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商丘市九校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与碘化氢的反应:2Fe(OH)3+6H++2I-=2Fe2++I2+6H2OB.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AlO

+CO2+

3H2O=2Al(OH)3↓+COC.Fe与NaHSO4溶液反应:Fe+2HSO=Fe2++H2↑+SOD.FeO

与稀硝酸反应:FeO+2H+=Fe2++H2O4、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步骤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Si+CO2↑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D.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5、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A.Al B.Fe C.Cu D.Au6、某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2+、Fe3+、Cl-、I-、CO32-、SO4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且各离子浓度相同。为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但无气体生成。②另取少量该溶液滴加适量氯水,溶液颜色明显变深。③向②所得溶液中加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肯定含有Fe3+B.原混合溶液中肯定含有I-、SO42-C.另取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六种D.另取原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7、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氢氧化钠 B.三氧化硫 C.酒精 D.食盐水8、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Na+、Mg2+、Al3+、Ba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A.Mg2+、Al3+、Na+ B.H+、Mg2+、Al3+ C.H+、Ba2+、Al3+ D.Ba2+、Mg2+、Al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将1L2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1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2OH-+Cl2=Cl-+ClO-+H2OC.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D.AlC1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Fe(OH)3胶体常用来净水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可看到丁达尔现象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12、下列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的是()A.食盐中混有少量泥沙B.含杂质氯化钠的硝酸钾C.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氯化镁D.酒精中混有少量的水13、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Cu2+NO3-SO42- B.CO32-Na+Cl-SO42-C.Al3+Cl-NO3-Mg2+ D.H+Ba2+NO3-SO42-1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C.胶体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15、将少量铁粉加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粉溶解,但不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A.稀H2SO4溶液B.FeCl3溶液C.CuSO4溶液D.NaCl溶液16、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Ca(OH)2+2H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氢化钙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B.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氢氧化钙是氧化产物17、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未知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未知液中一定含有Fe2+B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无色溶液中含有I-C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Cl-D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很快变暗金属钠具有强氧化性A.A B.B C.C D.D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密度必须比水大B.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的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D.过滤时,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过滤速度19、向下列各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最终有浑浊现象产生的是()①饱和Na2CO3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NaAlO2溶液④CaCl2溶液⑤Na2SiO3溶液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B.纯净的液态酸不导电,故酸都不是电解质C.溶于水后,溶液中只含有和D.向溶液中通入气体至溶液呈中性,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2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效应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22、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O3是氧化剂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C.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1mol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写出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④、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某溶液中只可能存在Br-、CO、SO、Cl-、K+、Ca2+、Na+七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据此可以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现象①可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溶液变橙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2)由实验现象②可知:溶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25、(12分)I.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Fe(OH)2。(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后应________(填“打开”或者“关闭”)止水夹,反应一会儿后应________(填“打开”或者“关闭”)止水夹。II.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氯气也可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填“B”或“C”)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褪色原因__________。(4)当氯气进入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填“红色”或“蓝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5)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6)用31.6gKMnO4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_____L氯气。(KMnO4的摩尔质量为158g·mol-1)26、(10分)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________。(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球,G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H是浸有NaBr溶液的棉花球,H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5)画出H处尾气吸收装置图并注明试剂________。(6)现在有一种名为“净水丸”的产品也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浄Cl2Na(NCO)3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4)实验时在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28、(14分)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价的含砷化合物。通过以上信息填空:①维生素C具有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②3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价砷,共转移______个电子。29、(10分)向20mL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的NaOH溶液时,所得的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图中OA段、AB段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大沉淀质量为_____g(3)所用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4)当所得沉淀量为0.39g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mL或_____m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A正确;B.根据钠的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B正确;C.钠是活泼金属,有很强的还原性,C正确;D.钠燃烧时生成的是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D不正确;故选D。2、B【解析】

A、氯水中的Cl2也能氧化Fe2+为Fe3+,故该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A错误;B、氯水中含有Cl2、H2O、H+、Cl-、HClO、OH-、ClO-这些微粒,其中只有Cl-可以和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该操作和现象可以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确;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故该操作和现象可以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C错误;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不一定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故该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Ag+,D错误;故选B。3、A【解析】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I2+6H2O,选项A正确;B.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CO2+

2H2O=Al(OH)3↓+HCO3-,选项B错误;C.Fe与NaH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选项C错误;D.FeO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O+10H++NO3-=3Fe3++NO↑+5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A。4、D【解析】A、硅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只有化合态的硅,故A错误;B、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所以B错误;C、二氧化硅和硅都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C错误;D、SiHCl3(沸点33.0℃)和SiCl4(沸点67.6℃)的沸点有较大差距,所以可通过蒸馏(或分馏)提纯SiHCl3,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5、C【解析】

Al、Fe金属在常温可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Au在常温下与硝酸不反应,只有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浓硝酸的性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可溶于浓硝酸,但较为活泼的金属铝、铁可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金、铂等金属硝酸不反应,特别注意钝化是化学变化。6、C【解析】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但无气体生成,说明不存在CO32-,存在SO42-。②另取少量该溶液滴加适量氯水,溶液颜色明显变深,说明Fe2+、I-至少含有一种。③向②所得溶液中加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沉淀是氢氧化铁,因此Fe2+、Fe3+至少含有一种,但铁离子与碘不能同时存在;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气体是氨气,则一定存在NH4+。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不一定含有I-,B错误;C.另取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存在Na+,由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且Fe2+、Fe3+至少含有一种,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氯离子,不能存在铁离子,所以存在的离子有Na+、NH4+、Fe2+、Cl-、I-、SO42-,即存在的离子有六种,C正确;D.另取原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Cl-,因为硫酸根离子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D错误。答案选C。7、A【解析】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一定属于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详解】A.氢氧化钠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故A选;B.三氧化硫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三氧化硫电离的,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C.酒精不导电,酒精的水溶液也不导电,所以酒精为非电解质,故C不选;D.食盐水为混合物,所以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故答案选A。8、B【解析】

由图可知,开始无沉淀产生,说明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则一定含H+;结合图象可知生成沉淀后部分溶解,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则一定含Mg2+、Al3+;溶液中Na+、Ba2+不参加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综上所述,一定含离子为H+、Mg2+、Al3+,选项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图象中离子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荷守恒应用,题目难度不大。首先依据“无色”可以排除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分析图像的特征,由图线的起点是否在原点来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H+;由于氢氧化铝沉淀具有两性,结合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是否溶解(图线是否有下降),来推断原溶液中是否有Al3+;再依据图线最终是否到达x轴来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Mg2+。9、C【解析】

A、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A错误;B、胶体的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能确定胶体的粒子数,B错误;C、黄河水属于胶体,入海时遇到电解质溶液而发生聚沉现象形成三角洲,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正确;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D错误;答案选C。10、B【解析】

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A错误;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故B正确;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C错误;D.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C【解析】

A.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用来净水,A项正确;B.血浆是一种胶体,因此可以用半透膜来进行透析,B项正确;C.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现象,C项错误;D.胶体、溶液和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D项正确;答案选C。12、B【解析】

A、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除去食盐中混有少量泥沙,不能通过结晶的方法分离这两种物质,A不符合;B、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采用降温结晶会大量析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后不会结晶析出留在溶液中再蒸发即可结晶析出,从而分离开硝酸钾和氯化钠,B符合;C、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较小,不能通过结晶的方法分离这两种物质,C不符合;D、酒精和水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法除去酒精中混有少量的水,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或结晶水合物,可采用降温结晶分离,即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分离,即蒸发浓缩,趁热过滤。13、C【解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以及溶液无色显酸性分析解答。【详解】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Al3+、Cl-、NO3-、Mg2+在酸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14、C【解析】

A.胶体是一种均匀的分散系,其外观均匀,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胶体粒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胶体是一种均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后不容易产生沉淀,故D错误;

故选C。15、B【解析】

根据铁的化学性质分析。【详解】A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不选A;B项,铁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粉溶解,但不产生气体和沉淀,故选B;C项,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不选C;D项,铁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不选D;故答案选B。16、C【解析】

A.反应中CaH2为还原剂,H为-1价,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故A错误;B.H2O中H为+1价,生成氢气,H2O是氧化剂,故B错误;C.反应中只有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氢氧化钙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故选:C。【点睛】CaH2中H为-1价,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H2O中H为+1价,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则在该反应中,CaH2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17、B【解析】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向未知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不能排除原溶液中含有Fe3+,应该先加KSCN溶液,后滴加氯水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A错误;B、氯气能把碘离子氧化成碘,碘使淀粉变蓝,说明氯气把碘离子氧化成碘,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I-,故B正确;C、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SO42-、OH-等,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不一定含Cl-,故C错误;D、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故D错误。18、C【解析】

A.萃取的基本原则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萃取剂的密度也可以比水小(如苯),故A错误;B.蒸发时当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B错误;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故C正确;D.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损坏滤纸,故D错误;故答案选C。19、A【解析】

①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则有浑浊现象,故①符合题意;

②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会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最终没有浑浊现象,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碳酸酸性大于氢氧化铝,将二氧化碳通到偏铝酸钠的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③符合题意;

④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会发生反应,无浑浊现象,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会生成硅酸沉淀,故⑤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①③⑤,故答案为A。【点睛】先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根据生成物的溶解性进行判断,难溶性的物质会产生沉淀,白色沉淀有:硅酸、氢氧化铝、难溶的碳酸盐等。20、D【解析】

A.非电解质溶解时不存在电离过程,以分子的形式溶于水,如乙醇等,A错误;B.H2SO4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H2SO4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C.溶于水后,能电离出、和,C错误;D.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溶液中有和,通入气体至溶液呈中性,生成和水,反应后溶液中有和,其导电能力几乎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D。21、C【解析】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详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注意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22、D【解析】

A、KCl中的-1价的Cl全部升高为0价,KClO3中+5价氯降低为0价,KClO3是氧化剂,KCl是还原剂,A正确;B、K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KCl是还原剂,被氧化,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B正确;C、硫酸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正确;D、1molKClO3参加反应时有5mol电子转移,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FeFe3O4FeCl2FeCl3Fe(OH)2Fe(OH)34Fe(OH)2+O2+2H2O=4Fe(OH)32Fe2++Cl2=2Fe3++2Cl-Fe+2Fe3+=3Fe2+【解析】

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红褐色固体F为Fe(OH)3,则E为Fe(OH)2,C为FeCl2,D为FeCl3,A为Fe,B为Fe3O4。据此解答。【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Fe,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F为Fe(OH)3;(2)反应⑧为4Fe(OH)2+O2+2H2O=4Fe(OH)3;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⑤的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24、Br-、COCl2+2Br-=2Cl-+Br2SOCl-、K+Ca2+、SO【解析】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经盐酸酸化的氯水后,溶液变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氯水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所以溶液变橙色;有无色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离子CO;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碳酸根已被完全反应,所以一定不含SO;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含Na+。【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现象①说明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r-、CO;溶液变橙色的原因是Cl2+2Br-=2Cl-+Br2;(2)根据分析可知由现象②可知一定没有SO;(3)根据分析可知一定存在Br-、CO和Na+,一定不存在SO,由于存在碳酸根,所以一定也不存在Ca2+;而Cl-、K+可能存在。25、铁屑、稀H2SO4NaOH溶液打开关闭分液漏斗C蓝色Cl2+2I-=2Cl-+I2Cl2+2NaOH=NaCl+NaClO+H2O11.2L【解析】

试题Ⅰ,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在使用上述装置制备Fe(OH)2时,应当在Ⅰ试管中加入铁粉和稀硫酸,Ⅱ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初始阶段,打开止水夹,利用试管Ⅰ中产生的氢气对整套装置进行排气,驱赶装置内的空气和溶液中溶解的O2;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止水夹,利用Ⅰ试管中气压的逐渐增大,将含有Fe2+的溶液排入到Ⅱ试管中,这样就能制备出保存时间较长的Fe(OH)2了。试题Ⅱ,本题利用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这个反应不需要加热,而采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备氯气时需要加热;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以及水蒸气,但在本题中HCl杂质对于Cl2性质的验证并不产生干扰,所以只对其进行了干燥处理;B和C装置中的红布条一个是干燥的一个是湿润的,通过现象的对比,就可以验证Cl2漂白性来源于Cl2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D装置通过淀粉变蓝验证I2的生成,进而证明Cl2氧化性强于I2;在做完性质验证实验后,氯气仍会有部分未反应完,所以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详解】Ⅰ(1)通过分析可知,试管Ⅰ中应当加入稀硫酸和铁粉,产生氢气的同时也产生Fe2+,利用产生的氢气再配合止水夹适当地开闭,就可以实现对整套装置内残留空气的排气;(2)通过分析可知,试管Ⅱ中加入的为NaOH溶液,即Fe(OH)2是在试管Ⅱ中反应生成的;(3)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在初始阶段,打开止水夹,利用试管Ⅰ中产生的氢气对整套装置进行排气,驱赶装置内的空气和溶液中溶解的O2;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止水夹,利用Ⅰ试管中气压的逐渐增大,将含有Fe2+的溶液排入到Ⅱ试管中,这样就能制备出保存时间较长的Fe(OH)2了;Ⅱ(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2)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氯气的方程式为:;(3)B中的红布条是干燥的,所以不会被Cl2漂白褪色,C中的红布条是湿润的所以可以被Cl2漂白褪色;Cl2的漂白性来源于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方程式为:;(4)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所以D装置中,氯气会将碘单质置换出来,从而使装置内的淀粉变蓝;涉及的反应即为:;(5)E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除去未反应的Cl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6)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方程式可知,31.6gKMnO4即0.2mol,可以与足量的浓盐酸生成0.5mol氯气,标况下的体积即为11.2L。26、MnO2+4HCl(浓)MnCl2+Cl2↑+2H2O干燥氯气E中不褪色,F中褪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出现蓝色Cl2+2I-=I2+2Cl-橙色SO32-+HClO=SO42-+Cl-+H+【解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杂质,再依次通过干燥红色布条、湿润红色布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G装置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利用亚硫酸钠的还原性可除去“净水丸”的产品中多余的次氯酸。【详解】(1)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干燥氯气,防止水蒸气对氯气是否有漂白性的检验造成干扰;(3)E中红色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湿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所以看到G处棉花球表面变为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在溶液中与NaBr反应生成单质溴,使溶液变为橙色;(5)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根据氯气能够与碱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装置如图所示:;(6)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SO32-与次氯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Cl-及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HClO=SO42-+Cl-+H+。【点睛】本题以氯气的制备为载体考查了氯气的性质,涉及试剂的使用、反应现象的描述、实验操作、物质漂白性的检验等,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7、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碱石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2NH3+3CuON2+3H2O+3Cu氨水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解析】(1)A中制备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与氧化铜反应的氨气应该是干燥的,所以B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3)氨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氮气和水,所以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发生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