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1页
2021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2页
2021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3页
2021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4页
2021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水、光、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说出水、光、空气对于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老师出示森林或草原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出章节标题,学生观察、回答。

老师提问: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生物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提问: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

2.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讨论:你能举例说明水对于生物有着怎样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细胞的成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等,总

结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不是越多越好?你能举出例子么?少了呢?

引导学生总结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出示草原旱季与雨季的图片,说明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并总结。

提问:

1.光合作用除了需要水作为原料外,还有其它必需条件吗?

2.光仅仅对于植物是必需的吗?

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介绍阴生与阳生植物,长日照与短日照植物。学生思考、回忆、回答。出示北方针叶树

与热带雨林阔叶树的图片,提问:针叶树适合生活在北方,阔叶树适合生活在热带,是哪种

生物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生物因素会对生物造成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回忆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讨论:生物间的关系怎样体现了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环境?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多样性之后,认识到多种多样的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那么生

物与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了解生态系统的概

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同时又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联系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

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上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活动“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欣赏大草原美丽的景色。

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到大草原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环

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各种类群,虽然各个类群之间的

差异很大,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共同点: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存,离开了这

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就会死亡。例如: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鱼就会缺氧而死,可见生

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成分是什

么?又有何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一一生态系统概述。

(-)学习新知识:什么是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的科学,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生活在凯巴森林的各种生物。

教师讲述:凯巴森林的故事。(课件展示)像凯巴森林这样,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又

包括了每种生物所生活的环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小结:生态系统的概念。(课件展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

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设问: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课件展示)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小到一滴池塘水、一个树洞,大到一片森林,整个海洋都可

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

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图片了解一下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教师展示课件:生态系统多样性图片。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教师讲解:无论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物部分(某一区域内

的所有生物),二是生活环境,既非生物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结合实例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课件展示)

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草原、湖泊、海洋、农田以及城市等生态

系统。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的类型。

那么,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哪几种?非生物部分又包括哪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活动: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展示课件: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学生分组并讨论以下问题: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将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植物、动

物、大型真菌)

(2)除图中所表示生物外,这个森林中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各种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3)凯巴森林中的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土壤、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等)

教师展示课件:凯巴森林中的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那么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处于

什么样的地位,作用又是什么呢?(课件展示)

请同学先阅读课本69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学生认真阅读后积极讨论。教师展示

课件: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生物部分:

1.生产者:(绿色植物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2.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等)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3.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等)

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次利用。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联系诗词案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

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三)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有何关系?展示课件: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紧密联系,彼此

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具体关系我们将在下节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进一步进行探究。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型,并且通过对凯巴森林里生物

及环境的分析,知道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

分、土壤、温度等。

教学反思:

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整堂课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在

学习过程中,除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外,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锻炼了学生观察、

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情境,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

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

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

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

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

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1)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

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

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

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

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

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两个概念之间

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

有什么主要功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部分都安排了

分析讨论活动。

知识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r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一一碳循环

四、教学过程:

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

结构的学习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最

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

-无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非生物成分,有机物质(腐殖质等)

-气候因索(阳光、温度、水等)

绿色植物

生产者

生态系统化能合成生物

蛆成成分电]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做谿「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腐生性微生物

1解者:肉食性动物

3.对于生物成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功能类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生产者是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初级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

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约

90%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再吸收;消费者则

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对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

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

材“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一方面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

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列举出最长及最

短的食物链,由此来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5.最后总结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教学结束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方

式进行反馈测试。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应首先强调说明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也是生态

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总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分析

太阳能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以及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后的传递、消耗的大致过程怎么样?

由此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况,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即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的(起点);并沿

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环节传递(渠道),最后以呼吸热形式逸散。这是能量流动的总的

过程。

在能量流动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作用,即生

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由此突出生产者在生

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能量金字塔的教学,可以从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即沿着食物链的各

个环节呈单方向流动的能量,这种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一一

能量金字塔。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一为人类自身服务,引导学生分析

认识到:通过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列举实例或教师自己列举实例具体说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教学,首先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教学。

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过程。碳循环的教学应加强直观性,可以利用教材上“碳的循环”图解来进行,

即引导学生观察''碳的循环"图解,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首先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部位和存在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两个部位找出碳的存在形式。然后让学生分析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要

求答出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从

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此外还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或化石燃料的燃烧。之后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

群落之间的运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生产者、消费者到分解者,应让学生分析出碳在生

物群落之间的运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最后教师可以以黑板板图的形式画出碳循

环的图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一

,化

除色植物

!食物链[

各级.费者,化石燃料

碳循环图解

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内容的严谨性。本节教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

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

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使得学生有明确、正确的

理解。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开视野,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尤其注意

把“人自身”引入生态系统,不但为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奠定基础,也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界的关系奠定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与外界有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流,才有活力,才能发展,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

3.注意本节课题教学的实践性,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如校园、野外、公

园等处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受到能力的培养和观点的

教育。

【小资料】

食物链与食物网举例:

1.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英国的

牛主要靠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饲料,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奇妙

的是,丸花蜂的多少,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

衰败。而猫吃田鼠,猫多了,田鼠就少了,丸花蜂就多了,红三叶草就兴盛了,牛就养壮了。

有趣的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看起来,英国海军的强大,猫应立一功。一

切生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却盛衰依存,

祸福倚伏。

2.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

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

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

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

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

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生物金字塔:

大草原上草丛一望无际,各种各样的昆虫随处可见,无需查数,鸟雀要比昆虫少,鹰比

鸟雀少得多。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研究了这种现象

后,提出了生物金字塔的概念。下面是生物金字塔的例子。

1.生物数目金字塔:人们对一片草地上草牧链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

生产者(野草)5842424株;

消费者I(草原动物、昆虫)708624只;

消费者H(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354904只;

消费者山(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3只。

2.生物重量金字塔:人们对一片海域中生态系统作了统计:

生产者(大叶藻)4800万吨;

消费者I(吃大叶藻的小鱼虾)1200万吨;

消费者n(吃小鱼虾的大鱼)17万吨;

消费者ni(吃大鱼的鱼)3万吨。

3.生物能量金字塔:在某一生态系统1平方米的面积上:

生产者(植物)净生产的能量是36922千焦;

消费者I(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6178千焦;

消费者H(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280千焦;

消费者H1(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25千焦。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

的能力;

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动调节能力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

(1)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是对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既涉及

三大功能类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营养结构联系和物质与能量流

动的相对稳定性;又涉及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

出呈现持久的周期性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也同样涉及到生态组成、结构和功

能等诸方面,如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实质上是强调生物功能类群间的协调关系;天灾人祸的外

界干扰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则是强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部分知识具有很

强的综合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渗透着普遍联

系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是进行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生态系统自动调

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隐含着负反馈调节的规律,利于对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0

2.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同时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

点。如上所述,这部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学生普遍难于全面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

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挖掘有关概念和原理中包含的知识要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

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也是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借助

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逐渐全面地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分为三个部分,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形成的原因以及稳定性破坏三

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态系统这一结

构维持着动态稳定性。近年来,由于外来物种入侵对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大,教材选择了有

关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知识结构: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一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让学生总结自制生态瓶的情况,并让学生尝试分析生物死亡的原因。进而引入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凯巴森林变迁的原因,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结构,这个

结构中的成分在不断的变化中,维持着结构的稳定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自己所制作

的生态瓶,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如

食物链:植物一昆虫一食虫鸟一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

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

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

为什么?

小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

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人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

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系

统稳定性。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

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

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机制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加以说明。如通过对

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数量变化自动调节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方式进

行自动调节。

这一部分的教学,不但可以从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的负反馈调节进行分析,还可引导

学生从兔种群与兔的天敌种群(如狐、鹰)之间的负反馈调节进行分析,不仅渗透系统论、

控制论的观点,同时渗透生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对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成分的多样性一一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的教学,也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如结合“•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图解”,

引导学生分析“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最后让学生分析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最稳定,

强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因素”的教学,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引入,如果外界

干扰力超过这个限度,则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然后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因素可导致生态平衡失

调,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对于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食物链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于生态平衡的影响,可以

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重点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生态平衡的。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认识

到,生态平衡的破坏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因素强化自然因素

的作用。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人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方法,由学生自己

谈自己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总结到一方面“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使生态

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此教学中,注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点的渗透。

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中要讲“理”和联系实际。本节教学内容中,“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生态

平衡的原理”是“理”很浓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说“理”,以强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影

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则更倾向于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应注意引

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有关生态系统

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在深入理解生态

系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生态系统的知识、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生态

平衡的原理等问题。

3.本节教学中的观点教育,应以“在了解影响生态平衡因素和认识保持生态平衡意义基

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突出人在生态系统中的

角色和作用,以便更好地渗透此观点。

【小资料】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什么是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

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

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

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

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

制动物的数量(如: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负反馈图解)。

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

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

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

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

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

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

以看出,正反馈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

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第24章人与环境

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阐明地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

3.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措施;

4.分析说明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供的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2.通过对给出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

3.能够设计并实施关于浪费粮食情况的调查、家庭用水量的调查等活动;

4.能够将调查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世界人口问题、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等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节学习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个

问题,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态系统

中由于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限度,生态系

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

态系统中最有智慧、最能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

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请学生

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

共同的家园,各种生物在地球上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该很好地与各种生物

共同生活,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活

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必将影响环境、资源以

及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外电影界拍摄了一些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

《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

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

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

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

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另一

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素

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

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

【查询方法】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

(2)查找有关书刊、报纸、环境公报、人口公报。

(3)计算机检索,输入关键词,可获得相应的资料。

【查询内容】

(1)中国人口数量的有关资料以及世界人口状况。

(2)中国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

(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人口数量与住房、交通、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

2.复习上一节课,引入新课:

利用池塘生态系统教学挂图提问: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

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鱼类过多,鱼呼吸消耗水中的氧

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

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

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

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3)结合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

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1760年—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人口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1760-19002亿,一4亿1400年

1900-19544亿,一6亿,54年

1954-19696亿—8亿15年

1969-19828亿―10亿13年

1982-199510亿―12亿13年

(4)在查询资料中,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何?

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所需要的时间

年人口(亿)增加数(亿)时间数(年)

1830102020

1962301032

1975401013

1985501010

199960(估计)1014

【小结】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1982〜1989年期间,

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

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

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

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讨论】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

料组织学生的讨论。)

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

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

增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

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

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小结】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

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

【提问】人口增长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

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人类的生存依赖着生态系统,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

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基本上能够处理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但是,随着人口增长

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

紧张。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的关系。

6.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

【讨论】

(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

(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

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

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

(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

(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

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

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

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

在的主要问题。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

村环境。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本教学案例,

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

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

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

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

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一一讨论思考一一分析综合一一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

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目的、采访时的谈话提

纲。

4.调查结果。

5.理论分析。

6.提出意见和措施。

7.写出调查报告。

8.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各小组结

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

极思考。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

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问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

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这种设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

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合作思考,再探新知。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8)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

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

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渗透STS

教育。

(三)小结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

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册书的将要结束的内容,前面有好的开端,后面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教

学中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得更好。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

变化、发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

动学习身边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勇于发表

自己的看法。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

的学生学习兴趣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多作思考。

第3节关注城市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并实施调查社区环境变化的活动,并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全班

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并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

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二、教学重点:组织好调查。

三、教学方法:交流、汇报、观察、讨论。

四、板书设计:

(一)城市环境:1.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高度开放

1易造成环境污染

(-)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