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第2版)》-课件 绪论_第1页
《哲学概论(第2版)》-课件 绪论_第2页
《哲学概论(第2版)》-课件 绪论_第3页
《哲学概论(第2版)》-课件 绪论_第4页
《哲学概论(第2版)》-课件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哲学概论(第2版)作者:李德顺内容提要有史以来的哲学理论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这是指哲学的“学说”形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哲学”,则是指哲学的“学科”形态。要回答“什么是哲学”或“哲学是什么”,就要从学科与学说的相互关系入手,在哲学的历史和逻辑演进中,了解哲学的特点和意义。01历史上的不同说法02学科与学说03哲学的学科特征04哲学与“中国哲学“目录05立足学科,发展学说历史上的不同说法01一、哲学的原初界定“哲学”这个名称及其学科制度,最早来自欧洲。因此最初的界定,也是由欧洲或西方哲学家做出的。但是,即便在西方哲学家那里,对“什么是哲学”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着的。关于哲学最具原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界定,当首推“爱智慧说”。因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它的正式名称(Philosophy)源于希腊文中由“爱”和“智慧”两词构成的φíλοσοφíα,即“爱智慧”。这表明,哲学起源于人类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它的宗旨也是热爱并追求人类的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与“智慧”的意思最为相近。中国古史经典《尔雅·释言》中就说:“哲,智也”。另一经典《尚书·洪范》也说“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把善于观察、倾听、思考看作人的聪明睿智。所以,中文的“哲学”与西方的“爱智之学”,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哲”的篆书,图源网络二、哲学的多种界定“知识总汇说”,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尚未丰富到可以分化出各门科学的时候,哲学被看作人类知识的总汇,认为智慧在于知识和经验。“形而上学说”,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在于把握一切可感觉事物背后的终极原因、本质和原则,哲学就是关于“是之为是”(beingasbeing,beingquabeing)的学问。“世界观方法论说”,认为哲学的智慧在于获得关于世界、人生的普遍性知识和规律性认识,构建或表达关于世界或宇宙整体的完整而系统的观点、观念和一般方法。“认识论说”,认为上述说法难以避免独断论的结果。事实上,哲学只能提供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过程及其成果的理论前提和根据,所以哲学就是认识论。“思维方式说”,它在认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智慧归结为人的思维能力、方式和方法,把哲学看作关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学说。“人生境界说”,把重点放在哲学与人生的直接联系上,认为哲学是思考着、追求着的人生所具有的一种自觉而高尚的精神境界。二、哲学的多种界定“价值观念说”,基本否定了智慧的知识化取向,强调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的使命和意义,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说明并提供人类价值观念系统。“语言分析说”,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言的意义加以分析。“文化批判说”,与“价值观念说”相近,但它更注重强调:哲学的智慧在于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综合考察、批判、超越和重新建构。二、哲学的多种界定三、“学科界定”的提出“学科界定”与“学说界定”之分上述各种界定,它们大都属于“学说界定”。然而当人们不停地追问究竟“什么是哲学”的时候,可能期待的却是一种理想化的、超越了各种学说流派的、关于哲学的统一的或标准的界定,或者不如说,人们所期待的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包容各种学说在内、具有公共性的“学科界定”。学科与学说02一、什么是学科“学科”是科学存在的实体和基本形态。具体的学科,是指按知识和科学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一个学科由它的特定对象,针对对象某一方面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人们长期共同积累的相关知识、方法、规范等所构成。学科的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公共性。二、什么是学说“学说”是学科的现实形态。一般说来,学说是对学科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应系统,是在现实中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因为在现实中,学说总是由现实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创建的具体理论和方法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形成不同的体系。现实的主体多样性(民族性、界域性、时代性等)是学说的特点。例如各种人文社会学说体系中,通常都有两个层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属于学科知识系列的内容,即关于学科公共内容的叙述和“问题解答”等;二是属于价值系列的内容,即反映特定主体的现实立场、生活视角、思维个性、价值取向等特殊性的内容。二、什么是学说三、学科与学说的关系学科是百家论坛,学说是一家之言。科学代表着“一”,即以人类为主体的统一性的认识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科自身的科学可靠性和生命力。任何严肃的、负责任的学说,都负有学科建设的使命,要为人类认识的发展做贡献,否则便不配称为一种学问。三、学科与学说的关系任何一个学科的整体面貌,都是由它的有史以来各种学说流派不断积累和演进的整体所构成的。“哲学就是哲学史”这句话表明,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整体面貌,是由有史以来各种学说流派不断演进的整体构成的。哲学的本质,就存在于各种学说流派之间内在的、共同的联系之中,而不在其外。三、学科与学说的关系学科与学说之间的差别还在于,不仅同一学科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而且一套完整的学说本身也往往涉及若干个学科领域,不限于某一个学科。学科与学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差别和界限并非凝固不变。人们可以而且事实上常常将某一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当作对象加以研究,这就是将某一学说变成了以它为对象的学科。如“孔子学”“康德研究”“四书学”“马克思哲学”三、学科与学说的关系反过来,当人们把学科上的公共命题或名称拿来为我所用、构建体系、自成一家的时候,则又会使一定学科转化为学说。如“哲学原理”“因果学”“现象学”“人学”“马克思主义”等,实际是一些学说。一方面是学科通过学说而存在,学科离不开学说,但并不归结于某种学说;另一方面是学说只有根植于学科才能存在,只有从属于学科才能获得生命和归宿。三、学科与学说的关系哲学的学科特征03一、哲学是人类的公共领域作为学科的哲学,首先是人类共有、共享、共建的一个文化平台。哲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学问,但它并无先天固定、一成不变的形式和面貌,而是处在永无止境地追求、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从而不断地形成和证明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哲学才能够进行彼此间的沟通、翻译、学习、比较、对话和交流合作,并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否则,哲学就不成其为“学科”二、哲学是思维的一个层次哲学与人类其他学科平台的不同之处,并不在于它有特定的、为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对象领域,而在于哲学代表着人类在最高度抽象和最高度普遍性层次上的思考。图源网络三、哲学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哲学是一门与实践密切联系,在把握世界中实现人的自我超越的学问。因此它体现出人类特有的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即运用高度自觉的方式把握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哲学学科的生命在于“问题”。哲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提炼人类所面临的那些最深刻、最普遍、最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经验和感受,并通过对思维方式和思维前提的审视与反思,探索和开辟新的思路,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实现人类在精神上的超越和自我超越。四、哲学是精神的一种境界哲学陆续形成了自己的基础性问题和基本理论的领域,包括关于世界存在的本质及存在方式的“存在论”领域,关于人类把握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方式的“意识论(含认识论)”领域,关于存在及其意识之意义的“价值论”领域,等等。马克思把真正的哲学看作“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与“中国哲学”04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中国传统的学科设置,曾是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来划分的“孔门四科”,或以“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词章之学”为内容的“儒学四门”,或以“经、史、子、集”为对象的典籍之学,等等。经学或经史之学,历来被看作中国的“固有之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在中国出现且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直接有赖于清末以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意味着中西文化的一种相互融合。清末以来,中国知识阶层积极阅读西方典籍,努力依西方的学科规范来重构中国的知识体系。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经、史子、集文、史、哲、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教育等学科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哲学”这个来自西方的学术名称及其规范与中国的固有之学之间,是否相通或者能够相互容纳?对于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哲学是中国固有之学吗?”“奉行哲学是否意味着以西学取代中(国)学?”而在西方学界,则经常依西学的规范和标准提出质疑:“中国有没有哲学?”“是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一种选择:“以中解西,中体西用”北京大学哲学门首任中国哲学教习陈黻宸则认为,“欧西言哲学者,考其范围,实近吾国所谓道术。天地之大,万物之广,人事之繁,惟道足以统之。古之君子尽力于道术。得其全者,是名为儒。”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另一种选择:“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严复认为,一般应“取西学之规矩法戒,以绳吾‘学’,则凡中国之所有,举不得以‘学’名”。王国维:“异日昌大吾国固有之哲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无疑也。”胡适采用西方哲学的分类,按照宇宙论、知识论、伦理学等部分来整理中国思想。一、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的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但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固有的内涵和个性。这就意味着,哲学仍然只是“西学”,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的沟通和衔接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冯友兰曾力求解决这一问题。他不同意胡适的“疑古”,即否定古代传说和伪书价值的立场,主张以客观的态度“释古”,对中国古人的思想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即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对本民族的文化加以新的阐述。他的结论是:“所谓中国哲学者,即中国之某种学问或某种学问之某部分之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也”,实际是仍把“普遍性”与“西洋化”当作了彼此等同的概念。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让金岳霖感到困惑的是:“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一个人写一本英国物理学史,他所写的实在是在英国的物理学史,而不是英国物理学的史;因为严格的说起来,没有英国物理学。哲学没有进步到物理学的地步,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金岳霖像,图源网络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金岳霖的分析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学科与学说关系的理论视角。例如他认为,学术的“论理”(逻辑)有两种“架格”,即“空架子”和“实架子”;“严格的说,只有空架子是论理”,而“实架子的论理”则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甚至可以是律师的呈文、法庭的辩论等任何说辞。这就等于说,只有达到内涵高度抽象的“空架子”,才能够作为具有普遍性的学科框架,而具体化的“实架子”,只是各种学说自己的框架,并不具有普遍性,等等。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什么是“中国哲学”?用学科的眼光看,“中国哲学”这一称呼应该合理地理解为,它包含了承认哲学是一个学科,并且自我定位于其中一种学说(群)的意思。“中国哲学”就是指中国自己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着的,关于人类哲学层面某些领域的学说系统。用学说的眼光看“中国哲学”,则意味着要在“哲学”的理论高度和普遍层次上,使世代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表达,得到一个相应的、完整全面的展示,从而为人类幸福和智慧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至于“在中国的哲学”,却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主要一种,是指先在欧洲产生了一个唯一正宗的“哲学”形态,世界上各国的哲学都只是“分有”、复制或模拟它。那么“在中国的哲学”就只能是“在中国的欧洲哲学”了。这种以某一学说遮蔽或代替整个学科,从而否认他种哲学权利与责任的概念,显然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话语。二、学科与学说视野中的中国哲学另一种解释则是:“在中国的哲学”,是指(以统一的哲学学科眼光看)在中国有哪些具体的哲学学说。如果这样理解,那么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西方哲学)。实际的情况是,过去在中国曾经只有一种哲学——中国哲学;如今在中国则是至少包括三大哲学传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多种哲学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的哲学”展现着一幅日益丰富的多样化图景。立足学科,发展学说05一、当代哲学传统的多样化在世界上,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现代,哲学的学说体系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经过历史的积淀,至今已逐渐形成了若干大的哲学传统。东方哲学中国印度西方哲学欧洲大陆英美哲学阿拉伯哲学非洲哲学一、当代哲学传统的多样化以学说源流为标志的哲学传统,如经验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特有的理论革命性和社会实践性影响,也已经成为当代一大哲学传统。二、树立自觉的学科意识首先,是承认并尊重学科的公共性,自觉保持科学、严谨、求实、宽容的学风和永不满足的批判精神,积极吸收人类思想的一切先进成果,以“问题—回答”的水平来衡量学说的优劣得失,充分尊重学科发展的逻辑,自觉遵守学科基本规范,尊重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决不仰仗权势来谋求某种垄断或特权。二、树立自觉的学科意识其次,是要从学科的高度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学说,承认并尊重多元学说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客观公正地看待多元化的学说。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和文明,包括其中蕴含的哲学精神和思维方式,都具有自己的基础和特色,都可以在彼此交流中实现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二、树立自觉的学科意识最后,在学术研究中,决不应该不分学科与学说,只见涓流不见大海。面对学说的多样化、多元化,哲学家最需要有一种健全的心态,自觉地保持科学、求实、严谨、宽容的学风和作风,防止简单化、绝对化,避免盲从和武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保证学术和人才健康发展。三、建设当代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包括以人为主体,将天、地、人、神融为一体的综合化思考方式,以及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取向的人文精神。中国哲学的传统不是神学的而是人学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三、建设当代中国的哲学近代以来,“东、西、马”等几大哲学传统,在中华文化土壤上正在逐渐实现交融汇合。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密切结合的道路上,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自我反思、转型和嬗变,有可能实现一个飞跃,形成新的面貌,产生出富有世界意义的新的成果,为新时代的文明对话提供富有建设性的理念和智慧。本章小结针对“什么是哲学”理解的歧异,需要在区分“学科”与“学说”的前提下,给予新的理解和整合。学科是由它的特定对象、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人类长期积累的相关知识、方法、规范等构成,其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的公共性。作为一个学科的哲学,代表着人类在最高度抽象和最高度普遍性层次上的思考。哲学以其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有限走向无限、超越实然走向应然的致思取向,保持着自己与其他学科以及人们生活实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人类提供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并显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