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导入作者听读理解总结作业古诗两首板书自学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江苏]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新课导入朱熹你对他了解多少呢?返回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作者简介返回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要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诗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自学要求返回返回认真听哦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看谁读得最准确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开,打开。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摇晃的意思。熟读诗歌,理解诗意半亩方塘一鉴开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摇晃的意思。天光云影共徘徊前两句意思: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它,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如许:如此,这样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因为后两句意思: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这儿,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吗?半亩方塘
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三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
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清再读诗歌,哪些地方写出池塘的清澈
(1)“鉴”字,“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2)“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是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也说明水清净。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个“为”字向我们解释了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流动的水精读诗歌,理解寓意这是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可全诗28个字却没有提到读书,这是为什么呢?
诗人用半亩方塘来比喻,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朱熹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比阅读两首古诗都是由读书生发的感想,都是宋诗,都是说理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即七言诗,每首诗的后两句都是千古名句。相同点:不同点:《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直接说理。《观书有感》是借景喻理,既富理趣,又有诗情。陆游读书,发现知与行的关系。朱熹读书,明白了读书对人的影响。你能想起有关读书的哪些名言警句?活到老,学到老。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返回再读再理解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艨艟:指大船)书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就熟能生巧,驾轻就熟。课堂总结返回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是以方塘的形象来作譬的,诗人在前两句中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后两句诗以方塘作譬喻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诗的后两句是诗人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而第一、二句是为了表达这一感想所做的铺垫。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朱熹说理诗方塘
清
活水源头活水
心智
明读书返回布置作业√√√√一、教材131页第3、4题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鉴(jiànjiān)开徘徊(huáihuí)为(wéiwèi)行子聿(yùlǜ)√三、解释下列字词无遗力:老始成:终觉浅:绝知:躬行:一鉴开:徘徊:渠:哪得:清如许: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年老时才有所成就。毕竟是有限的。深入的理解。亲自实践。一面打开的镜子。来回走动,诗中指水中云影来回浮动。代词,相当于“它”,始终代指方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四、悟诗意1.《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两句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2.《观书有感》中,表达诗人读书感想的诗句是:———————————,能够使人睿智。3.科学老师常用诗句——————————希望我们要敢于实验,主动实践。语文老师常用诗句————————来启示我们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是广泛阅读;音乐老师常用——————赞美同学们精彩的演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返回问渠哪得清如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为有源头活水来人间能得几回闻
劝
学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把故事补充完整。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等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3.诗句-———————————————和《劝学》的意思一样,也是劝勉大家要趁早努力读书的。4.你还知道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车旅游有合同范本
- 出售店铺合同范本
- 农村护栏转让合同范本
- 买卖协议车子合同范本
- 冰品购销合同范本
- 区块链认证合同范本
- 修建电站合同范本
- 企业合同范本清单
- 单位保密合同范本
- 货款协议合同范本
- 桥梁钢筋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 金融类竞聘主管
- 2024年3月天津第一次高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国防动员准备》课件
- 2024年688个高考英语高频词汇
- 商标合资经营合同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2024-2030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经营策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核题库及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