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抒情意象_第1页
《春江花月夜》的抒情意象_第2页
《春江花月夜》的抒情意象_第3页
《春江花月夜》的抒情意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的抒情意象

张若旭的《江春花月夜》可以说是赞美之词。也有人说“圆的美像炸弹”,“孤立的文章破坏了所有唐代”。其中一些人对这句话充满了赞美。他评论说,这首诗是“宫殿风格的自我毁灭、诗意中的诗意和顶峰”。可见,闻一多把这首诗当作最好的诗。张若虚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两首诗即《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与前者相比,后一首诗则黯然失色太多了。张若虚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置身天才诗人大作多如繁星的唐朝,张若虚被评为大家,而且甚少人对此有异议,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张若虚写下了“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呢?笔者认为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这首诗进行另一种解读。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后来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却提出了质疑,致使两人在学术上分道扬镳。但不可否认的是,荣格确实是站在弗洛伊德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他个人最重要的理论———原型理论。而这个理论对于20世纪的文学批评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这个理论对于全人类,对于宇宙和物质的认识都是具有颠覆性的。诚然,荣格从弗洛伊德那里继承了无意识理论,这是原型理论的基础。但荣格后来提出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im-conscious)说则是弗洛伊德人无意识(personaluneonseious)论的发展,荣格进一步地接近了人本身。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936)一文中这样说,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然不同,“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人无意识,就是由于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个人无意识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曾经一度是有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中消失了;至于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节,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③由此可见荣格以为无意识不仅仅表现为个人“里比多”的冲动,所以他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自己的学说,即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说,理解集体无意识是理解原型批评的关键。在集体无意识基础上,荣格有提出原型这一重要概念,是指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概念对集体无意识观点是不可缺少的,它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形式的存在,这些形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地存在着。在神话研究中它们被称为‘母题’;在原始人类心理中,它们与列维一布留尔的‘集体表象’概念相契合;在宗教学中的领域里,休伯特与毛斯又将它们称为‘想象范畴’;阿道夫·巴斯蒂安在很早以前则称它们为‘原素’或‘原始思维’”。可见,原型批评可以作为一种更为接近文学作品本身的一种方法,荣格意识到了,“无意识”这个概念不是个人的性冲动,它是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灵魂的共同“记忆”。如此看来,用集体无意识这个理论就可以从另一角度去解读《春江花月夜》。首先,这首诗的名字就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太多“记忆”了。“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在我国文化中使用极其频繁的意象,已经够我们浮想联翩了。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意”与“象”的结合,情景交融,在我国文化中,王国维对意象已经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释,那么外国对意象又是如何理解的呢?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这样解释:“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新和回味未必一定是视觉上的……”可见,意象是人们复杂心理情感的投射和反应。而荣格是这样阐述意象的:“原始意象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疾。”可见原始意象是人类无数次经历与沉淀的结果,这与贝尔《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有着相同之处,意象是有意味的形式。《春江花月夜》题目中的五个意象都是原始意象,也都是我国古代诗词的永恒创作主题:“春”点出了季节,但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的范畴,“夜”则把这个大范畴缩小到了一个“春夜”这个具体的时间小范畴里了,可见,诗人是有意识地把时间范畴定在“春夜”。那“夜”也就引出了“月”,“春”包含了“花”,但“花”在全诗只起了烘托氛围的作用,所以诗人只用了两次。这样下来,重要意象只有“江”“月”了,而二者也在全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月当空,江水流淌,一上一下,在春夜这个时间范畴里,可见诗人营造了一个相对密闭的心灵空间,一个暂时的属于自己的空间。诗人要干什么呢?前四句诗从海写起,诗人似乎觉得江并不能满足自己心中由春夜明月当空江水奔流所引起的心中莫名的汹涌情绪,索性就把这种情绪比喻成了大海,大海是辽阔无边的,也是虚无缥缈的,在中国传统神话中,一般神仙都住在海的尽头。“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与月相结合,“潮生”象征着诗人心中被这时间空间所引起的莫名情绪,呼之欲出。后四句,诗人的感情有所收敛趋于平淡安静,似乎诗人想深吸一口气,把自己马上喷薄而出的情绪平静一下。两节八句,把“春”“江”“花”“月”一一点出,但可看出,诗人的重点意象是月。“中国月亮是民族情感的载体”④,月亮对于中国文学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我国上古文化中就有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月亮一开始就伴随着古老神话出现在我国的文化中。荣格对神话是这样定义的:“神话史诗是揭示灵魂现象的最早和最突出的心理现象。”可见,在某些方面,神话可能是最真实地记录了原始人类的基本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荣格认为可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显然,中国文化中对“月”这个意象的不断反复记述追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而这也是站在今天这个时代去回顾文学史才发现的,当时的诗人是没有察觉自己这种无意识创作所流露出的心理痕迹。从古代神话开始,月亮一直是古代诗词中最经典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相思、象征理想,有时候诗人更自喻为月亮,可见月亮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意象是一个将某一作品的内容意义引向更深远甚至连诗人都没有意识到的灵魂深处的载体,它是与作者的意识和无意识紧密相关的。那么,回到《春江花月夜》中,月,象征着代表着诗人的什么情感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这首诗最重要的诗句:从这句起,诗人进入了自己的时间空间中,把读者引入了永恒的境界。“江天一色”,“皎皎空中”只有一个“孤月”,在大自然的极净空间中,海天一色,只有一轮孤寂的月亮垂挂空中,在这水天一碧上下无垠的时空之中,只有那轮孤月映照古今,默默无言。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实则是在探讨宇宙时空的问题。《礼记·乐本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的月亮被赋予了诗人的无意识的情感,这是种超越了诗人个人情感可以负荷的东西,就像荣格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一文中说的那样:“这种东西超越了我们理解的能力,在同样的程度上,它也中断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自觉意识。我们将期待形式内容的奇特,期待那只能凭直觉去领悟的思想和富有含蓄意义的语言,期待这样一些意象,这些意象由于最可能表现某种未知的东西而成为真正的象征———那通向遥远彼岸的桥梁。”诗人被根生于内心的原始意象月亮所影响,集体无意识被激起———对宇宙发问:“月照人”是从何年开始的?这时的诗人具有了“宇宙意识”,这种意识从何未来,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这种意识来自远古,来自祖先。下面诗人继续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显然,这里的月已不再是时间的范畴,它是一种超时空的意象,进而为诗人构建了一个超然的时空境界,诗人在这样的境界里由对江月与人、永恒与短暂的哲理思辨引申到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宇宙的无穷探索。此时,天、地、人的原型模式形成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对此的思考:从屈原对宇宙发出《天问》;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天副人数》第五十六中说:“天合上,地合下,人气在其间”,“天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地。”这也是在探讨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张若虚所在的时代,这种探讨也是有的: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与《春江花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谈论永恒,人、人生、宇宙作为对比,最后却只能“怆然涕下”,而不知这情绪从何而来。还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当历史照进现实,人们将如何自处。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何曾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前人后人看的是同一轮明月,可见人生是如此短暂,而宇宙则是永恒的。最后,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发出:“哀吾生住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叹息,算是给出了一个答案。月亮作为一个原始意象,承载了千年人类文化心理积淀,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原型是不断反复出现的意象”,而“人———天———地”模式或“人———人生———宇宙”模式都是一种原型:是人站在人生与宇宙的对立面时,所感受到的宇宙意识和永恒概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这样一首诗,他意识到自己被一股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而自己则成了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束手无策的旁观者。张若虚被当时的那个时间空间所刺激,激起了他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宇宙意识和永恒观念。诗人的作品以这种方式,迎合了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精神需要。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就比他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