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_第1页
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_第2页
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_第3页
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_第4页
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工设1301——黄园欢目录陶之韵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民族风情

哈萨哈克族、互助土族自然风光嘉峪关、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青海湖佛教艺术

海藏寺、大佛寺、莫高窟—NO.1——NO.2—陶之韵

马家窑彩陶被誉为彩陶之冠,其作品充满动感与生命力,极富艺术表现力,为原始的艺术极品。

仰韶文化彩陶大量使用黑彩,构图元素多为圆点、直线和三角。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比较原始性,纹饰简单、说明先民的思维和艺术水平还处在最原始的阶段。—NO.3—大地湾遗址彩陶小口球腹罐陶罐陶碗—NO.4—仰韶彩陶几何纹彩陶盆鲵鱼纹彩陶盆叶纹彩陶盆—NO.5—马家窑彩陶三角斜线纹彩陶罐人头形器口形彩陶—NO.6—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前湖光山色、绿柳垂垂、宛假设江南水乡。武威海藏寺—NO.7—大佛寺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NO.8—千年莫高

莫高窟的营建持续了千年,塑造了极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清泉漫漫,翠绿碧栢,沙舞飞扬荒凉满目,在孤独中感受佛教文化。—NO.9—千年莫高——彩塑艺术

彩塑是莫高窟主要艺术形式,其主要分布在以莫高窟为中心的周遍地区,莫高窟的彩塑和我们常见的中原地区(如洛阳龙门、云岗石窟等)的雕塑不大一样,中原地区是以石雕为主,而莫高窟由于地质构造以松软的沙砾岩为主,所以大都以泥塑为主,纵观莫高窟彩塑的漫长过程,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开展阶段——北凉、北魏、西魏、北周二、中其鼎盛阶段——隋、唐三、晚期衰落阶段——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NO.10—早期开展阶段——北凉、北魏、西魏、北周早期的莫高窟彩塑艺术充分融合西域佛教艺术的经典,并逐渐以中原汉晋的艺术为根底。古朴浑厚粗暴清瘦秀丽潇洒质朴注重面部特征艺术风格北重禅定,坐禅是北方僧人主要的修行方式,这身禅定佛正是坐禅者的一个典范。众所周知,坐禅时经常要不吃不喝不动很长时间,主要以打坐为主,摒除思想中的一切杂念。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方式是比较痛苦的。但一个真正的禅修者,当他坐禅到达一定境界时,为自然而然由内心生出一种喜悦的感受,这种感受被称之为“禅悦〞。这身坐佛像正是在表达进入禅悦的状态,佛的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种含蓄的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能把这种表情刻画的如此到位又带有几分神秘感,—NO.11—禅定佛——北魏北重禅定,坐禅是北方僧人主要的修行方式,这身禅定佛正是坐禅者的一个典范。一个真正的禅修者,当他坐禅到达一定境界时,为自然而然由内心生出一种喜悦的感受,这种感受被称之为“禅悦〞。这身坐佛像正是在表达进入禅悦的状态,佛的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种含蓄的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这种表情刻画的如此到位又带有几分神秘感。北魏—NO.12—中其鼎盛阶段——隋、唐一、隋唐两代是一个相对和平与安定,物质与精神文明全盛的时代,且君主好礼佛,直接促进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开展。二、隋代彩塑头部园中见放,转折棱角清晰,各造像及柱台均施以浓厚艳丽的色彩,并描以金线,作风细致,为唐代的全面开展奠定了根底。三、敦煌彩塑经过前面朝代的积累和开展,到了唐代大放异彩,它吸收了东西各国的精华,开展出雍容华贵、高度和谐统一的风格,表达唐代社会的繁荣兴盛。—NO.13—窟正壁彩绘华美,色调热烈,彩塑的内容突破了早期一佛二菩萨的定形格式。

主尊趺坐佛面相和整个形体饱满圆实,端坐作施无畏印,塑造手法概括,洗练并略带夸张;身着田相纹袈裟,质感厚重,衣纹仍作既有的阶梯式,但趋于简化。隋敦煌石窟唐代雕塑菩萨像—NO.14—敦煌石窟唐代主尊塑像敦煌石窟唐代雕塑菩萨像

唐代雕塑,盛唐以前的多沿袭南北朝的秀骨清相形,面庞长圆,体型修长,站式体态多呈S形。唐—NO.15—晚期衰落阶段——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在五代以后,彩塑题材布局、造型风格、衣冠服饰、表现技法仍承于唐代,但已没有唐代健康、充实的美感,只能反响民族的想象力、信仰观和审美观。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NO.16—宋——托座力士此力士的形象和衣饰仍具个性化处理,但少了唐时那种内在的气度,表现得冷淡,平板,具形而乏神。—NO.17—哈萨克族

是游牧民族,哈沙克族

人民在游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文化艺术,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NO.18—互助土族

相传是吐谷浑的后代,青稞酒有三百多年的酿造历史,信藏传佛教,能个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NO.19—自然风光丹霞地貌嘉峪关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雅丹地貌青海湖—NO.20—丹霞地貌——天风吹我上丹梯,始信表雷亦可跻。俯视窥宝成独慨,却恃人世当多迷。东南真境埋名久,闽楚诸逢入望儒。莫道僧家全脱俗,三更日出亦闻鸡。—NO.21—嘉峪关—NO.22—

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萃一方。—NO.23—

玉门关

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