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大藏经的文献编纂与流传_第1页
汉文大藏经的文献编纂与流传_第2页
汉文大藏经的文献编纂与流传_第3页
汉文大藏经的文献编纂与流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文大藏经的文献编纂与流传

一、佛教书籍的存废藏经中文,又称所有经,简称藏经。“藏”,古梵文的原意是盛放各种物品的竹,佛教借以概括佛教的全部经典,因此,大藏经实际上就是佛教的“百科全书”。佛教本发源于古印度,它原初的经典就是梵文佛典。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佛教经典不断扩充,其文本形式也逐渐多元化。除了梵文佛经外,还出现了巴利文的南传佛教大藏经,以及西域文、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高丽文、日文等北传佛教的大藏经。十九世纪以来,佛教在欧美一些国家传开,又出现了用英文、德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比利时文等欧美文字刊行的佛典。但是,在所有的这些佛教典籍中,最为重要的是汉文、藏文和巴利文的大藏经,尤其以汉文大藏经最丰富,也最完备。佛教虽然产于古印度,但佛教典籍在全世界只有汉译本保存得最多、最系统。汉文大藏经包罗宏富,它是佛教及其相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它既保存着现在印度次大陆久已失传的许多佛典和文化信息,也保存了中国学者、甚至朝鲜、日本等国学者对于佛教原典所作的创造性阐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广泛地涉及其政治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哲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由于汉文大藏经的完备性和丰富性,它不仅成为佛教信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同时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二、直接原因是藏经汉文大藏经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从外来经典的翻译到本国僧人的撰述,再到文献的汇集、编次等漫长的过程,并伴随着写刻印刷技术的历史脚步,其文本大致经历了由写经到刻经,再到排印经本的演变过程。并非有了汉译佛经就有大藏经,只有当汉译经典达到一定数量,并且将各种文本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才能称得上“入藏”。这实际上是要求将较大数量的佛经编目。编目的作用是:第一,理论上有了统一的标准,从内容到形式上决定何种著作才能收入佛经总藏;第二,技术上解决藏经的体例,即应该有什么样的编排结构,才能将佛教经典分门别类地放到合适的位置,便于人们检索、查阅和管理。这实际上是将所有的译经著作编入总藏必须具备两大先决条件。从历史的先后顺序看,汉文大藏经的版本可以分为手抄藏经、木刻藏经和排印本藏经三类。一)手抄藏经。佛经在中国的最初弘布流通,靠的是纸墨抄缮,卷帙写传,即以抄写本的形式流传于各大寺院和民间。由于抄写并非易事,六朝以来,大的寺院盛行一种建造经藏写本经卷的风气。据现存记载粗略统计,仅从南朝陈武帝令写一切经12藏起,至唐高宗显庆年间西明寺写一切经的一百年间,皇室和民间写经达800藏之多。写经一直延续到五代南唐保大年间才终止。终止的直接原因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其效率远胜于手工抄写。但可惜古人在几百年中辛苦抄写的藏经绝大部分未能流传至今。近代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六朝隋唐写经虽然是残篇零卷,堪称世之瑰宝。二)木刻藏经。汉文木刻大藏经始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清代初年。各朝都有刻印,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做以介绍。《开宝藏》:刻于宋太祖开宝年间,故名。又因在益州(成都)刻成,也称“蜀版”。共480函,5084卷,按“千字文”编次,自“千”字至“英”。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它的印本成为我国后来一切官私刻藏以及高丽(朝鲜)、日本刻藏的共同准据,现仅存数卷残本。《契丹藏》:始刻于辽兴宗景福元年,故称辽本大藏。比《开宝藏》多97函。近年在西应县的木塔中发现了12卷。《崇宁藏》:完成于宋真宗崇宁三年。因藏于福州东禅等觉院,故又称福州藏。全藏580函,1440部,千字文编次。首次采用折装式装帧,开后来诸藏先例,现残存20多卷。《碛砂藏》:始刻于南宋末,完成于元朝,历时百年,刻板地点在平江府陈湖(今江苏吴县陈湖)碛砂延圣院,故名。为折装式。山西和陕西均有保存,但略有残缺,1931-1933年曾根据陕西藏本影印过500部。《洪武南藏》:明太祖洪武五年刻于金陵,现有孤本藏于四川省图书馆,稍有残缺。《永乐南藏》:一般称为《南藏》,为明成祖永乐年间在南京重刻的洪武本,略有改动,现全国各大图书馆多有保存。《永乐北藏》:始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至于明英宗正统五年,与《南藏》一样,因大量刷印分赐全国各大寺庙,保存很多。《嘉兴藏》:明末清初刻。初在山西五台山开雕,因气候寒冷,移于浙江余杭县径山等地,最后由嘉兴的楞严寺集中经版刷印流通。所以,既名《嘉兴藏》,又名《径山藏》。该藏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以往沿用的折叠式版本,改用轻便的线装书本式。再就是全藏分为《正藏》、《续藏》、《又续藏》三部分,《正藏》为《永乐北藏》的复刻本,《续藏》和《又续藏》系受藏外典籍而成,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藏经版本有较大影响。《清藏》:又名《龙藏》,系清代初年的官刻版本。经版79036块,1669部,7106卷。分正续两藏,正藏同《永乐北藏》,《续藏》有所增减。刻印100部。在木刻藏经中,它是我国藏经版片至今基本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种。在国外,木刻雕版汉文大藏经有朝鲜的《高丽藏》和日本的《弘安藏》、《天海藏》和《黄蘖藏》(铁眼本)。其中,《高丽藏》先后翻刻过三次,系用我国的“蜀版”、“契丹版”对校勘正,全藏639函,1524部,6558卷,史料价值颇高。日本的汉文大藏经系采用朝鲜的《高丽藏》和我国当时流行的诸藏仿刻而成。三)排印本藏经。近代的汉文大藏经多采用排印本,这是印刷术进步所致。现共有6种流通本,其中2种系国内排印,4种系日本排印。它们是:(一)《频伽藏》,1909-1913年排印,由上海频伽精舍以日本弘教书院编印的《弘教藏》为底本,略加变动而成。(二)《普慧藏》(未完),1943年印,内中有部分是其他各藏未曾收入的佛典和日本转译的南传大藏经中的部分典籍。以上二种为国内排印。以下四种为日本排印。(三)《弘教藏》。(四)《卐字藏》。(五)《卐续藏》。该藏是广泛搜罗中国和日本所存而历代又未曾入藏的佛典编汇而成。(六)《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1924-1934年编印。全藏100卷,其中正篇55卷,续篇30卷,别卷(含图12卷,总目录3卷)。正藏入经2236部,9006卷。续藏第56-84卷,系日本佛教学者有关经疏、论疏及阐发各宗派的著述,第85卷收入南北朝和唐代古逸和疑伪经及疏释等189种。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备的藏经,共收入佛典3053部,11970卷,为国际上有关学者所常用,然错字病句颇多。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在国务院古迹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领导下,由任继愈教授主持编撰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拟将中外各版汉文藏经中所收录的佛教典籍,按内容体系全部收入,总数可达4200种,23000余卷。分正、续两编,分装220册。它以世界上仅存的善本中的孤本——《赵城藏》为底本,采用《房山石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嘉兴藏》、《高丽藏》等8种有代表性的版本进行较勘,影印出版。现已出版50余卷,部分图书馆有藏。这将是迄今为止搜集最宏富的汉文大藏经。三、古代汉语大藏经目录汉文佛教大藏经卷帙浩繁,愈是往后愈是庞大。上面所列最初的木刻宋版《开宝藏》有480函,5048卷,到20世纪日本的《大正藏》则有3053部,11970卷,数量增了1倍,至于《中华大藏经》更是惊人。这么多的佛典,就是皓首穷经,也不一定能看出究竟来。所以,了解佛典的目录结构,以便在研究中作针对性的查阅,否则,打开佛藏,如入迷宫,根本就谈不上阅读和利用了。佛教的目录结构,是相当烦琐的。常言道:佛法广大,号称八万四千法门;经典浩繁,总有三藏十二部之众。其实,“三藏十二部”只是人们对佛经目录分类的一个总印象,至于具体分目,则取法不一。“三藏”是指经、律、论。经是佛说,论是诸家对经义的解释,律则为戒律上的规定。至于十二部,本是印度佛教的一种分类。印度佛教曾将佛陀的教法分为九类,称“九分教”,后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三分,即“和伽罗那”、“优陀那”和“毗佛略”,称为“十二部经”,实际上就是佛教大小乘经典的总称。前文已提及“经录”。经录是汉文藏经的目录。又称总经目录,一切经目录,指的是用来记载佛典的名称、卷帙、译撰者和有关事项的一类佛教典籍。内容包括:佛典的名目部卷,译撰时间、地点和人物,著录状况,繁略异同,存帙,伪妄,经旨大意,以及有关的表、诏、序、记等。历史上记录的经录种类非常多,梁代天监年间僧礻右的《出三藏记集》(十五卷),隋代开皇年间法经的《众经目录》(七卷),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十五卷),唐代道宣于麟德年间编的《大唐内点录》(十卷),唐代智升的《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明末清初智旭的《阅藏知津》(四十四卷),都是比较著名佛教目录和目录学著作,详细地记录了清代以前汉文大藏经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以比较完备的《阅藏知津》为例,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文大藏经的分类方法。《知津》共分藏经为四类:(一)经藏。下分大乘经和小乘经。大乘依天台宗的“五时判教”,分为五部: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磐。中间方等部又分为方等显说和方等密咒两部,方等密咒再分为经和仪轨两项。(二)律藏。下分大乘律和小乘律。(三)论藏。下分大乘论和小乘论。大乘论分为释经论、宗经论、诸论释三类,每类又分西土和此方两项。(四)杂藏。下分西土撰述和此方撰述。此方撰述分为十五类:忏仪、净土、台宗、禅宗、贤首宗、慈恩宗、密宗、律宗、纂集、传记、护教、音义、目录、序赞诗歌、应收入藏此土撰述。近代日本刊印的《弘教藏》和我国刊印的《频伽藏》就是按这种分类法编成的。汉文佛典目录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对现代的目录学仍然有不少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就突破了中国古代汉文大藏经原来的格式,向前迈进了一步。《大正藏》全藏分正编、续编、图像、总目录四部分。正编主要收录汉译经律论和中国佛教著述,下分二十四大类: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磐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中观部、瑜珈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论疏部、诸宗部、时传部、事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