,只有一部分教师完整的理解并实施真正有效性的家园共育活动,以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家园共育趋于形式化,过于注重表面工程笔者F:常规工作中是如何进行家园沟通交流?家长L:接送孩子时,问问情况,有事开家长会也是大篇长论的介绍园内文化,家长也没有太多发言权,像赶场子一样。而且幼儿园里然后家长在一个软件里每日打卡就是为了向家长提供一个更多的交流平台,但实际上家长和教师都只是每天签个到,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并且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在微信群里通知。教师S:微信最便捷,也会电话联系。家长会毕竟没有微信方便,不可能天天家长会,现在的家长的时间也都很家长,其他的活动如果太过频繁也会抱怨。通过访谈体现家园共育的一般形式仍停留在表象的交流沟通上,趋于形式化,忽视了家园沟通的实质性意义,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般途径家园共育为教师与家长、家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使家庭与幼儿园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利于双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树立科学教养观念,发展家园合作新型关系1树立科学家园共育教养观念(1)及时更新教师教养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意识,加强和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不断充实内涵强化幼儿教师职后的进修学习力度,强化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综合能力。重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相应科学化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强调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等多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张丹妮,曾顺霞,周端,等.湖北省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张丹妮,曾顺霞,周端,等.湖北省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737-740.(2)及时更新家长教养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反映在其对幼儿的教育行为上。要为幼儿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必须促进引导家长不断学习,更新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旧观念。帮助家长明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及重要性。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沟通力度,扩展沟通渠道,提供家长多元参与平台。如: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幼儿发展交流会、访谈会或问卷调查。在交流的过程家长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也为家长寻找更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了台阶,扩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发展的成长空间。(3)建立家长与教师互相信任尊重和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与家长都应保持真诚友善的合作态度。使家园双方认识与体会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归宿。家园共育应该在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合作。教师应促使家长信任感的发展,使家长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家长群体,都应具备基本或更优良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家长关于幼儿状况的反映要实事求是,沟通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幼儿行为的不当或值得肯定的行为,都应真实告知家长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家长亦是如此。在理解尊重平等的交流中,才能做到相互信任,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2发展家园合作新型关系(1)为家长提供参与平台家园共育不只是要求家长认识家园共育,而是要使每位家长切实关注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的重要性是家园共育的必要前提。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应与幼儿园目标和方式,促成家园共育合力,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幼儿园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指导,家园共育促使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调动家长参与教养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构建完整的家园共育体系,为家园共育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以家园共育的一致性为前提共同制定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计划等。(2)指导教师工作行为的发展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而良好的家园共育合作关系的存在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不断密切交往的基础上,教师的行为尤为重要,教师具有个性的行为决定家长是否乐于接近并且教师,教师灵活的工作处事行为决定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度从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沟通程度,教师工作行为的发展直接影响家园合作的深度。所以应有专业指导提高教师行为发展水平,鼓励教师积极主动与家长交往交流,并为教师发展落实良好行为的机会,使家园共育的合作关系更加理想和完善。(二)完善幼儿园对家庭的开放政策幼儿园应制定相对完备的关于家园共育的强可实施性政策,既对家园共育的合作关系起到保障作用,又为家园共育搭建了更广阔的桥梁。面向家长制定开放性政策,能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完善家长参与共育的渠道,便于家长的随时参观与参与。1更新强化教师的认知度教师应该摒弃家长的参观及到访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常规活动的陈旧思想,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关于幼儿园面向家长开放性政策,坚信随着幼儿园对家长开放程度的增加,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的发展会更加友好,更利于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契机更充足,也更利于双方对工作的相互配合及理解。2更新强化家长的认知度幼儿园可以改变原本形式化的家园联系栏的广而告之的沟通方式,指导家长善于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开放政策,更新或强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参与认知度,使家长准确定位自己也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使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工作需要他们的来访参与与参观监督,使家长明确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是幼儿园必需的。3逐步加强幼儿园教养工作的开放性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式的,尤其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家庭与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两大主要场所,家长需要幼儿园在对幼儿教养活动中的开放性指导与鼓励参与,只有将开放式工作应用到幼儿教育活动中,将幼儿园与家庭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的一致性,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发展,促进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三)发展科学培养方法1家庭与幼儿园统一标准家庭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观察幼儿在家庭与在幼儿园是否言行一致。有些幼儿在园里乖巧听话,但离园回家后撒娇任性。有些幼儿在园外向活泼,但在家时总是寡言内向。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缺乏一致性是类似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幼儿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都符合并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应目标与要求。而在家庭中,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幼儿,很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旧是由家长亲力亲为的照顾,这就使幼儿在幼儿园内养成的良好习惯不能在家中得到维持和巩固。因此,家庭保持与幼儿园同车同轴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2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熏陶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两大场所,如果幼儿在园的培养要求要有礼貌,要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要学会尊敬师长,但是在家庭没有及时有效巩固强调,没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冲击。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利用积极的榜样示范法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与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原则良好行为等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练习巩固。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都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适时提高培养要求,应保持家园共育的同步性,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亦不能放任自由。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不断的给予指导及及时强化,要突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体地位,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充分发展,最大程度有益于幼儿的成长。4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的权利与参与。教师与家长在研究习惯时,不应总是强制规范,强迫幼儿必须按唯一规范执行,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幼儿是培养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行驶主体权利或者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是让幼儿自身之间或间接的表现出“乐于这样做,并从中体会到积极地情绪情感和好处,感受到这样做身边的人会更喜欢自己,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得到更多的表扬,并愿意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5帮助幼儿产生积极情感体验教育家陶行知在研究中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传染病防治兽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建筑安装服务项目提案报告
- 2024-2025学年砚山县数学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果蔬罐头加工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低碳小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专家邀请函范文锦集六篇
- 质量承诺书模板集合8篇
- 上海装修施工合同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集合15篇)
- 电子商务实习自我鉴定9篇
- IMCA船舶隐患排查表
- 2024年软件开发调试合同样本(二篇)
- 地理月考分析及改进措施初中生
- 乡村篮球比赛预案设计
- 博物馆保安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陕西省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学术思想
- 课程设计报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样本
- 2024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word版)体检报告单模版
- 2024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