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下老师还能干些什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授

课模式被颠覆,网课成为社会化学习的宠儿。互联网确实激发了教学的潜力。一方面,数字校园建设以及

“互联网十教育”大平台等扩展了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使教师可以通过更有效地“充电”,来

提升备课、上课质量和互动交流频率,让精准教学成为现实。例如,有教师在化学课上借助互联网AI技术,

把分子构型以3D的形式展示出来,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过度扩张,最近几年,舆论场上却出现了“教师夕阳论”“课堂无用论”的

论调。比如,有人认为既然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课程,甚至定制课程,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教师了。

还有人直言,未来网课将代替课堂,虚拟主持人将代替教师。这种对教师职业产生的质疑体现了人们对互

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育理念的迷茫。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定位比较固定,教学主要的路径体现为“书本一课堂一学生一作业”的流

程。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种模式。一方面,全国几乎所有网民都利用手机上网,传统模式难

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教育公平的需求难以被满足,比如偏远乡村和教育

相对落后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所以,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教师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一是从学

习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了资源的整合者;二是从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三是从知识的传播者变

为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新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价值的降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

在线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由于网络自主性的增加,容易下意识地只关注令自己心理舒适的内容,

而忽略学科本身的逻楫。同时,由于网上资源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影响学生的自律性甚至

价值观。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学生就像闯入玩具店的孩子,惊喜、好奇、迷茫而难有收获。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

心,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考试机器人。

所以,教师依然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

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

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和忠实实践者。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才需求、教育形态,乃至教育理念。目前,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还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

依然短缺。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支持“互联网十教育”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平

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师的角色和价值,发扬互联网时

代下的新教育理念,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聂书江《做互联网时代的“大先生”》)

材料二: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

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今日之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国

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大先生”要胸怀“国之大者”。“大先生”之大,首在胸怀,要自觉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观照教育职

业,将其升华为国家民族复兴的事业,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铭记于心,甘当人梯、甘

当学生发展铺路石。

“大先生”要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

育人、化人,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大

先生”要“桶中有水”。古语云,“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终身的、无止境的。作为教师,给学

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教书育人,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作为教师,知识

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紧扣时代

脉搏,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成就“大先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及风气。纪检监察机关应主动作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净化学术生态等方面加强监督,对学术不正之风和教育领域腐败问

题坚决查处,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教书育人新风正气,为更多

教师做“大先生”创造良好氛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摘编自乐兵《做“大先生”育时代新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激发了教学潜力,有助于扩展课程资源、实现精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近几年社会舆论的诸多质疑,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教育理念都产生了迷茫。

C.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路径、教师角色、教学理念都有所变化。

D.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学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加持下的教师,逐渐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B.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教师还不具备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C.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命脉,培育学生就是培育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D.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就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牢记使命,彰显担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大先生”例证的一项是()

A.丽江华平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25年如一日,身患重病仍坚守教育第一线,帮助2000多名贫困山区

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

B.从“不想留”到“不想走”的90后特岗女教师闫子轩,扎根在河南封丘县艰苦的乡村,把知识和达观的

生活态度传递给乡村孩子。

C.著名实业家邵逸夫一生共捐赠内地教育超4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6000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教

学楼、科技楼等遍布全国。

D.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老师,70岁开始学电脑,84岁开始玩微博,近90岁玩微信,至今仍站在讲台上,与

90后、00后交流顺畅无代沟。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成就“大先生”.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蜀道上的梦想

李春雷

①西安到成都,乘高铁,最强烈的感觉:闪。

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脉,七百多公里狭窄通道里,列车疾速而驰。时间和空间,全部被压扁。漫长

与遥远,转瞬在眼前。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抵达广元。车过广元,再无险阻。一马平川,直

望成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奇险著称的交通线路——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常常咀嚼李白之叹:为什么难于上“青天”呢?想来,定然是有感而发。

虽然李白的出生地尚有争议,但其成长地——江油,却是定论。而江油,便位于广元市南侧。《蜀道难》

的主体部分,便是极写广元山区之艰难险阻。

蜀道难,最难是广元!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人类,却困苦地攀爬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商周时期,古蜀地与中原被秦巴大山阻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春秋早期,两地

始有联络,后来陆续诞生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故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

便是蜀道的滥觞。

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秦统一后,始皇命庶民在道旁广植松柏。秦

蜀官道,由此确立。东汉末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

经营北伐。此后,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桥头堡。

隋唐统一后,官府再度植种松柏,聚翠积绿。这条小路逐渐恢复。但由于遥远且凶险,仍被视为畏途。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从西安逃难至蜀地。公元759年初冬,杜甫入利州,登蜀道,历时许

久至成都。明代之后,火药铁器普遍用于开山碎石。工匠们在悬崖上削坡铲石,开辟碣路,替代栈道。

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由于别无选择,只能沿用旧道。路成之后,汽车行驶仍需十日左右。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交通方面的一大决策就是凿穿西南。由于缺少先进的桥隧技术,仍是基本遵循古线。

数十万人日夜施工,如司马攻蜀,若诸葛北伐。其情其景,惊泣鬼神。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几次乘坐宝成铁路,往来蜀道。②那时候,从西安到成都,需要二十多个

小时。最强烈的感觉:晃。

高山巨谷间,火车弯弯曲曲,首尾相顾,像一条蟒蛇,在山腰和山洞间蠕动,让人于无奈中体味漫长

和遥远的感觉。与火车并行的川陕公路更是如此。货车太长太高太重,山路又弯又窄又坑。进入广元,便

是入蜀第一站——七盘关。真是当头棒喝,闻之色变,必须盘旋七道山梁,才能通过。“其险也如此,嗟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于是,外地车辆常雇用当地司机。即使这样,仍然常常堵车,每每滞留三五天,

拥塞10公里。烟尘滚滚中,公路和铁路两侧的剑门关、明月峡、皇泽寺们,焦头烂额,愁眉苦脸。从地图

上明显可见,广元位于西安、成都两大都市的中心。只是,它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大山,犹如一枚紧紧包

裹的粽子,好似一颗果壳坚硬的核桃。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条古老的蜀道,也悄然升级。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灾后重建。传统的川陕公路

终于避开旧基,放弃盘旋,穿山而过。2017年12月,国人千呼万唉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全新线路,全新

技术。万千大山,旬然洞开!传统的蜀道,一下子闲适起来,成为中国交通永恒的记忆和见证,成为人类

文明特有的魅力和美丽。

广元,这个养在深山的村姑,揭开面纱,俨然一位绝美的姑娘。

剑门关,那座蜀之门,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波波凝固石化的巨浪,又仿佛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屏风,

形成一个天然城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惟一道缝隙洞开,两侧大山颤颤巍巍,危

如利剑高悬。壮矣危矣,奇哉险哉。只是,在当下的和平世界,它,仅仅是一座资深地标,一框鲜艳风景。

明月峡,长约三千米,宽不足百,而谷深逾千。两岸悬崖直立,峡中惊涛骇浪。在如此险峻的绝壁上,

凿洞架木修栈道,是怎样的难度?如壁虎,似蜘蛛,铁锤钢钎,火星四溅,稍有疏忽,葬身深渊。而三千

米栈道,需要多少孔眼啊。毋庸置疑,这里,是中国一处壮观、惊险、经典的古栈道遗存。

翠云廊,是谁想到这么一个诗意名字?近万棵汉唐苍松,老态龙钟、鹤发鸡皮,却又虬枝峥噪,青翠

茂密。静静地走在浓荫里,绿意如微雨,馨香湿人衣。那是李白的呼吸,那是武婴的芬芳,吹拂着你的每

一根睫毛,濡润着你的每一寸肌肤。

公元2018年6月,我再次乘坐西成高铁,前往广元。

一道银白,群峰闪过。明明暗暗,欢呼雀跃。亿万年酣睡的大山,像壮士,像五丁,像诗人,像青年

男女,翩翩踏舞,引吭高歌。的确,西成高铁开通,最受益者是广元。这个绝世的美女,终于出山了、出

嫁了……

我猛然想起李白。

千年春秋,一闪而过。此时的太白,或许正端坐在青天的云朵之上,哈哈大笑。笑声像阳光一样,漫

天怒放。是的,他终于可以轻松、快捷地来往蜀道了。而秦岭、大巴山、龙门0、米仓山,还有剑门关、

明月峡、翠云廊、皇泽寺、七盘关、唐家河们,那一抹抹倩影,一涡涡白云,一片片青翠,一处处欢腾,

都是他的身影,他的笑声,他的欣慰,更是他的新诗!

其实,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5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因为他一生饱受蜀道艰险,难以与中原通行的困苦。

B.由商周到解放前期,虽然中间很多朝代都有过开拓修建,但蜀道在历史更迭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C.文中穿插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川陕公路堵塞难行的历史,与后面写二十一世纪蜀道的升级形成抑扬.

D.作者先后把广元比喻为“粽子”“核桃”“深山的村姑”“绝美的姑娘”,目的是增添文章浓浓的乡土

气息。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真实亲切地谈古论今,表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巴蜀之地迎来新的重大历史发

展机遇的宏大主题。

B.文章以西成高铁开通为背景,按照自古及今的时间顺序行文,自然地融入了有关蜀道的丰厚的历史文化

和雄奇秀美的风光。

C.文中多次写到李白,同时不断穿插他《蜀道难》中相关诗句,强化了历史上蜀道艰险难行的事实,也

为文章增添了文化意蕴。

D.文章结尾以虚笔写李白穿越到今天蜀道后的欣喜,又以“诗仙”赞颂那些蜀道上的奉献者们,使文章主

旨更深刻,更启人深思。

8.这篇散文采用多种风格语言展现古今的蜀道,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

9.文中两个画线句前后关联,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匠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

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史及盗贼装配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

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埼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

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

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搭。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常。王谓僚属曰:

“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

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

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秤也。”但改

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

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璃为内史令。委箫璃以

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璃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

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病对口:“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

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

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日:“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日:“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

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B.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C.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D.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宜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帅,也称“渠率”,旧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

B.百揆,常被引喻为总理国政的官员,也可指各种政务或百官,文中取后义。

C.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禅,专门指远古五帝时代的帝王产生制度,统治者生前把帝位让给其他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恭帝时皇帝给了唐王朝拜的较高礼遇,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声威大震,许多郡县

纷纷请求归降。

B.唐王派郑元瑞攻打南阳,派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屡行任命、改封等事,后隋恭帝下诏划拨十郡给他来

增扩唐国范围

C.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礼,唐王表示不能接受,上书说这是谄媚之人的计谋,引用古事表明一定要竭尽

诚意才能接受。

D.唐高祖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变年号,并任用前朝民部尚书萧璀,萧璐也用尽心力为天下谋事,没有辜

负高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

(2)璃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

14.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意思是什么?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

内容简要作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宋代)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②。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英®窗归了读残书。

【注】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

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①双属玉:诗中指远山像属玉鸟。

属玉鸟: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细色。②舂锄:指白鹭。③莫:通“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他们的同情。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

内心的波澜。

C.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

中获得妙悟。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藤妒之

思”的一种反用巧思,也称“翻案法”。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语句是"",而以“月”烘托琵琶女

独守空船的悲凉的语句是“

(2)《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

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

定会①。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

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

澄清②,那只是一件艺术品。()。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

了詹姆斯的“鸟笼”。

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

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③,而“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B.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

C.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D.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

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一种更具魅力、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渐渐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

便以的典雅气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查出红丑千分数色之赞,达北京的愁天换

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

我所居住的北京钓鱼台银杏大道,在全国著名的五大银杏大道中位居首位。①春天,路边缤纷的月季

花争奇斗艳,银杏树则以一身青翠喜迎八方来宾。每到深秋时节,这条路被金黄的银杏叶渲染得

有一种大国国都的气魄和神韵。秋风吹过,银杏叶随风飘落的瞬间,有着比落英缤纷更为震撼的观感,美

得0

自古以来,一谈到秋天便倍感寂寥,但刘禹锡偏说萧瑟的秋日胜过的春天,不应该感到悲

观失望。②在落叶纷纷的秋日,晴空一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