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页共6页1概述1.1工程区位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位于水土园区北部,快速路六横线以南、现状云汉大道以东、聂家沟以西,竹溪河以北围合区域。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分别为1#道路和2#道路,根据业主建设时序安排,由于2#道路位于聂家沟公园建设范围内,其建设需结合聂家沟公园共同建设,故本次设计仅包含1#道路。1#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起于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3号路,向北延伸,终点下穿快速路六横线。区位图1.2工程概况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1#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本期实施范围内起于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3号路,向北延伸,终点下穿快速路六横线。实施范围为:K0+35.862~K1+246.675,实施道路总长为1210.813m。设计内容主要为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其中信号灯详见交通监控部分。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项目立项批复2)与业主签订的蓝城配套路网设计合同3)关于下达2019年两江新区政府主导类投资计划的通知(渝两江管办发﹝2019﹞16号)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5)《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年)》6)《两江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7)《两江新区水土片区控制概念规划用地规划图》8)《两江新区水土片区控制概念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图》9)《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防洪规划(2010-2020)》【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08】10)《蓝城配套路网工程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019年5月7日)11)《重庆两江新区直管区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2014-2020)》【扬子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2016.06】12)《Z4路北延伸段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8.03】13)《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8.09】14)《观音山片区配套支路路网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8.09】15)《静福路工程设计》方案设计中间成果【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7.10】16)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17)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18)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19)甲方提供的其它资料2.2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4)《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8)《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1995)9)《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09)12)《突起路标》(GB/T24725-2009)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15)《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16)《重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指导性意见)3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2019年05月由重庆市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原则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会议未涉及交通工程部分相关意见。4设计理念本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总体原则: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行车有序、低公害的基本设施为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按照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为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正确、可靠、适时的交通信息为目的。同时结合道路沿线周边环境,对道路沿线实施各行其道,人车分离,安全防护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5平交口设计聂家沟西侧道路工程1#道路为次干道,沿线共涉及到3处平交口,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中交叉口选型规定,对其进行梳理分类如下:相交道路名称相交道路等级交叉口形状采用形式1#道路—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2号路次干道—支路十字型平A1类平交口,即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1#道路—观音山路次干道—主干道十字型平A1类平交口,即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1#道路—横四路次干道—次干道T字型平A2类平交口,即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具体的拓宽标准如下:进口道展宽宽度3.5m,展宽段长50m,渐变段长30m;出口道展宽宽度3.5m,展宽段长50m,渐变段长40m;出口道与公交车站一体化拓宽,展宽宽度3.5m,展宽段长70m,渐变段长40m,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6交通标志6.1交通标志设计原则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驾驶员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其舒适、安全的效能。本项目交通标志设计主要以不熟悉该区域道路网系统的驾驶员为基本使用对象,通过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禁令、指示、警告等标志来进行交通管制和保证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除个别标志外,交通标志的颜色为:指示标志:蓝底、白图案;警告标志: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6.2交通标志布设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及本道路特点,交通标志主要布设方法如下:在平交叉口前方设置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在交叉口前方设置指路标志;在交叉口前方设置导向标志、指示前方道路车道分配形式;在速度有变化的平交口,设置限速;在没有信号路口的人行道前方,设置人行道指示标志;在没有信号路口的人行道前方50米左右,设置人行道警告标志;6.3版面设计标志根据其版面内容的不同,分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几种。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主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以下几点须注意: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为5mm。禁令标志:圆形、八角形标志,单立柱支撑方式,直径80cm、100cm,悬臂式支撑方式,直径120cm;警告标志:三角形标志,单立柱支撑方式,边长:90cm、110cm;悬臂式支撑方式,直径130cm;指示标志:矩形标志,单立柱支撑方式,边长:80cm、100cm;交通标志图案反光材料采用IV类超强级反光膜。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板,其耐候、耐腐蚀、机械性能应符合GB/T20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指路标志、进出口预告标志、分车道限速标志等大型标志采用3.0mm厚度,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均采用2.0mm厚度,并符合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版面颜色使用蓝底白字白图案。交通标志的颜色指标还要符合《交通标志颜色规定及参考色样GB8416-87》的规定。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白色,道路的指路标志蓝色。交通标志的文字书写规范、正确、工整。根据需要,可并用汉字和其它文字。当标志上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时,地名用汉语拼音,专用名词用英文。设计图中的指路标志为中文标准版面,在版面制作过程中,根据设置英文的需要,修改版面尺寸。6.4标志结构道路交通标志由标志板、支柱、基础、紧固件和反光材料等组成。标志底板、支柱等所使用的材料,应尽量选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材料。标志板结构及材料标志板由标志面和标志底板组成。标志底板边缘可进行卷边加固,卷边形式可参考GB5768附录。标志底板应采用型钢加固,加固方式可按GB5768附录选择。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挤压板材应尽量试用最大尺寸,减少接缝,已保持板面的平整度。同一块标志板上,标志底板和标志面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具有相容性,防止电化作用,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或其他化学反应等造成标志板的锈蚀或损坏。标志底板可用铝合金板制造,当板材拼接时需用固件连接。在本次设计中,对标志中的内容(包括汉、英文字、箭头、数字等)采用IV类超强级反光膜。标志立柱标志立柱与横梁大小的选择依据国标关于结构设计的要求进行计算设计,对应不同板面大小的交通标志牌采用不同的支撑机构,主要分以下几种:单柱式标志选用89、114钢管;车道指示标志选用2F悬臂式273;交叉口指路标志选用2F悬臂式273;对于某些单独指示标志牌在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附着在立柱或路灯灯杆上。交通标志立柱选用钢管制作,所有钢构件必须采用热浸锌作防腐处理后漆象牙外观漆。标志支撑件的基础设计中采用双层或单层刚性扩大基础,基础的金属预埋件必须进行防锈处理,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为C25。标志板和支撑件的连接部件根据板面大小,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参照GB5768-2009附录的有关提示。施工中,标志板和支撑件的连接可采用不锈钢万能夹。它由不锈钢扎带、扎扣和夹座三部份组成,其中扎带和扎扣选用SS201(AISI52mm牌号),夹座SS304(AISI牌号)。扎带的边缘应平滑,以防损坏支撑件的镀层。扎带的技术标准如下:宽(mm):19±3%,厚(mm):0.76±2%,最低屈服强度6KN,最低断裂强度10KN,伸长率40%,线膨胀系数(在0~100\U+2103):15.7×10×c。标志的包装、运输及贮存应符合JT/T279的有关规定。在连接部件时,应考虑安装方便、连接紧固、板面平整。各种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载力的大小及地基承载力,一般应浇注混凝土基础,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路段标志的照明选用外部照明(隧道内部除外),确保夜间具有150m的视认距离。外部照明光源不能造成眩目。6.5安装要求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不应侵入道路建筑界限,距路肩边缘≥25m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一般为150~250cm。门架式、悬臂式标志的安装净空为5.5m。路侧标志安装时应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安装角度为0~10°,禁令及指示标志为0~45°。当设计的标志安装位置与实际存在的构造物发生冲突或与通信人孔、电力管线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做适当调整。当通信管线穿过标志基础时,基础内部筋需作调整,并对管道进行保护。立柱长度均按照填方1:1.5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立柱长度。6.6技术要求标志底板同滑动槽铝采用φ5×16铝合金铆钉铆接,铆钉间距不大于12cm;铆钉沉头面必须磨至同标志面一样的高度;铆钉沉头面不得凹入板内,否则应补至版面高度,做到牢固、平整。滑动槽铝必须采用整料定制,不得焊接接长。标志板须保证板的平整度、卯的质量,对接缝应进行严格的处理,版面的柳丁头应打磨平滑;标志板边角要导圆。贴反光膜时要求底板平整、清洁、干燥、同时贴膜车间应保持清洁、温度、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气泡和皱褶的产生。凡钢管外径φ152mm以下含(φ152mm)的立柱和横梁可采用焊接钢管;凡钢管外径φ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标志立柱不允许焊接。标志结构中的所有钢铁构件(包括螺栓螺母等)均需热浸镀锌防腐处理,镀锌应保证锌层的厚度及均匀性,主梁、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为600g/m2,紧固件镀锌量为350g/m2。地脚螺栓处构件接触面应作喷沙(或酸洗)后涂无极富锌漆。基础底法兰盘要与地脚螺栓点焊接固定,并配双螺母。立柱应垂直于基础之上,标志板偏角的调整应通过浇注标志立柱基础时,调整立柱的地脚螺栓和法兰盘位置来进行。在焊接时应注意焊接质量,并应进行有效的打毛刺和修磨工作。7交通标线7.1交通标线设计原则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正确的车道,规范行车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并与交通标志有机结合,合理诱导交通流。7.2交通标线布设方法根据国标《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的相关规定,本工程交通标线主要由车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导向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标记等其他路面标记。本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道路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2m/4m”间隔的虚线(白色),宽度为15cm,车行道边缘线(白色)20cm。道路起点与竹溪河东路南延伸段相交,竹溪河东路南延伸段为次干道,设计速度小于50km/h,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同样采用“2m/4m”间隔的虚线(白色),道路终点与现状悦复大道相交,悦复大道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大于50km/h,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6m/9m”间隔的虚线(白色)路侧边缘线每隔15m留出3cm的缺口,以利于排水;在需要诱导车辆前的合适位置设置地面导向色箭头;在行人二次过街停留处两端路缘石涂黄黑相间反光漆。7.3技术要求(1)所有标线材料均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热熔型涂料必须符合GA/T298-2001要求,普通热熔标线的厚度为2.0±0.2mm,标线导向箭头厚度为3.0±0.2mm,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量15%~23%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普通热熔标线表面还应均撒0.35Kg/m2的玻璃微珠。(2)施工路面标线之前必须注意:应设置相应的施工安全设施,彻底清扫标线施工范围内的路面,并按设计或原有的线型要求放样;各种标线或底漆漆划后,应放置锥型路标等护线物体,加强护线措施,不应有车轮带出涂料、压漆现象;检查涂敷后标线的色泽、厚度、宽度、玻璃珠撒布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线型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标线进行修整,并将残留物清楚干净。(3)车道边缘线不得侵占车行道宽度。8施工注意事项1、因周边路网尚未成形,本次设计不包含指路标志指路信息内容;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取得地名办的正式命名文件,并与相关交管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指路信息内容。2、标志在安装过程中,要求对已完工程进行保护,同时标志出的路缘石、路面等要用保护物进行覆盖。3、交通标志混凝土基础顶面应低于人行道路面15cm,交通设施施工完毕后恢复人行道砖或与道路同步实施。4、标志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并且保证预埋件位置准确,不被移动,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承受全部荷载。5、施工中出现刚性基础过大或基础设置处于土质不良时,必须提前通知设计单位,可采用选择桩基础。6、直立杆在位置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放在路灯杆上,抱箍及抱箍底衬根据路灯杆的粗细作调整。7、各标志杆位置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建议调整范围控制在5m之内,若需要作超出该阈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