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代读能否成为教师范读老师,请您范读_第1页
以机代读能否成为教师范读老师,请您范读_第2页
以机代读能否成为教师范读老师,请您范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机代读能否成为教师范读老师,请您范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育已经广泛使用。一个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常需要“请听录音”。“以机代读”越来越普遍,“教师范读”越来越少见。确实,“以机代读”给师生带来不少好处,它可给学生提供语音示范,可克服教师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指导学生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同时在教学中也可起到渲染氛围、陶冶情操的作用。但“以机代读”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教师范读”呢?笔者认为,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浓浓兴趣,教师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以机代读”不能取代“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与“以机代读”相比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和谐的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心心“以机代读”运用的是录音机或其他影音设备,在学生面前它们就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学生眼中当然是教师显得更亲切、自然。上语文课,除了注重知识性,同时还非常注重情感性。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与功能是不可轻视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有时可使师生心心相通,有时可激活学生思维,甚至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机”与人(教师)相比较,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较小,在理解上较快求得一致。笔者在讲授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时,课前反复揣摩练读,授课时充满激情地几乎忘我地进行了朗读,在这当中仿佛自己就是岳飞,不时觉得一股股热血往上涌;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那一字一顿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让课堂一片肃穆;铿锵有力,响亮高亢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学生们则昂高了头,神情悲壮。朗读完毕学生静默了两三分钟,接着才是一片唏嘘,岳飞的悲愤遗憾、岳飞的壮志豪情都写在了我们的脸上我们的心上,我深信,对于遥远的宋代将军岳飞师生间已达成了不用言喻的共识。这种师生的和谐共鸣是语文课所应追求的目标,也是“以机代读”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二、培养学生的朗读与理解水平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形象生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起内心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再创造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听众身临其境地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学会朗读。在平时,让教师自觉练读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如果教师们能最大限度地摒弃“以机代读”的思想与做法的话,“示范朗读”就会迫使教师不断地去练习、探索,朗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日渐提高了。经常地朗读,也会促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国有句古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指的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语言之美有多种多样表现:深沉的、轻快的、紧凑的、舒缓的、含蓄的、深刻的等,“都说语言美,唯读解其味”,通过诵读,可调动听觉、视觉、幻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从教师指导学生角度看,“教师范读”也比“以机代读”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与理解水平。“学高为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与理解水平,教师范读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以机代读”尽管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但对学生而言,他们会认为朗读者是专家,自己难以模仿。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有感情地读”,那究竟怎样才是有感情的、应有怎样的感情、怎样去表达这样那样的感情,教师对此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或自己也无从表现的话,这样的指导是大打折扣的。举个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童话,大家都非常同情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但如果认为全文都只有深沉、压抑的感情的话,那是不全面也不深入的。在文章第二部分,写小女孩先后四次擦着了火柴,在她的面前出现美好的幻象,使她感到温暖、快乐、幸福,在朗读时语速应稍快,音调稍高,充满惊奇和喜悦。当幻象消失时,小女孩又回到孤苦伶仃、又冷又饿的现实中,这时语速应稍慢,音调应稍低,感情是失望、悲哀、痛苦的。教师正确、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在朗读和听读中,师生就会与小女孩一起快乐、一同悲哀,从而有效地贯彻教学目标。三、声情并茂—从训练语感角度看,“教师范读”比“以机代读”更易培养、形成教师、学生敏锐的语感。敏锐的语感,指在读写听说的语言运用中,能敏锐地感知和辨别语言的正误、文野、美丑、工拙,以及不同的色泽、风格、情趣。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看作是他(她)语文能力的高低。朗读的过程也是吸取古今中外名家语言精华的过程。朗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使口语表达语汇丰富;可以借鉴规范的句子,使口语表达简练;可以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使口语表达更富感染力;可以熟悉语调语气的变化,使口语表达生动活泼,富于感情。教师自身朗读、指导学生听读,通过反复训练,“教师范读”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辨别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一种自我享受,也是一种开拓心灵境界的艺术。让朗读形式重返课堂并走向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写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以机代读”并非十全十美,“教师范读”好处多多,在借助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请我们的语文教师多开尊口,把我们漂亮的嗓音、深刻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吧!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果只凭直觉感受,不过是“国破了,可是山河还在;到了春天,城中草木长得非常茂盛”这些意思罢了。而富有锐敏语感的人读了上句,就会想到国破了,一切人事、政局以及人民生活,都跟着破坏了;读到下句,就会联想到年年虽逢春天而草木深,但此刻人民却流离失所,城中留者稀少,因此,即使看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草木,也不由得流下泪来。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吟诵(朗读)。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文言文的声调铿锵,足以传出原文的情趣。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词一般,贴合语言之自然,表情、说理,都能使听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理解。四、从美育角度看,“教师范读”比“以机代读”使师生更易发现美、感受美、挖掘美。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美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挖掘美主要以感性形象为主体。因此实施美育应尽可能地化抽象为具体,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