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沙磁文化广场段)_第1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沙磁文化广场段)_第2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沙磁文化广场段)_第3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沙磁文化广场段)_第4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沙磁文化广场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磁文化广场段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概述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起点位于沙坪坝区高家花园大桥桥头,终点向北延伸至沙坪坝区的区界处,它的建设能将井口、双碑和磁器口串联起来,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面貌,推动井双片区土地开发利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它是一条城市滨江路,它的建设有利于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的景观打造,由于本项目经过磁器口古镇,因此它的建设对磁器口古镇的交通改善、环境打造、品质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设计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沙磁文化广场段)设计范围为:匝道A线K0+444.393-终点匝道B线K0-K0+096.238;主线K0-K0+626;匝道F线K0-K0+320(1)沙滨路主线,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双向四车道,总长626m;(2)高家花园立交匝道A线,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30Km/h,单向两车道(3)高家花园立交匝道B线,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30Km/h,单向两车道(4)匝道F线,设计速度30Km/h,单向两车道本段主要结构物为两个隧道,即磁器口主线隧道和匝道F线隧道;挡墙包括隧道进口处U型挡墙及175平台浸水衡重式挡墙。设计依据(1)重庆迈瑞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公司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4)《重庆市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6)《沙坪坝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2011年3月);(7)《沙坪坝区井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等);(8)《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井口—双碑片区)》;(9)《沙磁文化产业带道路网优化规划》(2014年);(10)《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关于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长许可﹝2015﹞23号);(11)沙滨路(高家花园经磁器口至礼嘉大桥段)方案研究会议纪要(市政字〔2014〕185号);(12)沙坪坝区沙滨路(磁器口至双碑大桥段)方案研究会议纪要(市政字〔2015〕19号);(13)沙滨路磁器口下穿隧道方案研究会议纪要(市政字〔2015〕112号);(14)沙滨路磁器口下穿隧道最大坡度论证会议纪要(市政字〔2015〕123号);(15)关于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方案专家咨询会议纪要(会议纪要2015-12);(16)《重庆市文物局关于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方案的意见》(渝文物〔2015〕257号);(17)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环节协办意见函;(18)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消防支队关于同意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方案)消防设计审查意见的函(沙公消(建方)字〔2015〕第17号);(19)陈和平、唐慎同志在《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沙滨路磁器口下穿道(高家花园至磁器口)工程方案设计的请示》上的批示;(2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2)《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3)《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保护规划》;(24)1:500地形图;(25)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规模和主要工程内容根据道路设计确定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结构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主线隧道2座:磁器口隧道K0+018-K0+626、F匝道线隧道一座K0+000-K0+320;磁器口隧道本段起点为K0+018,终点为K0+626,本段隧道全长为608m。该隧道根据结构类型及隧道受力,采用明开挖隧道施工。2、支档结构包括:衡重式浸水挡墙、护壁式挡墙、钢筋混凝土U型挡墙。挡墙编号形式平均高度最大高度长度里程范围起终点1浸水1315802匝道A线K0+420主线隧道右线K0+1802扶壁6888匝道A线K0+356匝道A线K0+4443扶壁78230沙滨路主线K0+020沙滨路主线K0+2254U形68115沙滨路主线K0+020匝道B线K0+095初设批复及意见回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高家花园至嘉陵江段)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5﹞164号)审查意见:

(一)施工图审查阶段设计单位应编制专篇,对初步设计专家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说明;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照专家意见逐条进行核查。

回复:采纳该意见,已修改完善专家意见。

(二)匝道A线起点距公交停车港不足100m,交织距离短,对沙滨路主线车流干扰大,应进一步优化设计。

回复:采纳该意见,已在平面上进行调整。

(三)应进一步验算陡坡路堤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以及高路堤变形对桥梁墩台和隧道结构的不利影响。

回复:采纳该意见,已经对全段的高路堤进行安全稳定性,以及对桥梁墩台和隧道的稳定性均进行验算,结果满足要求。

(四)补充完善平交口渠化设计和陡坡路面抗滑设计。

回复:采纳该意见,已补充完善平交口渠化设计和陡坡路面抗滑设计。

(五)应加强磁器口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尤其是位于土层中明挖段隧道,确保在洪水期隧道使用的安全性。

结构的回复:磁器口隧道采用多层防水设计,最外层是全包的柔性防水层,结构采用P12的防水混凝土结构,在伸缩缝处采用背贴式防水结合可注浆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中间填充遇水膨胀胶等防水措施。确保隧道的防水。

排水的回复:根据《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滨江路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考虑在磁器口隧道进出口敞开段设置横截沟拦截排水,保证外水外排、内水内排;并在隧道内设置两座雨水泵房,保证隧道的使用安全。

(六)设计说明中补充桥梁施工方案的说明和论述,并补充必要的图示。

回复:采纳该意见,补充桥梁施工方案的说明和相关图示。

(七)对平面处于小半径曲线上的预应力连续梁匝道桥应加强结构分析,并提出预防倾覆及运营中的侧向位移的措施。

回复:采纳该意见,对小半径曲线的桥梁以普通钢筋设计为主,预应力辅助控制结构裂缝,经过分析计算满足规范要求。小半径曲线桥均采用双支座和固结墩的形式,确保横向稳定。

(八)对部份单柱单支撑的匝道桥,应重视梁体抗倾覆稳定验算及墩身和桩基的强度验算。

回复:采纳该意见,已对匝道桥墩柱和桩基进行计算分析,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地勘资料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本场区主要位于沙坪坝区井口镇辖区,起点位于高家花园附近,本次设计、勘察终点位于原重庆特钢厂内,线路沿线有道路到达现场,交通较为便利。气象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根据重庆市气象局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多年累计年月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0.1mm)表2.2.1月份123456789101112年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4810828(3)雾日多年平均雾日为79.6天,全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主要集中在11、12月及次年1月。重庆地区各月多年平均雾日数表2.2.2月份1234567891012年(4)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5)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水文勘察场地处于嘉陵江边,场地内未发现地表水体分布,嘉陵江为区内最重要水系,构成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其一遇汛期,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洪水水位对场地的方案设计及水文条件影响甚大。嘉陵江水位特点是:洪枯明显,水位差大,枯水期水位平稳,洪水期峰高量大,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相对长,一次过程一般6~10天,洪水过程水位变幅大,常达20~30m,使沿江两岸城镇、厂矿、码头等易被淹没。据历史资料记载,自清乾隆五十三年以来的近两百年中,重庆曾发生过六次特大洪水,其中以1870年7月(清同治九年)的洪水为最大,重庆海关水位达197.50m,1788年次之。同期受嘉陵江水位影响,北碚历史上曾发生过八次特大洪水,其中仍以1870年7月的洪水为最大,北碚水文站洪水位达213.99m。北碚近200年以来发生的历史洪水见表2.4。根据水文站历年观察资料及沙坪坝区防汛办公室针对磁器口水位标识的数据(见图2.1),嘉陵江旱限水位约162.0m,常年枯水位173.4m(黄海高程),常年平均洪水位190.97m,50年一遇洪水位193.69m,100年一遇洪水位195.49m。1981年7月中旬,由于四川北部地区连降暴雨,长江、嘉陵江水位陡涨,使重庆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朝天门超过警戒水位180m的持续时间达102小时之久。1981年7月16日重庆特大洪水(以下简称“81.7嘉陵江北碚历史水位表表2.3-1时间北碚水文站北碚朝阳备注1870年7月213.99212.08由清同治九年,即庚午年洪痕推算1903年7月212.10211.04由清光绪29年,即癸卯年洪痕推算1981年7月16日208.17207.916北泉为水文站实测资料,北碚为洪痕高程1920年仅澄江中山路15号有一处洪痕高程为209.12m1921年8月15日207.801938年9月3日206.00204.19水文站洪痕调查资料1956年6月27日203.85水文站水文纪录1975年10月3日203.15202.80水文站水文纪录及洪痕资料1945年9月2日202.81水文站水文纪录图2.1磁器口防洪水位标示重庆“81.7”嘉陵江洪水位、洪痕位置表表2.3-2水系地名洪水位(m)洪痕位置嘉陵江北泉水文站208.17水文站水尺北碚207.92老车站施家梁202.60施家梁桥头井口197.05农药厂大门磁器口195.61二十八中中渡口194.78搬运站化龙桥193.90人民银行牛角沱193.40嘉陵江大桥朝天门193.03四码头堡坎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于2013年1月编写完成的毕业论文中对重庆特钢厂发展史的记录,厂区大河沟地段是歌乐山山洪必经之道,由于国家修筑渝碚公路,大量泥沙流散,工厂扩建过程中的荒石余土和工业废渣倾倒,河沟变窄,桥涵堵塞,河床升高,水流不畅,加之,钢厂厂房屋面清理困难,积尘漏雨,造成厂房内积水,下水道损坏阻塞,截面变小,常在大雨和山洪爆发时,影响生产和职工生活。自1972年以来,特钢厂经历多次山洪及嘉陵江洪水灾害,其中以1972年、1981年最为严重。1972年5月29日,重庆两江洪水陡涨,严重危及钢厂堆积在江边的物资,经动员全厂3000多名员工强运3个小时,才挽救3万多匹砖和3000多根楠竹免遭洪水冲走。1979年以前,为缓和灾情,每年于洪期前采用清理泥沙和疏通河道的办法。1981年7月据《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市域主城区平均每75年就有可能出现高于或相当于1981年的特大洪水灾害;北碚区平均不到50年就有可能出现高于或相当于1981年的特大洪水灾害。同时,根据防洪规划报告中以嘉陵江干流的北碚、寸滩站(重庆玄坛庙站)作为代表站,在主城区的河段中选取12个河道横断面,依据历年水位记录数据进行各设计频率水位计算的结果,主城区境内嘉陵江各断面设计频率(20年、50年、100年)洪水水面线见图2.3-3~图2.3-5.图2.3-3嘉陵江2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图2.3-4嘉陵江5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图2.35嘉陵江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在此次勘察期间也处于嘉陵江枯水期,10月12日,测得嘉陵江勘察场地段水位约169.4m(详见图2.5)。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第4.2.5节,重庆主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参照前述对各洪水位的分析,并结合《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第6.5.1节的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开发区居民点的选点和建设,必须选建在重庆(玄坛庙)水位196米高程线以上。因此,建议场地在规划方案时按10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设防水位(参照磁器口水位)为195.49m(吴淞高程)。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勘察场地处于嘉陵江边西岸,属于川东红层浅丘斜坡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位于高家花园立交区域地形以斜边坡为主,为人工堆填或开挖形成的斜边坡,坡角约30~45°,高10~20m,该区域最低高程166m,最高高程205m,高差39m。主线沙滨路K0+000~K0+880段地形相对较平缓,地形坡度5~20°,其中位于K0+880段附近为一冲沟,常年有水流入至嘉陵江,地形坡度相对较陡约30°,该区域最低标高166m,最高标高180m,相对高程14m,主线沙滨路K0+880~K2+300段地形坡度较陡,右侧为人工填方边坡,坡度约30~45°,高约5~20m,最低高程约150m,最高高程约210m,相对高程约60m,沿线有大量已有建筑物,局部拆除。总体沿线地形坡度起伏变化较大。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地面地质调查,该线路穿过磁器口向斜,场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在拟建场地台坎出露基岩中测得岩层产状,大致分为三段统计。基岩中主要可见两组构造裂隙,勘察区未见断层通过,地质构造较简单,分段岩层产状裂隙如下:1、K0+000~K0+620段,岩层产状306~319°∠16~22°;LX1:200~211°∠73~82°,裂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物,裂面张开2~5mm,间距2~3m,延伸3~5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LX2:100~126°∠73~81°,裂面较平直,裂面张开3~6mm,间距1.5~2m,延伸2~4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2、K0+620~K1+250段,岩层产状50~60°∠10~18°;LX1:170~200°∠56~80°,裂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物,裂面张开1~2mm,间距1~2m,延伸1~3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LX2:56~80°∠70~81°,裂面较平直,裂面张开2~3mm,间距1.5~2m,延伸1~3、K1+250~K2+300段,岩层产状70~85°∠20~40°;LX1:160~198°∠60~79°,裂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物,裂面张开1~2mm,间距1~2m,延伸1~3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LX2:60~87°∠71~83°,裂面较平直,裂面张开2~3mm,间距1.5~2m,延伸1~场区内无断层构造破碎带,岩层倾角较陡,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经钻探揭露基岩中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呈厚层状~块状结构,层面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区内构造纲要图见图3.2-1。拟建线路拟建线路构造纲要图图3.2-1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冲洪积层(Q4al+pl)和侏罗系中统的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Q4)(1)人工填土(Q4ml)拟建主线K0+000~K0+880段场地人工填土基本上以素填土为主,多为紫褐色,钻探揭露最大厚度32.5m左右(CK89),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卵砾石等为主,块石含量15~45%,粒径200~800mm为主,偶可大于1.5m,碎石含量10~30%,粒径20~200mm,卵砾石粒径一般10~50mm,含量约15~20%,堆填3~10年不等,稍湿,松散~稍密,均匀性差,厚约2.10(GK2)~44.2m(CK6);K0+880~K1+250段多为原始地貌,局部地表上覆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块石含量45~50%,粒径100~200mm为主,碎石含量10~30%,粒径20~200mm,稍湿,结构稍密~中密,厚约3.2(ZK96)~7.3m(ZK103)K1+250~K2+300段处于原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老厂区内,为嘉陵江岸坡段,该段表层约2~4m多为铁钢厂局部房屋拆迁时堆填的建筑垃圾,为新近回填,回填时间约1~3年,其结构松散~稍密;2~4m以下主要成份为矿渣、炉渣及少量卵石土、粉质粘土、砂土等,局部间夹废铁锭、钢渣等,矿渣粒径以2~120mm为主,含量约60%~65%,结构中密~密实,稍湿~湿,均匀性较差,自1935年建厂至2005年破产期间,由人工分期分批堆填而成,钻探揭露厚度1.70(ZK118)~46.30m(ZK125)。(2)粉质粘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紫色~黄褐色,一般呈软塑~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场地斜坡及相对低洼地段,钻探揭露厚0.60(ZK102)~6.5m(GK9)。冲洪积层粉质粘土(Q4al+dl):黄褐、土褐色,多呈可塑状,部分呈软塑状,手搓稍具砂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钻孔揭露厚度2.8m(BJDK2)~8.2m(BJDK15)。(3)卵砾石土(Q4el+dl):褐黄、灰白色,主要成分卵、砾石及砂土及少量粘粒,卵砾石母岩矿物成分为石英及云母片等,卵砾石粒径5~120mm,含量约60~65%,磨圆度较好,结构中密~密实,湿,分选性及级配一般,砂土及粘粒含量约35%~40%,为冲洪积成因。该层为强透水层,富水性强。钻孔揭露厚度0.4m(NJZK81)~27.2m(ZK122)。(4)砂土(Q4el+dl):褐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及少量的云母、粘土矿物,间夹少量卵砾石,含量一般不足5%,粘粒及粉砂含量约3~5%,湿~饱和,松散~稍密,为冲洪积成因。该层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岸边近河滩部位,该层为强透水层,富水性强。钻孔揭露厚度0.7m(BK12)~2.9m(BJDK36)。3.3.2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J2S)(1)泥岩(J2s-Ms)主要呈紫红色、紫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较重,局部间夹灰白色砂质条带及灰绿色钙质胶结团,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场地主要岩层,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钻孔揭露单层厚1.2m(ZK137)~42.3m(HK13,未钻穿)。(2)砂岩(J2s-Ss)灰色、浅灰色、灰白色、浅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及粉砂质较重,为场地次要岩层,部分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单层厚0.7m(XK5)~19.1m(XK9,未钻穿)。各孔岩土层厚度高程统计于数据一览表。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拟建线路场地范围内基岩面随原始地形面起伏,越靠近嘉陵江,埋深越大,埋深0.0(ZK196)~47.0(CK6)m,基岩顶面标高143.93m(ZK122)~243.11m(HK14),基岩面倾角5~20°为主,总体与原始地貌一致,局部冲沟地段可达30°左右,局部已开挖地段50°~60°左右,相对高差约100m左右,岩土界面总体起伏较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风化严重,多呈块、碎块状、砂状,少许呈短柱状,岩质软,部分手可直接掰成块,因所处位置不一及岩性差异,原为冲沟斜坡地段的泥岩,其受侧向风化作用严重,厚度大,而所处地势较为平缓地段,基岩受风化作用相对不强烈,场地内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各孔均有揭露,揭露厚0.5m~4.8m。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带: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少许呈块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硬,部分机械破碎较重。各孔均有揭露,揭露厚2.2~66.5m。各孔风化带厚度高程统计于数据一览表。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地处于嘉陵江边,场地内未发现地表水体分布,嘉陵江为区内最重要水系,构成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其一遇汛期,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洪水水位对场地的方案设计及水文条件影响甚大。嘉陵江水位特点是:洪枯明显,水位差大,枯水期水位平稳,洪水期峰高量大,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相对长,一次过程一般6~10天,洪水过程水位变幅大,常达20~30m,使沿江两岸城镇、厂矿、码头等易被淹没。根据水文站历年观察资料及沙坪坝区防汛办公室针对磁器口水位标识的数据,嘉陵江旱限水位约162.0m,常年枯水位173.4m(黄海高程),常年平均洪水位190.97m,50年一遇洪水位193.69m,100年一遇洪水位195.49m。勘察期间,场地段最高水位达到约182.0m该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受人类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差异较大,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补给。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地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7.1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在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小,动态幅度大,无统一地下水位,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总体向场地东侧嘉陵江中排泄。局部卵石位于冲洪积粉质粘土层下部,故构成局部少量的卵石层承压水。调查期间,场区上部松散层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周边生产生活排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分散流的形式排泄至嘉陵江,局部渗入土层并储存在上层松散层的孔隙内,形成潜水。此类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流量、水质变化均与大气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流量减小。局部少量的卵石土承压水主要接受嘉陵江的河水补给,河水水位高于卵石层时,裸露于河床及河底的卵石为补给区。该类地下水零星分布于场地相对低洼地段的覆盖层厚度较大区域(清水溪、童家溪两侧及原特钢厂区内覆盖层厚度较大地段),一般赋存于基岩面之上一定标高,无统一地下水位,水位高程相差大。2.7.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水量一般较小,多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浅部地层成为其地下水补给通道,大气降水一部分顺坡流排泄,一部分沿风化裂隙潜入地下,再从地势低洼处,以泉井形态流出地表。场区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流量受大气降水严格控制,雨季水大,枯季水小。场区内地下水具有补给条件单一、短途径流、就近排泄的特点。由于岩层中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当开挖揭穿贯通性好、延伸远的裂隙则涌水量大,开挖遇封闭性好、延伸短的裂隙则涌水量小。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本次勘察,拟建场地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人防硐室,主要特殊岩土为靠近嘉陵江边厚度较大的人工填土。1、人防硐室:FK0+347~FK0+388段,F匝道隧道顶部3~4m为人防硐室(详见24剖面),该段隧道应加强衬砌,若人防硐室需要保留,应对硐室的侧壁进行加固,并加强监测;若不保留,则可以对硐室采用片石砼进行填塞处理。 FK0+327~337段与人防硐室有交叉,硐室底板标高高于路面标高约13m,但此段F匝道采用明挖施工,对硐室将实施明挖,应注意施工中的安全。 高家花园连接道K0+420、K0+465处与人防硐室有交叉,路面标高与硐室底标高相差1~3m,K0+420段路面高于硐室底标高,建议采用填充处理,K0+465段路面低于硐室底标高,道路开挖时应注意安全。 磁器口隧道K0+600~K0+640段,隧道顶部45m左右为人防硐室,隧道施工时应控制爆破药量,并加强人防硐室侧壁的稳定性监测。2、特殊岩土:场地内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和风化岩石。素填土主要分布于拟建B、C、D、E匝道附近,厚度2.1~44.2m,其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差,为新近机械抛填,结构松散,对各建构筑物的影响为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地面开裂等,以及对桩基成孔的不利影响(塌孔、沉渣控制等)。杂填土主要分布于原特钢厂厂区内的嘉陵江岸坡段附近(主线K1+250~K2+300段),主要为矿渣、炉渣等组成,厚度1.7~46.3m,其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差,对各建构筑物的影响为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地面开裂等,以及对桩基成孔的不利影响(塌孔、沉渣控制等)。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厚度一般1.0~3.0m左右。主线K0+640段清水溪附近、K0+880段童家溪附近存在淤泥或淤泥质土。根据本次初步勘探成果,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该场地各岩土层中本身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但桩孔采用人工施工时作好通风、送风工作。环境水、土腐蚀性本次初步勘察参照我院邻近场地《滨江蓝庭项目》岩土勘察报告及重庆市设计院于2011年10月提交的《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拓宽改造工程(红槽房立交—高家花园复线桥段)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中的水、土试验报告并结合拟建线路沿线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线路沿线场地地下水类型为HCO3·SO4-Ca型,在Ⅱ类环境中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内填土在Ⅱ类环境中对砼、砼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对砼、砼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线路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邻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本项目沿线多处穿越(跨越)现有公路、排污管涵、高压电线铁塔、线杆等,主要的铁路见图3.10-1,各相关建构筑物特征及其与拟建线路的关系详见表3.10-1。表3.9-1沿线建构筑物及管线汇总表建构筑物名称里程位置与拟建线路的关系备注现有沙滨路AK0+220~AK0+340位于路面上约18m已有公路排污管网DK0+000~DK0+060位于路面上约26m已有管线排污管网DK0+310~DK0+350位于路面上约8m已有管线排污管网HK1+353与设计路面基本平齐已有管线排污管网FK0+276位于现有管网下约14m已有管线现有高家花园大桥EK0+320~EK0+400线路下穿已有公路此外,线路沿线分布有较多的给水、排水、通信、电力及燃气等管线,其埋深一般小于2m,局部裸露地表。小型厂房、居民住房分布较密集,待拟建线路范围内居民房全部拆迁完毕后,对道路施工将不会有影响。各建构筑与拟建线路的相互影响详见第五章相关章节分析评价。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方法本次室内岩石试验成果的数理统计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043-2005)第9.1.3~9.1.9条执行。统计中采用的公式如下: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当风险概率=0.05,变异系数≤0.3时,修正系数也可按下式确定。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当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号;——岩土参数标准值。岩土试验统计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3.2.1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本次勘察在中等风化带泥岩、砂岩采取中采集岩样各57组共342件,其中泥岩44组共264件,砂岩样13组共78件,做岩石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成果详见附件4,结果根据《工程勘察规范》按线路分段统计于表4.2-1~4.2-3。表4.2-1主线K0+000~K0+880段、A、B、C、D、E、F、G匝道、凤凰山隧道岩性风化带试验项目样品编号试验单值(MPa)统计件数(n)区间值平均值(MPa)软化系数标准差(MPa)变异系数标准值(MPa)泥岩中等风化带天然抗压ZK16.55.66.1757.30.641.300.187.0ZK368.08.27.4ZK489.38.27.1ZK554.65.66.3ZK636.06.87.2ZK737.08.28.1ZK825.56.16.8ZK877.28.28.6ZK898.07.18.1AK166.06.68.2AK267.07.88.2DK128.09.38.2EK16.08.07.14.6EK95.55.14.8~FK59.09.08.611.1FK78.27.57.8FK1010.211.18.6FK209.08.27.1GK17.58.07.5HK56.66.58.2HK97.17.68.2HK137.06.05.5HK145.14.87.0HK188.07.15.2HK255.66.88.1饱和抗压ZK14.33.53.8754.70.930.204.5ZK365.35.55.0ZK486.35.54.8ZK552.63.34.0ZK633.84.54.1ZK734.65.35.1ZK823.43.54.2ZK874.65.65.8ZK895.04.35.3AK163.94.55.3AK264.55.25.0DK125.25.45.02.6EK13.85.24.6~EK93.03.22.87.6FK55.95.65.5FK75.24.65.3FK106.87.65.8FK205.65.24.5GK14.55.14.8HK54.24.55.2HK94.14.85.2HK134.84.03.8HK143.23.04.5HK185.35.03.4HK253.54.25.1砂岩中等风化带天然抗压AK717.520.221.11822.10.723.890.1820.5DK426.028.629.315.5EK1316.015.518.1~EK4422.021.223.329.3EK4824.125.022.1GK721.021.525.2饱和抗压AK711.913.214.81816.03.570.2214.5DK421.022.321.110.3EK1310.610.311.5~EK4416.615.217.022.3EK4818.018.616.5GK715.015.818.0表4.2-2主线K0+880~K1+250段、国道212连接线K0+000~K0+120段道岩性风化带试验项目样品编号试验单值(MPa)统计件数(n)区间值平均值(MPa)软化系数标准差(MPa)变异系数标准值(MPa)泥岩中等风化带天然抗压ZK1016.36.58.3157.00.641.160.176.4ZK1027.48.29.35.0ZK1036.56.97.1~NK15.06.08.29.3NK77.16.35.5饱和抗压ZK1013.94.25.2154.50.750.174.1ZK1025.15.56.03.2ZK1034.14.34.2~NK13.23.95.16.0NK74.64.23.8表4.2-4中等风化带岩石重度、抗拉、三轴剪试验成果统计表岩石名称岩样编号天然密度抗拉抗剪强度指标(C:Mpa)强度图解法最小二乘法(KN/m3)σt(Mpa)φ(°)C1φ(°)C泥岩FK16-1~525.340.5936.91.1836.92.0525.280.4425.220.51ZK9-1~524.950.4936.11.0436.51.7025.040.4225.040.48ZK98-1~525.280.4534.60.9235.01.5525.180.3825.150.39统计件数993333区间值24.95~25.340.38~0.5934.6~36.90.92~1.1835.0~36.91.55~2.05平均值25.160.4635.871.0536.131.76标准差0.130.07变异系数0.0050.142标准值0.42砂岩EK18-1~523.961.510.953.560.955.5724.001.4623.931.52统计件数331111区间值23.93~24.001.46~1.52平均值23.961.5043.53.5643.55.57由统计表可知:中等风化带泥岩天然重度范围值24.9~25.3kN/m3,平均值25.2kN/m3;中等风化带砂岩天然重度范围值23.9~24.0kN/m3,平均值23.9kN/m3;中等风化带泥岩抗拉强度平均值为0.46MPa,标准值为0.42MPa;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取最小二乘法):φ平均值为36.1°,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为32.5°,C平均值为1.76Mpa,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约为1.59MPa;中等风化带砂岩抗拉强度单值平均值1.50Mpa,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为1.35MPa;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取最小二乘法):φ平均值为43.5°,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约为39.2°,C平均值为5.57Mpa,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约为5.02Mpa。3.2.3岩石变形试验本次勘察在桥梁段的4个钻孔中等风化带岩石取变形试验样,试验成果见附件4,其成果统计于表4.2-5。表4.2-5中等风化带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孔号弹性模量(MPa)泊松比泥岩EK41562.81613.61572.20.330.340.36统计件数33平均值1582.900.35砂岩AK104543.24190.54397.80.220.210.19BK134957.34870.74766.30.160.190.18EK504017.54054.73840.60.230.230.20统计件数99平均值4404.300.20标准差404.500.02变异系数0.090.12标准值4151.180.19经统计:泥岩弹性模量单值平均值为1582.9MPa,标准值按单值乘以0.9的经验系数约为1424.6Mpa,泊松比单值平均值为0.35;砂岩弹性模量平均值为4404.3MPa,标准值为4151.18Mpa,泊松比平均值为0.20。3.2.4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建议设计参数建议值按各工程部位岩层年代变化、岩性变化,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取值原则及依据如下:=1\*GB3①岩体物理性质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平均值;=2\*GB3②岩体的弹性模量标准值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3\*GB3③岩体抗剪强度由岩石室内抗剪强度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内摩擦角φ取0.90,内聚力C取0.3,再乘以时间系数0.95折减;岩土界面抗剪强度根据粉质粘土试验参数选取,饱和工况条件下取天然工况条件下的0.85倍;=4\*GB3④岩体抗拉强度取岩块保证概率值的0.4倍再乘以时间系数0.95折减;=5\*GB3⑤岩体与注浆体界面粘结强度特征值、土体与锚固粘结强度特征值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5.5.4-1、5.5.4-2查取提供;⑥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土工试验成果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⑦岩质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依据岩体完整性、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破碎程度、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表2.1.2-7确定。⑧桩侧土侧摩阻力标准值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表5.3.3-1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⑨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D30-2004)确定。拟建道路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一览表见表4.2-6。表4.2-6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表项目粉质粘土砂卵石土杂填土(饱和)泥岩砂岩天然重度kN/m320*21*(饱和)21*(天然20*)25.224.0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主线K0+000~K0+880段、A、B、C、D、E、F、G匝道、凤凰山隧道天然/7.020.5饱和/4.514.5主线K0+880~K1+250段、国道212连接线K0+000~K0+120段6.44.1主线K1+250~K2+300段、西永隧道接线段7.124.04.617.9岩体抗拉强度(kPa)/159.6691.6岩体抗剪强度C(kPa)20*(饱和)7*(饱和)5*(天然7*)453.21430.7φ(°)15*(饱和)20*(饱和)22*(天然25*)27.833.5岩体破裂角θ(°)/6164岩体变形指标弹性模量(MPa)/997.23083泊桑比/0.350.20道路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强风化120*(可塑)300*(饱和)150*(压实系数≥0.94)300500中风化5001200(软岩)1500较软岩)边坡锚杆孔中M30砂浆与岩土体间的粘结强度kPa20300500(软岩)800(较软岩)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Ⅲ类岩质边坡)φ(°)/5258裂隙①C(kPa)/70φ(°)/22裂隙②C(kPa)/70φ(°)/22层面C(kPa)/40φ(°)/16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强风化0.25*0.3*0.25*0.30*0.35*中等风化0.40*0.50*水平抗力系数MN/m3中等风化50160边坡临时开挖允许放坡率(H≤8m)强风化1:1.51:1.51:1.51:0.751:0.5中等风化1:0.51:0.3边坡永久开挖允许放坡率(H≤8m)强风化≤1:2≤1:2≤1:21:11:75中等风化1:0.751:0.5桩侧土侧摩阻力标准值(kPa)50120不考虑墙后填土重度20kN/m3,综合内摩擦角取25°,杂填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150kPa,人工填土(压实系数≥0.97)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15MN/m4。注:1、“*”为经验值。表中填土参数为现状填土的参数,后期填土和处理后填土相关参数通过相关测试获取。岩土特征及分级3.3.1岩土特征根据现场察看、钻孔揭示及岩石试验结果显示:基岩强风化带岩质为极软岩,岩芯破碎呈散体至碎块状。中风化泥岩属于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至长柱状,易风化崩解。中风化砂岩属于软岩~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至长柱状,耐风化较强,易产生裂隙。在砂岩与泥岩接触带,泥岩易遇水软化,强度降低。勘察区内粉质粘土可塑状,干强度中等;人工填土松散至稍密,力学性能较差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砂卵石土层结构稍密,变异性较低,分布不均匀。3.3.2土、岩工程分级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J,场地土、岩工程分级如下:Ⅰ级(松土):沿线地表种植土、砂土。Ⅱ级(普通土):沿线硬塑状粉质粘土和人工填土(素填土、杂填土)。素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含量15~55%,粒径一般为20~800m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湿润。杂填土主要由矿渣、炉渣、卵砾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等组成,矿渣粒径以2~120mm为主,含量约60~65%,结构中密~密实,稍湿~湿。呈硬塑状的粉质粘土。Ⅲ级(硬土):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Ⅳ级(软石):中等风化的泥岩和部分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此类土在该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此类土在该3.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钻孔声波测试成果(测试成果详见附件5),统计结果见表4.3-1。强风化基岩声波速度2112m/s~2344m/s;中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504m/s~3045m/s;中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2829m/s~3187m/s;岩体完整系数为0.56~0.63。表3.3-1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

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波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Kv岩体风化程度ZK2010.0~12.1泥岩2112~22102162----强风化12.1~22.0泥岩2650~2787273136170.57中风化ZK8213.0~14.4泥岩2118~21832152----强风化14.4~21.0泥岩2680~2779273035850.58中风化ZK1021.0~1.8泥岩2038~20562047----强风化1.8~15.8泥岩2504~2741260234770.56中风化15.8~22.8砂岩2829~2988290837230.61中风化22.8~40.3泥岩2725~2855278836610.58中风化40.3~42.2砂岩3056~3109309139260.62中风化42.2~66.7泥岩2823~2913285037420.58中风化66.7~67.0砂岩3187~3187318740150.63中风化ZK11216.5~17.2泥岩2165~21972181----强风化17.2~32.2泥岩2700~2898280936880.58中风化32.2~33.0砂岩3050~3086306838650.63中风化HK141.0~3.5砂岩2220~23442279----强风化3.5~16.2泥岩2535~2781267035680.56中风化16.2~22.3砂岩2787~3011290037130.61中风化22.3~32.0泥岩2746~2982287037680.58中风化32.0~38.7砂岩2858~3178301138240.62中风化38.7~65.5泥岩2725~3045292037700.60中风化ZK19924.5~26.0泥岩2031~20832060----强风化26.0~32.0泥岩2560~2783266135560.56中风化BK133.0~3.6砂岩2241~22532247----强风化3.6~17.0砂岩2742~3042291237280.61中风化EK422.5~24.1泥岩2035~21292078----强风化24.1~25.6砂岩2746~2830279737050.57中风化25.6~32.5泥岩2639~2833275036110.58中风化HK2527.0~28.3泥岩2033~20872056----强风化28.3~34.0泥岩2549~2782266935350.57中风化结合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成果及重庆地区经验,场地内的强风化带泥岩、砂岩为破碎的极软岩,部分用手可掰成块,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均为Ⅴ级。线路各段中等风化泥岩为较完整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工程地质评价通过对勘察资料的整理分析,对拟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适宜性、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以及边坡的分析评价如下。现状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高家花园至磁器口)地处于嘉陵江边西岸,属于川东红层浅丘斜坡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上覆松散土层厚度0~47.0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地形坡角一般5~20°,局部陡峭地带坡角40~50°。经调查访问,拟建线路范围内除人防洞室外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地现状整体稳定,适宜修建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高家花园至磁器口)。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拟建场地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土、卵石土,根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场地杂填土剪切波速取125m/s,为软弱土;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20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经验值160m/s,为中软土;砂土剪切波速取134m/s,为软弱土;卵石土剪切波速取246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500m/s<Vs≤800m/s,为坚硬土;中风化基岩平均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稳定岩石。根据地区经验及剪切波速试验,线路施工完成后的未来填土等效剪切波速现计算时按现有素填土取值,经现场测试后取值,并校核各段地震效应评价。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公式4.1.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设计方案,按设计线路高程整平场地后各拟建线路分段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及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列于表5.2-1。表5.2-1线路分段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线路名称里程桩号覆盖层厚度范围(m)按设计地坪高程整平后各覆盖层最大厚度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建筑抗震地段分类杂填土(m)素填土(m)粉质粘土(m)砂土(m)卵石土(m)A匝道K0+000~K0+2403.0~8.68.6246.0Ⅱ0.3560.05一般地段B匝道K0+290~K0+355.9510.7~2.92.9134.0Ⅰ10.2560.05一般地段F匝道K0+000~K0+10010.5~15.015.0120.0Ⅱ0.3560.05一般地段K0+100~K0+18215.0~17.817.8120.0Ⅲ0.4560.05一般地段K0+182~K0+2533.0~15.015.0120.0Ⅱ0.3560.05一般地段K0+253~K0+3100~3.03.0120.0Ⅰ10.2560.05一般地段K0+310~K0+7350.00>800Ⅰ00.2060.05有利地段K0+310~K0+765.6870~18.518.5120.0Ⅲ0.4560.05一般地段主线K0+000~K0+25015.0~31.621.310.3148.9Ⅲ0.4560.05一般地段K0+250~K0+3120~15.015.0125.0Ⅱ0.3560.05一般地段K0+312~K0+4200.00>800Ⅰ00.2060.05有利地段主线左线K0+000~K0+2500~4.74.7125.0Ⅱ0.3560.05一般地段K0+250~K0+4200.00>500Ⅰ10.2560.05有利地段K0+420~K0+9200.00>800Ⅰ00.2060.05有利地段K0+920~K1+081.0910~20.820.8125.0Ⅲ0.4560.05一般地段主线右线K0+000~K0+2150~5.15.1125.0Ⅱ0.3560.05一般地段K0+215~K0+3400.00>500Ⅰ10.2560.05有利地段K0+340~K0+9130.00>800Ⅰ00.2060.05有利地段K0+913~K1+081.0910~20.720.7125.0Ⅲ0.4560.05一般地段备注:(1)场地地段划分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统计;(2)各边坡总覆盖层厚度按剖面处深度考虑。根据场地平场后覆盖层厚度以及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度,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可分为Ⅰ0~Ⅲ共四类。其中Ⅰ0类场地为基岩中等风化带出露区,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0s,为建筑抗震设计有利地段;Ⅰ1类场地为基岩强风化带出露区或覆盖层厚度<3m段,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为建筑抗震设计有利或一般地段;Ⅱ场地覆盖层厚度3.0m~15.0m,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150m/s,属软弱土,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Ⅲ类场地覆盖层厚度15.0~15.0m,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150m/s,属软弱土,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道路分段场地类别和抗震地段划分详见表5岩土地震稳定性:场地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该区域覆盖层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及局部少量砂土,本次勘察由于钻孔仅在近江边钻孔地表揭露有较薄的砂土层,为河道新近冲刷堆积形成,河床土体主要是以冲洪积粉质粘土及卵石土为主,只是这些粉质粘土中含少量砂土成分。根据收集相邻地勘报告及经验判断,在河床上可能存在厚度相对较小、且以透镜体形式存在的砂土。经实地调查和访问,线路沿线未见因沙土液化而造成已有构筑物破坏的迹象,周围也未见喷水冒砂等现象。通过工程地质类比法并结合地区经验,沙土液化对本拟建场地的影响较小,不存在砂土液化、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好。主线工程地质评价根据设计意图,沙滨路的设计起点段右接匝道A、B线,于K0+434.00分为磁器口隧道左右双线,再于K1+520.00段出磁器口隧道左右双线,设计止里程桩号为K2+300.00,因此该沙滨路主线氛围K0+000~K0+434.00和K1+520.00~K2+300.00,其设计路面宽32m,设计路面标高188.500m~196.230m。现根据道路特征的不同分段评述如下:①K0+000.00~K0+020.00段该段为一般填方路基段,K0+000.00接拟建匝道A、B线,按设计道路两侧修建挡墙,挡墙顶部标高为194.00m,根据S1-S1’剖面,该段道路设计标高为187.70~188.44m,现状地面高程为179.36~184.43m,按设计回填后,覆盖层厚28~31.5m左右,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按设计道路两侧修建挡墙,回填形成的边坡整体稳定。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②K0+020.00~K0+225.17段该隧道明挖段修建好后按设计于道路右侧修建挡墙(挡墙顶标高为194.00m),需进行整体回填。该路段按设计拟采用桩基础,根据S1-S1’剖面,该段道路为一般填方路基段,设计标高为179.40~188.50m,现状地面高程为175.79~182.01m,现状覆盖层厚度8.00~22.90m,无不良地质作用。明挖隧道修建好后于道路右侧修建挡墙,回填土体整体稳定。桩基础采用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③K0+225.17~K0+251.18段该隧道明挖段道路按设计采用桩基础,根据S1-S1’剖面,该段道路为一般填方路基段,设计标高为175.80~178.40m,现状地面高程为175.90~178.40m,覆盖层厚度为14.20~15.30m左右,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建议桩基础采用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④K0+251.18~K0+434.00段该隧道明挖段道路按设计采用桩基础,根据S1-S1’剖面,设计标高为170.60~178.40m,现状地面高程为166.30~183.20m,覆盖层厚度为1.30~14.70m左右,该段道路左侧为一般挖方路基段,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最大挖方土质边坡11.65m,土体内部易产生圆弧滑动破坏,建议对该段边坡按1:1.75坡率放坡,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建议桩基础采用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⑤K1+520~K1+820.00段该段为一般路基段,该段同国道212连接线K0+390~K0+690并线走,并于K0+690处相接,根据S2-S2’剖面,沙滨路段设计标高为185.24~196.18m,拟建212连接线设计标高196.18~197.68m。沙滨路两侧为212连接线,该沙滨路段道路两侧同212连接线边坡按设计修建13、14号衡重式挡墙。现状地面高程为203.85~210.06m。按设计标高对路基开挖平场后,覆盖层厚度为18.00~25.7m左右,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均为填土出露区,应将原有填土翻挖一定厚度后,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⑥K1+820~K2+300.00段该段为一般挖填方路基段,按设计道路右侧为为堤岸放坡加护坡,根据S2-S2’剖面,设计标高为195.23~196.23m,现状地面高程为187.24~205.42m。按设计对道路进行整平后,道路右侧同设计的堤岸相连,道路左侧局部形成土质挖方边坡,挖方边坡最高约11m,土质为杂填土,土体内部易产生圆弧滑动破坏,建设按1:1.75坡率放坡,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按设计标高对路基填平场平场后,覆盖层厚度为18.00~25.7m左右,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均为填土出露区,应将原有填土翻挖一定厚度后,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主线磁器口隧道工程地质评价4.4.1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预测隧道位于斜坡中上部嘉陵江的右岸,距嘉陵江约20~50m,嘉陵江为隧址区最低排泄基准面。隧址区无地表水存在。主要接受隧址区大气降水补给,但补给区内覆盖较薄,地形坡度陡,降雨后大部分随坡面快速向冲沟排泄,最后泄集于嘉陵江。地表水仅少量下渗形成基岩裂隙水,雨季仅局部存在少量裂隙水,干旱季节则无地下水存在。初勘隧道段钻孔为干孔,同时斜坡地段在隧道通过的相近高程段无井、泉分布,说明隧道通过段地下水贫乏,基本无地下水存在,干旱季节施工时隧道内无地下水存在,雨季时施工隧道洞身段少量的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后形成少量地下水,洞身局部段会潮湿。综上所述,隧道施工受地下水影响小。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有关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得出结论,隧道区地下水水质对砼不具侵蚀性。由于隧道地形条件差,勘探孔难以布置,无适当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故采用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大气降水入渗法进行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公式为:Q=2.74·α·W·L·B/d式中:α——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取0.15W——隧道区年平均降水量(m)L——隧道通过某一富水性分区(段)的长度(m)B——隧道通过某一富水性分区(段)L长度内对两侧的影响宽度(m)d——年平均日,取365天表5.4-1磁器口隧道右线涌水量计算表分段编号起讫里程岩性入渗系数α年降雨量W集水面积A=L×B(km2)隧道涌水量影响宽度B线路长度L(m3/d)1K0+511K0+520砂岩0.251082.680.00953.392K0+520K0+554泥岩0.151082.660.03490.773K0+554K0+598砂岩0.251082.680.044261.044K0+598K0+859泥岩0.151082.660.261696.79合计1102.0由于本地雨季和旱季降雨量差异很大,旱季施工涌水量较少,而在5~9月份雨季施工则涌水量很大,隧道受构造、裂隙影响,局部岩体较破碎,水力通道较好,故预测雨季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1.5倍考虑,最大涌水量为1102×1.5≈1653m3/d。综合分析,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1102m3/d。雨季最大涌水量1653m3/d。4.4.2隧址区稳定性分析隧址区无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区域地质整体稳定。4.4.3隧道洞身围岩分级1、围岩岩体特征隧道围岩岩性为砂岩和泥岩: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地表调查主要发育有2组裂隙,裂隙间距多在1.5~2.0m之间,裂隙结合程度差,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砂岩:灰色、浅灰色、灰白色、浅黄色,中厚层状构造,裂隙间距多在1.5~3.0m之间,裂隙结合程度差,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2、物探测试成果本次初勘在ZK102钻孔作声波测井试验,由测试成果显示泥岩块波速Vp在3477m/s~3742m/s之间,岩体波速Vp在2504~2741m/s之间,Kv在0.56~0.63之间,岩体为较完整岩体。测试成果与钻探揭露岩芯情况基本一致。3、隧道围岩划分依据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中3.6节围岩分级执行。依据隧道区不同岩性,首先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而后考虑到围岩受地下水影响和软弱结构面控制,同时考虑到是否存在高初始应力做出围岩综合分类。一)岩石坚硬程度划分根据隧道区岩石力学性质试验资料,按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划分隧道围岩,泥岩为极软岩。二)岩石的完整程度根据地表地质调绘,隧址区主要发育有2组裂隙,平均间距为1.5~2.0m,结合程度差,结构类型为块状,岩体较完整,本次Kv取值根据地表测绘成果和钻探钻孔的RQD指标确定如下:表5.4-2岩石等级划分表岩石等级岩石名称地层代号饱和抗压强度值(MPa)极软岩石中风化泥岩4.1软岩石中风化砂岩14.5泥岩Kv取0.56,砂岩段取0.62;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划分隧道围岩分级1)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值、Kv值按下式计算:BQ=90+3Rc+250Kv—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泥岩BQ值计算为243.3,砂岩BQ值计算为288.5。2)修正后围岩质量指标[BQ]按下式计算:[BQ]=BQ-100(K1+K2+K3)进行计算。其中修正系数K1、K2、K3取值如下:本隧道旱季无地下水存在,雨季侧壁可能会潮湿,即对进口段和洞身段中风化带泥岩K1按0.4进行修正,洞身段中风化带泥岩K1按0.2进行修正;隧道洞身段裂隙发育有2组,间距多在1.5~2.0m之间,K2按0.1进行修正;隧道均处于岸边斜坡上,切割深度较小,同时隧道埋深浅,初始高地应力已基本释放,隧道不存在高地应力,因此K3按0进行修正。表5.4-3BQ和[BQ]计算结果表桩号岩性RcKvBQK1K2K3[BQ]围岩类别洞口泥岩4.10.56243.30.40.10193.3Ⅴ洞身泥岩14.50.62288.50.20.10258.5Ⅳ隧道深浅埋分界点高度采用下式进行计算:泥岩初分为V级,砂岩为IV级围岩,经计算泥岩深浅分界深度9.2m,砂岩为4.6m。其分级情况:全洞最大埋深25m。该段围岩以中风化带泥岩为主。区域发育裂隙2组,结合差,Vp在2504~2741m/s之间,Kv在0.56~0.63之间,岩体为较完整岩体,Rc=4.9MPa,属极软岩,[BQ]=194.7,围岩等级为Ⅴ综合各因素及隧道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征,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结果为:为Ⅴ级,占全隧道长度的100%。4.4.4围岩稳定性评价隧区在山岭穿越主要地层为泥岩;埋深浅,无高地应力存在。Ⅴ级围岩区围岩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强烈,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地段易出现地表下沉。4.4.5进洞口工程地质评价隧道进洞口里程桩号为K0+512.5,洞口路面设计高程约为163,地面高程约为185m,洞口中心开挖深度22m,洞顶覆盖层厚15m,洞口段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天然斜坡整体稳定。进洞口斜坡坡度15°-30°,洞口与地形线成正交进洞。岩体内发育2组裂隙。进口段岩体较完整。隧道仰坡分析如下:地形坡角约15~30°,上部土体厚度1~6m,岩土界面倾角较陡,约为15~30°,仰坡开挖后,上部土体可能产生整体滑移;下部基岩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可知,①层面与仰坡相切,对其影响小;②裂隙倾向与仰坡大角度相交,对其影响小;③裂隙与仰坡大角度相交,对其影响小。综述,按设计直立切坡后,仰坡整体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总体稳定性较好。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1°。建议采用衡重式挡墙支挡。对顶门上部局部不稳定岩块可清除。4.4.6出洞口工程地质评价隧道出洞口里程桩号为K0+860.8,洞口路面设计高程为176.4m。洞口段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天然斜坡稳定。洞顶土厚3~10m,洞口段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天然斜坡整体稳定。出洞口斜坡坡度15°-30°,洞口与地形线成正交出洞。岩体内发育2组裂隙。出口段岩体较完整。地形坡角约0~10°,上部土体厚度3~10m,岩土界面倾角较陡,约为10~15°,仰坡开挖后,上部土体可能产生整体滑移;下部基岩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可知,①层面与仰坡相切,对其影响小;②裂隙倾向与仰坡反向,对其影响小。③裂隙与仰坡相切,对其影响小。综述,按设计直立切坡后,仰坡整体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总体稳定性较好。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1°。建议采用衡重式挡墙支挡。整体稳定。对顶门上部局部不稳定岩块可清除。A匝道工程地质评价K0+440~K0+538.457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设计标188.440~193.827m,需回填5~8.5m,该段左侧为B匝道,相互基本无高差,无边坡存在,右侧具备放坡条件。根据17-17'剖面,该回填段横向地形坡向指向匝道外侧,对回填路堤整体稳定不利,设计按1:2.00坡率分阶放坡的方案可行。根据A-A'剖面,该段道路沿线覆盖层为新近人工素填土,土层厚18.5~21.30m左右,建议回填前进行清表处理,并将现有填土翻挖一定厚度后,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对坡面作好防冲刷措施,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A匝道K0+160~K0+260段有沙区水厂取水管道,施工时应与相关部门衔接、协调和确认注意做好保护等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B匝道工程地质评价B匝道设计起止里程K0+000~K0+355.951,全长355.951m,起点与拟建沙滨路左线相接,终点与已建沙滨路左线相接,其设计路面宽9.0m,设计路面标高188.440m~195.100m,①K0+000~K0+100段本段为半挖半填路基段,设计标188.440~193.642m,路基左侧需回填0.50~4.5m,右侧需开挖0.50~4.5m,该段右侧为D匝道,为高架段,左侧为B匝道,相互基本无高差,无边坡存在,右侧不具备放坡条件。根据17-17'剖面,该半挖半填段横向地形坡向指向匝道左侧,对路堤整体稳定不利,设计按U型挡墙支护的方案可行。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