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微球_第1页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微球_第2页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微球_第3页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微球_第4页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微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微球、纳米粒的制备技术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骨架中所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其粒径大小因使用的目的而异,通常的范围是1~250m。目前已有:黄体酮微球〔植入剂〕、丙氨瑞林微球〔长效肌肉注射剂〕、阿昔洛韦微球〔口服〕等。一、微球(Microspheres)(一)制备微球的常用材料常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有:明胶、白蛋白、淀粉、葡聚糖、壳聚糖、海藻酸及其盐类等。例如白蛋白:采用加热交联固化法制备白蛋白微球时,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降解时间延长。如最长的降解时间可达6个月〔180℃加热18h以上〕。常用的合成/半合成材料有:聚酯类(聚乳酸、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3-羟基丁酸酯等)、聚丙烯酸树脂类、聚酰胺、乙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CAP)等。这些聚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降解、溶蚀的特性,降解是指聚合物断键、分子量减小直至成为单体,溶蚀是指分解的小分子脱离聚合物。聚酯类属于生物可降解材料,其降解特性与释药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某些聚酯类材料的生物降解时间如下:聚乳酸〔12~16个月〕、聚乙交酯〔2~4个月〕、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50:50〔2个月〕、85:15〔5个月〕。(二)药物在微球中的分散状态通常药物有三种分散状态:溶解在微球内部镶嵌在微球内部〔以结晶状态〕吸附或镶嵌在微球外表(三)成球技术〔微球的制备工艺〕乳化交联法本法是先将含有药物和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明胶、白蛋白等〕的水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油相乳化成W/O型〔或O/W〕型乳状液,然后参加甲醛等化学交联剂,使高分子材料发生胺-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响,即可得到粉末状的微球〔亦可加热使白蛋白变性而交联固化之〕。乳化交联法的制备工艺流程〔胺-醛缩合反响〕含有胺基胺-醛缩合反响乳化交联法的制备工艺流程〔醇-醛缩合反响〕醇-醛缩合反响2.液中枯燥法本法是将药物与聚酯材料(或其它高分子〕组成的有机相与含乳化剂的水相进行乳化,制成O/W型乳状液,然后加水萃取(亦可同时加热挥发)除去有机相,即得微球。液中枯燥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聚酯微球〕3.喷雾枯燥法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药物和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或混悬液〕喷雾到枯燥室内,快速上升的热空气流使雾滴中的水分快速蒸发,即得微球。喷雾枯燥法的制备工艺流程〔磷酸地塞米松微球〕

(四)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

1.成球方法的影响2.溶剂的影响3.药物性质的影响4.材料的影响5.药物与材料配比的影响6.外表活性剂的影响7.搅拌速率的影响8.其它因素的影响(五)微球的质量要求

1.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2.有机溶剂的限度检查3.载药量的检查4.突释效应的检查

二、纳米粒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球形骨架实体,药物可以溶解、包裹于或吸附在实体上。纳米粒可分为骨架实体型的纳米球〔Nanospheres〕和膜壳药库型的纳米囊〔Nanocapsules〕。在药剂学中,纳米粒一般指粒径在1~1000nm的微小粒子。纳米粒的特点药物与纳米粒载体结合后,可隐藏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其体内分布过程转而依赖于载体的特殊理化特性,因此,纳米粒对肝、脾或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部位具有被动性的靶向性;经过一些特殊的包衣技术处理〔或结合直径为10~20nm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后〕也会产生主动靶向作用。纳米粒的应用

①提高治疗癌症的药效,纳米粒直径小于100nm,能够到达肝薄壁细胞组织,能从肿瘤有隙漏的内皮组织血管中逸出而滞留在肿瘤内,肿瘤的血管壁对纳米粒有生物粘附性;②提高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治疗细胞内细菌感染的效果;

③作为口服制剂,纳米粒载体可以防止多肽、疫苗类和一些药物在消化道的失活,提高生物利用度。④作为粘膜给药的载体,如一般滴眼剂消除半衰期仅1~3min,纳米粒滴眼剂会粘附在结膜和角膜上,可大大延长作用时间;纳米粒还可制成鼻粘膜、经皮吸收〔作为微贮库在角质层贮藏〕等各种给药途径的制剂,到达延长或提高药效的目的。(一)一般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1.乳化聚合法乳化聚合法仍然是目前制备纳米粒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因为不使用有机溶剂)。将生物可降解的氰基丙烯酸烷烃酯的单体〔如BCA〕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酸性水相中,缓缓调节pH,BCA单体遇到OH–时会发生自动的聚合反响〔或在聚合引发剂、高能辐射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响〕,从而制得纳米粒。乳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粒的工艺流程

凝聚法的工艺流程2.凝聚法天然高分子材料可由化学交联法、加热变性法、盐析脱水法而凝聚成纳米粒,故可总称为凝聚法。

3.液中枯燥法

与前述的微球制备方法根本相同。液中枯燥法的工艺流程〔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系指以生物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SLN是近几年刚刚开展起来的较有前途的新型给药载体系统。由于骨架材料在室温是固体,所以SLN既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少、缓释性好的特点,又兼有脂质体毒性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1.熔融-匀化法(melt-homogenization)它是制备SLN的经典方法,即将熔融的高熔点脂质、磷脂和外表活性剂在70℃以上进行高压匀化,冷却后即可得到粒径小(约300nm)、分布窄的纳米粒〔亦可用高速搅拌器得650nm左右的纳米粒〕。2.冷却-匀化法(cold-homogenization)

是将药物与高熔点脂质混合熔融并冷却后,与液氮或干冰一起研磨,然后与外表活性剂溶液在低于脂质熔点5~10℃的温度下进行屡次高压匀化,即可得到粒径稍大的纳米粒,但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3.微乳法(microemulsion)

在熔融的高熔点脂质中参加磷脂、助乳化剂与水制成微乳,再将其倒入冰水中冷却即得。本法的关键是选用恰当的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链醇或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其分子长度约为乳化剂分子长度的一半)。(三)磁性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先用共沉淀反响制备磁流体:取FeCl3和FeCl2分别溶于适量水中,过滤,滤液加水稀释并参加适量分散剂后,超声振荡〔同时以1500r/min搅拌〕,在40℃下以5ml/min的速度滴加适量NaOH〔6mol/L〕,并在反响结束后40℃保温30min。将所得混悬液置于磁铁上,使磁性氧化铁粒子沉降,弃去上清液后,再加适量分散剂后超声处理20min,最后过1m筛,所得黑色胶体即为磁流体。第二步制备含药磁性纳米粒〔以放线菌素D为例〕:在1%葡萄糖和枸橼酸水溶液〔100ml〕中参加0.7g磁流体微粒,超声15min,用垂熔漏斗(孔径9~15m)滤去聚结的磁流体,参加3H-放线菌素D〔2ml〕和14C-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单体〔1.5ml〕,超声3h后,以1ml/min流速通过置于磁场中的泵循环管道系统;移去外面磁铁后,用含0.7%NaCl、0.2%CaCl22H2O的水溶液100ml洗净管道内的混合物,再经超声并用垂熔漏斗滤去聚结物后,即得到粒径约220nm的放线菌素D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磁性纳米球。(四)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

收率及载药量的因素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