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传和交替传递的形式、技巧和认知需求的对比研究
1.同传和交传的结合谈到同音词(同传)和交替语(共传)之间的差异,可以考虑形式上的差异。换句话说,同传是同一形式的翻译。通过翻译(tl)将原文(sl)中描述的内容传递给公众。通信对象指的是翻译和发言人“交替”向另一方发送信息并留下时间来说话。正由于这种“时间差”,译员在做交传时可以运用笔记来辅助记忆,而同传译员因为时间紧迫,自然无暇用笔记来帮助自己记忆。仅从这一个方面来看同传和交传的区别,就有失全面。从形式(笔记)可以反映出技巧的差别,从技巧又可以推断出更深层的认知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将三者结合,以全面的眼光来分析,才能有客观的结果。人们对于口译的了解,源于先辈们通过口译来辅助交际,而其使用场合的差异导致了口译形式的区别。口译作为一种职业,可简单划分为陪同口译(escortinterpreting),即我们平常说的随身翻,和会议口译(conferenceinterpreting)两大类。后者主要包括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两种形式。陪同口译的难度较低,其包含的口译技巧较少,因此缺乏相应的研究价值。而目前,会议口译的使用愈来愈广泛,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也在更多的国际会议场合发挥了重要的交际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之间的区别。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同传和交传在三方面的异同,展示这两种高级认知活动的深层特性。人们对于口译的了解,以及口译技能的把握,多半肤浅,只做表面功夫,缺乏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认识。而本文的分析,不仅能指导理论和实践,还可以为口译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译员技能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2.认知负荷模式口译和翻译一样,属于跨学科研究。它的产生源于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也体现了语言学不同分支中的重要概念,这其中,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和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中的相关概念就为口译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描述这些信息,如何将其转化为知识,如何储存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力和行为。简单的说,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类在思考、理解和分析事物时的心理过程。口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需要译员对输入的源语信息进行加工,而这种加工的过程正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心理语言学在概念和研究范畴上与认知心理学类似,侧重点有所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属于“新兴的认知科学领域”。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如何理解,产出和获取语言的过程”,着重于“语言方面的知识和日常语言使用中的认知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口译研究的确可以借鉴不少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从而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了解和分析这门艺术。首先是注意力(attention)。众所周知,在认知过程中,我们需要足够注意力才能完成任务,只有通过注意力,我们才能将精力集中于某方面或调配至其它方面。W.James指出,注意力的要素是“集中,专注和有觉察力”。其次是加工能力(processingcapacity)。人类的注意力容量有限,只有固定的加工能力。对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人来说,只有有效地利用加工能力才能保证成功完成认知任务。口译也是一种多项任务同时进行的活动(multitaskingactivity),对于加工能力分配的分析必然也可指导我们对口译活动的认识。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基础之上,D.Gile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EffortModelsforSimultaneousInterpretingandConsecutiveInterpreting),清楚地展示了同传和交传的“程式化的图谱”,既描述了两者相似之处,也突出了差异,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口译模式。Gile本人认为,构建认知负荷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看似复杂的口译过程,“起初是为了给口译学生提供一个概念框架。因此,它在借鉴了加工能力这一概念及其有限容量的同时,通过尽可能简洁的架构,以达到设想的解释效果。”Gile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分为几个简单而相互关联的步骤,包括“三种认知负荷:听辨分析,言语产出和短期记忆”,其主要目的是解释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内在思维过程,从而体现口译作为一种高脑力要求活动的认知背景。认知负荷模式分为同传模式和交传模式。同传模式在形式上较为简单,只有一个阶段:同传(SI)=L+P+M+CC=Coordination协调从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传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同步性,即这几个最重要的认知和言语产出过程处于一个时空范围之内,平行排列,相互作用。对于交替传译,Gile认为用两个阶段来解释比较恰当:阶段1:交传1=L+N+M+C交传2=Rem+Read+PP=Production言语产出在交传中,笔记起到了一个独特的作用,这在同传中是无法找到对应物的。而笔记作为一种口译辅助技巧,给两种口译形式也带来了深层影响。两种不同的模式有一条共通原则,即每个组成部分(component)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能力的总和不得超过译员所具有的加工能力,否则译员的表现就会受损。而根据此消彼长的原理,若译员把太多的加工能力放在一个组成部分上,那么用于其它认知活动的精力就会减少,也会影响口译质量。从这两种模式的差别中可以看出,同传和交传不论在外在的形式还是对于加工能力的内在需求上都有明显的差别。3.同声传播交替传同声传译,顾名思义,就是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的口译。当然,这里所说的“同步”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尤其是相对于交替传译而言,如果要保持绝对同步是不可能的,因为译员只能根据发言人所讲的内容进行口译,而不能脱离发言的内容,除非译员能够进入发言人的大脑,按照他的思路来组织自己的口译。在同传中,译员听到发言后,一般在一至两秒之内做出反应,给出译文。译员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必须在发言人结束发言之前(最多可以拖延几秒)完成,几乎没有补救或纠正错误的机会。译员听到发言人抛出的信息后,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回应,提供译文,而译完了一个意群(或部分意群)后,译员迅速将刚刚处理过的信息丢掉,腾出足够的短期记忆空间来存储新的意群。从信息记忆,加工和处理的角度来看,同声传译员依赖的只有自己的短期记忆,身边的搭档只能在个别场合提供帮助以更准确快速地记忆信息(如数字,人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基本上都要自力更生。交替传译也叫连续传译,其中“交替”二字至关重要。发言人和译员以不同的语言,交替将信息传达给听众。交传译员比之同传译员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边听边“记”,这个“记”,既指用脑子将信息储存至短期记忆,也指用笔将重要的信息记在笔记本上,供口译时复述信息时用。所以有人称交传比同传的难度小,较易操作,对译员的要求低。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失偏颇。的确,绝大多数同传译员都是从交传先做起,再慢慢进阶。但具体到哪个对译员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就不是光看形式能得到答案的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适用于不同场合,其界限分明。同传是“政府间或民间国际会议实现跨语交际的标准途径”,而交传则“广泛用于小型双语会议和仪式庆典中”。我们甚少在新闻发布会上采用同传,尤其是像国务院和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这样正式的场合。这些场合对所译出的信息的准确度要求很高。而在一些小型研讨会或论坛上,由于主办方更看重会议的时间,同传被采用的机率就高的多。4.同传的信息重组技巧组合交传中主要采用的口译技巧是笔记和信息重组。在笔记中,译员通过自己的理解,记录发言中最重要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在发言人结束一段发言后用译语把再次表达原文内容。笔记内容不限容量,但一般不应过多,正如Gile所说,“交传笔记无需涵盖源语发言中的所有信息,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提示译员从记忆中检索刚从所提过的信息”。完成一段发言的听辨和记录笔记后,译员根据记忆中的内容和笔记上的检索提示(retrievalcues),用译语重组信息,并表达出来。因此,他的译语应该完整(建立在把握完整意群的基础上),结构上符合译入语的习惯,比较流畅。相比之下,同传没有笔记这门技巧,但是对于信息重组技巧的依赖更高,且使用程度和难度增大,并视场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技巧组合。同传译员比较熟悉的信息重组技巧包括断句,等待,转换,重复,增补,省略,反说,归纳等。这些技巧无疑是与同传的主要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同传译员的翻译与发言人的讲话是几乎同时进行的,所以译员无法像在交传中一样,以完整意群为单位来重组信息,基本上只能按照源语信息的顺序来翻译。正如张维为指出,英汉同声传译的基本规律有四条,“顺句驱动,酌情调整,进退适度,整体等值”,它们决定了同传所用的技巧比交传要更加复杂,对译员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当然,使用这些技巧还是为了重组信息,希望能在尽量不损失源语信息的前提下让听众能够得到最接近于原文的信息,只是由于译员重组信息的过程与言语听辨和产出同时进行,所以重组的力度和效果往往不如交传。比如,译员经常只能跟着原文的顺序进行顺句驱动,或者需要稍微停顿一秒以等待同一个意群内的重要内容,或者根据上下文猜测发言人即将涉及的大概内容,之后再重复强调其中的具体要点。这些技巧的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重组的效果,从而导致译文和原文相比显得较为零散。而在交传中,由于可以完整地掌握一个意群的内容和含义,译员可以更好地重组信息,以更完整、更符合逻辑的方式让听众把握信息。因此,两者技巧上的差别集中在难度的分野和程度的变化。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技巧背后的因素。5.认知负荷的分配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同传和交传的异同。而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口译过程中的认知因素不可被忽略。通过对译员认知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分析理解,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和制约译员表现的诸多要素,并能以科学严谨的方式来阐释口译这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很多口译研究者和实践者都认识到了认知科学在口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普遍认为,认知因素在口译活动中起根本性作用。B.Moser-Mercer认为口译处于一个“复杂的、受时间限制的多任务环境之中”,需要“高程度的认知加工”。对于口译活动中认知行为的关注将继续成为当代口译研究的中心环节之一。因此,认知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同传和交传最根本的不同。从认知负荷模式中,我们发现同传只有一个阶段,而交传却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阶段。阶段的差异,过程的不同,是否会带来加工能力的差别?假设我们有一名译员,其加工能力为固定值,作者将通过他在同传和交传中的加工能力分配情况来说明两者在认知上的区别。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头脑中加工能力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性,即其总值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口译场合和要求的不同而改变,不会出现超出原有储备的情况。D.Groome曾引用过Broadbent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人类大脑的信息加工特性与计算和电讯技术相比:面对大量待处理信息的人脑很像一部接入众多来电的电话交换机,或一部输入数据超过其处理能力的电脑。在这几个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输入信息相互争夺有限的加工资源,而要避免出现信息超负荷的话,对信息按照重要程度分类和进行选择性加工就至关重要了。在同传中,由于所有的认知负荷都是同时发挥作用的,所以译员的加工能力被同时分配到四个组成部分:听辨分析,言语产出,短期记忆和协调。他一边听取源语信息,一边将重要信息点储存到短期记忆中,一边将译语讲给听众。听辨分析和言语产出是口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结果,是听众评估口译质量的依据。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和谐。如果这位译员希望能在产出上多下功夫,让译文更加流利,更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那他就会将更多的加工能力放在言语产出上。由于在同传过程中,各认知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共享资源,此消彼长,那么过度地关注言语产出必将导致原本使用在言语听辨上的加工能力减少。结果是译员的译文流畅,如译语演讲,但意义损失就在所难免。反过来看,当译员试图捕获所有重要的信息点时,他在言语听辨上的加工能力会超过原定配额,与之相呼应的就是言语产出上的牺牲,如较多的未被译员自行控制的语法错误,用词欠缺斟酌等,可以说是一个可信度高但缺乏语言美感的译文。因此,所有的认知负荷部分都在争夺着有限的资源。另举一例。同传译员在听辨过程中,由于原文的结构复杂,难以一时找出主干,故需采取等待技巧,将听到的信息暂存在短期记忆中,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短期记忆负荷所使用的加工能力,并会影响其它的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译员或口译学员都知道的现象,但用认知负荷和心理语言学概念解释后就能更加明确其原由。在交传过程中,同一名译员所拥有等值加工能力在一段口译过程中使用两次。在第一阶段,他的主要精力被放在言语听辨和记录笔记上,而后者所占比例较小。由于言语产出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被放在了第二阶段,译员出现加工能力超负荷的几率被大大降低,可以把最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听辨上。在言语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第二阶段,另外两个负荷部分——记忆和阅读笔记(作为视觉记忆)——并不需要较多的加工能力,而且能够在用译语表达原文内容时相互辅助、补充。因此,相比之下,交传中的言语产出也获得了比同传中更多的加工能力。“从加工能力的角度来看,只有听辨阶段是关键性的。在重组阶段,译员可以随意支配加工能力的分配,也不会由于时间推移所导致言语信息密度高,从而带来加工能力超负荷。”所以,D.Gile认为交传第一阶段中的言语听辨,笔记和短期记忆三者间具有“高度的竞争性”,而信息重组和言语产出阶段的各认知负荷更像在互相合作,“尤其是阅读笔记和记忆”。综上所述,在同一阶段的口译过程中,同传译员所需要的加工能力总和要胜于交传译员,而且出现认知能力超负荷的可能性也大的多。而且,从技巧使用的角度来看,D.Gile认为,“(译员)使用任何一个技巧都会为此付出代价,即带来潜在的信息损失,可信度损失,效果损失和时间及加工能力损失”。而同传译员在技巧使用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上都高于交传译员,自然在这方面的加工能力使用上也会高出一筹。此消彼长,这种对于加工能力更加激烈的争夺会在不同时段、不同场合影响到译员在特定口译环节的发挥,并对口译质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6.强化同传和交传的教学层次,重视语言特性。对于能力的对于对同传和交传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多媒体信息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 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
- 部分非常规作业许可证(样表)易燃易爆介质临时接管线
- 毕业典礼活动小结
- 2024届云南省盐津县第三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试(5月)数学试题
-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经开区实验中学高考数学试题5月冲刺题
- 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
- 2024年宿迁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模拟试题
- 2024年陕西客运资格证考试题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 4 Where do you work?人教精通版.(共11张PPT)
- 2小时一次防火巡查记录表
-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 完整版个人征信报告
- 《自然地理》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
- 搭船的鸟(分课时版)课件
- 中国各石油领域的10大鼻祖你知道几个?
- google广告推广标准合同书
- 践行三礼教育,争当文明学生
- 研究生在校在读证明模板
- 大家的日语第39课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