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_第1页
《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_第2页
《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_第3页
《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_第4页
《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摘要《白鹿原》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悲剧人物。这些女性的悲剧深植于家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深埋于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她们承载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所显示的是《白鹿原》历史的厚重感;“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悲剧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三类女性形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女性悲剧世界。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意蕴目录绪论……………1一、《白鹿原》女性形象分类…………………11.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11.1田小娥……………21.2鹿兆鹏媳妇………32.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42.1白灵的性格悲剧…………………42.2白灵的政治悲剧…………………53.“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63.1白赵氏……………63.2吴仙草……………63.3鹿贺氏……………73.4朱白氏……………7二、《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成因初探……71.历史的原因……………82.社会的原因……………83.文化的原因……………8结论……………9绪论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叙述了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变化。外来侵略、国共矛盾、家庭纠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小说始终以人物为叙述的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和社会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来展现一个时代、一个特定领域的“民族秘史”。[1]《白鹿原》塑造了许多成功的男性形象,但同样也塑造了许多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陈忠实把她们深植于家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深埋于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描写她们的人生历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都是悲剧人物。在这群女性群体中,有反抗者,有叛逆者,也有沉默者,就好像《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女性一样,陈忠实写出的是一个“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悲剧世界。[2]本文将从《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着手全面、深刻、细致地分析其悲剧意蕴和形成原因。一、《白鹿原》女性形象分类根据作者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大体有三类:一类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一类是“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白鹿原》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就在于通过这些女性展示出一个时代、一个特定地域的“民族秘史”,从而达到对历史、文化、人性等多重角度的思考。1.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如果文学不写“人性”,那就不可能构成完整的“人学”。《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作品,如果不正视并表现人性,就很难达到所谓的“深刻”。《白鹿原》中写得最生动、也最有震撼力的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是悲苦的,从灵魂到肉体都受到了压迫。更重要的是,这群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1.1田小娥田小娥是《白鹿原》中的第一女主角,作者对她着墨颇多。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秀才,屡试不第的秀才父亲因生活所迫把她送给了郭举人做小妾。田小娥的悲剧从这里揭开了序幕。她此时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个锦衣玉食的奴隶,她的青春开始耗费在一个可以当他爷爷的郭举人身上。但田小娥的心里无法忍受动物般的生活。当年轻憨厚的黑娃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便义无返顾地把爱情的绣球抛给了黑娃。但事情很快败露,田小娥成了千夫所指的“烂女人”!郭举人盛怒之下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亲田秀才感到脸面丢尽,想尽快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打发出门。于是,黑娃带着小娥回到了白鹿原。本以为是新生活的开始,但白鹿原上的人们无法接受行为不端的女人。鹿三以断绝父子关系为由威胁黑娃放弃小娥,白嘉轩也拒绝让黑娃和田小娥进祠堂举行合法的完婚仪式。她和黑娃的结合遭到了白鹿原上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从精神上来说,田小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黑娃不久参加了农民运动,走到了封建势力的对立面。大革命失败后,黑娃被迫上山当了土匪。田小娥失去了最后的依靠。随后,她便坠入了鹿子霖的巨大阴谋之中,在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家族的冲突中,田小娥不幸成了鹿子霖利用的一枚棋子。田小娥听从鹿子霖的要求设计陷害族长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用自己的身体引诱白孝文,使白嘉轩的脸面丢尽,却将自己也送入了虎口。田小娥遭受了族规的惩罚,成了白鹿原上令人唾弃的女人。最后,是自己的公公鹿三来结束了她的生命。这是田小娥事先没有料到的,正是鹿三背后杀她的那一刹那,她猛然的回过头来,双手撑在炕边,惊异而又凄婉的叫了一声:“啊……大啊”。这个场面使人战栗,震撼着人的心。这时候的田小娥遭受了从灵魂到肉体的压迫,成为了一个彻底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田小娥在无可形容的痛恨中走向了复仇的极端,她还魂寄身于鹿三,在白鹿原发起了灭顶之灾的瘟疫。小娥借鹿三之口所做的冤情告白,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之动容:我到白鹿原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的一朵棉花,没偷过旁人的一把麦秸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我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去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跟蒿子棒儿,你咋么着还要拿梭标叉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3]这是小娥屈死灵魂绝望的呼喊。如果说窦娥以血没白练、雪飞六月、亢旱三年作为洗刷冤屈、表明誓愿的咒语的话,那么,田小娥在无可形容的痛恨中走向了复仇的极端,以死命的反抗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白嘉轩一生娶过七房女人依然引以为豪壮,鹿子霖行为卑劣却依然人前人后道貌岸然;白孝文堕落到了死亡的边缘,依然可以作保安团营长!于此相对的是,田小娥为了挣脱屈辱的羁绊追求个人的幸福却成了千夫所指、万人不齿的坏女人,最终惨死于公公手下!综观小娥悲惨的一生,她反抗过,她呐喊过,然而她的呐喊与抗争是那样的微弱和苍白,她的这出悲剧是彻头彻尾的。“陈忠实以严酷的历史真实性塑造了这样一个不幸女子的形象。虽然他是从性这一角度落笔,但性背后潜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人生生命意蕴都极为丰富、复杂而深刻。”[4]从田小娥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美的一面,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她不嫌弃和一个长工艰苦生活。但白鹿原上的人们容不下她,残酷的现实与她的追求相违背,她的悲剧悲剧意蕴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文化环境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5],更显示了残酷文化环境对于人性的压抑。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有很多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性,田小娥追求真正的爱情,与一个打长工的私奔,背叛了封建伦理道德,一步步走向了毁灭。1.2鹿兆鹏媳妇自从《诗经·氓》中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弃妇形象后,弃妇便成了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材。鹿兆鹏媳妇的命运与以往弃妇形象一样,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女儿在中国封建家族中是没有地位的,女儿只不过是家庭中廉价的劳动力。成年以后,由父母包办婚姻,把女儿出卖给夫家。鹿兆鹏媳妇的命运便是在这样的轨道上行驶的。但偏偏她所嫁的丈夫鹿兆鹏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革命者,不甘心接受包办婚姻的安排。鹿子霖用三大耳光才煽回了鹿兆鹏,逼迫他与媳妇完婚。此后,鹿兆鹏坚决远离家门,鹿兆鹏媳妇只能独守空房。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开始慢慢侵吞她的青春和灵魂。鹿兆鹏媳妇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传统的观念:女人要贞洁,要正派。但她毕竟是个有血有肉、青春正盛的女子。尽管她没有对任何一个男人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但她仍然渴望异性的抚慰,随着自己青春的流逝,这种渴望也越来越强烈。鹿兆鹏媳妇在理念与欲望之间痛苦地挣扎,当看到田小娥的时候,她表现出了矛盾的心态:从理性上,她看不起这个“坏女人”,但从情感欲念上,她又非常羡慕田小娥,因为田小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而她只能寄希望于梦中与丈夫相会,以此来打发自己的寂寞岁月。不久以后,鹿子霖的醉酒失态,进一步激化了鹿兆鹏媳妇心中理与欲的矛盾冲突。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她故意在公公的饭碗里盛上麦草,暗示公公的非礼是吃草的畜生的行为。鹿子霖在随后的一次就餐中抓住了机会,骂媳儿“你才是吃草的畜生!”鹿兆鹏媳妇终于无法控制自我了,她的欲望与理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得了令整个白鹿原上的人们都难以启齿的淫疯病。然而,白鹿原上的人们对她的发疯命运表现出异常的冷酷与无情,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鹿兆鹏媳妇的父亲冷先生觉得她败坏了自家的门风,竟然下重药毒死了自己的女儿!鹿兆鹏媳妇的命运值得同情,她压抑着自己的正常欲望,皈依了传统伦理道德而发疯。她的命运又有可悲的一面,作为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鹿兆鹏媳并没有像田小娥那样做极力的反抗,虽然她的内心渴望着有自己的幸福,但在沉重的思想包袱下,她压抑了自己所渴望的一切。这样的悲剧同样透视出残酷文化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的压抑感!“田小娥以肉身的敞开来表现生命个体的感性欲望,来对抗传统伦理道德,从而走向了生命的尽头,鹿兆鹏媳妇以肉身的遮蔽来试图顺从和适应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却最终走向了人格的分裂。”[6]这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典型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都深刻地反映了残酷文化环境对人性的压抑。朱寨对《白鹿原》有一段评论“作者不是从党派政治观点,狭隘的阶级观点出发,对是非好坏进行简单评判,而从单一视角中超脱出来,进入对历史与人、生活与人、文化与人的思考,对历史进行高层次的宏观鸟瞰。”[7]《白鹿原》写得最精彩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生存的挣扎,特别是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人性冲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透视出的正是这种人性的冲突,表现残酷文化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进而能够对特定环境下的文化、历史进行深刻地反思。2.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五四”新文学时期,为了体现传统女性的价值,出现了很多的女性叛逆者形象,如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莎菲发出了苦闷的呐喊,她反对封建的束缚,努力寻求人格的独立,她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白鹿原》中的白灵也是具有强烈叛逆性格的女性。叛逆者的命运注定曲折,因为她们首先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这便和传统观念中的“三从四德”相抵触。另外,白灵一生都和时代政治潮流紧密联系,她的命运变得更加曲折、坎坷,她的悲剧意蕴值得思考。2.1白灵的性格悲剧白灵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叛逆造成了她的性格悲剧。因为“性格悲剧是个体在特定境遇中,因自身性格行为不可能达到社会或者理性所规定的目标而遭致的毁灭。”[8]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是一个性格悲剧的典范,哈姆雷特犹豫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最终走向了毁灭。白灵作为一位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却像男子一样的刚烈,震撼了从来没有动摇过的白鹿原,像一团烈火雄雄燃烧着整个白鹿原,但她最终遭受了家族的离弃。白灵出生的时候,母亲听到一只百灵子正在庭院的梧桐树上叫着,预示着一个白鹿精灵的诞生。白灵生就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聪慧灵气流露着一丝傲气。她的叛逆性格从小便有,为了上新式学堂,她便以死相逼。她坚决反对包办婚姻,在屋子里高声叫喊:“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这是她叛逆性格的初步体现。白灵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她的爱情观是建立在心灵层面上的情感默契。她和鹿兆海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两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入到国民革命当中。后因为鹿兆海与她政见不同,她便果断地和鹿兆海决裂。经过对黑暗现实地清醒认识,白灵自觉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随后,她大胆地与志同道合的鹿兆鹏走在了一起。在爱与不爱、嫁与不嫁的重大问题上,白灵是毫不犹豫的,她把婚姻的自主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又是她叛逆性格最好的体现。白灵的骨子里渗出的是大胆地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因子,白灵的叛逆性格和当时的传统封建家庭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她的叛逆最终引来的是家族的惩罚,他的父亲向全家老小庄重的宣布:“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说她。权当她死了。”白灵的叛逆使自己和家族隔阂。最后,她脱离了爱护她、关心她的家族群体,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白灵的性格悲剧体现了强烈的悲剧精神。所谓“悲剧精神”就是“悲剧性价值矛盾中主体的反抗精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悲剧的前提的结果。悲剧精神显示的是人的伟大价值,是对生命之美、人性之美、人的自由意志和超越意志的肯定和讴歌。”[9]白灵无论是在追求个人的幸福还是自己的政治理想,敢于面对任何压力。她叛逆自己的家族、反抗压迫自身的封建家族势力,白灵的身上显示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2.2白灵的政治悲剧白灵出生时,正值满清王朝被颠覆之际,作品暗示了她一生注定要和时代政治潮流相联系。白灵自觉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出人意料的是作者为白灵安排了一个凶死的结局,她最后死于革命内部的肃反运动。白灵是最后一个被捕的,抓得最快,却被处决得最快。但即使她被关进了囚室,也日夜不停的喊着:“你的所作所为,根本用不找争辩。我现在怀疑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你处死我,你同时记住:你比我渺小一百倍!”[10]这一场景深刻的展现了白灵一生中遭遇地最悲惨的一幕。纵观白灵的一生,很难找到她个人的过失,但她最后却意外地死于革命内部的肃反运动。完美者的毁灭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惟其如此,她的命运才具有悲剧性。甚至她的死亡比田小娥、鹿兆鹏媳妇更令人深思。因为对于封建礼教吃人的批判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进行着,而对政治阴暗面的批判却远远未得到重视。白灵的叛逆性格为她走向政治悲剧做了一个铺垫,在背离了自己的家族后,她进入了政治的旋涡当中。白灵不像白孝文,白孝文是个政治的阴谋家,他的性格有贪婪的一面,甚至是惟利是图。但白灵的股子里头透出的是知识分子的正直,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当政治风暴从她的头上刮过的时候,她便成为了牺牲品,由此造成了她的政治悲剧。白灵走过了曲折、坎坷、艰险的人生历程,她的人生追求和生命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白灵的性格悲剧让人感到惋惜,一个弱女子因为追求独立的人格而遭到了传统封建家庭的反对。白灵的政治悲剧让人反思,让人体会到了严酷的政治斗争对人的价值的毁灭。《白鹿原》是一段民族的秘史,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来表现这种历史的厚重感,白灵是具有叛逆性格特征的典型女性,她的悲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这类女性形象折射出《白鹿原》历史的厚重感。3.“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灿烂辉煌,也间接影响到了近代历史的屈辱苦难。在白鹿原上生活着一群“沉默羔羊”式的女性群体,她们勤劳、善良、坚韧,她们的言行举止严格地遵循着“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规范。她们勤勤恳恳地劳动,她们坚信女人天经地义就是洗衣服,做饭,生儿育女,伺候男人。总而言之,她们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传统家庭为她们规定的角色。这是沉默者的悲剧。反抗者的毁灭震撼人心,而沉默者的沉沦则让人感到压抑。3.1白赵氏白赵氏是白鹿原上年事最高的女性形象。她有句名言:“女人不过是涂窗的纸,破烂了揭掉再糊一层新的。”这是她甘心做一个沉默者的宣言。她永远是站在男人的背后,替男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当白嘉轩死了第五个女人的时候,她便为白嘉轩娶回了第六房女人。当看到白嘉轩能够撑起白家的家业之时,她便不再过问家里的大小事务。她默默地为自己的儿子做过两件事情:一是奉儿子白嘉轩之命对大孙子孝文和新婚妻子纵欲过度进行规劝;二是小孙子孝义的媳妇多年不育,她便采取偷梁换柱之术,安排长工鹿三之子兔娃与其媾和,这样既避免了无后之灾,又挽救了白家的面子。白赵氏的行为是在完全遵守了封建传统伦理道德后做出的,封建伦理道德与蒙昧的风俗习惯却成为了她心志和命运的枷锁。白赵氏与《为奴隶的母亲》中所饱受封建礼教文化压迫的女性形象如出一辙,都默默地维护着自己的家庭,默默地生活在男人们的背后,只要不超出封建礼教规定的界限,便忍气吞声。白赵氏是一个典型的“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3.2吴仙草吴仙草是另一个典型的“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她待人接物十分得体。她被父亲作为“礼物”一样送给了白嘉轩。于是,她带着法师预备的六个驱鬼除邪的小棒槌走进了白鹿原。进入白家以后,生来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得到了婆婆白赵氏的器重。当然,作为一个女人,吴仙草知道为白家传宗接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当自己生下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她便心安理得地享受到了婆婆无微不至的服侍。而对于分娩,她认为生小孩是用不着惊慌失措的,她仅仅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当白鹿原的瘟疫蔓延之时,死亡逼近了吴仙草。走向死亡的她却显得十分的镇静。她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歉疚不能再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了。吴仙草的悲剧首先是婚姻的悲剧,她是作为一件礼物送给白嘉轩的,而她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而是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其次,是因为她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下,默默地担当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角色,她是一个彻底的“沉默羔羊”,读后让人有强烈的压抑感。3.3鹿贺氏鹿贺氏是恪守“三从四德”的典范。作者对其着墨不多,但却最能表现出“沉默羔羊”式女性形象的特征。她对家庭的内务和外事都不添言,等抚养长大的两个孩子被送进白鹿书院以后,她便开始了自己求佛问香的香火生涯。她纵容自己的丈夫鹿子霖在外放荡,对丈夫的风流韵事不闻不问。她认为只要丈夫存在,她的名分便存在。因此,当丈夫被关进监牢的时候,她便不惜变卖掉自己的家产,搭救丈夫。鹿贺氏也是个沉默者,夫荣妇贵的思想深入她的脑海,她只不过是在为争取坐稳奴隶的地位默默地活着。3.4朱白氏朱白氏是闻名遐迩的圣人朱先生的妻子,深受儒学大家的耳濡目染。朱先生选中她是因为断定“这个女人完全能够持节守志,撑立门户,抚养儿女”。待到年老之时,“愈见深沉,愈见刚正,愈见慈爱了”。朱白氏身上承继了几千年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她听到白灵要悔婚的时候,却禁不住撇着嘴角鄙夷地骂:“灵灵,你的脸皮真厚”。面对着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逆子,慈祥的朱白氏一下子变得冷峻如铁。即便是儒学大家的妻子,她也依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她按着封建伦理道德规定的步伐默默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比较接近,他们共同诠释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作品一开始便写了白嘉轩娶过七房女人的“壮举”,这段描写暗示出白鹿原男权意味的浓厚。“沉默羔羊”式的女性美丽、温柔、贤惠、勤劳,她们在白鹿原上这个以男权为尊的社会里成为了附属品。她们完全被笼罩在男权的阴影之下,遭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由此形成的女性世界表面上黯然失色,但其悲剧意蕴却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道德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白赵氏、鹿贺氏、吴仙草、朱白氏为代表的这群传统女性身上就体现了这一点,作者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女性的美来塑造这群女性形象,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欲望,这群“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形象便深受其影响,如果说像田小娥、白灵这样的女性以反抗走向了悲剧,那么“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则以沉沦的方式走向了悲剧。二、《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成因初探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白鹿原》中的三类女性扎根于白鹿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悲剧。而要探求这些女性形象悲剧形成的原因,必须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入手。1.历史的原因“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是《白鹿原》卷首所引巴尔扎克的话。分析《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应该和《白鹿原》所描写的特定历史联系起来。因为“所有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苏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变的过程。”[11]《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作品叙述了1911年清朝末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尽管白鹿原受到了时代风雨的侵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白鹿原上的人们仍然固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归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当女性想要跳出历史的羁绊,寻找自我的时候,或者是当女性沉默接受一切的时候,她们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历史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她经常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12]无论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还是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或者是“沉默羔羊”式的女性,在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必然要承受悲剧的命运。2.社会的原因《白鹿原》反映的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陈忠实在论及立意之本的时候说过:“在缓慢的历史演进中,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为乡约族规、家法民俗,渗透进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这一方域上的人的特有文化心理结构。”[13]作者塑造的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男性人物就表现出了这种文化心理结构。而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实际上就是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文化,它以族权和皇权为中心,以忠孝为本,讲究“三纲五常”,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个体的个性发展和欲望都受到了压制,必须按照传统的宗法文化行事。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世界完全被笼罩在了男权的阴影之下,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