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_第1页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_第2页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_第3页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_第4页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

0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我国地铁、隧道发展现状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的重盐渍土、海洋、内陆盐湖、地下水、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硫酸盐。我国西北部有1000多个盐湖、西南部有大片酸雨区、东部沿海有大量盐渍土,这些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都经受着硫酸盐侵蚀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在公路、铁路、矿山建设、地下人防工程、桥梁基础、隧道衬砌、地铁隧道管片、水电工程,例如黄河中上游的刘家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青海朝阳水电站以及一些电力提灌工程、海港以及机场等混凝土工程中均发现了严重的硫酸盐侵蚀现象。由于材料性能劣化,结构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前就提前退出服役,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硫酸盐侵蚀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变形及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降低,并显著地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安全性下降。硫酸盐侵蚀涉及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离子与混凝土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膨胀变形以及应力导致混凝土损伤破坏等多方面的问题,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现有资料总结,对硫酸盐侵蚀类型、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1混凝土缺陷引起的理化性质犯罪混凝土结构遭受硫酸盐侵蚀以后,大多数会产生体积膨胀,表面出现开裂、剥落。国外还报道过混凝土工程遭受硫酸盐侵蚀后硬化水泥浆体出现严重的软化而失去胶结能力、强度严重下降的现象,并不一定伴随着明显的体积膨胀。破坏形式不同,主要是因为破坏机理不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按照侵蚀机理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进行分类。(1)钙矾石(AFt)结晶型侵蚀。侵入混凝土内部孔隙的硫酸盐能与水泥石中的Ca(OH)2作用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泥石中水泥水化产物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俗称钙矾石(AFt),反应方程式为:钙矾石的溶解度极小,在化学结构上结合了大量的结晶水,为针状晶体,其体积约为水化铝酸钙的2.5倍。由于硫酸盐侵蚀生成的钙矾石是在原固相水化铝酸钙的表面形成,从而使固相体积显著增大而导致水泥石开裂。钙矾石膨胀破坏的特点是混凝土试件表面出现少数较粗大的裂缝。混凝土孔隙水溶液pH值越高,钙矾石的膨胀越显著。(2)石膏结晶型侵蚀。当侵蚀溶液中SO42-浓度相当高(大于8000mg/L)时,水泥石中的毛细孔为饱和石灰溶液所填充,不仅有钙矾石生成,而且在水泥石内部还会有二水石膏结晶析出,反应方程见式(1)。Ca(OH)2转变为石膏,体积增加1.24倍。可见上述反应消耗了Ca(OH)2,而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2不仅是水化硅酸钙凝胶(C-S-H)等水化产物稳定存在的基础,而且它本身也是硬化水泥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部硫酸盐的侵入破坏了原有固相结构,并导致膨胀。(3)碳硫硅钙石型侵蚀(TSA)。国外已有不少关于碳硫硅钙石(CaCO3·CaSiO3·CaSO4·15H2O)型硫酸盐侵蚀(简称TSA)导致工程破坏的报道。TSA是近来硫酸盐侵蚀研究的热点之一。碳硫硅钙石的形成可分为离子迁移(SO42-通过混凝土孔隙向内迁移,OH-、Ca2+从水泥石中溶出,向外扩散)、AFt生成、石膏生成、碳硫硅钙石生成4个时期,碳硫硅钙石生成期的反应方程式为:一般的硫酸盐侵蚀(AFt结晶型、石膏结晶型、硫酸盐自身结晶物理型侵蚀)破坏主要是导致混凝土结构物体积膨胀、开裂以至破坏。TSA则是直接导致C-S-H凝胶解体,逐渐由表及里使水泥石变为无强度、无黏结力的砂石混合物,其破坏性较传统硫酸盐侵蚀更强。文献较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外关于TSA的研究,从碳硫硅钙石的组成、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反应物、温度、湿度、时间、水泥基材料的组成),TSA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机理和TSA工程劣化形式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TSA经常发生于采用石灰石质骨料拌制的混凝土中,其劣化程度随石灰石粉末含量增加而加剧。文献研究了不同品种水泥抗TSA侵蚀的能力。比较而言,硫铝酸盐水泥有较好的抗TSA侵蚀的能力。相比于国外对TSA的研究,国内研究还是相对较少,也不够深入和全面。(4)硫酸盐结晶型物理侵蚀。文献[9-10]研究了硫酸钠自身在混凝土毛细孔内结晶的物理侵蚀。当混凝土孔隙溶液中硫酸盐浓度足够高时会结晶析出,NaSO4结晶为NaSO4·10H2O,MgSO4结晶为MgSO4·7H2O,体积显著膨胀,造成结晶压力,导致混凝土开裂。文献还提出降温作用下NaSO4的盐结晶压力可超过7MPa,大大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5)MgSO4双侵蚀型。当侵蚀溶液中SO42-和Mg2+共存时,将发生MgSO4双侵蚀破坏,其原因是Mg2+和SO42-均为侵蚀源,二者破坏效应相互叠加构成严重的复合侵蚀,文献阐述了其反应机理。硫酸镁侵蚀与C3A无关,传统的掺粉煤灰、硅灰、矿渣和使用抗硫酸盐水泥等降低胶凝材料中C3A含量的抗硫酸盐侵蚀的方法对改善MgSO4型侵蚀的作用不大。Mg2+型侵蚀与Na+型侵蚀的区别在于:Mg2+侵蚀使C-S-H置换成C-M-H,使混凝土只能产生微小的膨胀,更多的表现为强度、刚度和黏结力的降低,混凝土变脆;Na+型侵蚀主要还是生成钙矾石或者石膏,会产生较明显的膨胀。2混凝土环境因素混凝土遭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材料因素)和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如框图1所示。内部因素即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外部因素在试验室研究时为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试验条件,现场研究时为混凝土工程的服役环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速度。2.1橡胶凝胶材料2.1.1煤石等3种抗硫酸水泥的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含C3S、C2S、C3A、C4AF,正常水化反应生成物为C-S-H、Ca(OH)2、少量AFt。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尤其取决于C3A和C3S的含量,因为C3A水化析出水化铝酸钙是形成钙矾石的必要组分,C3S水化析出大量Ca(OH)2是形成石膏的必要反应相,降低C3A和C3S的含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形成钙矾石和石膏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文献研究指出:C3A含量越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就越好,并且抗硫酸盐侵蚀性能:C4AF>C3A,C2S>C3S。国内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过活性掺合料、不同品种硅酸盐水泥和抗硫酸盐水泥抵抗硫酸盐侵蚀的研究成果。目前研究过的活性掺合料有粉煤灰、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超细矿粉(硅灰)、石灰石粉(非活性掺合料)等。活性掺合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O2和活性Al2O3,尤其是硅灰。大量研究得出掺入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增强。采用这几种活性掺合料的双掺、混掺,以及它们各自与高效减水剂双掺而配制成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更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掺入这些活性掺合料以后降低了水泥熟料中C3A和C3S的含量,还能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其生成的凝胶产物主要填充水泥石的毛细孔,还有掺合料的微集料物理填充作用,提高了水泥石的密实度,使侵蚀介质浸入混凝土内部更为困难;另外由于二次水化反应,使水泥石中Ca(OH)2含量大量减少、毛细孔中石灰溶液浓度降低,即使在SO42-浓度很高的环境水中,石膏结晶的速度和数量也大大减少,从而使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增强。胶凝材料中粉煤灰存在一个合理掺量,大掺量、高水灰比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则明显低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石灰石粉的掺入可使水泥基材料在硫酸盐环境下产生较大体积膨胀和开裂,并导致强度下降较大。煤矸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有不利影响,且随煤矸石掺量的增大而线性加剧,当然也有研究指出煤矸石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由此推断不同研究者所用煤矸石的产品质量(细度和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抗硫酸盐水泥标准规定C3A<5%,C3S<50%,C3A+C4AF<22%,高抗硫酸盐水泥的C3A<3.5%,这两种水泥的C3A含量较低,所以抗钙矾石结晶侵蚀破坏的能力较强。但是,它们不能有效解决所有类型的硫酸盐侵蚀问题,例如TSA型和石膏结晶型硫酸盐侵蚀。2.1.2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水泥水化需水量仅为水泥质量的10%~15%左右,而实际用水量(由于施工等因素的要求)高达水泥质量的40%~60%,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形成了连通的孔隙,侵蚀介质就容易渗入水泥石的内部,从而加速硫酸盐侵蚀。高性能混凝土由于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和大掺量超细掺合料并采用低水胶比配制,因而具有高密实度和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已有试验表明,混凝土水灰比、砂浆的砂胶比在一定范围内越低,则在硫酸盐环境中抗压、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衰减越慢。2.2侵蚀溶液2.2.1ppm及镁离子腐蚀侵蚀溶液的浓度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有着显著的影响。SO42-浓度的不同将改变侵蚀机理,形成不同的侵蚀产物。对Na2SO4侵蚀而言,当SO42-浓度较小时(<1000ppmSO42-),侵蚀产物以钙矾石为主;在高浓度下(>8000ppmSO42-)以石膏为主;在1000~8000ppmSO42-范围内,石膏和钙矾石都被观察到。对于MgSO4侵蚀,当溶液中SO42-浓度小于4000ppm时,侵蚀产物以钙矾石为主;在4000~7500ppm范围内,钙矾石和石膏都被观察到,而在高浓度下(>7500ppmSO42-),镁离子腐蚀占主导地位(ppm为百万分之一)。文献研究表明当硫酸盐溶液浓度小于一定值时,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速度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加快,但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速度反而减慢,Na2SO4和MgSO4两种侵蚀溶液都有这个规律。他们还建议如果单纯为加快侵蚀试验速度,宜将试件放置于15%Na2SO4和13%MgSO4溶液中,但目前绝大部分研究者所用Na2SO4和MgSO4溶液的浓度为5%和10%。根据Arrhenius方程,温度每升高10℃,一般化学反应的速率大约增加2~4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侵蚀反应更加剧烈。而文献关于侵蚀溶液温度的研究得出了与溶液浓度相似的结论,即存在一个侵蚀速度最快的温度。2.2.2硫酸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侵蚀溶液中阳离子类型会影响到侵蚀反应的机理。高浓度的碱金属硫酸盐侵蚀环境,Mg2+的存在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复合损伤。文献[23-25]对有Cl-存在条件下的硫酸盐侵蚀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充分的研究,摸索出一些硫酸盐、氯盐复合损伤的规律。混凝土中Cl-扩散系数要高于SO42-的两个数量级,而SO42-与水化铝酸钙结合的能力更强。Cl-和SO42-共同向混凝土内部扩散时,都要与混凝土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分别生成均较稳定的Frield盐和AFt盐。相比于单一硫酸盐侵蚀,Cl-的存在显著延缓硫酸盐侵蚀破坏的程度和速度。侵蚀的早期,硫酸盐提高了混凝土抗Cl-扩散的能力;在后期,硫酸盐降低了混凝土抗Cl-腐蚀能力。2.2.3不同ph对ca-h凝胶的吸附文献对国内外关于pH值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做了较好的总结。国内早期关于硫酸盐侵蚀的研究大多没有对侵蚀溶液的pH值给予足够的重视,席跃忠等认为这种做法有碍于正确理解硫酸盐侵蚀机理和制定正确可靠的试验方法。他们的研究表明,随着侵蚀溶液pH值的下降,侵蚀反应不断变化,当侵蚀溶液的pH为12.5~12时,Ca(OH)2和水化铝酸钙溶解,钙矾石析出;当pH=11.6~10.6时,二水石膏析出;pH低于10.6时钙矾石不再稳定而开始分解。与此同时,当pH小于12.5时,C-S-H凝胶将发生溶解再结晶,其钙硅比逐渐下降,由pH值为12.5时的2.12下降到pH为8.8时的0.5,水化产物的溶解-过饱和-再结晶过程不断进行,将引起混凝土的孔隙率、弹性模量、强度和黏结力发生变化。国外对pH值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指出随着pH值的降低,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下降,侵蚀速度加快。2.3测试方法2.3.1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的形状特别是比表面积,对硫酸盐侵蚀的速度有着很大影响。比表面积越大,侵蚀的速度越快(全浸泡条件下)。研究中常用的试件尺寸有:40mm×40mm×160mm(抗折强度、膨胀量测定)棱柱体砂浆试件,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细碎石混凝土试件,100mm×100mm×100mm立方体混凝土小试件,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我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标准中使用砂浆试件尺寸有:10mm×10mm×60mm和10mm×10mm×30mm两种,美国标准中的试验砂浆试件尺寸为25mm×25mm×285mm(膨胀量测定)。养护方式和养护时间会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适宜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隙中水化物的填充情况、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的强度等。如果混凝土早期养护温度过高,急速的初期水化会导致水化产物分布不均匀,水化物稠密的区域,水化物包裹在水泥颗粒周围,会妨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这样就在混凝土中形成了薄弱点,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在50℃水中养护7d的试件要比标准养护28d的试件先破坏,前者抗折强度仅为后者的60%。另外若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导致水泥水化不充分,失水多干燥收缩严重,就会过早形成干燥裂纹,给硫酸盐扩散进入混凝土提供了内部通道,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耐久性降低。2.3.2干法循环试验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程度与其和硫酸盐的接触状态(浸泡方式)密切相关。当混凝土处于完全浸泡状态时,其腐蚀程度常常小于干湿交替区(如液面波动区、浪溅区、潮汐区等)。肖海英研究指出不同浸泡方式下混凝土的抗弯抗蚀系数对硫酸盐侵蚀敏感次序为:立式半浸>水平半浸>水平全浸。干湿循环作为一种试验室加速硫酸盐侵蚀速度的试验方法广泛被研究者采用,还有研究人员用干湿循环来模拟实际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干湿交替的工作条件,如水分蒸发、地下水位升降、桥梁墩台和码头等构筑物经历潮汐涨落等。研究指出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膨胀量干湿循环条件下大于连续浸泡时,原因在干燥过程中会使混凝土孔隙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而浓缩,增大了侵蚀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也增大了反应产物的结晶压力,因为盐溶液的结晶压力会随着盐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干湿循环导致溶液浓缩还可能使侵蚀溶液本身在混凝土内部的孔隙中结晶析出。干湿循环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中,混凝土受化学侵蚀和盐的结晶膨胀作用双重破坏。即使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很可能出现耐久性问题。此外,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收缩湿涨作用也使混凝土结构疏松或开裂,进而加速硫酸盐侵蚀过程。3现有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研究3.1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和评价指标目前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破环的评价指标有试件的长度变化(自由线膨胀率),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外观形貌、质量损失、孔隙率,动弹性模量等。外观形貌不是一个定量指标,作用有限,只能定性反映混凝土受侵蚀的程度;测定试件的质量损失可以看出混凝土受侵蚀后的剥落情况;测定试件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可以分析侵蚀过程中水泥石孔隙填充和裂缝开展等变化。强度指标是大多研究者采用的损伤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强度指标的变化通常用抗压抗蚀系数和抗折抗蚀系数表示。但是常规强度测试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度通常是受压面的平均应力值,而硫酸盐侵入混凝土是由表及里逐渐进行的,外围混凝土往往受侵蚀最为严重,而核心层的混凝土几乎未受侵蚀,整块试件在力学性质上是不均匀的。普通强度试验无法将受侵蚀部分和未受侵蚀部分区分开来,所测得的是一个综合意义上平均强度值,难以反映外围混凝土确切的硫酸盐损伤程度。同时所测定的强度变化结果必然具有较强的试件尺寸依赖性。另外,这种侵蚀程度的不均匀性还会因为尺寸效应而在实际混凝土结构(梁、柱)中被放大,使得试验室得到的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在工程实际中的利用价值有限。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中钙矾石、石膏型侵蚀的早期,由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的次生钙矾石或石膏的量较少,主要起到填充混凝土原始孔隙的作用,加之混凝土浸泡于侵蚀溶液中,水化还仍然在缓慢进行,C-S-H凝胶的数量还在增加;侵蚀的后期由于钙矾石或石膏的大量生成,在混凝土孔隙内结晶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损伤。对应于上述的两个阶段,混凝土的强度将呈现在侵蚀早期上升,侵蚀的中后期下降的变化规律。同样侵蚀引起的膨胀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缓慢膨胀阶段,膨胀量微小;第二阶段为快速膨胀阶段,膨胀量较大,可导致开裂。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在早期减小,大孔隙被结晶填充;后期由于膨胀开裂导致大孔隙的数量增加。此外,如果侵蚀扩散及侵蚀反应速度比较缓慢,试验设计的观察时间较短,膨胀始终停留在第一阶段,则所得到的膨胀值将很小。同时,若发生MgSO4型复合侵蚀,膨胀量会一直很小,而此时混凝土损伤的主要表现为强度、刚度、动弹性模量的衰减,混凝土变脆。因此有研究者认为,MgSO4侵蚀时抗压强度降低系数是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而发生Na2SO4侵蚀时,膨胀量是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可见,各种评价指标均存在实用性或适用性上的局限。对应于不同的侵蚀环境和五种不同的侵蚀机理,采用哪个指标来评价混凝土损伤程度最合理,以及如何划分侵蚀破环的等级,是人们一直在探讨但尚未达成共识的重要议题。3.2试验计划3.2.1是否可以考虑反应的因素中美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标准[35,36,37,38,39,40]中,均采用固定W/C和C/S的砂浆试件的全浸泡试验,旨在评价胶凝材料自身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大小。考虑到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主要是由于侵蚀介质进入混凝土的内部孔隙与其固相水化产物发生有害的二次化学反应,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很显然,此种试验方法不能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硫酸盐与混凝土其他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活性掺合材等;(2)骨料与基材之间过渡区的影响,骨料对基材收缩、膨胀等变形的约束作用,混凝土试件和砂浆试件之间孔隙情况(总孔隙率、孔径分布)的差异,以及骨料材质、级配、总体积含量、砂石比的影响;(3)钙矾石、石膏类侵蚀的膨胀特征不能真实体现,由砂浆试验得到的膨胀量—时间曲线无法直接用于预测给定边界条件下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规律;(4)混凝土结构中强度等参数的衰减无法通过砂浆试验来体现。以上这些因素对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或体积变化规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砂浆来比较不同品种水泥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是可行的,但用于预测各种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参数衰减和体积膨胀规律,以及进一步预测混凝土结构抗硫酸盐侵蚀寿命是不合适的。从更接近工程实际的角度,采用混凝土试件更合适。3.2.2混凝土中硫酸侵蚀试验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中侵蚀溶液选择大多是Na2SO4和MgSO4,起始浓度多为5%或10%,pH值为7~8。随着侵蚀的进行,硫酸盐由于浓度差、毛细孔表面张力等动力随水分一起进入混凝土的原始孔隙,侵蚀溶液中SO42-的浓度很快降低;同时,固相中的碱(水泥水化产物中大概有20%的Ca(OH)2)溶解在侵蚀溶液中,溶液的pH值会很快升高到10以上(饱和Ca(OH)2溶液pH大于13)。现场暴漏在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其硫酸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和pH值都在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内恒定,这比同等初始条件下的试验室浸泡试件的损伤速度要快。ASTME632建议试验室进行的混凝土硫酸盐加速侵蚀试验应能模拟现场暴露混凝土的这种条件,然而,仍有研究者在试验设计中没有定期更新侵蚀溶液来维持浓度SO42-的相对恒定,这就违背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标准关于定期更新侵蚀溶液的规定(GB749—65、GB/T749—2001、ASTMC—452—06、ASTMC1012—04)。另外,大部分研究人员没有设法维持侵蚀溶液pH值稳定在7~8范围内,这种试验条件下得出的规律给实际工程的参考价值会受影响。在现有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中,部分研究人员把相同龄期标准养护的试件作为强度对照组,甚至还有直接将经28d标准养护试件的强度作为对照来评价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后强度损伤规律的。考虑到浸泡在侵蚀溶液中的试件,其中未完全水化的水泥以及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材(此二者水化速度比水泥熟料要慢)要继续水化产生C-S-H凝胶填充于混凝土的孔隙中,试件的强度会有一个升高的过程。因此浸泡在侵蚀溶液中的混凝土受胶凝材料继续水化作用和硫酸盐侵蚀两种因素的作用,所以我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标准中的对照组设置为相同条件下的清水养护试件。4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的建立(1)试验室试验应能模拟实际工程的单面侵蚀。要提出更完善、更科学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方法标准,包括砂浆试验和混凝土试验,能够合理揭示各种类型的破环机理;明确破坏指标及其适用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