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人应当坚持正义1.理解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的内涵和据此提出的观点。2.探讨苏格拉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方法,学习其“劝说”艺术。3.结合苏格拉底的舍生取义原则,探索“正义”是否有永恒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一、走近作者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社,收徒讲学,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中心是理念论。他在自然观、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话集》是他的主要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部分苏格拉底的思想,大部分则是柏拉图本人的见解。二、探究背景

公元前399年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腐蚀青年”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三、拓展知识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学说,其认为理念是独立存在于事物与人心之外的实在,是事物的原型,事物不过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理念。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事物是变化无常的,相对的,不真实的。理念构成理念世界,只能为思维所认识。个别事物构成感官世界,对它的认识只能形成“意见”,意见是可真可伪的。理念世界是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的,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对理念的认识是真正的知识,只有借助于“回忆”才能获得。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经常在公共场所与人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弟子中有不少贵族青年。被雅典执政当局以“腐蚀青年”等罪名逮捕处死。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提出“自知自己无知”“德性就是知识”等命题,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你搜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基础知识积累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一、字音识记服膺()

监禁()

严谨()锻炼() 褒贬() 理睬()遭殃() 名誉() 反驳()

·

·

·

·

·

·

·

·

·吓(

)恫吓()吓唬强(

)勉强()强大说(

)说服()游说jǐnjìncǎiyīngbóyùliànbāoyānghèxiàqiǎngqiángshuōshuì二、字形辨识(

)遵从()尊重(

)酒樽()蹲下(

)打消()销售(

)硝石()削皮(

)枚举()牧童(

)玫瑰()坟茔(

)避免(

)开辟(

)玉璧(

)偏僻zūnzūn

zūndūnxiāoxiāoxiāoxiāoméimù

méifén

bìpìbìpì三、词语辨析1.一贯·一向辨析一贯:(思想、作风等)一向如此,从未改变的。侧重于表示行为前后的一致性。一向:过去的某一段时期;表示从过去到现在,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在。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状态。填空①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党_____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②_____谨慎的他最近频频犯错。一贯一向2.声称·声明辨析声称: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声明的文告。填空被问及对这次报道的看法,相关部门发表______,_____他们已经侦察到有人未被授权而尝试进入网页,但目前没有拿到证据。3.试图·妄图辨析试图:考虑;计划。妄图:狂妄地谋划。填空我们______用不那么激烈的语言提醒他们,不要____破坏民族团结,这种行为是不会得逞的。声明声称试图妄图四、成语积累1.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辨析:“无可非议”,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无可厚非”,前提是做得不好,但有可取之处,不能过分指摘。2.诚惶诚恐:3.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1.苏格拉底在明知“实际上都是众人的考虑。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坚守内心的“正义”,所以苏格拉底事件通常被描画为“舍生取义”的典范。请结合本文探究苏格拉底这种选择的意义。答案:从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认为活得正当、正义远比活着更为重要。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是他“慷慨赴死”的重要原因,也说明他既是一个讲求个人德行的贤哲,又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苏格拉底选择赴死的深远意义是,告诉人们必须遵守法律,即使它不是“正义”的。只有在每个人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国家才能复兴强盛。苏格拉底用渊博的学识以及他的死亡,唤起了人们对法律和知识的尊重,而苏格拉底本人也因此在学识和人格上成为几千年来追逐真知的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标杆。2.苏格拉底主张人要坚持正义,请你以“正义感”为话题,写一个演讲片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示例:所谓正义感,就是一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操,它是与英雄、勇士融为一体,瞬间爆发出来的无比巨大的正能量!它能化险为夷,拯救危亡;它能制止邪恶,打击犯罪;它能主持公道,弘扬正气;它能维护和平,开创未来。正义感从何而来?它来自骨子里的基因与传承,它来自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