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02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02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02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02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2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明确小说的三种叙述角度特点2、分析三种叙述角度的作用3、引导思考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1、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及作用2、关于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一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二历年考题2018年全国I 《赵一曼女士》(阿成)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2017年课标全国III 《天嚣》(赵长天)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016年课标全国III 《玻璃》(贾平凹)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析。2014年课标全国II 《鞋》(刘庆邦)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析2014年课标全国I 《古渡头》(叶紫)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详情如下表:三答题必备知识,熟记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视角及人称: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儿童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顺序及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典型的叙事艺术:1.叙述视角2.叙述人称3.叙述方式4.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5.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四回归教材探究叙述视角的特征及作用★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有限视角中可以是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叙事,以某个人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第一人称:作用思考:叙事者、见证者、参与者、感受者例:《祝福》语段:分析:关键词——“豫备”、诧异、悚然(遭了芒刺一般)、“踌蹰”、疑惑、吞吞吐吐、吃惊、“支梧”作用:以“我”的视角将读者带入故事中我是叙述者,同时我也是参与者,通过“我”和祥林嫂的对话,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表明“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着重表现“我”对祥林嫂同情却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的窘境。全文“我”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作用延展: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的现场感,利于描写和抒情议论,尤其利于写心理第二人称:作用思考:感受者对话式叙述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你”的一种抒情目光,将“你”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你)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理解、欣赏、责怪等褒贬情感的意味。例:《棋殇》此文交待背景,便于叙事、抒情,将对方的心理变化过程(高兴平静悔恨)较好地展现,有利于明确主旨,便于读者理解。作用延展: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第三人称作用思考:讲述者、旁观者例:《祝福》语段内容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背景、特点和工作环境,其他人的反应和特点(四叔、四婶)作用延展: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增强现场感、真实感。小结: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抒情、议论见证者人物、情节、主旨参与者人物(关系)、情节、主旨有限视角第二人称“你”抒情(情感变化)、评价(褒贬)感受者有限视角第三人称第三者旁观者、讲述者全知视角叙事自由客观公正便于评价★答题角度★全知视角作用(1)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2)让读者了解真相,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3)在叙述事件和人物时,可以灵活地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有限视角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让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3)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作用。★动物视角作用(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使人意识到动物生命的内在价值、建立生态意识)。★儿童视角作用(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女性视角作用(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视角转换作用(1)就增加了感染力,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2)现人物视角的转换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3)制造悬念叙述视角的转换,并非空穴来风,它的作用是使文章曲折动人,引人入胜。★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作用(1)作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2)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思想性和哲理性。★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教材典例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述有何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述的角度顺叙:【解析】林教头沧州遇旧买刀寻仇看守草料场夜宿山神庙雪夜复仇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叙来叙事,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沧州遇故知”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忍辱负重,正直善良之人;当李小二夫妇告诉他有人要谋害他,他便“买刀寻仇”反映出林冲反抗精神的萌芽;没有寻到仇人,就去草料场服刑,说明林冲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性格;“夜宿山神庙”林冲很是心细,做事谨慎;因为雪天天气极其寒冷,出去买酒,躲过一劫,同时也了解了陆虞侯等人谋害他的事实,马上手刃仇敌,赶赴梁山,表现出英勇果敢、愤而抗争、思想转变、清醒绝决的蜕变,也是“官逼民反”主题的体现,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尚且没有活路,况且是普通的老百姓呢?这种叙事角度,描写了林冲思想变化的过程,从逆来顺受、一再忍让,到忍无可忍。使得有张有弛的情节读起来更会引人入胜,使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去梁上的,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和妥协换来了被谋害的下场,那他只有走上反抗的道路了。【答案】明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述特点:①全知视角。小说在整体上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讲述人对故事无所不晓,所以“他”可以交代故事的原委,如沧州李小二在东京曾得到林冲求助;能够透视人物内心,如接管草料场时,林冲的“寻思”一节;甚至可以对小说人物或情节进行评价,如文中“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②顺叙。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以林冲在沧州在遭遇为线索,讲述林冲沧州遇旧→接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怒杀陆虞侯→投东落草的故事,环环相扣,结构清晰,层次分明。③叙述节奏张驰有度。小说叙述的节奏有缓有急,有张有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沧州遇旧”舒缓,“林冲寻仇”紧张,“接管草料场”平静,“怒杀陆虞侯”急促。2.《祝福》叙述的角度——倒叙小说开头就交代了祥林嫂在“祝福”夜悲惨地死去,然后讲述了祥林嫂备受欺凌的一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明确: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节安排)内容上: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揭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小说主题)分析:倒叙手法的使用,更加让我们感受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在“祝福”中走向死亡。问题设计:小说《祝福》,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参考答案】①第一人称。小说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人与见证者,通过“我”的亲见亲闻,展现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性,有助于吸引读者。②有限视角。小说从“我”的角度去叙述祥林嫂的故事,非“我”之耳目所闻所见,则不可叙述,非“我”之思绪所接,则不可言说。这种有限视角,使故事留下一定的空白,需读者去推理、挖掘、想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③倒叙。小说开头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采用倒叙,既可制造悲剧气氛,可以刺激读者的情绪;又造成悬念,激发读者对祥林嫂死因的好奇心,吸引读者读下去。④叙述夹杂主观情感。小说以“我”之见闻叙述祥林嫂的悲惨一生,自然著“我”之所感,染“我”之色彩,叙述中夹带着对祥林嫂的同情,对鲁四老爷的憎恶,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这有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小说主题。⑤现实与回忆结合。小说以“我”所见之现实开端,中间以回忆叙述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故事,最后又回到“我”所见的现实,现实回忆相结合,巧妙地打通故事的时空,故事情节完整,叙述脉络清晰,叙述顺序灵活。⑥线索明晰。小说以“我”对祥林嫂的见闻为线索,贯串小说情节,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结构明晰,不枝不蔓。【解析】之所以让“我”来作故事的叙述者,自然是因为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可以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亲切,同时也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我”又毕竟不是与祥林嫂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我”对她的所见所闻还是十分有限的,因而为了描述她在“我”难以企及的其他时间和空间发生的故事,尽可能将她人生轨迹的全貌展示出来,小说就必须同时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第三人称的采用,使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参与到叙述中来,与“我”的所见所闻形成重要的补充,从而使祥林嫂的故事呈现出多面性与立体感。比如与祥林嫂第二次婚姻相关的故事,发生在“我”不能在场的卫家山和贺家坳,要让“我”详尽地叙述出来便很不方便,而通过卫老婆子之口叙述则十分便利。交替采用两种不同人称叙述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两种叙述角度各自的优势,使故事的叙述更加自然、灵活和流畅,从而也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小结:叙述者的选择明确叙述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叙述者是小说中叙述故事的主体,读者所知道的内容来源于叙述者。叙述者的年龄、性别、情感态度和身份等,影响着小说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和主旨的揭示。如《祝福》,正因为“我”的身份是知识分子,才会对鲁镇的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同时对祥林嫂事件的无能为力感到难过。《百合花》中,“我”以文工团女同志的身份讲述故事,使文章有了女性特有的细腻特点。这些小说的叙述者都是“我”。在这里,我们需要明晰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小说的虚构性决定了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祝福》中的“我”并不是鲁迅本人。但是叙述者有时也会带有作者的影子,正如“我”的身份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个和作者的身份也是契合的。当然,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外的人物,像《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叙述者站在高处,站在故事外部来叙述。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感表露的程度,叙述者可以分为“客观叙述者”和“干预叙述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的叙述者时不时到场亮相,对小说中的人和事加以解释与判断,这样的叙述者叫作“干预叙述者”。如《说书人》中的“我”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小镇的人与事的感情。与“干预叙述者”相对应的是“客观叙述者”,这种叙述者完全消失在文字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立面对一段生活、一个人、一件事。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如《哦,香雪》《荷花淀》。题型归纳及答题思路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2.作品是用第几人称叙述故事的?这种叙述人称有什么效果?这种提问方式的答题要点:答题思路:(1)点出某种或多种叙事人称或叙事视角;(2)结合文本情节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3)情节作用+表现人物的作用+表现主题的作用+对读者的作用等。3.小说是怎样通过“我”来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这种提问方式的答题要点:“我”一般起着线索作用,作者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从侧面衬托和表现××的人物形象,可根据我在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来分析作答,如:(1)过“我”与××的言谈,直接表现××的性格。(2)过“我”对××环境的感受,勾画出××的生活环境,侧面烘托了××(热爱、向往、厌恶)的特点。(3)过“我”对××的态度(认识)的前后对比,突出了××这一形象。(4)“我”和××一起做××,丰富了××的形象。4.对话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须具体阐释)自述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内心等(具体作用结合文本),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5.回忆、叙述与写景相结合如2014年全国卷Ⅰ《古渡头》一文,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6.现实与回忆交织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真实的感受与……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将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现实与回忆互相映照,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使主题表达更加厚重而深刻。7.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概括具体事件),这样安排可以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五叙述视角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老校长的雨靴庞余亮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大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着,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为了“身份”。“我”从不穿雨靴到穿上雨靴既是现实环境需要,也因为“我”对雨靴情感的转变。小说围绕着“雨靴”来展开情节,雨靴是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与城市生活的不同。“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了校长的性格特点。【答案】(1)B【解析】(1)B.“对雨靴情感的转变”无中生有。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①“我”是第一人称,是故事的参与者、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②“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6分。每点2分)【解析】“我”是小说中的主要叙述者,小说主要是通过“我”的观察主线来呈现出文本的核心内容,通过“我”的具体描绘,来展现出老校长以苦为乐,豁达乐观的人生情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进一步凸显出老校长的人格特点,丰满其人物形象。“我”是小说主要事件的参与者,通过对“我”这一人物的主要叙述,呈现出小说故事具体的内容,“我”这一形象见证了老校长所经历的种种事件,“我”是参与者,又是亲历者,通过这一角度,使得老校长的形象更为真实,更具可感性。“我”是主要事件的具体感受者,“我”内心发生了一种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因为老校长的主要事迹对“我”产生的具体影响,老校长具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有以生为本的责任担当,通过这一角度极其形象的丰富小说核心主旨。3.小说中“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①“我”从第一人称叙事,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老校长形象更真实可感。②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通过我的见闻感受展开故事情节,使故事完整紧凑。③我”衬托了老校长的形象,我先后心理的变化对比,突出了老校长的乐观豁达、以苦为乐,使其形象更鲜明。4、“我”是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形象,小说歌颂了以老校长和“我”为代表的朴实、安贫乐道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突出主题。六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戏(节选)沈从文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掼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D7.C①正面描写:如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②侧面烘托: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9.①“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的使用可以看出,社戏的演出时间,演出时的热闹场景,演出的程序、打赏、点戏等都跟往年一样。表明这样的社戏每年都有,是当时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②社戏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不变,表明这是一个较为封闭的乡土社会,是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③文章暗示了即将发生战争的背景,“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反复出现,暗含着作者对这片净土即将遭受战争蹂躏的担忧。【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暗示了会长的吝啬”错,原文“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这里的“被迫”是表现会长的谦让,不能体现其吝啬。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错,由原文“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可知,景物描写烘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快乐、疲倦和意犹未尽。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正面描写:如“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通过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通过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侧面烘托:如“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通过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体现其仪式感;“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通过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通过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首先找出带有这些短语或词语的句子,如“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出公份子演戏六天”是往年惯例;一有戏吕家坪镇上各种做买卖的就都来竞争招揽买卖;开锣后演出“打加官”是固定剧目;要人点了戏后要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正角上场后的包封是由办会预备好的。“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词语表明像这样的社戏是每年都有的,是当时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节日般的快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又表明社戏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不变,这是封闭的乡土社会的一个缩影,暗示着这里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文中有“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年年固定演出的社戏有可能被战争打断,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也可能被战争打破,“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反复出现,暗含着作者对这片净土即将遭受战争蹂躏的担忧。(2021年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的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