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课件77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1.gif)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课件77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2.gif)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课件77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3.gif)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课件77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4.gif)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课件77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f20961428c5d4e51433a82f12cf9161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形象的特点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的分类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观题。考情分析①这首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②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诗人的形象。本诗(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③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④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一、常用题型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方法二: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方法三:注意环境,抓景物(意象)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性格+身份)(身份:游子、爱国者、思妇、隐士、少女等),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第二步,分析文本,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从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三步,指明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诗歌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作者(或“诗人”“词人”“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规范答题(1)概括形象特点
(遭遇、性格、身份)(2)分析特点依据;
(结合内容、表达技巧)
(3)指出形象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沾湿。③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什么(诗歌形象)为何写(诗歌情感)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答案]①诗中塑造了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步骤一)②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欣赏美景,热爱生活的乐观;③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步骤二、三)*(2)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实战训练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明确:诗歌描写了一个在困窘中洒脱不羁,志向高远,对未来寄寓了热情向往的诗人形象。
首联,写诗人仰天射鸿,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欲凭借出众才华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然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诗人内心极其苦闷、悲愤,弯弓射鸿也可以看作诗人在排解心头苦闷。
颔联,诗人以麻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不羁的方式表达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极大愤慨。颈联是诗人不甘沉沦、坚守志向的宣誓。
尾联写时令景物的转换,冬天过去终将迎来春暖柳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自信,相信自己终将走出困境,施展抱负。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砺。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例: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例:【解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示例】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答案】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概括: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析: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竹轩诗兴
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步骤二:性格是如何展现的(结合诗句、切入点)。
步骤三:指出塑造形象意义(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规范答题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所以我们则称为意象。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诗中许多的意象组合,就营造出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是景、情、境的完美融合!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景物特征色调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里的“氛围”常见的表达词语:——苍凉、雄浑、莽苍、壮阔、高远、深远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幽明净——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孤寂冷清将下面打乱的诗句与意境准确配对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清幽宁静奇特壮丽凄凉冷落绚丽夺目、生机勃勃雄浑壮阔孤寂飘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特征)。(乐景)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鉴赏景物找出形象分析特征
体味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理想、追求、价值观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四个景物的特征,通过这些景物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特征),▼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特征)▼班马:离群的马(特征),(景物形象的作用:比喻)▼比喻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情感)。▼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情感)。★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马儿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情感)!
景物形象鉴赏题
如何规范作答命题模式:(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高考怎么考?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阅读唐诗《春思》,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4分)
诗人站在村边,看到碧绿的春草,嫩黄的柳条随风飘拂,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竞相开放。东风不能吹散愁情,春天却能生恨,这首诗细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春风景图,而且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能准确描绘一、二两句所写之景,但形式近于扩写,且未能揭示景与情感的关系,记1分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直抒东风不能解愁,春日却无端生恨,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景物形象把握准确,但明显未能正确揭示景和情感的关系。记2分该诗描绘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东风不去吹散人们心中的愁情,这美好的春天不能使人高兴,反而惹人生恨,乐景衬哀情。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能准确概括第一句景物形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但未能剖析蕴含的情感!记3分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③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概括景象特点(总括)描摹诗歌图景(分析)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总结)阅读下面这首宋词(2009年海南、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请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③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鉴赏景物形象的注意事项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古代诗歌鉴赏
——事物形象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以此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认知理解形象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诗人笔下的诗中描绘的诗中的+物+物的特征+诗人托物寓意诗人借物喻人诗人以物自喻诗人托物明理诗人托物象征+寓意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表明了……生活哲理象征了……人物或精神物的形象鉴赏窍门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物的特征解题思路
(1)抓住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特征(精神、品格);
(3)抓物与人的“契合点”,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物的特征外在特征内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不渝。寓意: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
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如何规范答题
早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概括)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点出形象的意义)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指出形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点出形象的意义)
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暗示)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咏物诗的情感分类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叹身世2、抒发愁情忧愤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对菊花的喜爱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备考锦囊】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三、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技法)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诗歌的艺术手法:所有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2建筑租赁合同范本
- 人防租赁转让合同范本
- 分项劳务合同范本
- 加盟销售合同范例
- 人情补偿写合同范本
- 出租车司机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恒转矩变频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上海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工业防水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公司联营股合同范本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康复按摩知识》课件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立式加工中心说明书
- 唐太宗李世民
- 作文纸格子信纸
-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