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进场道路设计说明LS-01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进场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概况项目背景此进场道路为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的子项目工程。项目概况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进场道路起点既有道路,终点与污水厂大门口相接,全长537.022m。考虑到污水厂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工程中车流量较小,车速行驶慢的特点,本次设计中进场道路参照四级公路单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15km/h,设计轴载:BZZ-100。路面宽3.5m,路肩宽0.25m,路基宽4.0m。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考虑到污水厂日常进出车辆较少,进出车辆主要为小型车辆,参照重庆市地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小型汽车最小转弯轨迹R=4.94m,本项目最小圆曲线半径R=12m,满足汽车转弯行驶的最低要求。进场道路主要为进出污水厂的工作车辆服务,日常进出车辆少。因此本项目尽量参照四级公路标准,并针对实际情况做出适当降低。公路用地范围本项目边坡或排水沟外1m。设计依据和规范设计依据《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关于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8.6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一2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B02-20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D81-2017设计标准道路技术标准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CD20-2017)中四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15公里/小时,进场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主要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单位主要指标标准设计采用指标备注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102交通量预测年限15153公路等级--四级等外(参照四级)4设计速度Km/h20155路基宽度m446圆曲线最小半径m15207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20--8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005009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0070010停车视距m303011最大纵坡%10912最小坡长m60761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14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501/5015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6路面设计轴载--BZZ-100BZZ-10017最小净空(m)--4.54.518地震设防烈度--6°计算,7°构造设防6°计算,7°构造设防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有关规范标准执行,未有违背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地质概况、建设条件的描述水文长江流域东西宽约3219公里,南北宽约966公里,流经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长江全长约6380千米,流域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水库腹心地带,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穿万州区全境,过境流程83公里。万州区溪流纵横,水网密布,多数河流直接排入长江。气象条件万州区境内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南石柱、忠县交界的长坪乡石槽溪入境,向东北横贯腹地,经黄柏乡白水滩流入云阳县,流程80.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苎溪河、渡河、石桥河、汝溪河、浦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桥河、新田河共八条,溪沟93条,总水域面积为108.66平方米。万州区长江干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霜雪稀少。特征为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年平均气温17.7°C,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484.4小时,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年平均蒸发总量达10.85亿立方米。道路设计平面设计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进场道路起点既有道路,终点与污水厂大门口相接,平面设置6处平曲线,最大圆曲线半径为100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0m,路线全长510.951m。本次设计对半径小于300m的路段进行超高设计,对半径小于250m的路段进行加宽设计。最大超高值为8%。加宽采用1类加宽值。本项目纵坡较大,为保证行车安全,将设计车速定为<15Km/h。纵断面设计本路段采用15Km/h设计时速,共设置有2个变坡点,其中一般最大纵坡为9%,最小纵坡为1%;最短坡长为69m.满足规范的要求。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路幅分配如下:0.25米(土路肩)+3.5米(车行道)+0.25米(土路肩)=4.0米道路车行道采用单向坡,横坡值为2%,路肩横坡也为2%。路面结构进场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水泥砼路面(抗折强度4.0MPa)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满足车辆交通运辆的需要,砼路面使用年限:10年。进场道路路面结构:面层:C30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0cm(抗弯拉强度标准值4.0Mpa)基层:5.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30cm土基压实,保证回弹模量Eo
≥30MPa。道路边坡填方边坡本着节约造价,结合道路两边用地情况,对有放坡条件的路段,填方边坡考虑按放坡处理,规范规定:填方边坡高度H≤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本次设计无大于8米的填方边坡。挖方边坡路基挖方边坡坡率按土质边坡和石质边坡分别考虑。边坡高度8~10m时采用分级刷坡,每两级坡间设置2.0m平台。其坡率按不同的土质、石质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坡率。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应作好边坡的防护加固措施。路基挖方边坡坡率按照下表相关执行。挖方边坡坡率表岩性情况边坡坡率备注岩石完整、坚硬1:0.1~1:0.5岩石破碎、风化严重1:0.5~1:1.0土质结构密实1:0.5~1:0.75土质结构中密1:0.75~1:1.0土质结构疏松的残坡积层、红粘土层1:1.0~1:1.25路基设计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地面横坡陡于1:5的需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排水设计全线挖方路基均设置边沟,边沟尺寸为0.4m×0.3m,采用25cm厚M7.5浆砌片石。交通工程本项目K0+000~K0+040段右侧、K0+070~K0+180段右侧设置B级波形梁护栏。错车道由于4m宽路基为单车道设计,路段内错车比较困难,所以在路线适当位置设置错车道。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使驾驶者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长度为15米,两侧各采用7.5米渐变段顺接,渐变段采用线性渐变。本次设计在K0+320~K0+350段右侧设置一道错车道。施工要点路基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方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0~30≥94路床平整度:±20mm;中线高程:+10mm,-20mm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横坡:0.5%土基顶面弯沉值:≤300(1/100mm)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渠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填方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53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1030~803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辗压。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不大于12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中线高程:+5mm,-15mm横坡度:±20mm且不大于0.5%;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0Mpa弯沉值:≤76.4(0.01mm)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0mm,级配组成如下表:编号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小于25小于626.590~1001972~899.547~674.7535~402.3618~380.68~22水泥稳定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路面,面层设计为水泥砼路面。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碎石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砼拌和养护宜采用饮用水,浇筑砼模板采用钢模板,砼抗弯折强度大于4.0Mpa。砼达到设计强度25至30%时应采用切缝机按设计要求切割,直线每隔5.0米一道,曲线段每隔4m一道(以路中线长度控制),锯缝宽度不得大于5mm,砼在浇筑抹平后,应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拉毛压槽深度为1~2mm,在急弯陡坡路段,采用道路道路切割机,混凝土刻槽深度为5mm,纵缝为平缝,涂刷石油沥青二道。质量标准技术指标:抗折强度:≥4.0MPa平整度:不大于2mm;相邻板高差:不大于3mm;纵缝直顺度:允许偏差10mm;横缝拈折度:允许偏差10mm;板宽允许偏差:±20mm;厚度允许偏差:±10mm;纵断面高程允许偏差:±15mm;路拱横坡度:±10mm且不大于±0.25%;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路肩石直顺、曲线圆滑。路面拉毛纹理适宜。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材料要求水泥用于混凝土板的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并且其物理性能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多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进场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应经试验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结块或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可由建科院针对我市特细砂道路砼特点,提供砂的细度模数、外加剂掺量及骨料品质等控制指标。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砂的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砂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筛孔尺寸方孔0.150.30.61.182.364.75累计筛余量粗砂中砂细沙100-90100-90100-9095-8092-7085-5585-7170-4140-1665-3550-1025-035-525-015-010-010-010-0含泥量(冲洗法)(%)<3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SO3)(%)<0.5有机物质含量(比色法)颜色不应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其它杂质不得含有石灰等其它杂质碎(砾)石碎(砾)石应质地坚硬、符合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碎(砾)石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4020105累计筛余量(%)0-520-3540-600-530-6575-9095-100石料强度等级>3级针片状颗粒含量<2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5水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清洁,使用非饮水时,应经过化验,硫酸盐含量(按SO4)计不得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景观协调是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遵守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的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施工及营运期间,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二是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土石开挖、运输及汽车行驶在砂石路上都会造成飞扬尘土。汽车尾气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由于项目通过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交通量较小,人稀相对稀少,同时使用无铅汽油,这方面的污染较小;同时由于改建后标准提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反而会有所改善。对生物环境的影响项目在路线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