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习目标]1.运用资源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3.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保护环境的意义。4.知道黄河泥沙的来源;能说出解决黄河沙患的措施以及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措施;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流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协作开发的具体措施;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教材初探|水系和流域,以及流域内水资源协作开发概况。(1)水系和流域。①水系:河流的

和各级

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②流域:由

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干流支流分水岭(2)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

、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

、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3)流域内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

。农业灌溉水能发电利益冲突(4)如何在流域内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答案: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迁移应用|1.读我国某区域图,探究下列问题。(1)试从含沙量、汛期、结冰期三个方面比较M河、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答案:M河含沙量大,N河含沙量小;M河汛期短,N河汛期长;M河有结冰期,N河无结冰期。(2)河流含沙量是影响河流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河流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有哪些不利影响?答案:淤塞河道和湖泊(水库);引发洪涝灾害;降低河流通航能力;影响水质。(3)水土流失对M河流域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答案: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地块变小,坡度变大;沟壑纵横,交通不便。(4)N河中上游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重要水源地,请你为保护其水质出谋划策。答案:防止各种有害水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残留等)汇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防止水污染;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立法监督和宣传教育。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答案:“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流的现象,分析其原因。答案: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过程评价|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1~2题。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1题,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丙处水文站径流量比乙处小的原因是沿途缺少河流补给;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沿途没有向其他流域调水。答案:1.B2.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4.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水电充足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水运便利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5.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解析:第3题,图示河流为珠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第4题,珠江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有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水电充足(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水运便利。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需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答案:3.C4.A5.D二、黄河的调沙减淤|教材初探|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1)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①生物措施:主要有

、退耕还林还草等。②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

、免耕等。③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

、挖鱼鳞坑等。封山育林留茬少耕打坝淤地(2)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①利用水库对黄河

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②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调水调沙人造洪峰|过程评价|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C.先以冲刷为主,后以淤积为主D.先以淤积为主,后以冲刷为主2.针对0—50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疏浚河道 B.加固河堤 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图示前50年,累计冲淤量逐年增加,以冲刷为主;后50年累计冲淤量逐年减少,说明有缓慢的淤积。第2题,0—50年累计冲淤量增加,说明河道以冲刷作用为主,说明流水对河道侵蚀作用强,应加固河堤。答案:1.C2.B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教材初探|1.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必要性。(1)黄河径流量少,人水矛盾突出。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面积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

突出。人水矛盾(2)缺水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

,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黄河断流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

产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增加2.黄河流域水资源是如何统一调配的。(1)在扣除输沙水量的前提下,根据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的原则,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黄河可供水量

,作为实施黄河水量调度的基本依据。(2)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

和年度调整。分配方案宏观控制|过程评价|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21年6月19日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完成1~3题。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为防汛做准备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地冲沙减淤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C.下游的华北平原D.所有的支流3.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和东北区域的正常雨季是在每年的7、8月,小浪底选择在6月中旬进行调水调沙,主要是为了在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为防汛工作做准备,A项正确。中游含沙量大以及下游泥沙淤积量大,不一定选择在该时间调沙调水,排除B、C两项。此时黄河流域处于汛期前期,尚未进入汛期,D项错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带,B项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含沙量较小,上游支流的含沙量小,A、D两项错误。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较少,下游河段的泥沙也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C项错误。第3题,“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可以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从而有利于减少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①正确;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而“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对于减少黄河下游流域的泥沙含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②错误;“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会使得下游地区的水量更少,③错误;“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可以缓解下游地区水量较少的问题,④正确。故选A项。答案:1.A2.B3.A探究点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干流全长928千米,流经青、甘、内蒙古三省级行政区。下游至绿园进入额济纳绿洲,注入东、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口增加,中上游大力修建水库(平原水库平均深度仅2米)、打机井,灌溉农业迅速发展,下游水量锐减。下图为黑河流域历代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额济纳绿洲河段几乎断流,植物死亡日益严重,1996年居延海干涸。

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统一管理流域用水量。平原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农业比重,特别是灌溉农业比重,继续发展工业,大力发展旅游、边贸等第三产业。下游水量逐年增加,额济纳绿洲和居延海重新焕发生机。(1)简述20世纪末居延海干涸的自然原因。(2)说明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对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影响。(3)简述成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对抢救和恢复额济纳绿洲的主要作用。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信息提取推断结论信息1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干流全长928千米,流经青、甘、内蒙古三省级行政区黑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年降水量少;流域光照强,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流域多砂质沉积物,地表水易下渗;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信息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口增加,中上游大力修建水库(平原水库平均深度仅2米)、打机井,灌溉农业迅速发展,下游水量锐减黑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过度发展灌溉农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蒸发加剧;发展灌溉农业需要打大量机井,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快地表水下渗速度;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加剧水资源短缺,且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水质恶化信息3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统一管理流域用水量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可以加强流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上中下游的用水需求;加强生态环境的立法与监督;加强协调、分配各行政区和经济部门用水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1)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少;流域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流域多砂质沉积物,地表水易下渗;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2)过度发展灌溉农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蒸发加剧;过度引水灌溉,下渗加剧;平原水库较浅,蒸发、下渗严重;打机井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快地表水下渗速度;不合理的灌溉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水质恶化。(3)黑河流域面积大,跨青、甘、内蒙古三省级行政区;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加强生态环境的立法与监督;加强协调、分配各行政区和经济部门用水量,保证额济纳绿洲生态用水。1.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分析总体思路(1)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2)流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河流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3)流域开发以河流利用与治理为核心。总体结构如图所示:2.流域综合治理的答题用语思维角度规范用语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其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某河流位于浙江省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1962年该河下游某地两个时期的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甲时期河床最低,以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期河床抬高,为枯水期,以淤积为主;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省,浙江省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第2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水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流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冲淤作用;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答案:1.D2.B3.A4.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流域区位示意图和1990年、2009年该流域的常住人口、GDP变化表。年份常住人口/万人GDP/亿元19901024.2237520092871.8715955材料二

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1)1990—2009年,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是

类型明显减少,

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

过程。

(2)该流域的地势特点是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该流域河流水文主要发生的变化是

(3)1990—2009年全流域人口约增长了180.40%,其原因是

(4)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从流域布局和规划的角度分析如何保障水资源的水质环境。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可知1990—2009年全流域农林用地明显减少,城镇用地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城镇化过程。第(2)题,从材料一河流流向可知该流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降低。人口增加,林业用地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变坏,水位涨落剧烈。第(3)题,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有关。第(4)题,从植树造林、加强工业合理布局、加强污水处理等方面分析。答案:(1)农林用地城镇用地城镇化(2)由东北向西南降低含沙量增大、水质变差、水位变动幅度剧烈(3)经济发展快;收入高,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移民;国家政策鼓励移民进入(4)上游保护森林,保护河源环境;全流域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下游布局污水处理厂,减少城镇、工业用水直接排放;上游布局自来水厂;有污染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