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本《宋佛通佛通》校释订误
后论:“浚公,除草而入”,也作“生”《祖堂集》第16卷,南泉和尚:“当和尚看到雀时,他问老师。”老师说:“大师,蒙古人,你为什么不为你担心呢?”老师跳了进去,打了好地去了。僧云:‘和尚打地作什摩?’师云:‘趁雀儿。’”有些语法研究著作把此例“啄生”的“生”看作唐代新生后缀(如《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105),认为“啄生”是带缀动词。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啄生”实为动宾结构,义为啄食虫儿。虫蚁草木,佛家皆称“众生”,常简作“生”,例如:(1)无虫之地既行,有草之阶岂往,□□护命护生,长益含灵无量。(《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秋吟一本·一)(2)常以复素为漉袋,遇汲有虫,投诸井坎,时号护生井。(《宋高僧传》,卷二七,僧竭传)(3)啄生鸦忆啼松枿,接果猿思啸石崖。(杜荀鹤《题宗上人旧院》,《全唐诗》,卷六九二)例(3)为“啄生”语证。《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第4册《五灯会元》卷一四,尼佛通禅师:“遂宁府香山尼佛通禅师,因诵莲经有省。往见石门,乃曰:‘成都吃不得也,遂宁吃不得也。’门拈拄杖打出,通忽悟曰:‘荣者自荣,谢者自谢。秋露春风,好不著便。’门拂袖归方丈,师亦不顾而出。由此道俗景从,得法者众。”孟庆章《“好不”肯定式出现时间新证》(《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认为例中“好不”是肯定式用法,如此则“好不著便”义即甚著便、很著便。这是可以商榷的。引文中四句四言诗是佛通禅师的悟道偈,大意谓悟者乃自心悟;自心以外的种种修行门径(用“秋露春风”为喻),都是很不契合禅法的。“好不著便”意思应是甚不著便、很不著便,是对“秋露春风”的否定语,这才符合禅宗的悟道观。“不著便”本是个唐代口语词,有“没得到便宜,不走运,不切时机”等意思(参看《禅宗词典》、《唐五代语言词典》该条),因禅林经常使用,至宋代已带上行业语色彩(佛通于北宋末在世,参《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佛通”条),多用作对不合禅法者及其言行的斥责语,其例如:(4)粗心不改,又是要吃棒,这僧从头到尾不著便。(《碧岩录》,卷五,第四二则,据《大正新修大藏经》48册)(5)住后上堂:“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一闻便悟,已落第二头;一举便行,早是不著便。”(《五灯会元》,卷二○,慧通清旦禅师)(6)上堂云:“六祖能大师,是个大痴汉。后代儿孙多,展转生惑乱。子细好思量,白云不著便。”(《法演禅师语录》卷中,据《大正新修大藏经》47册。按“白云”系法演禅师之法号,此例及下例均为讥斥自己不合禅法。)(7)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升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呵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不惟屈枕上座,况亦孤负先圣。(《缁门警训》,卷七,芙蓉楷禅师小参,据《大正新修大藏经》48册)若将“好不著便”理解作甚著便、很著便,那便成了对“秋露春风”的肯定之辞,与佛通悟道偈的主旨正相违背。又按,孟庆章先生将上述“好不著便”作为肯定式“好不”出现于宋代的两个语证之一,另一个语证是:过了梅花,纵有春风,不如早还。正燕泥日暖,草绵别路;莺朝烟淡,柳拂征鞍。黎岭天高,建溪雷吼,归好不知行路难。龟山下,渐青梅初熟,卢橘犹酸。(陈经国《沁园春·送陈起莘归长乐》)此例亦可商榷。这是作者送同乡归乡之作,词中“归好”的“好”是个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劝说语气,是唐宋时期常见的口语助词(参看《唐五代语言词典》“好”字条)。“归好”犹谓归去吧,正与上文“不如早还”相应。“归好不知行路难”应读作“归好、不知行路难”(后句意谓不在乎行路难)。若读作“归、好不知行路难”(肯定式“好不”是不能分开的双音词),则成破句,不符合《沁园春》词调上阕第十句的通常节律。上述语义的“归好”屡见于宋词,可作佐证,其例如:(8)何处,围艳冶、红烛画堂,博簺良宵午。谁念行人,愁先芳草,轻送年华如羽。自剔短檠不睡,空索彩桃新句。便归好,料鹅黄,已染西池千缕。(吴文英《喜迁莺·福山萧寺岁除》,据《全宋词》,下同)(9)直面雨轻风峭,极目水空烟渺。家在武陵溪,无限壑讥峰诮。归好,归好,睡足一江春晓。(向滈《如梦令·书百方观音寺壁》)吉了补史之阙晚唐五代禅宗云门宗的创始人文偃常用“吃嘹舌头”一语来讥斥那些不以明心悟道为本,却热衷于机语问答的僧人,《云门录》里至少出现4次:(10)问:“生死根源即不问,如何是目前三昧?”师云:“吃嘹舌头三千里!”(卷上)(11)问:“承古有言:一尘遍含一切尘。如何是一尘?”师云:“吃嘹舌头,更将一问来!”(又)(12)问:“如何是教意?”师云:“吃嘹舌头,更将一问来!”(又)(13)举祖师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僧问:“如何是‘转处实能幽’?”师云:“吃嘹舌头,老僧倒走三千里!”(卷中)《禅宗词典》“吃嘹舌头”条释云:“禅师对于问法僧徒的斥骂语。嘹:男生殖器。”按此释语前句正确,后句有误。“吃嘹”实为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一般称之“吉了”。《旧唐书·音乐志二》:“岭南有鸟,似鸜鹆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文偃住岭南云门山(今广东郛源)多年,他说的“吃嘹”正指此鸟。《旧唐书》谓南人“亦云料”,此“料”在唐宋之际有平声读法(见《广韵·萧韵》),与“嘹”同音。“吃”与“吉”都是入声字,声母都是舌根音,读音相近易混。除了“吃嘹”外,此词在禅录中还有其他写法。如上文《云门录》4例引自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其中第2例,该书校记谓“吃”一本作“乞”,《古尊宿语录》卷一五《云门录(上)》里,本例即写作“乞嘹”。另还有“吉獠、咭嘹”的写法,例如:(14)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吉獠舌头问将来。”(《五灯会元》,卷九,潭州鹿苑和尚)(15)趁手打得走无路,咭嘹舌头何处归?(《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五)其中《五灯会元》鹿苑和尚之语录,在《景德传灯录》中则写作“吉了”:(16)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吉了舌头问将来。”(卷一三,潭州鹿苑和尚,据《大正新修大藏经》51册)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吃嘹、乞嘹、吉獠、咭嘹”与“吉了”实为异形同词。吉了的显著特征是模仿人言,“吃嘹(吉了)舌头”一语正是取此为喻,用来讥斥不明心地、只知背诵经文或公案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介服务合同项目
- 2025企业合同管理的精髓
- 沈阳市学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上海初一会考试卷及答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测验教案
- 2025混凝土建材购销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指南
- 神经外科专业知识考核试卷
- 电玩具材料性能与选用考核试卷
- 燃气具安全规范与技术要求考核试卷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最新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剪式汽车举升机设计说明
-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通用版)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附表
- 城市桥梁工程竣工验收
- NB_T 10393-2020《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_(高清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