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广东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广东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广东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广东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履行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把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员协作老师履行教学任务。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于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希望可以关怀到大家。

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2021设计1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熟悉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看、试验手段猎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争论  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进展学习科学的爱好,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奇妙,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赐予我们的信息特殊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依据你的标准进行分类?

同学争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

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1:依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同学分为戴眼镜同学和不戴眼镜同学同学2:依据性别将同学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老师对同学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1.分类必需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同学3:依据同学是否戴眼镜对男、_进行分类。

同学4:依据同学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老师对同学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老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依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老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老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争论  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争论  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争论  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呈现: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许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呈现。

同学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同学分类的结果呈现在实物呈现台上,同学进行汇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说明:在这个活动期间,同学确定会消逝把物质分类进行究竟的状况,老师在此可以给充分的确定,这样可培育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老师: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

同学思索:略

老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准备,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建的所准备的,所以科学上的分类标准是物质的组建。

活动:请你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依据以往学过的学问,对这几种物质进行归类。

同学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同学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哪类物质?

老师引导同学回顾几种物质的概念

纯洁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

老师:你能对应这些概念对写出的这些物质进行准确归类

同学归类:略

老师:其实对化合物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氧化物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分类,争论:

(1)请你说说氧化物可以分成哪两类?

(2)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建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3)有机物有哪些相像的组建和性质?

同学思索后回答,老师说明:

1.两者在组建上的不同点:无机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组建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像,在分类上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2.有机化合物的相像组建:含碳元素,相像的性质: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造成或产生;大多数难溶于水。

同学活动:请你把刚才的物质归类进行修正,并依据你的学习成果把下列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水、酒精、石蜡、面粉、食盐、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自然 气、汽油等。

活动3【活动】小结

同学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要求将物质之间的分类写成一个图表进行总结。

活动4【练习】当堂作业

履行课本57页练习1(写出物质化学式及注明物质的类别)

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2021设计2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能依据物质的组建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依据物质的组建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假如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争论  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假如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争论  方法是科学争论  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像的性质,故更便利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设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学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日我们连续在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争论  。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假如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许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依据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老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索与沟通]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在分类的标精确     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像性可以关怀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洁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关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问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争论  ,发觉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2CO3,假如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肯定局限,所能供应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熟悉事物的时候往往实行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2、树状分类法

[问]假如我们再连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_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觉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晰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学问进行准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争论  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Ba(OH)2③NaHCO3④NaBr⑤Fe3O4⑥H2O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亲热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日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终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二、分散系(dispersion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索与沟通]依据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依据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问]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假如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转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板书](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分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连续学习。

[点击高考]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以后生成的固体物质

B.将纯水结成的冰放入纯水中,得到冰与水的混合物

C.将食盐溶于水制成无色、透亮     、纯洁的食盐溶液

D.液态空气

解析:选B。纯洁物与混合物的主要区分在于前者由一种物质组建,后者则由不同种物质组建。高锰酸钾受热后生成的固态物质是由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组建的混合物;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冰同样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式均为H2O,是由存在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构成的纯洁物;食盐溶液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由不同种物质组建,属混合物;液态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建,属混合物。

2.(2021年中学高一阶段检测)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准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3O4

B.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CO2

C.酸硫酸H2SO3

D.碱纯碱Na2CO3

解析:选B。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A错误;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H2SO3为亚硫酸,C错误;Na2CO3不属于碱,它是一种盐,D错误。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造成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解析:选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A错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较大,在1~100nm之间,未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FeCl3溶液呈棕_,D错误。

4.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选C。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粒子未能透过半透膜,可以用半透膜提纯胶体。

5.(2021年北师附中高一检测)丁达尔效应当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试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试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争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看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看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看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慧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洁、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造成或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消逝了光柱。

(2)早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造成或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看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早晨。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答案:(1)空气中也消逝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造成或产生丁达尔效应

(2)早晨早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造成或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课堂总结及评价:

同学在学校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分,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1、对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2021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学问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试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试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试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试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看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快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未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造成或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争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造成或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四周的溶液

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四周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争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缘由?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2e-=Zn2+

在Cu上:2H++2e-=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取得电子

我们把: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试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试验④。

结论:两种状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

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需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2021设计4

高一必修1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⑵通过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活动探究,体验定性试验在化学争论  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学问之一。学校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学问,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化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学校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学问的深化。该部分内容在学校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支配,现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同学概念的形成和进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学问在工生产,科学技术争论  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温故知新】

(回忆、思索)在学校你学过哪些能量变化较大的反应?

(回忆、思索)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争论  】

(自学、思索)化学反应总伴随着热量变化吗?通过课本p32,请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放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自学、思索)通过分析课本p32的图2-1,请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凹凸角度分析什么是放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以能量为纵坐标,画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简洁示意图。

(观看、思索)通过观看试验2-1,表述现象,得出结论,履行下表。

试验步骤试验现象得出结论将铝条打磨光,插入装有3ml6mol/l盐酸的试管中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为热反应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观看、思索)通过观看试验2-2,表述现象,得出结论,履行下表。

试验步骤试验现象得出结论将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立刻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为热反应用手触摸烧杯下部用手拿起烧杯(思索、争论)中和反应当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举例说明什么是中和热?假如要通过试验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试验装置和操作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争论、归纳)举例说明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多多益善)

⑤多数化和反应。

(争论、归纳)举例说明常见的

吸热反应有哪些?(多多益善)

(自学、沟通)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生产、工业与科研领域有何应用?

省高中化学教案或课件2021设计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同学主动构建自身进展所需的化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熟悉,有利于同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熟悉,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有利于同学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熟悉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连续进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学问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履行,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争论  、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亲热相关,从学问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学问的巩固、连续和进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殊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试验的观看和关于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规律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准备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熟悉。当同学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熟悉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定使同学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同学对结构准备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熟悉,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试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加了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