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汇总_第1页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汇总_第2页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汇总_第3页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汇总_第4页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篇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第一单元概述第一节细胞动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动物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执行特殊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由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则构成系统。动物体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被皮系统组成。一、细胞的构造细胞的共同特征:1、一般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构成。2、细胞是有机体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自控代谢体系。3、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它们具有遗传的全能性。近年来,研究获得的克隆动物就是通过已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诱导发育为动物个体。5、有机体以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与凋亡实现其生长发育,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原生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有机物和水、无机盐等无机物组成。1、细胞膜

包围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多糖。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脂质分子之间,称为嵌入蛋白;有的附着在脂质分子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称为表在蛋白。2、细胞质

细胞质是执行细胞生理功能和化学反应的主要部分,填充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生活状态下为半透明的胶状物,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要点功能的小器官,包括线粒体、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中心体、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线粒体存在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内,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为西部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所以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位于细胞核附近,主要功能是与西部的分泌、溶酶体的形成及糖类的合成有关。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作用,消化分解进入细胞的异物和细菌或细胞自身失去功能的细胞器,有细胞器内消化器之称。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与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及过氧化氢的形成有关。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央或细胞核附近,其功能与细胞分裂有关,此外还参与纤毛和鞭毛的形成。微管、微丝黑中间丝参与组成细胞骨架结构。3、细胞核

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组成。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上有许多散在的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质是无机构的透明胶状物质,又称核液,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时,每条染色质丝均高度螺旋化,变粗变短,成为一条条的染色体。如猪38条,牛60条,马64条,驴62条,绵羊54条,山羊60条,狗78条,兔子44条,鸡78提条,鸭80条。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又可分为X和Y染色体,雌性为XX,雄性为XY。在家禽中雌性为ZW,雄性为ZZ。二、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1、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周期。每个细胞周期又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在形态上表现出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浅、细胞质嗜碱性的幼稚的细胞(低分化的细胞)称为干细胞。3、细胞衰老与死亡

核固缩,进而崩裂成碎片,称为核崩溃。当核内染色质出现溶解,则称核溶解。4、细胞凋亡

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程序性死亡。第二节

动物体各部位名称动物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躯干分为颈部,背胸部,腰腹部,荐臀部和尾部。第三节

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基本切面有矢状面,横断面,额面。四肢的前面为背侧,前肢后面称掌侧,后肢的后面称戠侧。此外,前肢内侧为桡侧,外侧为尺侧;后肢的内侧为胫侧,外侧我腓侧。第二单元

骨骼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骨的构造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1、骨膜位于骨质外表面的称骨外膜,较厚,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在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和穿通管的内表面也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2、骨质

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骨组织是动物体内最坚硬的组织,由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原细胞、破骨细胞等成分和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组成。骨基质呈板层状,称为骨板。骨密质位于骨的外周,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呈海绵状。3、骨髓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成年家畜长骨骨髓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4、血管和神经二、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骨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硬度和弹性。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在成年家畜约占三分之一,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在成年家畜骨中约占三分之二,使骨具有硬性和脆性。第二节

头骨头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一、颅骨颅骨主要构成颅腔,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和筛骨等组成。二、面骨面骨主要构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颌前骨、腭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等组成。第三节

躯干骨椎骨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椎骨的基本构造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胸骨位于胸底部,由6—8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连接而成。第四节

四肢骨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第三单元

关节第一节

基本概念动物体全身骨借助骨联结连接成骨架。其中骨与骨之间借助膜性的结缔组织相连接,其间有腔隙,能进行灵活的运动。这种联结又叫滑膜联结,简称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和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四单元

肌肉运动系统的肌肉由横纹肌组织构成,它们附着于骨骼上,又称为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肌肉的辅助器官有筋膜、黏液囊和腱鞘。咀嚼肌包括闭口肌(咬肌、翼肌和颞肌)和开口肌(枕颌肌和二腹肌)。胸头肌位于颈下部的外侧,起自胸骨柄,止于颌骨后缘,呈长带状。它与臂头肌之间形成颈静脉沟,沟内有颈静脉。胸廓肌位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吸气肌有肋间外肌、前北侧锯肌和膈肌,在腰椎附着部,膈的肉质缘形成左右脚,两脚间裂孔供主动脉通过,称主动脉孔。在膈上还有分别供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的食管裂孔和后腔静脉裂孔。呼气肌有后背侧锯肌和肋间内肌。腹壁肌构成腹侧壁和腹底壁,由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板状肌构成,自浅至深分别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其表面覆盖有腹壁筋膜。第四节

四肢肌肉前肢主要肌肉按部位分为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肩带肌主要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胸肌、肩胛横突肌和腹侧锯肌。第六单元

内脏概论一、内脏概念内脏的广义概念是指机体内部的器官,但从狭义上是指绝大部分位于体腔(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内的器官,一般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器官系统。二、根据内脏器官的基本结构,可将其分为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管状器官的管壁结构从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或外膜)组成。实质性器官包括肺、胰、肾、睾丸和卵巢等。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三、体腔与浆膜腔体腔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浆膜腔

体腔内表面和位于体腔内器官的表面衬有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由间皮细胞组成),称为浆膜。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第一节

口腔口腔由唇頬硬腭软腭口腔底舌和齿组成,是消化管的起始部,有采食吸允咀嚼尝味吞咽和泌涎等功能。舌附着在舌骨上,占据固有口腔的大部分。主要由舌肌构成,表面被覆有黏膜,分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在舌背表面的黏膜形成乳头状隆起,称为舌乳头。根据形状可分为5种:圆锥状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齿式牛羊2(0033猪第二节

咽咽腔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食管可分为颈、胸和腹三段。胃位于腹腔内,为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以幽门通十二指肠,具有暂时贮存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和推送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作用。胃可分为单室胃和多室胃两种类型。牛网胃的容积约占胃总容积的5%,是4个胃中最小的,瓣、皱胃均占7%—8%,瘤胃占80%。胃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肠起自胃的幽门,止于肛门,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空肠最长回肠较短,肠管直,肠壁较厚。牛小肠长约40米,羊约25米。小肠壁有黏膜、粘膜下组织、肌层和浆膜构成。肝呈扁平状,暗褐色,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腺体。中部有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经肝门入肝,胆汁的输出管和淋巴管经肝门出肝。牛肝扁而厚,有胆囊,马肝没有胆囊,猪肝分叶明显,犬肝体积较大。胰位于腹腔背侧,靠近十二指肠,可分为左中右三叶,中叶又称为胰头,胰的输出管一条叫胰管,另一条叫副胰管。第八单元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以及胸膜腔等辅助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作用;同时又是嗅觉器官。鼻位于口腔背侧,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每侧鼻腔侧壁上附有上下鼻甲,将鼻腔分为三个鼻道,上鼻道位于鼻腔顶壁与上鼻甲之间,狭窄,后端通嗅区,下鼻道位于下鼻甲与鼻腔底壁之间,最宽,直接通鼻后孔。上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形成总鼻道。喉既是空气出入肺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位于头颈交界的腹侧,下颌间隙的后方,悬于两甲状软骨之间。喉壁主要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内面衬有喉粘膜。喉软骨有4种5块,包括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声带由声壁及其外侧的生韧带和声带肌构成。肺位于胸腔内、心脏两侧,分左杮和右肺,右肺较大。肺呈底面斜切的三面棱柱状,有3个面和3个缘。背侧缘隆突;腹侧缘较薄,有心切迹,左侧与第3—6肋相对;左肺分2叶,前叶(尖叶)和后叶(膈叶);右肺分4叶,前叶、中叶、后叶和副叶,副叶位于后叶内侧。牛的左肺分2叶,右肺分4叶;马的左肺分2叶,右肺分3叶;猪的左肺分2叶,右肺分4叶;犬的左肺分2叶,右肺分4叶。第九单元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为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出尿液的管道,后三者合称尿路。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豆形,红褐色至深褐色,位于腹主动脉和后腔动脉两侧、腰椎的腹侧。肾的被膜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在肾门处进入实质,形成肾间质。肾的类型根据肾叶愈合的程度,肾分为4种类型,即复肾、有沟的多乳头肾、光滑的多乳头肾和光滑的单乳头肾。牛的肾为光滑的多乳头肾,马羊兔犬等为光滑的单乳头肾。第十单元

生殖系统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牛羊睾丸的长轴呈上下垂直位,椭圆形,睾丸头端朝上,附睾位于睾丸后缘;睾丸实质呈黄色,羊呈白色。马睾丸呈前后水平位,睾丸头端朝前,附睾位于睾丸背侧;睾丸实质呈淡棕色。猪睾丸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睾丸头朝向前下方,附睾位于睾丸前背侧;睾丸实质呈淡灰色。犬睾丸卵圆形,长轴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附睾位于睾丸背侧;睾丸实质呈白色。阴囊为容纳睾丸、附睾和部分精索的腹壁囊。阴囊壁的结构与腹壁相似,由外向内依次为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和鞘膜壁层。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前庭和阴门组成。卵巢是产生卵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呈卵圆形或圆形,接卵巢系膜悬挂于肾后方的腰下部或盆腔入口附近。卵巢由被摸和实质组成。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由原始卵泡发育成为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生理过程,称卵泡发育。牛的卵巢呈稍扁的椭圆形,右侧卵巢较大,位于骨盆前口两侧附近,处女牛多位于骨盆腔内,经产牛位于腹腔内,在耻骨前缘前下方。马的卵巢呈豆形,位于第4(右侧)至第5(左侧)腰椎横突腹侧卵巢游离缘有一凹陷称排卵窝,成熟卵泡由此排出。猪的卵巢呈卵圆形,左侧卵巢较右侧的稍大。犬的卵巢位于第3—4腰椎横突腹侧,呈扁椭圆形。家畜均为双角子宫,由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组成。牛子宫子宫角呈卷曲的绵羊角状,子宫腔内有子宫帆,将子宫角的后部隔开;马子宫整体呈Y形,子宫角略呈向下弯曲的弓形,子宫体与子宫角等长;猪子宫子宫角长而弯曲,似小肠,子宫体较短,子宫角和体内无子宫阜,子宫颈黏膜形成两排半球形隆起,称子宫枕,子宫颈管呈螺旋状;犬的子宫整体呈Y形,子宫角细长而直,子宫体和子宫颈很短。第十一单元

心血管系统右心房位于心底右前方,分为腔静脉窦和右心耳两部分。右心室位于右心房腹侧,构成心的右前部,横切面略呈三角形,不达心尖部。右心室上部有2个开口,入口为有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干口。右房室口略呈卵圆形,口周缘有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环上附着有3片三角形瓣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肺动脉干口位于右心室左前方或主动脉口左前方,呈圆形,口周围有纤维环,环上附着有3片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干瓣(半月瓣)。左心室位于左心房腹侧,横切面略呈圆锥形,上部有两个开口,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左房室口呈圆形,口周围有纤维环,环上有2片强大的瓣膜,称左房室瓣(二尖瓣)。心壁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心包为包在心脏外面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纤维层和浆膜层。血液由右心室输出,经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称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的动脉主干为肺动脉干,静脉为肺静脉。血液由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输到全身各部,通过毛细血管、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称体循环(大循环)。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后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腰动脉等。(记住)大静脉

全身的静脉汇集成心静脉、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和奇静脉四个静脉系。前腔静脉为收集头、颈、前肢和部分胸壁和腹壁血液回流如右心房的静脉干,马牛由左右颈(内外)静脉和左右锁骨下静脉在胸前口处汇合而成;猪犬的左右颈外静脉和左右锁骨下静脉先汇集成左右臂头静脉,然后合并形成前腔静脉。后腔静脉为收集腹部、骨盆部、尾部及后肢血液如右心房的静脉干。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6腰椎腹侧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向前延伸,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过膈的腔静脉裂孔进入胸腔,注入右心房。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盆腔前口处汇集而成,为收集后肢、骨盆腔、尾部等处血液的短静脉干。髂内静脉与髂内动脉伴行,其属支有臂前静脉、臂后静脉、前列腺静脉、阴部内静脉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颈静脉包括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马无颈内静脉。颈外静脉位于颈静脉沟内,是临床上采血、放血、输液的重要部位。肝门静脉是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胃脾胰小肠大肠(直肠后段除外)】血液回流的静脉主干。马和犬的注入股后静脉,外侧隐静脉是小动物静脉注射的常用部位。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既是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又是调节局部血流,影响局部代谢和功能的结构。微血管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6个连续的部分。流经微循环的途径有三种: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直接通路、微静脉;微动脉、动静脉吻合、微静脉。第十二单元

淋巴系统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等。根据其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来源分为中枢(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次级)淋巴器官,前者包括胸腺、骨髓和禽类的腔上囊(法氏囊),后者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是引起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脾由被摸和实质构成,具有造血、滤血、灭血和贮血等作用。实质由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组成。主要的浅在淋巴结有: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腂淋巴结。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分为间质和实质。第十三单元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细胞体与突起及神经胶质一起在神经系统的中枢和外周部组成一些结构,常给这些结构不同的术语名称。灰质和皮质、白质和髓质、神经核和神经节、神经和神经纤维束。中枢神经系和外周神经系的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脑位于颅腔内

脊髓--位于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脑神经从脑出入,主要分布于头部

脊神经从脊髓出入,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从胸腰段脊髓发出

副交感神经从脑干和荐段脊髓发出脊髓为脊髓外周的三层结缔组织膜,由外向内依次为脊硬膜、脊蛛网膜和脊软膜。脊硬膜为厚而坚实的结缔组织膜。脊硬膜和椎管之间为硬模外腔。硬模外麻醉即自腰荐间隙将麻醉剂注入硬膜外腔。脑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部分。通常将延髓、脑桥和中脑称为脑干。表1-1

12对脑神经的主要分支和支配的器官名称

与脑联系部位

纤维成分

支配的器官

1嗅神经

嗅球

感觉神经

鼻黏膜2视神经

间脑外侧膝状体

感觉神经

视网膜3动眼神经

中脑的大脑脚

运动神经

眼球肌4滑车神经

中脑四叠体的后丘

运动神经

眼球肌5三叉神经

脑桥

混合神经

面部皮肤,口、鼻黏膜,咀嚼肌6外展神经

延髓

运动神经

眼球肌7面神经

延髓

混合神经

面、耳、睑肌和部分味蕾8前庭耳蜗神经

延髓

感觉神经

前庭、耳蜗和半规管9舌咽神经

延髓

混合神经

舌、咽和味蕾10迷走神经

延髓

混合神经

咽、喉、食管、气管和胸、腹腔内脏11副神经

延髓和颈部脊髓

运动神经

咽喉食管以及胸头肌和斜方肌12舌下神经

延髓

运动神经

舌肌和舌骨肌臂丛神经为第6、第7、第8颈神经的腹侧支和第1、第2胸神经的腹侧支构成,位于肩关节的内侧。由此发出的主要神经有:肩胛上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腰荐神经丛为第4、第5、第6腰神经的腹侧支和第1第2荐神经的腹侧支构成,位于腰荐部腹侧。由此发出的神经主要有:坐骨神经、闭孔神经、股神经。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到内脏器官、血管和皮肤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的神经,称为内脏神经。第十四单元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独立的内分泌器官和分散在其他器官中的内分泌组织。内分泌器官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和松果腺;内分泌组织分散存在于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共同组成混合腺的器官,如胰脏内的胰岛、肾脏内的肾小球旁复合体、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间质细胞、卵泡和黄体等。第十五单元

感觉器官眼球壁由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构成。眼球的内容物主要是折光体,包括晶状体、眼房水和玻璃体。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内耳是听觉感受器和位置觉感受器所在地。第十六单元

家禽解剖特点禽类没有软腭、唇和齿,頬不明显,上下颌形成喙。嗉囊为食管的膨大部,位于食管的三分之一,胸前口皮下,鸡的偏于右侧。大肠包括一对盲肠和一短的直肠(也称结直肠)。食肉禽类盲肠很短,仅1~2厘米。禽类盲肠基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盲肠扁桃体,是禽病诊断的主要观察部位。泄殖腔为肠管末端膨大形成的腔道,为消化、泌尿、生殖三系统的共同通道。泄殖腔背侧有腔上囊,性未成熟的腔上囊体积很大,性成熟后逐渐退化。泄殖腔内有两个由黏膜形成的不完整的环形襞,把泄殖腔分成粪道、挟殖道和肛道三部分。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器官,可分前后两群。前群有1个锁骨气囊和成对的颈气囊、前胸气囊。后群气囊有:1对后胸气囊和1对腹气囊。气囊分出憩室进入骨中。前群气囊和后胸气囊分别与次级支气管直接相通;腹气囊直接与初级支气管相通。卵巢以短的系膜悬吊于腹腔背侧。成体仅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育正常,右侧退化。输卵管以背韧带和腹韧带悬吊于腹腔顶壁,小母鸡输卵管较平直而短。经产母鸡输卵管长度可达60~70厘米,占据腹腔大部分,休产期长度变短。输卵管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由前向后,可分为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法氏囊(腔上囊)为椭圆形盲囊状,位于泄殖腔背侧,紧贴尾椎腹侧,以短柄开口于肛道。腔上囊的功能与体液免疫有关,是产生B淋巴细胞的初级淋巴器官。第十七单元

胚胎学出生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脐带、卵圆孔、动脉导管。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胎儿出生后,肺和胃肠开始功能活动,同时脐带中断,胎盘循环停止,血液循环随之发生改变。脐动脉和脐静脉闭锁,分别形成膀胱圆韧带和肝圆韧带;动脉导管闭锁,形成动脉导管索;卵圆孔闭锁形成卵圆窝;左右心房完全分开,左心房内为静脉血。第二篇动物生理学第一单元概述机体功能与环境体液与环境的概念动物体内所含有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以细胞膜为界,科将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动物有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是机体的外环境,但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环境接触,而是在细胞外液的包围之中。通常把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集体的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血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机体功能的调节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环境变化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所需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官五个环节。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水平的生物电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高等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膜静息电位一般为-70——-90mV。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生物电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少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转为正点位直至莫内正点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位。兴奋的概念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阈值、阈电位与峰电位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程度称为域刺激,该刺激强度的值称为刺激的阈值。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域电位。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以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进一步加大。这个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存在的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第三单元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及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是指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一次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一次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时,则会危及生命。血液的基本组成白细胞和血小析中所占的容积约1%,常被忽略不计,因而通常也将血细胞比容称为红细胞或红细胞压积。血液比容可反映血浆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临床上测定血细胞比容有助于诊断机体脱水,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颜色、比重与气味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有特殊的血臭,即血腥气。又是由于血液中含有氯化钠而销带咸味。(二)血液的黏滞性淮体流动时,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黏着的特性,称为黏滞性。(三)血液的酸碱性血液呈现弱碱性,PH7.35-7.45,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平均PH的±0.05.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将会引起机体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节血浆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为血清。二、血浆的主要成分血浆是有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是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和O2、CO2、等。三、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四、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血浆渗透压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消化道对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腺的分泌活动以及肾脏尿的生成等生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极为重要。有机体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通常,把0.9%的氯化钠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生理盐水。渗透压比它高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渗透压比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第三节血细胞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无核、双凹碟形,呈圆盘状(骆驼和鹿为椭圆形)。(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膜通透性(2)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3)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胞内,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称为溶血。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则脆性小,反之,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则脆性大2.红细胞的功能(1)血红蛋白与气体运输(2)血红蛋白的酸碱缓冲功能二、红细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红细胞由红骨髓的髓系多功能干细胞分化增殖而成。蛋白质和铁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2叶酸和铜离子。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化合物,一旦吸收不足就可引起贫血。此外,红细胞生成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锰、钴、锌等。四、白细胞(二)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单核细胞5淋巴细胞五、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活细胞。无色,无细胞核,呈椭圆形、杆形或不规则形。第四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凝血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抗凝物质及其作用1、抗凝血酶=3\*ROMANIII,2、肝素。3、蛋白质c。加速和减缓血液凝固的方法抗凝或减缓凝血的常用方法1、移钙法2、肝素3、脱纤法4、低温5、血液与光滑面接触6、双香豆素加速或促凝的常用方法(1)血液加温能提高酶的活性(2)许多凝血因子合成过程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障碍,补充维生素K能促进凝血。第四单元血液循环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的方向循环往复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先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至毛细血管,然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即送去养分和氧气,带走代谢产物,再经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并进入右心室,这个流动过程叫体循环,因其循环路径长,也称大循环。心脏的泵雪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率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即为心率。以健康成年猪为例,心率为75次每秒,每个心动周期为0.8秒。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每次心动周期中,左右心室舒张时均有血液会流入心室,而左右心室收缩时又有一定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及肺动脉,这就是心脏泵血。(一)心房收缩对心事充盈的影响(二)心室收缩与射血1、等容收缩期2、快速射血期3、减慢射血期三、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指数的概念1、心输出量左右心室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有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分。2、射血分数把每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之比,定义为射血分数。3、心指数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后产生的电位,也由去极(或除极)和复极两部分组成,心室肌细胞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期,其中0期为去极过程,1、2、3、4期则为复极过程。二、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在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方面与骨骼肌、平滑肌有不同的生理特性。(一)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基膜电位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改变。(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中的自律细胞主要是P细胞和浦金野细胞。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由窦房结引发的心脏收缩节律称为窦性节律。(三)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还可通过细胞间的闰盘结构传至邻近的细胞,由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结构是低电阻的缝隙连接,因此局部电流可以通过闰盘结构,直接由一个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导致兴奋在心脏的同种细胞和心脏内不同组织间的传导。(四)心肌细胞的收约缩性收缩性指心房与心室工作细胞在兴奋时具有产生收缩反应的能力。心肌细胞收缩的机理与骨骼肌相同。正常情况下心肌细包仅接受来自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的刺激。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1、P波兴奋在两心房之间传导需经历相当时程,可出现双峰状P波。2、QRS波群,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兴奋,各部位之间暂无电位差,曲线又回至基线。3、T波它反映心室肌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因为不同部位复极化先后不同,它们之间又出现电位差。T波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复极化完毕。四、心音第三节血管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舒张压。(一)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进入主动脉和大动脉的血量增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故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二)心率(三)外周阻力(四)主动脉弹性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与管壁的弹性有关,弹性好,收缩压低,舒张压相对高。(五)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二、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期影响因素(一)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三、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典型的微循环单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址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部分组成。微动脉血液也可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这条通路称为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主要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其管壁结构类似微动脉,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四、组织液的生成及期影响因素(一)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淋巴回流;4、毛细血管通透性。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二)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2、舒血管神经纤维二、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反射效应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因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所以它们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虽有许多共同点,但并不完全相同。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α和β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而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和受体分布的情况。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与血管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该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第五单元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1外呼吸;2气体运输;3内呼吸或称组织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胸内压。胸内压又称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故称为负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容积,使小肺泡不致塌陷;防止液体渗入液泡,保证了肺的良好换气功能。三、肺容积和肺容量(一)肺容积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残气量(二)肺容量1功能残气量;2肺活量;3肺总容量四、肺通气量(一)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呼吸频率。(二)肺泡通气量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肺泡与血液以及组织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气体交换原理(二)肺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三)影响气体交换的主要因素1、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2、呼吸膜面积与厚度;3、肺通气/血流量比值。二、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基本方式(一)氧的运输。1、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血红蛋白分子含4条珠蛋白链,1分子的血红蛋白与4分子O2结合,Hb相对分子质量是64460,所以1gHb可以结合1.341.36ml的O2,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Hb氧容量(血氧容量)。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Hb的氧含量(血氧含量)。2、氧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表示不同PO2下O2与Hb分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了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二)二氧化碳的运输CO2在血中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量高达94%,主要以两种结合形式运输;即碳酸氢盐运输形式(87%)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运输形式(7%)。以溶解形式运输仅占5%。1、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碳酸氢盐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二、呼吸的体液性调节1、化学感受器;2、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3、低氧对呼吸的影响;4、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第六单元采食、消化与吸收畜禽用嘴捕捉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腔的过程称为采食。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有三种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第一节采食方式第二节唾液的组成和功能一、唾液的组成唾液是三对大唾液(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和口腔黏膜中许多小腺体的混合分泌物。唾液为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呈弱碱性反应唾液的蛋白性分泌物有两种,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运动的形式。1、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的近侧区肌肉舒张,称为胃容受性舒张。2、蠕动胃蠕动;是指胃壁肌肉呈波浪形向幽门推进的舒缩运动。3、紧张性收缩;以平滑肌长时间收缩为特征的运动。二、反刍与嗳气(一)反刍(二)瘤胃气体的产生与嗳气1、瘤胃气体的产生牛一昼夜产生气体600——1300L,主要是二氧化碳(50%-70%)和甲烷(30%-40%)还含有少量的氮和微量的氢、氧和硫化氢。2、嗳气瘤胃中的气体约1/4通过瘤胃壁吸收入血后经肺排出;嗳气是一种反射动作。它是由于瘤胃内气体增多,对瘤胃背囊壁的压力增大,兴奋了瘤胃背囊和贲门括约肌处的牵张感受器,经迷走神经的纤维,传到延髓嗳气中枢。三、胃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1、胃液的分泌2、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黏蛋白和电解质H+、C1-、HCO3-、Na+\、K+、等。(1)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的消化酶,由胃腺主细胞分泌。(2)盐酸通常所说的胃酸即指盐酸。主要生理作用:a.有利于蛋白质笑话;b、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c、促进胰液、肠液、胆滋分泌,并刺激小肠运动;d、它使食物中的Fe+还原为Fe2+他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有利于吸收。(3)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是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胃腺的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4)内因子内因子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维生素B12结合成不透析的复合体,使维生素B12在转运到回肠途中不被消化液中水解酶所破坏,促进维生素B12吸入血。小肠内消化吸收一、小肠运动的基本方式紧张性收缩2、分解运动3、蠕动4、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胰液和胆滋的组成和主要消化功能。(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所分泌的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为7.2-8.4。胰液成分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胰液中有机物为多种消化酶,主要有:1、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3、胰蛋白分解酶。(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黏滞性有色的碱性液体。主要是胆汁酸、胆盐和胆色素。胆汁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的作用是:1、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直径3000-10000nm)的微粒,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其水解;2、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起激活剂作用;3、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酯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直径4-6nm)促进吸收;4、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的作用;5、胆盐可刺激小肠运动。三、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和主要机制(一)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二)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主动转运则是一种逆浓度梯度、耗能的物质转运过程。它有两个必需的条件:1、细胞膜上必须有特异性载体;2、膜上有具有转运功能的ATP酶。由于提供能量的方式不同,主动转运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大类。1、糖的吸收饲料中的糖类一般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小肠腔葡萄糖、半乳糖通过同向转运机制吸收。此过程反复进行,把肠腔中的葡萄糖转运入血液,完成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此过程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机制。其他几种物质(氨基酸、胆汁酸、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等)也通过此机制被吸收。2、蛋白质的吸收在小肠内蛋白质降解产生的二肽、三肽和氨基酸,其吸收机制与葡萄糖、半乳糖相似,即通过与纳吸收相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饲料中的蛋白质可以直接被吸收。例如,新出生的羊羔、仔猪、牛犊、狗崽,借着肠黏膜上皮的胞吞作用可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能力。3、脂类的吸收。4、水的吸收。5、无机盐的吸收。6、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第五节胃肠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一、胃液分泌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胃蛋白酶原分泌的调节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的大多数刺激物也能刺激主细胞的分泌。如,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均作用于主细胞,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二)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2、胃期;3、肠期当胃的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十二指肠内的PH降低,胃酸的产生受到抑制。第七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动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的能量的释入、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一)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基础代谢。第二节体温(一)动物散热的主要方式1、辐射散热;2、对流散热;3、传导散热;4、蒸发散热;5、热喘呼吸;6、其他散热方式(二)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1、温度感受器;2、效应器;3、体温调节中枢;4、维持体温稳定的基本调节方式第八单元尿的生成与排出动物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多余物质和进入机体的异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称为排泄。尿的生成是由肾单位和集合管协同完成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第一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小分子溶质依靠滤过作用滤入肾囊腔内,形成原尿。一、有效滤过压的概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二是有效滤过压。1、滤过膜有通透性。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作用决定了其特殊的通透性,对于砂尿的质和量有着重要影响。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由于滤过膜对血浆蛋白质几科不通透,故滤过液的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这样原尿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实际上只包括3种力量的作用,一种为促进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其余两种是阻止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囊腔内液压(常称囊内压)。因此,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二、影响原尿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有效滤过压的变化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生理条件下,肾血流量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功能,即使动脉血震颤在10724.1kPa范围内变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种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2、血浆胶体渗透压3、囊内压(三)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小管流中100%的葡萄糖都在近球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其他各段都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机理是:1、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刷状缘中的载体蛋白上,存在着两种结合位点,能分别与葡萄糖、Na+相结合,当载体蛋白与葡萄糖、Na+相结合而形在复合体后,该载体就可将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Na+快速转运到细胞内,这种转运称为协同(同向)转运;2、进入细胞内的Na+被钠泵泵入管周组织间液。转运到细胞内的葡萄糖则顺浓度差被易化扩散到管周的组织间液,进而回到血液中;3、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过滤上的载体蛋白对葡萄糖和Na+的协同转运,是借助于Na+的主动忖运而实现的。因为抑制钠泵后,上述协同转运也被抑制。根据以上三点,认为葡萄糖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是继发于Na+主动重吸收的转运过程,即继发性主动转运。※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尿中就可出现葡萄糖,在临床上称为糖尿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对尿液生成的调节功能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所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由此释放入血。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规律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不衰减性;5、相对不疲劳性四、突触的种类、突触传递机理及基本特征(一)突触的分类1、按突触的接触部位分类①轴-树突触②轴-体突触③轴-轴突触2、按突触的性质分类①化学性突触②电突触(二)突触的基本结构1、化学性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首先分成许多小支,每个小支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突触小体。突触体小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在电镜下观察到,突触处两神经元的细胞膜并不融合,两者之间有一间隙,宽约20-50nm,称为突触间隙。由突触小体构成的突触间隙的膜称突触前膜,另一神经元的胞膜构成的突触间隙的另一侧膜称突触后膜。故一个突触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囊泡,此囊泡称为突触小泡。2、电突触神经元之间除了以化学性突触连接外,还有一种连接方式,称缝隙连接,两层膜之间的间间隙仅2-3nm。(三)突触传递1、化学性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兴奋。此时突触前麽对Ca2+的通透性加大,Ca2+由突触间隙顺浓度梯度流入突触小体,导致小泡内所含的化学递质以量子式释放出来,到达突触间隙。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出厚膜,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后膜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由于不同递质对突出厚膜通透性影响的不同,突触后电位有两种类型,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当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麽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出厚膜,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高,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这种局部电位变化,叫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五,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凡是能与儿茶酚胺结合的受体,称之为肾上腺受体。胆碱能受体(1)M型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N)受体。神经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他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而且有固定的反射途径。如,饲料进入动物口腔,就会引起唾液分泌;机械刺激角膜就会引起眨眼等都属于分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有大脑皮质的才参与,是比较复杂的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对提高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重要。条件反射的生理学意义增加了动物的预见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传入的基本途径浅感觉传导路主要传导皮肤和粘膜的感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冲动,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深感觉传导路主要传导肌腱、关节等的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的冲动。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反射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肌紧张与腱反射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2、肌紧张是指骨骼肌受到缓慢的而持续的牵拉时,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三、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1、屈肌反射以伤害性刺激施予一侧后肢的下部,如针刺激左侧后肢跖部皮肤时,就可以引起该肢屈伸。这种现象叫屈肌反射。2、对侧伸肌反射在屈肌反射过程中,如果刺激很强,除本侧肢体发屈伸外,同时引起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这种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叫做对侧伸肌反射。第十单元内分泌第一节概述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体和存在于一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内分泌腺主要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胸腺。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体或分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扩散到相应的靶细胞调节其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内分泌。由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向相应的靶细胞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下列几种:远距分泌、神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相对特异性2、高效生物活性3、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4、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对某些细胞并不直接产生生理效应,但它却能明显增强另一种激素的作用,即它的存在是另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第二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性质主要作用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TRHGnRH3肽10肽促进TSH和PRL释放促进LH与FSH释放(以LH为主)※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性质主要作用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激素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生长素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HRHCRHPRFMRFGHRIHLIHMIF44肽41肽肽肽14肽多巴胺肽促进GH释放促进ACTH释放促进PRL释放促进MSH释放抑制GH释放抑制PRL释放抑制PRL释放第三节垂体激素一、腺垂体激素1、生长激素(GH)属于蛋白激素GH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促进生长发育。②调节物质代谢。2、催乳素(PRL)是一种蛋白质激素。3、促性腺激素。4、促甲状腺激素(TSH)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6、促黑色激素(MSH)二、神经垂体激素1、血管升压素2、催产素(OXT)※第四节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1)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多种酶的生成,但超生理浓度的甲状腺素可加强蛋白质分解,尿氮排出增多。(2)糖代谢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从而升高血糖浓度。(3)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脂肪酸氧化,对胆固醇的分解作用强于合成作用。2、对产热和组织氧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和产热量增加。T3的产热作用比T4强3-5倍,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甲状腺激素的产热效应与靶组织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密切相关,还能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热。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成熟,特别是对脑和骨髓的发育尤为重要。胚胎时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使动物脑神经发育受阻,智力低下;同时长骨生长停滞,身材矮小,表现为呆小症。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动物出现不安、过敏、易激动、失眠多梦及肌肉颤动等;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动物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嗜睡等症状。5、对心血管系统活动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的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第五节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T)共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血浆中钙和磷的稳态。第六节肾上腺激素一、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两类。(一)糖皮质激素是指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对糖代谢起重要调节功能的皮质醇和皮质酮类激素。※(二)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并分泌的盐皮质激素主要包括醛固酮、11-去氧皮质酮、11-去氧皮质醇,其中以醛固酮的生物活性最高。第十一单元生殖与泌乳二、性成熟与体成熟1、性成熟;2、初情期;3、性季节第二节雄性生殖一、睾丸的生理功能睾丸是雄性动物的主要性器官,具有生成精子和分泌激素两方面的主要功能。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睾丸分泌的激素主要为雄激素,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包括睾酮、双氧睾酮和雄烯二酮等。雄激素的主要功能包括:1、促进精子的生成与成熟,并能延长精子的寿命;2、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刺激副性征的出现、维持和性行为;3、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髓生长、钙磷沉积以及红细胞的生成;4、对下丘脑GnRH和腺垂体FSH、LH的负责反馈调节。抑制素是支持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能选择性的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FSH,从而影响精子的生成。第三节雌性生殖生理一、卵巢的功能与调节1、生卵作用(1)自发性排卵(2)诱发性排卵2、卵巢的内分泌功能(1)卵巢雌激素(2)孕激素(3)松弛素第四节泌乳母畜每次分娩后乳腺持续分泌乳汁的时期,称为泌乳期。从乳腺停止到下一次分娩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干乳期。二、乳的生成及泌乳的调节1、乳的生成(1)乳前体的获得(2)乳的合成(3)乳腺分泌物的转运2、乳分泌的调节(1)泌乳的启动(2)泌乳的维持三、排乳过程及其调节1、排乳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乳头和乳房皮肤。2、神经-体液调节3、排乳抑制四、初乳及其对幼畜的生理意义1、初乳是指母畜分娩前或分娩后最初3-5d乳腺分泌的乳。分娩后1-2d内的初乳,成分接近母体血浆。2、初乳对幼畜的生理意义初乳与常乳的差异主要是:(1)初乳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而乳糖含量较低。(2)初乳中丰富的球蛋白和白蛋白能透过仔畜的肠壁被吸收入血,利于子代血浆蛋白的迅速增加。(3)初乳中矿物质含量较多,磷、钙、钠、镁含量大约为常各阶层的1倍,铁的含量则比常乳高10-17倍,其中镁盐有轻泻作用,利于胎便排出。(4)初乳富含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C比常乳高10倍,维生素D高3倍。第三篇动物生物化学第一单元生命的化学特征第一节组成生命物质的元素一、主要元素在生物机体中,氢、氧、碳和氮最为丰富,它们是构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二、硫和磷除了氢、氧、碳和氮4种主要元素以外,非金属元素硫和磷在生合有机体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三磷酸腺甘(ATP)可以在转移磷酰基或发生水解时释放出很高的自由能,供机体生理活动利用。第二节生命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包括以下四类一、氢键

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中,氢键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二、离子键

带电的离子周围常常吸引一层极性的水分子而被水化,从而降低了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成为许多离子和极性分子的优良溶剂。三、范德瓦尔力

四、疏水力第三节生物大分子把人类染色体DNA分子拉直,从头到尾足有1M长,上面包含有30多亿碱基对,构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动物淀粉)大分子就是把葡萄糖单体,以同样的糖苷键连接成的葡萄糖多聚体。核酸(DNA和RNA)是以4种核苷酸(A、G、C、T或U)为单体,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多聚体,可称之为多聚核苷酸;而蛋白质则是以20种L—氨基酸为单体,通过肽键连接的多聚体,可称之为多肽。第四节生物能量学二、高能磷酸化合物ATP能量在生物体内不是一次性释放的,而是逐步释放的,释放出的能量也不是直接用于做功,而是首先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就是三磷酸腺苷(ATP)。(--高能磷酸键)。除了ATP还有GTP、CTP、UTP等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统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第二单元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一)氨基酸的种类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经酸、碱或者蛋白酶可将其彻底水解,产物为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其余19种氨基酸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都为L型氨基酸,称为标准氨基酸、编码氨基酸。

20种L-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分子中的侧链基团(R)在大小、形状、电荷、氢键形成能力和化学反应等方面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理化特性。根据侧链R的极性和电荷的不同,将氨基酸分成四类:即在中性条件下,为非极性的,不带电荷极性的,带负电荷(酸性)的和带正电荷(碱性)的。(二)氨基酸的性质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紫外波长有最大的吸收值。许多蛋白质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总量大体相近,因此,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方便快速地估测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一、肽与肽键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是前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缩合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肽键。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极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结构基础,也是各种蛋白质的区别所在,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一级结构。三、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结构,又称构象。通常将其空间结构划分为几个层次。(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的肽键之间借助氢键形成的有规则的构象,有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等。每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1个羰基、3个N-C-C单位、1个N),螺距为0.54nm,因此,每个氨基酸残基围绕螺旋中心轴旋转100°,上升0.15nm。(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引起天然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辐射、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表面张力,以及剧烈的振荡、研磨、搅拌等;化学因素有酸、碱、有机溶剂(如乙醉、丙酮等)、尿素、盐酸胍、重金属盐、三氯醋酸、苦味酸、磷钨酸以及去污剂等。对于含有二硫键的蛋白质,加入巯基试剂会通过还原作用破坏二硫键。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持其高级结构的次级键及空间结构的破坏。第四节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的解离取决于溶液的PH。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是因为:球状大分子表面的水膜将各个大分子分隔开来,并且各个球状大分子带有相同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的相互排斥,大分子不能互相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成为盐溶。五、紫外吸收特性蛋白质分子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的紫外光范围内有特异的吸收光谱,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浓度。第三单元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所有的细胞都同时含有上述两类核酸。生物个体的任何一个体细胞都含有同样数量和质量的DNA,而RNA的含量通常是变动的。二、核酸的化学组成(一)碱基核酸中的碱基主要是嘧啶碱其和嘌呤碱基两类。DNA中含有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及腺嘌呤(A)和鸟嘌呤(G)。而RNA中由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所含嘌呤种类与DNA一样。(二)核糖核糖属于戊糖,RNA与DNA有所不同,RNA中含的糖是核糖,DNA中所含的是2′脱氧核糖。(三)核苷(四)核苷酸三、核酸的结构(一)核酸的一级结构1。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许多脱氧核糖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即在2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基,既与前一个核苷的脱氧核糖的3′-OH以酯键相连,又与后一个核苷的脱氧核糖的5′-OH以酯键相连,形成2个酯键,鱼贯相连,成为一个长的多核苷酸链。在形成的多核苷酸链上,具有游离的′-磷酸基的一端称为5′-末端,具有游离3′-OH的一端称为3′-末端。第二节核酸的性质一、核酸的一般性质(5)DNA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值,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测定核酸。二、核酸的变性核酸的变性是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DNA的双螺旋结构分开,成为两股单链的DNA分子。变性后的DNA,其生物学活性丧失,并且由于螺旋内部碱基的暴露使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升高(增色效应),并引起黏度下降,沉降系数增加,比旋下降。通常将50%的DNA分子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点温度(Tm)。影响Tm值的因素主要有:1。DNA的性质和组成。无一的DNA,Tm值范围较小。非均一的DNA,Tm值较宽;G-C碱基对含量愈高的DNA分子愈不易变性,Tm值也大。2。溶液的性质

DNA在离子强度低的溶液中Tm值较低,转变的温度范围也较宽。反之离子强度较高时,Tm值较高,转变的温度范围也较窄。三、核酸的复性。DNA的变性是可逆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变性DNA分开的两条链又重新缔合而恢复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复性。DNA浓度愈高,愈易复性。第五单元生物膜第三节物质的过膜运输物质的过膜转运有不同的方式。如果只是把一种物质由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称为单向转运;如果一种物质的转运与另一种物质相伴随,称为协同转运。其中所转运的物质方向相同,称为同向转运;方向相反,称为反向转运。第六单元生物催化剂酶第一节酶的概念与特性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每克酶制剂或每亳升酶制剂所含有活力单位数,称为酶的比活性。对同一种酶来说,酶的比活力越高,纯度越高。第二节酶的化学组成一、单纯酶和结合酶基本组成仅是蛋白质的酶称为单纯酶。如蛋白酶、淀粉酶、酯酶、核糖核酸酶等消化酶。结合酶的基本成分除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以及金属离子。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称为辅助因子。二、辅助因子(一)辅酶与辅基大部分辅因子是耐热的有机小分子,常可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分成辅酶和辅基两大类。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重要的辅基有FAD、FMN、生物素等。第三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酶的活性中心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该区域与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酶活性中心内的一些化学基团,是酶发挥催化作用及与底物直接接触的基团,称为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就功能而言,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又可分为两种,与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称为结合基团,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称为催化基团。有些酶在细胞内最初合成或分泌时是没有催化活性的前体,称为无活性的酶原。第五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底物浓度的影响Km为米氏常数。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是Km,单位是浓度。Km是栈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在酶学及代谢研究中是重要的特征数据。Km值的大小,近似地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Km值大,意味着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小;反之则大。二、酶浓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时,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呈正比关系。三、温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从动物组织提取的酶,其最适温度多在35-40℃之间,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四、酸碱性的影响只有在特定的PH条件下,酶、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宜于它们相互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五、抑制剂的影响凡使酶的催化活性削弱或丧失的物质,通称为抑制剂。1。不可逆抑制作用2。可逆抑制作用六、激活剂的影响第七单元糖代谢第一节糖的生理功能二、动物机体糖的来源与去路(一)来源动物体内糖的来源主要是由消化道吸收,其次是通过糖的异生作用,即将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丙酸和生糖氨基酸等在肝和肾中转变而来。对于非反刍动物,糖的主要来源是淀粉在肖化道中被酶水解转变成葡萄糖,然后通过小肠吸收;而对于反刍动物,从饲料中摄入的糖主要是纤维素,在瘤胃中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变成乙酸、丙酸和丁酸等低级脂肪酸,其中丙酸是异生成葡萄糖的主要前体。(二)去路葡萄糖的代谢去路主要是分解供能,也可以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暂时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三、血糖及其生理意义(二)血糖水平的调节动物在采食后的消化吸收期间,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加强而分解减弱,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减弱,脂肪组织加快将糖转变为脂肪,血糖在暂时上升之后很快恢复正常。动物持续饥饿时,血糖下降,但仍会保持一定的水平。此时血糖的平源主要靠非糖物质的异生作用,以保证动物脑组织对能量的需求。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除了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外,其他激素均可使血糖浓度升高。第二节葡萄的分解代谢一、糖酵解途径及其生理意义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