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其发展面临新的契机与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使各大高校有了更多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来华留学生也日渐增多,这对我国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专业中,英语专业学生拥有更多与留学生交流的机会。然而,研究表明,国内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样,因为缺乏与中国学生的交流,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以及“中国社会的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滞涩。在此基础上,文章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包含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为例,探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问题,并反思如何更好地提升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研究国外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深入研究[1-3]。其中,Byram提出的ICC理论模型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内得到了广泛认可,该理论模型主要聚焦“态度”“知识”“技能”“批判性文化意识”四大方面[1]。其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将以交际式语言学习为基础的交际能力的概念融入该理论模型;二是将政治教育和批评性文化意识置于该理论模型的核心位置[4]。另外,部分研究者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维模型,包括知识、动机和技能[5]。此外,也存在部分研究者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意识、知识和技能。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对知识、技能和意识等能力维度却有共识[6-9]。总体来看,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要素是国内外跨文化交际专家普遍认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方面,国外研究人员同样进行了相关研究。Hammer列出了跨文化发展清单(IDI)[3]。在我国,杨洋编制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其中涉及跨文化知识、交流技能和跨文化态度三个方面[10],该测试卷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研究设计(一)研究问题本研究重点探析下列问题:(1)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2)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的原因是什么?(3)应采取何种策略以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分析法。问卷由笔者自编,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30道,主要聚焦英语专业学生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情况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途径;共20个单选题,10个多选题,其中15个单选题和10个多选题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基本认知,5个单选题调查学生课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第二部分为主观问答题,共2题,主要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认知以及对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等问题的看法。(三)研究对象216名来自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个年级英语专业(包含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此次研究,其中2021级81人,2020级92人,2019级43人。因2022级培养方案变革且暂未接受系统性的专业教育,故不纳入本次研究。1.3.2.3排便习惯①每天定时排便1~2次;②有便意时及时给予便马桶排便;③每次排便时间小于15min;④提供安静、轻松的排便环境;⑤每次排便时不说话、不看报,集中精力。(四)数据处理此次研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发放21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4份,有效率达98.1%。问卷回收完毕后,笔者通过“问卷星”自带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据进一步筛选整合。四、结果汇总讨论(一)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情况本部分共由15道单选题及10道多选题构成,主要围绕“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展开探究。调研问题涉及对中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度及广度、现已掌握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等。调研结果划分为优秀(正确题数≥23)、良好(23>正确题数≥18)、合格(18>正确题数≥15)、不合格(正确题数<15)四大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基本认知情况统计由该表可以看出,216人中,正确题数达到23题及以上的人数仅占16.7%,而不合格的人数占比高达26.4%,其中,仅有43.1%的学生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216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情况不容乐观。(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途径随着科技尤其是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不同文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的途径愈发多样化。基于以上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情况,本部分进一步对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展开研究,数据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1(课外)接触途径及人数占比从英语专业学生课外接触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途径及占比来看:有多达58%的学生在课后完全没有接触跨文化交际方向的知识,这一数据远超其他接触途径占比的总和。其中,通过社交媒体等学习相关知识占比27%,然而通过社交媒体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系统阅读跨文化交际方向专业书籍的学生占比仅有12%,而主动寻求与留学生交流,通过实践途径提升相关能力的学生占比只有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课堂教学之外,仅有42%的英语专业学生课后继续接触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知识,提升相关文化素养,其中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仅通过社交媒体获取零星信息。愿意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与在校留学生主动交互获取相关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占比更是仅有3%。与社交媒体相比,与留学生主动进行文化交流,增强对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学习,显然是有效且便捷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众多英语专业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便不再有主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仅仅将学习的过程停留在课堂这一单一渠道,完全背离了“知识”“技能”“态度”这三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于忽视对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三)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反馈情况表2跨文化交际课程反馈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课程形式”以及“课程学时”三大方面,其中对课程形式反馈人数最多。缺乏真实的课堂模拟和实践经验将会限制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英语技能的机会。当专业核心课程未对跨文化交际给予足够的关注或没有提供对其他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深入学习的机会时,学生很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面临误解甚至是冲突的问题。五、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探究基于以上数据结果及分析,从相关课程设置以及ICC理论模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一)跨文化交际核心课程调整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继续将大量学时学分用于语言技能训练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也极易导致知识面窄、思辨能力差、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11-15]。现有调研结果从多方面证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多角度尽早抓起。以西南大学英语(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对比2019~2021级培养方案与2022级培养方案可以发现,专业必修课方面新增了“跨文化交际”等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将原有的“美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史”均提前一学期,以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提升文化素养。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增加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为代表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阅读学习时间。提升跨文化交际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占比,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习惯,同时增强跨文化沟通技巧和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二)基于ICC理论模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ICC理论模型是跨文化交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因此,当谈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可以从Byram提出的ICC理论模型的态度、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四个维度开论述[16]。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其中包括开放性、尊重、好奇心、自我反思和文化相对主义等。学生应该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差异,并且愿意主动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和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展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态度。知识: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他国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历史,同时也需要着力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文化课程、文化研究项目和多媒体资源等方式传授跨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权衡好中西方文化的比重,努力做到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引导学生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多地学习他国文化。只有中西方文化共同学习,英语专业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所需的技能。其中包括解读和理解跨文化信息、处理跨文化误解、展示尊重和适应能力以及调整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等。教师可以设计情境任务、角色扮演活动和模拟交流等,帮助学生锻炼跨文化交际技能。学生还应该学会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策略,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需求。批判性文化意识:批判性文化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审视和评估自己的文化观念,并意识到文化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鼓励其对文化差异进行批判性思考。这可以通过引入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讨论权力和身份问题以及分析跨文化沟通中的社会和政治因素等方式实现。综合来说,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通过培养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传授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和促进批判性文化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跨文化交际挑战,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六、结语毫无疑问,随着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师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冲刺阶段冲刺检测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 水务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计划
- 学校生物课程评价反馈计划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合同三篇
- 学校艺术工作计划全面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 知识竞赛与学术活动组织计划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秋季语言艺术课程安排计划
- 学期创新项目的设计与推行计划
- 幼儿园中班美术绘画教案《我的爸爸》
- 急性镇静安眠药中毒ppt课件
- (完整word版)口腔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 神奇的大脑PPT课件
- 万科新建房地产项目成本测算表格全套
- 重回汉唐策划
- PCBA撞件不良责任判定原则
- 中俄文运输合同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 管理类档案基本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
-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