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制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材料和结构系统的因素外,历代政治、宗教、习俗和礼仪的人文思想都基本上以物质和结构为基础。而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又呈现出一定的超稳定性特征,例如同一类型建筑的台阶、梁枋、门窗、屋顶等,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都表现为一种较固定的形式。因此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构件的装饰化发展来加以表述的。其结果是在同一构件上表现出极富想象、绚丽多彩的形象特征。由此看来,对传统建筑装饰进行研究,分析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而且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建筑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礼与礼的互动《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制观念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中国根深蒂固,其核心内容及基本原则就是肯定社会各阶层尊卑、贵贱、长幼分异的合理性,构筑了整个古代社会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等级框架。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法规。它带有强制化、规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建筑。2建筑是礼制文化的载体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达到维护阶级社会秩序的目的,这在世界上是中国仅有的。传统建筑的开间、装饰、颜色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符合礼制。礼制文化虽起于周代,在封建社会盛行,但其核心内容却代代承继,至今仍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所蕴含的礼制思想也是深刻的。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的记录。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不同民族的衣食器物、居室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建筑在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是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3题材与内容的表现手段及效果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无论造型与形式,还是题材与内容,都存在多种表现手段和效果,加之历史与地方特色的影响,使之愈显纷繁。但是,在这多样的表象之中,总会浮现出一些观念的影子,这些观念不但是创作的核心,也成为特定社会文化的真实反映。3.1“礼”的要求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由于“饰”与“礼”在古代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因此装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礼制观念的影响《荀子·君道》说:“修官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差异,是所以藩饰之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备珍怪,使所衍也圣王财衍以明辨异,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礼”有时可看作为“饰”,“饰”也被冠以“礼”的内容,建筑的造型和装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礼制等级观念的制约,礼仪等级观念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基本的思想主题。在中国古代,建筑始终未被视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是与车马、冠服、仪卫等事物联系起来,成为反映社会等级制度的外在标志,并纳入国家礼仪法典的范畴之内。因此,在建筑领域,虽然建筑装饰易于表现人们的主观审美意趣,但其表现形式却不能随心所欲的创作和应用,而是要合乎“礼”的精神。《礼记·坊记》中说:“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仿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这里“礼”的目标就是要将原本人人都可享有的审美权利分出贵贱之别,以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目的。建筑装饰就是这贵贱之别的外在体现,它既不像书画作品能够纵横恣肆的表达个人情感;又不似玩赏陈设那样随趣而致的追求体格品味,而是要求某一社会等级必须配以相应的装饰规范,决不可任意更改,不足或超越都是违背“礼”的(见图1)。建筑装饰中的等级制度是由许多具体方式组成的,但都遵循着同一规律,即社会高层享用最有价值或最具代表意义的装饰形式,其下按社会地位逐级递减。3.2装饰中的礼仪思想3.2.1尾尾的防火作用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屋顶设计,屋顶上的装饰都因象征主义的理由而存在。屋脊的两端,便如兽角般弯起作为构图的收束,这个部分后来称为“正吻”。汉代以后,正吻多半装设一种名叫“鸱尾”的图案。《唐会要》“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昔人或谓之鸱吻非也。”据说鸱尾是佛教传入后带来的一种意念,所谓“虬尾似鸱的鱼”就是“摩诘鱼”,即今日所称的鲸鱼。鲸鱼会喷水,因此将它尾部的形状放在屋顶上,象征性的希望它能产生“喷水”的防火作用。除了鱼和龙等水中动物之外,跟着也把很多象征吉祥的瑞兽搬到屋顶上面去,城门楼的正吻就用“脊兽”或者说“兽吻”,垂脊之前有戗脊,四角的角脊则排列着一排“套兽”。也有一些屋顶将正吻和垂脊发展为“鳌尖”,高高向上翘起,目的是取得更为活泼的屋顶轮廓线,改用“鳌尖”同样是基于寓意于鱼的“防火”观念。屋山的三角形顶角上,很多时候都加上“悬鱼”和“惹草”,这也是一种由象征性的“防火”观念而来的装饰。惹草是一种水生植物,与“悬鱼”配合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一类纯粹装饰的构件,到了后期在形状上有了很大变化,鱼的形状不见了,成为蝙蝠、如意等形状,“悬鱼”只被看作是一种山墙构造的制式。3.2.2重拱藻井,重拱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3.2.3和朝时期的各种艺术题材色彩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审美对象,更有着伦理内容、等级观念以及符合礼制的要求。黄为最尊贵的颜色,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以用黄琉璃瓦,民间则以黑白灰色调为主,与皇家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彩画的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以龙凤为主要题材的和玺彩画型制最高,只能用于皇帝听政、祈天、祭祀及住所等专用建筑。旋子彩画等级次之,苏式彩画(历史人物、山水风景题材)可用于民间。重要建筑的柱身常漆成红色,在柱头齐大小额枋处有时用和玺彩画的箍头或旋子彩画的藻头部分。特别隆重的在柱头以沥粉贴金隐出盘龙、瑞云等,如北京的祈年殿。斗拱的柱头科和角科的斗升必须是蓝色的,翘昂为绿色;平身科的构件逐攒与之相反。拱眼和拱垫板用红色,以突出斗拱。藻井天花以绿色为主调。纸条用深绿,井口用中绿,方光用浅绿或浅蓝,圆光用蓝色,内绘龙、凤、鹤或吉祥文字。燕尾和岔角用色泽鲜明的金白谐色。椽身漆绿、望板施红,形成强烈对比。圆椽画宝珠并起晕,排列时亦蓝绿相间。方椽一律用金色,衬以绿底。4屏气凝神的艺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的礼制思想,自始至终影响着中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社会人文思想。而相应地,在建筑装饰中所表现出的迥异的艺术风格,无论是构图简练的还是繁杂的;色彩浓艳的还是淡雅的;也不论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都不仅融汇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寄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