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_第1页
法学-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_第2页
法学-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_第3页
法学-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_第4页
法学-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摘要:当下我国经济的飞速地发展,衍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型犯罪。侵占罪与盗窃罪成为侵犯财产类犯罪的标杆,通过非法手段侵占,损害他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在二罪界定的过程中发现两罪外在表现行为对其进行认定和区分也实属不易,容易混淆,这也使得难以将一部分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本文从案例出发引入侵犯财产类案件中最多的侵占罪与盗窃罪,二罪在当下混淆的状态,各种错综复杂,相互交叉,仅通过侵占罪与盗窃罪的概念辨析会令人引发争议。同时也让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人对二罪认定摸棱两可。本人通过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并从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域分划并认清对二罪的认定:(1)辨析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对象;(2)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表现行为;(3)从不同角度看待二罪保护客体;(4)从刑法上理解占有。关键词:侵占罪,盗窃罪,表现行为,客体,占有OnDeterminationofEmbezzlementandTheft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seconomyhasresultedinvariouseconomiccrimes.Embezzlementandtheftarecommoncrimesagainstproperty.Bothcrimesinfringeonthepropertyrightsofothers,andextremelyeasytoconfuse.Itishardtorecognizeanddistinguishthemthroughtheexternalmanifestationofthetwocrimes,whichalsomakesitdifficulttobringsomecriminalstojustice.Thisarticledescribesthemostcommonpropertyinfringementcasesofcorruptionandtheft.Thetwocrimesarecurrentlyinastateofconfusion,whichisintricateandintersecting.Itisagonisticaltoanalyzetheconceptsofembezzlementandtheft.Atthesametime,italsomakespeoplein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almbeambiguousaboutthetwocrimes.Ianalyzedthecomparisonbetweenthecrimeofembezzlementandtheftfromfouraspectsbylookingatthematerialsandreadingthebooks,andclearlyacknowledgedthedefinitionofthecrimeofembezzlementandtheft:Distinguishingtheobjectsbetweencorruptionandtheftisthefirstaspect.ShowingthedifferencebetweenThesecondaspectisthedifferencebetweencorruptionandtheftisthesecondaspect.Listen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theembezzlementandtheftprotectionisthethirdaspect.Examiningembezzlementandtheftfromtheperspectiveofpossessionofcriminallawisthefourthaspect.Keywords:crimeofembezzlement,crimeoftheft,performancebehavior,object,occupation目录TOC\o"1-3"\h\u28973第1章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二罪在当下的背景如今不论是国家文化、经济、体制都随着国家发展一同飞快地变化,殊不知客观经济体系也在逐日复杂化,侵害财产类犯罪越来越多,侵占公私财产的行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危害性日趋严重,有些行为甚至已达到犯罪的程度。对此,我国司法机关加强对经济型犯罪的关注力度,现如今利用经济犯罪的手段错综混乱,以至于侵害财产类犯罪显现多样性,对待一个案件中可能只有一种经济犯罪行为,但可能是两种,或许摸棱两可,难以分辨,当然也有多种手法作案、数罪重合的一部分财产性犯罪,而这些犯罪不易定罪承担应当有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此类侵占方式在刑法中无明确法规发条,以至于在实际的处理中有的处理方式按经济纠纷或者盗窃罪,也有的直接定性为贪污罪处理,还有的按盗窃中的侵占财产罪判定,甚至也有按诈骗处理的等等这一切具体解释都无明文规定,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面对混乱不堪的情形都不利于法律的统一实施,有损于法律的尊严,也有悖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法律的严肃性。纵观我国《刑法》,盗窃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单处或并处罚金)、严重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量刑跨度较大。那么问题来了:1.倘若法院裁定是盗窃罪,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剥夺犯人终身政治权利,这意味着犯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未来可言。2:倘若判决侵占罪的话,则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有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两个问题再换个方式说:判定盗窃罪或是侵占罪,极大地影响了当事人的处罚力度和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大小。我国法学理论界对部分罪名进行了扩张性的理解,但是这样反而造成了盗窃罪和侵占罪的部分词语解释存在少许重叠交叉的情形,使得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两个罪名的区别的时候存在着一定难度。但最重要的是,区分一个行为触犯的是盗窃罪还是侵占罪直接关系到行为人需要承担责任的大小轻重。再者说,我国法律规定侵占罪是亲告罪,也就是说被害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才能启动司法程序,反之假设没有人向司法机关提交,那么行为人的行为将游走于法律之外,会出现更多的受害者,不法分子也会钻法律的空子,本应当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却因其法律不够完善钻了空子判定的却是侵占罪,使得一些犯罪不能得到有力的打击惩罚。1.1.2二罪认定的研究意义盗窃罪和侵占罪是容易混淆的侵害财产类的犯罪。在处理盗窃罪和侵占罪的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案件类别使得司法人员难以分辨和区分二者的判定。分清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域划分,从而对区分侵占罪和盗窃罪之间具体的划分定义有明确的认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人对二罪的定义和区分,同时也能让司法工作人员更效率地进行工作。因为,一个行为是否判定为侵占罪还是盗窃罪,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人的责任大小和刑罚严重程度,同时也是有罪与无罪的问题。所以,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是必要的。1.2国内研究周继凤(2012)研究指出,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行为区分关键在于占有归属的判断。刘来军(2015)分析提出观点,从对象、表现行为上加快划分二罪的界限。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二罪就争议点进行法理分析,对实践中类似案件的审判起到推动作用。徐健夫(2019)研究得出,侵占罪中的拒不返还为研究对象,在坚持拒不返还是侵占罪独立构成要件的前提下,对拒不返还的主观构造和客观构造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拒不返还进行研究,认定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疑难问题。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研究方法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翻阅书籍资料,整理和归纳文献文综,整理结合相关材料,以客观、公正、正确地思考研究的问题。2.案例分析法。从典型的案例分析,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结合概念分析案例。3.比较分析法。通过区分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客体,对象,构成要件和侵占罪与盗窃罪相关法律规定,比较不同再整理,分析以形成自己的观点。1.3.2研究内容本论文总共划分为七个章节,七个章节详细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二罪在当下背景,分析如何认定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同时,对二罪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章:案例引入。从案例引出侵占罪与盗窃罪,分析二罪概念并结合案例提出思考从而引入四个方面分析。第3章:辨析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对象。分析二罪对象,梳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对象最后进行比较区分。第4章: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表现行为。分析行为需要的前提或条件因素,最后进行类比。第5章:从不同角度看待二罪保护客体。梳理二罪保护客体的不同,从两个角度出发:广义和狭义。第6章:从刑法上理解占有。认定标准和界限就是对占有的认识标准,从刑法上占有分析二罪,加强对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第7章:总结。综上所述并回到案例从四个方面思考。第2章案例引入案例:黄某是上市公司一名员工,周日黄某在办公室清洁卫生,仔细一看发现桌脚边有张存折,黄某蹲下捡起存折。随后去了会议室拿文件。拿完文件在上厕所的中途,黄某掏出存折看,得知是同事李某的活期存折,存款金额为25000元。回到自己办公桌后,黄某将存折锁进自己的抽屉里,没有声张。当天下班前,李某找到黄某问是否见到他丢失的存折时,黄某称去会议室拿资料了,把存折扔到桌子上,不知被谁拿走了。几天后,黄某到银行凭存折取走现金25000元,并到另一家银行把取出的25000元存入自己名下的账户。在上述案例中,要清楚黄某的行为构成了何种犯罪首先需要理解清楚侵占罪与盗窃罪的概念。2.1侵占罪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t"/item/%E4%BE%B5%E5%8D%A0%E7%BD%AA/_blank"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t"/item/%E4%BE%B5%E5%8D%A0%E7%BD%AA/_blank"埋藏物。《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刑法》第二百七十条2.2盗窃罪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本罪侵犯的\t"/item/%E7%9B%97%E7%AA%83%E7%BD%AA/_blank"客体是公私财物的\t"/item/%E7%9B%97%E7%AA%83%E7%BD%AA/_blank"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t"/item/%E7%9B%97%E7%AA%83%E7%BD%AA/_blank"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2.3结合概念分析从案例中,会发现张某的行为在侵占罪和盗窃罪的之间有分歧意见,很难下定结论:1.倘若判定黄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从犯罪的表现行为出发,行为人将合法占有或代为保管他人财物,或者合法持有的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从黄某最后的行为可以看出,在黄某拿起桌子脚下的存折后,他没有把存折还给李某,而是将其锁在了抽屉里。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犯罪意图是明确的即将李某的遗忘物据为己有。2.如果定义黄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那么郑某存有25000元的银行存折确实是李某不慎掉在自己的办公桌脚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失去对财物控制的程度。打个比方说A请客朋友来家里吃饭,A将钱包不小心掉在了家里院子。朋友参观院子是恰好发现一个钱包,于是毫不声张地塞进自己背包里,并不能认为侵占拾得物,在我看来应该断定为盗窃。从本案中看黄某因清洁卫生“捡拾”的存折不属于遗忘物一类。从办公室这个特定的场所出发,不像公共场所,这是一个有范围且固定的内部区域,身边的人员是固定的,同事之间是认识熟悉的。存折无论是在哪一个位置,都依然还在办公室这个固定特殊的区域,并没有因为位置不同而脱离李某的控制范围。在本案中,李某的存折不小心掉落在办公室桌脚,但是从丢失的时间和丢落的空间范围看待财物,我不认为该财物脱离了李某的控制。犯罪嫌疑人黄某在清洁卫生时候,将同事李某掉落在办公室桌脚的财物隐匿并非法据为己有,损害李某对财物的所有权益,黄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应以盗窃罪论处。综上所述,会发现二罪在认定界限无论从哪一罪上都说法不一,摸棱两可,以至于混淆判断,并不能准确判定出二罪在本质上有的区别,所以在下面的章节从四个方面分析侵占罪与盗窃罪,更好地帮助认定二罪。第3章辨析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对象3.1侵占罪对象3.1.1代为保管《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对侵占罪作出了如下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所以侵占罪是以合法持有他人财物为前提的。而这种合法持有他人财物的状态正是基于“代为保管”他人财物。明确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可以澄清代为保管在侵占罪成立上的意义,进而可以以代为保管的有无作为区分行为成立侵占罪还是盗窃罪的主要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t"14:81/kns/brief/knet"高国其:《\t"14:81/kns/brief/_blank"论侵占罪中的占有与代为保管》,《政治与法律》[J]2014-04-053.1.2他人财物财物按种类可分为动产与不动产、特定物与种类物、有体物与无体物等。动产、特定物、有体物可以作为侵占罪对象的“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3.1.3遗忘物《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对侵占罪作出了如下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3.1.4埋藏物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和《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隐藏物与埋藏物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所有权是归国家所有的。《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3.2盗窃罪对象3.2.1公私财物1.实物财产;刑法上的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具体形状的物体。2.能被消耗;有具体使用的途径、有价值的物品、能被消耗的财物。3.占有和控制;可以被他人占有或控制的财物。盗窃罪的探讨对象,如何辨别盗窃罪对象?需要从对象特征加以界定:1.对象肯定是有实际的经济意义;2.对象可以是他人占有控制的“物”。所以,在生活中,极大多数的公私财物都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综上所述,二罪的客观要件不同体现在犯罪对象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要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对象首先要清楚双罪概念侵占罪的对象限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而盗窃罪的对象限于他人占有的财物。第4章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表现行为4.1侵占罪的表现行为4.1.1非法占为己有侵占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非法占为己有:1.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消费使用;2.将占有物变所有物的行为。非法占为己有本质就是将占有状态转变为非法所有的行为,也是侵占罪的行为表现。赵秉志教授认为,“如果行为人仅是暂时挪用他人之物,或出于报复等动机毁损他人之物,因主观上不具有不法所有之意图,不构成侵占罪。”赵秉志:《刑法分则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故,侵占罪的判断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不只需要外在行为表现,也要与自身的主观意识相统一。赵秉志:《刑法分则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4.1.2拒不退还和拒不交出物品所有人要求持有人返还财物,持有人拒绝或将财物转为自己所有或进行处分,那么这一系列的表现可认为:1.是拒不退还;2.拒不交出。从现有对非法占为己有和拒不退还和拒不交出的认知中,我认为两者表现行为必不可少,有了非法占为己有的想法必定会有后面的行为。从本质上看,侵占罪侵犯了所有人物品的所有权,是不改变占有状态,将合法占有变为非法所有。4.2盗窃罪的表现行为根据法条得知:盗窃罪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从占有关系的角度出发,其表现行为的本质是占有二字的认定,我认为其表现行为包括:1.以非法方式但不采取暴力手段,私密地转移他人占有的财物至自己或第三人。2.行为人暂时切断对所有人的所有物的联系,将所有物建立行为人或第三人新的联系。4.3二罪的表现行为对比从盗窃罪与侵占罪行为方式分析:二者的表现行为上有明显差异,采取平和非暴力的手段侵犯他人物品所有权。从条件上分析,侵占罪需要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为前提,并且是合法持有。而盗窃罪中行为人不需要这种条件。从占有状态分析,侵占罪是占有人维持占有状态不变的一种形态,相反,盗窃罪中是行为人通过不法手段将他人对财物的占有状态打破并转移自身、第三人占有。从两罪的外部表现分析,侵占罪是不转移占有,而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手段完成占有转移。两罪损害的都是财物占有人或所有人的利益,从二罪表现占有方面得知:1.侵占罪是对合法持有的财物这一状态非法占有;2.盗窃罪是通过非法途径转移原占有人的占有状态。二罪的表现行为对比得出:1侵占罪表现行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交出;2.盗窃罪表现行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综上所述,侵占罪的本质是他人将合法持有的财物的占有状态以非法手段据为己有;盗窃罪的本质是他人以平和方式非法将他人所有物的占有转移至自己或第三人;再对比上述得出:1.二罪在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2.这些差异直接界定了二罪隶属何种犯罪类型。3.侵占罪是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没有打破占有状态。4.盗窃罪转移他人所有物的占有状态,打破占有状态。第5章从不同角度看待二罪保护客体5.1广义角度从广义上看待二罪,二罪的行为人都是侵犯或损害他人的所有权,因为财物本身并不是自身的所有物,所以行为人所作的都是对他人的财产权益造成侵害。5.1狭义角度从狭义看待二罪,在侵占罪下,通过合法的途径接受他人交给自己代保管的财物或是自己拾获的\t"/item/%E4%BE%B5%E5%8D%A0%E7%BD%AA/_blank"遗忘物和发现的\t"/item/%E4%BE%B5%E5%8D%A0%E7%BD%AA/_blank"埋藏物,物品和物品所有人一定是暂时分离的情况下。此刻,财物此时处于被占有的一个状态,占有人不享有所有权,当所有人要求占有人返还财物时,占有人需尽快返回财物,若占有人拒绝依法返还财物的话便侵犯了该财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在盗窃罪下,我认为需要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是在财物的所有人、占有人不在的情况下秘密地取走该物品;其次是在财物的所有人、占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未被察觉秘密窃取采取;在这两个角度下侵犯的都是财物的所有权。最后个角度是占有人非法占有财物,在这一刻下的占有状态是非法的,从法律角度看不享有占有权,不考虑非法取得的财物,光考虑此时的占有状态已经被不法分子受到侵犯。我认为应当考虑的是占有人此时的受侵犯状态,而不是考虑所有人还是占有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综上分析,盗窃罪的客体侵犯了占有财物这种状态,打破了所有人或占有人和财物之间的联系刘来军:《论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刘来军:《论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黑龙江大学2015贾兰鑫:《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研究》,吉林大学2014第6章从刑法上理解占有6.1事实占有和观念占有从刑法上理解占有,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占有,是实际意义的事实占有或是说个人主观意思对物品的占有。实际意义的占有是事实上的占有,物品在所有人的控制之下这一段的占有状态,突出占有事实和占有状态,表现为权利人和财物紧密结合的关系,不要求权利人必须直接占有或在财物身边,只要求财物是权利人长期掌控的范围即可。对权利人有意识地放置的财物,即使权利人没有实际占有,也仍视为权利人占有之物。例如回家后停放在门口的自行车等。观念上的占有是指按照一般的社会观念能够判断权利人对财物形成控制状态,表现为绝大多数人可以推知,即便权利人和财物不在一定区域,也不影响占有关系的存在。例如去超市临时停放在路边的汽车等,从表面上看权利人对它们没有形成控制关系,但从社会日常生活观念来看,权利人对这些财物的掌控并不因时间较长或空间较远而受到影响。6.2客观的占有事实和主观的占有意思从刑法上理解占有一词,可以理解为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识。客观事实举例来说:财物处于权利人实际管控范围内即可,权利人不必随身携带财物。在特定的范围里,不管所有人的财物在任何地方,即便不在所有人身旁,所有物也不曾脱离所有人的控制范围外。客观上的占有事实,要求人和财物在空间上具有排他性的结合,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的结合,在法律关系上具有利益性的结合。主观上的占有意思是指权利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对财物进行掌控,并有排除他人对财物进行管控的意思。一方面,占有意思不要求权利人作出现实的、具体的、特别的外在表示,仅仅需要潜在的、抽象的、一般的意思表示即可,只要权利人不明示放弃就可以推定占有意思的存在。另一方面,占有意思也不要求权利人连续不断的作出意思表示,即使一定时期内意思表示有所削弱,也应当承认占有意思的存在,不能因为削弱而无视意思存在。综上所述,判断财物是否属于刑法上的遗忘物,即是否处于权利人控制之下,应当从主观上的占有意思和客观上的占有事实,根据普遍的社会观念(如支配财物的手段、方法,财物的种类、性质、形态、价值等),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认定。所以,侵占罪与盗窃罪同为侵犯财产性犯罪,两罪的占有定义从刑法上来看是会直接影响到定罪量刑,相当于占有多少对等于多重的量刑,也使得搞清楚占有显得尤为重要。盗窃罪与侵占罪最直白的说就是财物在本身的控制外产生生了新的控制状态也就是占有转移,这确实能大大加快对二罪的认定及界定。清楚了何为占有,便能快速地知道正常情况下(不包括个例特殊情况)侵占罪与盗窃罪最本质的区别。侵占罪是在原控制人下的占有状态将合法的占有状态转变为非法占有状态;而盗窃罪是不通过暴力手段,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他人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