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功弓法_第1页
浅谈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功弓法_第2页
浅谈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功弓法_第3页
浅谈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功弓法_第4页
浅谈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功弓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弓技法摘要《引子与塔兰泰拉》是萨拉萨蒂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和演奏技术。本首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末期的民族风格特点,整曲曲风欢快,情绪热烈,至今为止仍是世界小提琴演奏者广为演奏的作品和演奏者的试金石。当前对萨拉萨蒂的研究多是对于萨拉萨蒂本人的概述,或其他所做作品的研究,却未有对该首作品的直接研究。因此,本文以《引子与塔兰泰拉》为研究对象,第一章以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为立足点做出概述,通过对作品第二章的音乐分析,增强演奏者对作品的演绎认知,第三章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演奏,对本首作品重点的演奏技巧做出分析,力图通过对本首作品的全面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更好的诊释作品和感受作品。【关键字】萨拉萨蒂;《引子与塔兰泰拉》;演绎研究

目录浅析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中的运弓技法 1摘要 1一、萨拉萨蒂小提琴曲介绍 2(一)萨拉萨蒂生平 2(二)萨拉萨蒂小提琴曲乐曲介绍 3二、萨拉萨帝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运弓技法分析 3(一)跳弓 3(二)顿弓 5三、对于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的理解与体会 7四、结语 8参考文献 8一、萨拉萨蒂小提琴曲介绍(一)萨拉萨蒂生平帕布罗·德·萨拉萨蒂(PablodeSarasade,1844一1908),西班牙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风靡一时的人物。在小提琴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是欧洲小提琴音乐的鼎盛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在这一时期,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建立成为法比学派的中心后,法比学派成为十九世纪小提琴家的摇篮,培养出大量的小提琴人才,萨拉萨蒂就是其中一位。1859年萨拉萨蒂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他的演奏既有法比学派的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色彩,且非常擅长演奏炫技性的作品,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对他的绝妙技术惊叹不己:“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至使用飞跃顿弓,这种顿弓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光彩,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凭借着精湛的琴艺,萨拉萨蒂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世界各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而正是在各地的到访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的创作素材。(二)萨拉萨蒂小提琴曲乐曲介绍在1876年至1899年萨拉萨蒂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引子与塔兰泰拉》这首作品创作于1899年,是萨拉萨蒂晚期的作品,因他是出色的演奏家,深谙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发挥小提琴的音色、技巧所长,炫技的技术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在他所创的作品中,因他早年在各地演出,到访过许多的国家,所以积累了很多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在这些作品中,以民间特色舞曲为体裁的创作占多数,《引子与塔兰泰拉》是以意大利舞曲塔兰泰拉为体裁所创作的作品。据悉该首作品是为提献给一个朋友所作,萨拉萨蒂是第一个将演奏录制成唱片的小提琴家,虽然只有零星的几首,但《引子与塔兰泰拉》就是其中之一,足见萨拉萨蒂对该首作品的重视与喜爱。二、萨拉萨帝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运弓技法分析(一)跳弓塔兰泰拉(46-358小节):塔兰泰拉部分是活泼的快板,开头主调为C大调,整段在小提琴与钢琴齐奏主和弦之后拉开帷幕。紧接着大量的下行模进,快速的三连音炫技演奏,使整曲充满着热烈的气氛。在第143小节整段调式由C大调转至G大调,288小节开始调式又重新回到C大调,整段一气呵成,连续不断,曲风欢快,令人振奋,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在演奏完或听完该曲后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该部分的曲式结构很独特,如以上曲式图示。因本段几乎“无章可循”,且不能套用平时常见的作品曲式,每个部分是井列的关系,且相对独立最终组合而成,这种曲式把它称为“并列曲式”,它是由不同材料井列连缀而构成,更强调感情的抒发,自由的展开主题。钱亦平曾将这种多部井列的结构曲式称为“贯穿曲式”,这种强调作品即兴的作曲风格,也成为萨拉萨蒂的创作特色。塔兰泰拉部分是活泼的快板,在第46小节,小提琴与钢琴齐奏一个和弦之后,小提琴声部的演奏是一连串连贯的三连音跳弓,而在塔兰泰拉部分,运用最多右手技术就是跳弓,正是因为大量跳弓的运用突出了塔兰泰拉舞曲特有的热烈,显示出急促的节奏感,营造了非常欢快的气氛,由此可见,掌握好跳弓的演奏技术也是能否演奏好塔兰泰拉部分的重要条件。小提琴的跳弓分为两大类:自然跳弓和控制跳弓。自然跳弓是利用弓子本身的弹性,自然的在弦上拉奏时所发出的轻盈音响,在演奏时,右手井不用施加很多力量加在弓上,而是在速度快的情况下,让弓自然的跳跃。控制跳弓的演奏则是利用弓子本身弹性的同时,并加以手部或手臂力量控制演奏的,在演奏中弓子跳跃的高度要尽量保持一致。在此谱例中,因为有大量连续三连音的跳弓,所以较有难度,应采取自然跳弓与控制跳弓相结合的方法。在练习大量的连续三连音跳弓时,首先应先开始慢练,用普通拉弓的方法把每个音符演奏清晰正确,而后由慢到快逐渐加快速度,在速度加快的过程中,让弓产生自然的弹跳力。。在跳弓时,右手握弓必须稳固,因为要保持右手的灵活性,所以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应该注意右手肌肉不能僵硬,每次弓毛与弦的接触中有1个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呈弧形,动作中大臂要保持平衡,在本段速度较快的跳弓演奏中,每小节都需要跳弓换弦,换弦的过程要迅速,井且不能影响到正常正确的演奏,演奏时以右手的手指为主,加以手腕,小臂都要参与进来保持平衡,因整段的力度标记为弱,演奏的同时右手需对弓子施加的力度加以控制,以便能奏出良好的音色。在该段演奏中,很容易造成每个音的音头不明显,跳弓时弓毛与弦之间距离高低不同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左右手配合不当。将困难片段反复加以练习,以达到清晰、颗粒感强的音响效果。第62至66小节,小提琴演奏部分是一连串的和弦演奏,钢琴伴奏部分配合小提琴的演奏,在正拍上与小提琴齐奏和弦,增强该段的表现力。小提琴中和弦的演奏一般分为两种,分奏和弦和不分奏和弦,不同和弦的演奏处理,会营造不同的效果,这样就会使作品的表现力变得更丰富。在演奏四个音和弦时,首先演奏下面两个音符,后大臂立刻转换角度,使弓子快速再演奏上面两个音符,这就是分奏和弦,一般要保证最高音即主音的突出。在本首作品中,演奏三个音的和弦时一般采用不分奏和弦,弓要同时演奏三个音符。众所周知,当代小提琴的琴码为拱形,很难同时演奏和弦,所以选择弓毛与弦的接触点尤为重要,此时大臂的角度应与A弦平行,手指和大臂应同时给弓子压力,井且弓速要快,使得这三个音可以短暂一齐演奏。因此,这组三音音型看起来较相似,但要注意根音程半音是变化的,所以演奏时,左手音的转换要准确,迅速。在第126至138小节中,小提琴独奏拨弦部分,在小提琴演奏中,拨弦分为左手拨弦和右手拨弦两种,实际演奏当中,较常用的是右手拨弦,一般左手放在正确音高处,右手用食指(食指较多使用)拨弦,拨弦时食指自然放松呈微弧形,除食指外的其他4个手指控制弓,使弓子稳固的控制在手中,拨弦时由指板往琴头方的45度角斜方向拨奏。拨奏速度快的单音时,大臂基本保持最舒适的高度,用右手食指快速拨弦;拨奏和弦时,一般需要借助手臂的力量控制速度和音量。左手拨弦时常用二、三、四指,而该段演奏需要左右手配合拨弦来完成。(二)顿弓引子((1一45小节):引子部分一共有45个小节,整段是具有抒情性的中板。首先钢琴演奏四个和弦之后,小提琴主旋律进入。在全曲一开始演奏的钢琴声部中,第一个和弦为C大调的主和弦,奠定了整曲的开头主调为C大调。第一小节中的第二个和弦,出现了升g这个音符,暗示了这里的调式在C自然大调与a和声小调之间进行了转换。第二小节从调式上来说仍是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大调中徘徊,因第二小节的第二个和弦又出现了降巩级,显示出第二小节调式又回到了主调C大调上。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转换的同时,这两小节中的左手和弦的低音部分,呈现半音音阶上行,最终在第三小节的强拍钢琴给出一个稳定的主和弦之后,小提琴流动性的主旋律响起,这一乐句主题婉转,音色明亮,旋律起伏回荡,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本乐句中,钢琴声部右手的伴奏声部与小提琴的主旋律呈反方向旋律进行,两个声部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主题的反复,它与第一乐句是平行关系。因第一乐句钢琴伴奏部分,出现了升fl与升d},井第二乐句停在了e小调的I级和弦上,所以它们也是同头变尾的关系。如谱例1:第三乐句的音型采用了动机模进的方式,三组模进运用了不严格模进下行大三度,下行小三度的进行,三次模进使作品中的音乐更好的展开,更具有歌唱性。除了小提琴旋律声部,向下的三次模进以外,钢琴声部的和声也是在三次离调中完成,离调依然是下行三度,第一次的原型是VI级的离调,分析中的标记写做V/VI-VI,第二次的模进是Ill级的离调,分析中的标记写做V/IV-IV,第三次的模进是II级上的离调,分析中的标记写做V/II-II,通过三次离调使乐句的调性变得模糊,但最终乐句回到主调C大调,停在属调和弦上,是开放结构的结尾。如谱例2:紧接着19小节至40小节的小提琴演奏部分,是对引子乐段低八度的反复,使人们加深了对主题乐段的印象,该段的钢琴部分加厚了和弦的伴奏织体,使旋律变得更加丰富,调式在短暂的离调后最终回到C大调。引子部分整体是对比性乐段,40小节一45小节是连接部分,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拍号由原来的4/4拍变为2/4拍,小提琴通过独奏的炫技演奏引出热情的塔兰泰拉部分。三、对于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引子与塔兰泰拉>>的理解与体会在演奏中能否演奏成功,有很大部分的原因取决于小提琴演奏者与钢琴演奏者双方的配合,小提琴与钢琴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演奏乐器,在实际合作演奏中,确保音色和技术的统一是非常关键的。在《引子与塔兰泰拉》当中,引子部分钢琴多以柱式和弦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烘托小提琴声部的主旋律,钢琴在弹奏出一个稳定的柱式和弦之后,小提琴在八分体止的停顿气口之后,明亮的主旋律声部在后半拍奏起。第四小结钢琴的右手部分为分解和弦,与小提琴旋律声部遥相呼应。演奏中小提琴主奏者应发挥特有的音色特点,井注意与伴奏织体的融合。在塔兰泰拉舞曲部分,以小提琴和钢琴齐奏和弦作为开始,整段是活泼的快板,速度较快,小提琴有大量连续的三连音进行,演奏时,需要双方提高注意力,确保在音乐情绪和节奏上达成统一。平时,合作双方需多加练习,培养彼此良好默契,以突出演奏作品的主题为目的,共同完成好作品的演奏。四、结语萨拉萨蒂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小提琴研究事业。他一生所创作品有五十四首以上,《引子与塔兰泰拉》这首作品作为他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以它令人心动的旋律,灵动精巧的节奏吸引着众多小提琴演奏者学习和演奏它,所以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笔者在理解作品后,通过自身对于作品的练习和反复感受,分乐句地进行了技巧和音乐上的处理分析,目的不仅是为了探讨练习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乐句的分析,真正了解小提琴音乐与艺术形态的特点,把握演奏表现手法的一般规律及处理方式。对于小提琴作品的演绎研究应该是永无止境的,笔者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为铺垫,使更多的小提琴作品在实践与教学中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参考文献[1]田果.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J].艺术探索,2010,24(06):92-94+104.[2]田果.萨拉萨蒂创作演秦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3]周远成.《兼容并蓄,求同存异—浅谈二胡<引子与塔兰泰拉>的作品移植与演奏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17.[4]朱力.萨拉萨蒂《引子与塔兰泰拉》音乐演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5]田果.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中民族性因素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1):183-187.[6]张酉.论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民族元素——以《吉普赛之歌》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