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2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3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4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经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由于中国革命的时代条件、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之一,就是把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提炼和总结,上升为理论,实现“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认为中国革命不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而是应该走相反的道路,“先占乡村、后取城市”,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40年前后,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对中国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起了一个飞跃,而到达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司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对象是不同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又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说明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经过了一个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过程。这里应该重点强调的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此外还应该讲清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于中国革命领导的条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由于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时代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就新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的时代、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领导,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衔接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发展到第二阶段,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两个革命中间必须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4.历史上的两种错误观点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只看到了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