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_第1页
《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_第2页
《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_第3页
《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_第4页
《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借阅》所见北宋初谶纬考

北宋初,李芳等学者被命令编撰《太平还须》(以下简称《还须》)等伟大的中国古代书籍和历史书籍。根据《周易》中“50有五九”的哲学观点,它分为55种类型,内容包括地球的世界,语言达到480多万。《御览》引用的前代书籍众多,且十之八九已经亡佚,因此该书对于保存古代典籍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后代学者校勘、辑佚古代典籍的重要依凭之一。《御览》与其他类书相比其鲜明特色在于综合性和偏重经史,正是如此,它大量地引用了几经遭禁殆绝的纬书,后人想了解纬书的情况,离开此书是不完整的。今从几方面加以考论该书引用纬书情况。一、《采用纬书之说”纬书的纬,就是横线,是与“经”(直线)相对而言的。经和纬的原意是指织布时的横线和直线,纬是弥补经的不足的,因此,相对于经书而言,纬书就是补充经书不足的意思。《四库全书总目》卷33云:“考刘向《七略》,不著纬书。然民间私相传习,则自秦以来有之。非惟卢生所上见《史记·秦本纪》,即吕不韦《十二月纪》称某令失则某灾至,伏生《洪范五行传》称某事失则某征见,皆谶纬之说也。”谈论纬书必须与“图谶”联系起来。谶是巫师方士为朝代兴亡暗示吉凶征兆的虚妄预言,而谶书则是占验吉凶的书。“谶”、“纬”互通,纬书中往往夹杂谶语,“谶”有时也依托于经,于是,人们通常把二者合为一体,称为“纬书”。在今天残存的纬书中,掺入了谶的内容,其数量大概占全部纬书的一半。曾几何时,纬书成为几乎可以与经学平起平坐的显学,南宋陈振孙说:“谶纬之说起于哀、平、王莽之际,以此济其篡逆,公孙述效之,而光武绍复旧物,乃亦以《赤伏符》自累,笃好而推崇之,甘与莽、述同志。于是陋士从风而靡,贾逵以此论《左氏》学,曹褒以此定汉礼,作《大予乐》。大儒如郑康成,专以谶言经,何休又不足言矣。”帝王提倡,大儒作注,篇卷众多,其繁荣的程度可见一斑。不过,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手中,纬书成为他们操纵权谋的工具。而一旦利用纬书之说达到了目的,统治者们出于巩固政权着想,便会马上板下脸来,禁止纬书的传播,这类事件不绝于书。到了宋代,虽然统治者提倡文治,广开献书之路,但是纬书并未逃脱焚禁的命运。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九月下诏:“禁玄象器物、天文、图谶、七曜历、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于私家,有者并送官。”宋太宗对于私人阅读、传播和从事谶纬者,竟然“违诏私习者,悉斩”。而后世宋代诸帝对于谶纬图书务必斩尽杀绝。真宗于景德元年(1004)诏令“民间天象器物谶侯禁书,并纳所司禁之,匿不言者死”,处罚的力度有甚于太宗。而仁宗在禁毁谶纬图籍方面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敕令司天监编修《禁书目录》,拟从根本上消除这类书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上多次对纬书进行大规模的焚禁,却并没有完全把它们从书籍史上抹去,时至今日,纬书成为文化典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学者通过它来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取得了可喜成果。以《御览》而言,该书奉帝王之命,太宗作为第一位读者,曾经认认真真地“一年读周”,但是该书居然在皇帝的三令五申的禁令下,还引用了大量纬书的材料,而且太宗读后也并没有要求删除,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根本上说,纬书有其存在的价值。关于这一点,程千帆和徐有富二位先生总结为:第一,纬书虽多封建迷信、荒诞不经、牵强附会之说,然而也是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之反映;第二,纬书中也含有不少科学道理,于天文、地理知识尤为丰富;第三,纬书与经书也密切相关。汉代言五经者凭谶为说,《隋书·经籍志》甚至将谶纬类书列在经部,故焚谶纬也给经学研究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是就纬书之书在各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来说的,但是,就《御览》引用纬书而言,还有其独特的原因:其一,类书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工具书性质,其编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查找资料,尤其是包罗万象的《御览》,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当时三馆藏书,谶纬和天文等一样是被重点收集的,宋人程俱说:“凡史馆先贮天文、占候、谶纬、方术书五千十二卷,图书百十四轴,尽付秘阁。”这样,《御览》的编者利用起来方便多了。编成之后,时人便给以公平之论,杨亿说:“《御览》止载故实,而无善恶之别。”④既然“无善恶之别”,那么,《御览》引用禁书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资料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御览》所引谶纬的材料,也是具有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倾向的。其二,《御览》大量引用谶纬材料,与宋代帝王凭借谶纬登基的历史事实有关。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帝位,建立了大宋王朝,之前他是利用谶纬做了一番舆论准备的。《宋史·太祖本纪》载: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三尺之木”,“日下一日”,宋太祖的这套把戏完全是对前代类似事件的模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为了说明自己坐上皇帝宝座乃真龙天子降世,天人之际发生了感应而已。无独有偶,史书在记述太宗时,也大谈谶纬之学,交待其出生时奇异的天文现象,无非为兄终弟及的合理性造势。《宋史》记载:初,后梦神人捧日以授,巳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时晋天福四年十月十七日甲辰也。……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不但史书对于帝王登基利用谶纬之说记载详细,即便一般文人的文集对此也津津乐道,曾巩收集北宋建立以前各地符谶传说,云:“晋天福中,两浙民间语必以‘赵’字为助,如饮,曰‘赵饮食’、曰‘赵食’之类。宋兴,钱俶独先恭顺,盖悟此也。蜀自孟昶袭位,民家质物者必书门曰‘赵主收赎’。及昶末年,命翰林学士幸寅逊书桃板,辞不工,昶自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及王全斌平蜀,朝廷以参知政事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节,太祖生辰也。江南自晋汉以来,民间服玩侈丽者。或问之,必曰:‘此物属赵宝子。’又李煜宫女染碧,夜偶不收,得雨,色益鲜,自尔竞收雨水以染,谓之天水碧。天水,赵姓郡号也。”今天看来,上述传说乃无稽之谈,但在当时,很为统治者所赏识,以至民间流传不息。赵宋两位开国帝王都凭借谶纬之说上台的,或者对此相信不疑而被写进史书,但又大力焚禁谶纬,看似存在难以理解的矛盾,这正是一切封建统治者的一贯心理表现,即他们依靠谶纬夺取政权之后,害怕相同的事件发生在别人身上,所以上台便严加禁止。其三,《御览》所引用纬书的的内容不是不加选择,而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这些引文完全符合为帝王制造舆论的目的,因而太宗读过之后没有什么疑义。其有关纬书的引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天文、地理的自然科学。卷1天部一所列条目有“元气”、“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等,各小类都离不开纬书的引文来交待,因为这些概念很抽象,其他书籍论说很少,大量存在于纬书之中,如“太初”,引文出自纬书的有:《易乾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也。《诗推度灾》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宋均注曰:本即原也,变阴阳为雌雄魂也。亦言未有形也。皆无兆朕,故谓之气。雄生八月仲节,号曰太初,行三节。节犹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据此时荠夌生以为验也。阳生物行三节者,须雌俱行物乃著也。这两则引文,尤其是第二则加上宋均的注文,读者读过之后,对于太初的概念会由模糊而逐渐清晰,在古代,人们关于天文的知识比较贫乏,纬书对此的研究记载算是比较科学的了。另一类为引用历代帝王灵异现象的谶纬之说。《御览·皇王部》共41卷。体例庞大,该部类从各类书籍中摘引文字,其中引用了纬书中的大量文字。皇王部一的“叙皇王”开篇便引用了《尚书纬》、《洛书》、《易坤灵图》、《易纬》、《易乾凿度》等引文。如《御览》卷67《尚书纬》:“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再如同卷所引《易纬》:“帝者,天号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天子者,继天治物,改政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生人,至尊之号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这种引文一如六经文字,完全置皇王于万众之上,比之为与日月同辉的天之子,没有任何的贬责之意,符合封建皇权思想,因而统治者就不必为这类引文动心思了。二、《采用文法”所引纬书,多见第1聂崇岐先生在《重印太平御览前言》中谈到《御览》保存古代文献的价值时说:“谶纬之学既是两汉思想史上一件大事,而对后世也有不太小的影响,可是这些纬书隋以后就失传了。赖有《太平御览》引用了一部分,使我们还能知道它们的大概。”史上共有多少纬书?一直以来没有人做过确切的统计。《隋书·经籍志》著录13部,92卷,亡佚纬书32部,232卷。《旧唐书·艺文志》著录8部84卷(其中《诗纬》有3卷本和10卷本两部)。《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距离《御览》的成书太平兴国八年(983)仅38年时间,这期间不会有更多新的纬书的发现,因而可以据此断定纬书在《御览》修纂时期数量近似于《旧唐书》的著录是可以成立的。《御览》对于纬书的引用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引用书目多。据笔者统计,《御览》引用的纬书高达52种,远远超过《隋书》和《旧唐书》著录的数目,这是由于该书引用的古籍一部分来源于前代类书的缘故,更由于宋前类书也大多亡佚,所以《御览》对保存纬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引用单书条目多。许多在唐宋时期己经难以见到原貌的纬书,却在《御览》中得以保存,有的纬书全文被《御览》所引用,这样的纬书有3种:《孝经内事》之佚文全部被《御览》卷872引用;《孝敬中契》之佚文全部被《御览》卷601引用;《孝敬河图》之佚文全部被《御览》卷135、卷962引用。此外,其他被《御览》引用的纬书,其内容也远远超过其他书籍的引用,如《御览》引用《周易通卦验》45则、《孝经援神契》引文88则、《春秋运斗枢》68则、《春秋说题辞》44则,而引用最多的当数《春秋元命苞》,131则。可以说,正是《御览》对于这些纬书的大量引用,才使后人窥见他们的基本面目。今将《御览》所引纬书条目与隋、唐《志》著录情况列表比较:第三,《御览》所引纬书内容涉及的学科多。纬书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但是由于多数纬书的散佚,众多的内容无法考知,而《御览》属于综合性类书,凡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尽皆收录,故所引纬书涉及的学科特别多。有天文学、历法和气象知识,《御览》卷17引《春秋元命包》:“三年一闰,以起纪。”宋均注:“纪,法也。三年加一闰,以会成岁也。”又如《御览》卷12引《春秋元命包》:“阴阳合为雷,阴阳激为电。”卷10引:“阴阳和而为雨。”卷8引:“阴阳聚而为云。”有地理知识,《御览》卷61引《春秋说题辞》:“淮出桐柏。”卷62引该书:“洛出熊耳山。”有生理学知识,《御览》卷376引《春秋元命包》:“胃者脾之府,主禀气。胃者谷之委,故脾禀气也。……膀胱者肺之府也,肺者断决,膀胱亦常张有势,故膀胱决难也。”卷363引:“头者神所居,上员想天,气之府也。”卷375引:“脑之为言在,人精在脑。”有古史神话,《御览》卷822引《春秋元命包》:“周先人姜嫄,履大人迹,生后稷于扶桑,推种生,故后稷好农。”有灾异记载,《御览》卷876引《春秋潜潭巴》:“疾风拔木,馋臣恣,忠臣辱。”又云:“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有关天人感应的,《御览》卷875引《诗纬·推度灾》:“逆天地,绝人伦,则天汉灭见。”有关帝王异表的记载,《御览》卷79引《春秋元命包》:“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像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这是说黄帝龙颜,得之于天,天庭很高,像天上星宿文昌,头顶天,足踏地,制定纲纪。有关于符命的,《御览》卷610引《孝经钩命决》:“子曰:吾作《孝经》以素王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与先王以托权。”“素”者空也,“素王”就是有王者之德才,而没有王者之位的空王。等等,不一而足。三、通过《盐史》的部分引字考证,还可以提出并考证纬书在本部分的真实目的前文己经说过,纬书在史上多次遭受到禁毁的命运,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存世的并不多,十分难得。宋陈振孙考证说:“隋唐以来,其学浸微矣。考《唐志》犹存九部八十四卷,今其书皆亡。惟《易纬》仅存如此。”由此看来,真正的纬书至少到了宋代已经亡佚不存,今所见者皆后世人从各类书籍辑佚而留存。这其中,收录大量纬书条目的《御览》成为后世学者辑佚纬书的最主要文献来源,四库馆臣评述辑佚纬书最力的明孙瑴《古微书》时云:“多得之《十三经注疏》及二十一史《书志》、《太平御览》、《玉海》、《通典》、《通考》、《通志略》诸大部所援引。”类书中独举《御览》,是为明见。今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御览》对于后世辑佚纬书的影响。第一,可以考辨纬书的书名。一方面可以考辨纬书的异名问题。如《易纬筮类谋》旧题仓颉修,汉郑玄注,今人钟肇鹏以为“卜筮其可行之类,预为筹谋,故名《筮类谋》”,而在《御览》中该书名作《易是类谋》,这个名称证明了《诗·大雅·文王》疏引该书时称《是类谋》不误,可见两个书名并行已久。又如《诗纬·汜历枢》一作《汎历枢》,而《御览》卷5引作《纪历枢》(《初学记》卷15引作《记历枢》)。另一方面通过《御览》所引纬书条目,还可以考证纬书书名的来历。如《礼纬·斗威仪》的命名原因,宋均做过合理的解释,其文保存在《御览》卷610的引文中:“斗居天中,而有威仪,王者法而备之。”这是说北斗在天,象征威仪,礼主容仪,因王者取法北斗,故名《斗威仪》。又如《御览》卷6引《感精符》云:“山川之精,上为星,各应其州域分野,分国作精,神符验也。”意谓山川精气,上为星辰。帝王上应列星,故君主政教得失,声闻于天,天人感应,如合符契,故曰《感精符》。第二,可证辑佚者不考之误。如马国翰之后,清末江苏吴县王仁俊又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马氏体例,加以续补。但是,相较马氏,王氏辑佚稍欠精审,其中多有重复马氏已经辑出的成就,且讹误不少。如其所辑之《诗纬·汜历枢》有:“卯酉之际为改政。”(《五行大义》四)王仁俊:“案此《大义》引《推度灾》盖误。据《诗·周南·关雎》正义引《汜历枢》‘卯酉之际为改正’可证。”今人钟兆鹏根据《太平御览》考辨说:“《太平御览》卷609引为《推度灾》与《五行大义》合,足证这本是《推度灾》之文,王氏不考,归入《汜历枢》未是。”第三,可考订古代注释之误。如《是类谋》一作《筮类谋》,《四库全书总目》著录1卷,郑康成注。孙诒让说:“旧题郑康成注,今考订非是。”《太平御览》卷874引《易是类谋》间引郑玄注,与今本注文完全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