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生物上册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1.gif)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生物上册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2.gif)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生物上册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3.gif)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生物上册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4.gif)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生物上册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8f169a1b28f8434896872e869b31b4b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种内和种间关系资料1: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郁闭度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菜3.74.38.54.42.21.0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试分别举例说明。一.非生物因素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1)阳光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
,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
。郁闭度大郁闭度小2)温度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鲜花绽开的春天万物沉眠的冬天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干旱时,蝗虫的天敌,如青蛙、蟾、鸟类等数量减少。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呈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3)水分条件繁殖力产仔量食物丰富正常繁殖3窝/只4~6仔/窝食物不足20%~30%成熟雌性个体不繁殖下降对于动物而言,食物的充足与缺乏是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特点1)同一非生物因素对不同动植物种群的影响是不同的。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个体的死亡,而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2)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二.生物因素1.种内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
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
,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种内竞争受到限制资料2: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种间竞争),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2.种间因素讨论1: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猞猁和雪免之间是捕食关系。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条件对于猞猁猞猁种群出生率猞猁种群死亡率雪兔↑食物充足↑↓雪兔↓食物缺乏↓↑资料3: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右图所示。讨论2: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雪兔增加猞猁增加导致导致猞猁减少雪兔减少导致导致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p17)雪兔增多猞猁减少食物充足大量吃雪兔食物缺乏少量吃雪兔猞猁增多雪兔减少1.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因”“果”因果
在这个过程中,TRH和TSH含量增加是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是果;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成为新的“因”,经过反馈调节产生抑制TRH和TSH分泌的新的“果”,
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p17)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讨论3: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非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竞争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寄生营寄生生活的猪肉绦虫螨虫人蛔虫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种内种内竞争种间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气候因素(气温、干旱)自然灾害(地震、火灾)密度制约因素(其作用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非密度制约因素(其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无关)说明:生物因素一般是密度制约因素,非生物因素多数是非密度制约因素。有时非生物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生物因素发挥作用,如本节问题探讨中的例子。制约因素种群数量变化生物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非生物因素光照强度温度水无机盐等天敌竞争者食物等决定(内因)(外因)通过课堂小结
三.种群研究的应用1.濒危生物的保护:调查了解预测采取种群数量特征影响因素生存状态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保护措施1)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控制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2.经济生物的高产
t0t1t2
时间种群数量KK/22)渔网网目不应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渔业产量。3)“休渔期”和“禁渔区”。3.有害生物的防治(K/2前防治)1)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2)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农林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K/2K1.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并非所有的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都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B.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较多,导致了动植物种群数量普遍迅速增长C.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往往不同D.干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电路租赁合同(三篇)
- 2025年个人租房合租合同常用版(4篇)
- 保龄球馆装修合同范本
- 主题餐厅装修免租合同
- 专卖店吊顶装修合同
- 机场建设渣土运输协议范本
- 辽宁雕花板岗亭施工方案
- 临时承接合同范本
- 伪造员工劳动合同范本案例
- 基金托管合同范例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GB/T 308.1-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
- 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