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_第1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_第2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_第3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_第4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用)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一、知识必备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CO2(1)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CO2【实验操作】如右图,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

【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5)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用途1.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2.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3.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二、典例解析知识1二氧化碳的性质【典例解析】例1(2023秋•泰兴市月考)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 B.实验①可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实验③纸花放入CO2中变红色 D.实验③可验证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说法正确;实验①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实验③纸花放入CO2中变红色,说法正确;实验③不能验证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需要与实验②作对比才能得出上述结论,说法错误。故选D。例2(2023春•张店区期末)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同时,由于二氧化碳减少,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把石蕊溶液压入试管,所以,试管内液面上升,所以①②正确,③④⑤错误。故选A。例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含有石蕊试液的水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到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 B.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量,所以右侧的气压变的比左侧低,所以右侧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变式题】1.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证明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C【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钙生成硫酸钙微溶物,阻止反应进行,且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不能达到目的;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还可能是氮气,不能达到目的;向右边的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杠杆会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达到目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达到目的。故选C。2.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正确;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a、d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无法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b、c为干燥棉花,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bcd处棉花不变色,故错误;该装置的左半部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故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干冰常温下易升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澄清石灰水换成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红 B.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 C.U形管内右端红墨水液面升高 D.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将澄清石灰水换成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红,说法正确;干冰升华是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说法正确;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试管内压强减小,则右端红墨水液面降低,左端红墨水液面升高,说法不正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故选C。知识2二氧化碳的用途【典例解析】例4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C.干冰的化学性质与CO2气体不同 D.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干冰易升华吸热,可使环境温度降低,说法正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说干冰的化学性质与CO2气体相同,说法错误;构成干冰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地,说法错误。故选B。【变式题】4.CO2可用于灭火,下列性质与该用途无关的是()A.能与水反应 B.不支持燃烧 C.不可燃 D.密度大于空气【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与能否与水反应无关。故选A。5.下列操作或用途中,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用作化工原料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用作化工原料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典例解析】例5(2023•广安)我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随手关灯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低碳”出行D.露天焚烧垃圾【答案】D【解析】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低碳”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故选D。例6(2023春•新泰市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消耗的唯一途径是海水的吸收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A错误;氧气不是只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比如呼吸作用也可以,B错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除了海水的吸收,还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C错误;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变式题】6.(2023•宜昌)为使我国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加快开发清洁能源 B.荒漠上多植树种草 C.工业废弃高空排放 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答案】C【解析】加快开发清洁能源,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错误;荒漠上多植树种草,树木、花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错误;工业废弃高空排放,不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总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正确;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错误。故选C。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在横线上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4H2O(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答案】(1)光合;呼吸;(2)C2H4;(3)①③【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的原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生成的这种化工原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2H4。(3)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主要方法一是开发利用新的清洁的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二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三、课后作业1.(2023•恩施州)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A.乘坐电瓶车观光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提倡全民自驾游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答案】C【解析】乘坐电瓶车观光,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A错误;尽可能设置步行道,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B错误;提倡全民自驾游,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旅行”,故C正确;大力发展绿色住宿,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D错误。故选C。2.(2023•昭阳区二模)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是用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图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的微观解释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所谓的“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的排放【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把二氧化碳气体压入地下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说法正确;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说法正确;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不是指碳的单质,说法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 C.D.【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D。4.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 B.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 C.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所以b处不变红,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说法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说法错误;开始a、c现象可知: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a、c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此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说法错误;根据塑料瓶内现象: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与烧杯内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都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故选D。5.下列不属于CO2用途的是()A.灭火 B.作燃料 C.用于人工降雨 D.制碳酸饮料【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B错误;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可用于制碳酸饮料,故D正确。故选B。6.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工业制纯碱、尿素 C.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上的云雾D.用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答案】A【解析】用作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即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用于工业制纯碱、尿素,是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利用了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用于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是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3•长春)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结构: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应用: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说法正确。故选B。8.(2023•开福区模拟)2023年3月19日,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开钻,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C.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无毒,则二氧化碳有毒的说法错误,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不是难溶于水,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则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冶炼金属的说法错误,说法错误;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说法正确,说法正确。故选D。9.(2023•莱西市一模)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答案】D【解析】(1)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①④棉球变红色,且④中棉球比①先变红,②③中棉球不变红。故选D。10.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②③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答案】C【解析】实验①中喷醋酸,④中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该选项不正确。实验④不能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该选项不正确。由实验①(酸能使纸花变红色)②(水不能使纸花变红色)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纸花变红色)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纸花变红色)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该选项正确。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11.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合理的是()A.它是一种气态与液态的混合物 B.它可代替许多有毒、易燃的溶剂 C.它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D.它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环境问题【答案】B【解析】超临界CO2是二氧化碳的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二氧化碳无毒,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它可代替许多有毒、易燃的溶剂,说法正确;超临界CO2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则它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二氧化碳的大量使用会引起温室效应,则超临界CO2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说法错误。故选B。1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B.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右侧上端木条先熄灭 D.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说法错误。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酸性物质使得可使石蕊变红,说法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则右侧下端木条先熄灭,说法错误。该实验可观察到右侧下端木条先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说法错误。故选B。13.“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据图回答:(1)图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2)从物质变化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