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_第1页
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_第2页
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_第3页
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_第4页
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VC重构视角下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转移及发展思路——以池州市承接服装加工业为例摘要:在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和国内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类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为获取竞争优势,近年来基于国内市场的价值链(NVC)重构速度加快,这无疑将会给池州这样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对池州市参与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国内价值链重构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嵌入发达地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重构将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嵌入价值链可能被低端锁定,不嵌入可能会错失发展机遇。突破困境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协调区域经济关系,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利益机制。关键词:NVC;重构;低端锁定;产业转移一、问题提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方面为了打造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和政府对企业环保监管趋严,长三角地区低附加值传统产业按照梯度产业转移的规律正逐步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但这种转移并非产业链的全盘转移,而是企业基于国内价值链的产业空间重构,即把公司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仍留在原地,把其中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通过订单外包的形式向外转移。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池州市常住人口160万,工业基础薄弱,池州市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变化,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城区各生活小区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量的小微型服装加工企业。这些服装加工企业规模很小,多租用小区内的一个车库,或一套住房,或一个沿街门面,内置十几台至几十台数量不等的服装加工设备,工人多来自于池州本地。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不仅在池州主城区存在大量的服装加工企业,在池州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以及贵池区所辖各乡镇都散布着大量的小微型服装加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这些企业主要成立于2010年至2015年,而在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安徽省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申请。所以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于2010年后涌现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孤立事件,其背后有着种种的社会经济根源,与长三角地区的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NVC)密不可分,是长三角地区低附加值传统产业链国内重构的一个缩影。本文拟通过引入国内价值链相关理论,对池州市参与长三角传统纺织服装业国内价值链重构进行实例分析,探索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面临的困境,从而为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建议,也为中西部其他经济落后地区融入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提供借鉴和参考。二、研究的理论基础Porter(1985)首次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竞争优势问题进行研究,其后Gerefffi(1999)提出全球价值链(GVC)概念。价值链理论是一个从微观层面审视产业升级的新兴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分为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各环节所蕴含的价值是不均衡的,其中位于价值链两端的上游研发与下游销售环节的利润最为丰厚,而处于中间的加工组装环节利润较薄[[]赵西三.国内价值链重构下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135-141.]。价值链理论通过对价值环节的分解和产业的空间重构,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快速推动了国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由于我国长期被压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取的收益非常有限,向高端产业升级出现被[]赵西三.国内价值链重构下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135-141.[]赵西三.国内价值链重构下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135-141.[]刘志彪.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10.综合目前广大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国内学者对长三角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的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理论角度展开研究,缺少对欠发达地区实际嵌入传统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实例分析。三、池州市嵌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NVC重构的实例分析(一)池州市嵌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NVC重构的基本概况1.主要嵌入年份通过调研发现,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成立年份集中在2006-2010和2011-2015两个年份段(见表3-1),其中2011-2015年成立企业数为329家,占目前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数量的64.13%,2010年-2015年是长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年份,为了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安徽省在2010年成功申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因此,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嵌入时间与长三角地区发达城市服装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时间是相吻合的。表3-1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成立年份表年份数量(家)所占比重(%)2000年前10.22001-2005163.12006-201014728.72011-201532964.02016-2018204.0合计513100数据来源:根据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2.嵌入企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对工业企业的界定标准,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中:微型企业为107家,小型企业为306家,中型企业为46家(见表3-2)。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占比过小,缺少大型服装生产企业。表3-2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规模分类 规模数量(家)所占比重(%)大00中469小36070.2微型10720.8合计513100数据来源:根据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3.嵌入企业主营业务分布情况池州市目前的服装企业以服装加工制造、来料加工为主,占比达89.3%,兼营服装制造、销售的企业仅占10.5%,专营服装设计的企业仅有1家(见表3-3)。也就是说目前池州市的服装加工企业主要承接来自江浙一带的来料加工业务和服装外发加工业务,自行开展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非常少。从整个工业生产产业链来看,产品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上,单纯的生产环节获得的利润是非常少的。从池州市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显示,池州市服装加工业每年的利润总值在一亿元左右,平均到每家企业的利润不足20万元,由此可见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表3-3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主营业务分布 主营业务数量(家)所占比重(%)服装加工制造、来料加工45889.3服装制造、销售5410.5服装设计10.2合计513100数据来源:根据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4.嵌入企业在池州市的地域分布情况池州市的行政地域主要包括三县一区,即青阳县、东至县、石台县和贵池区。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这513家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贵池区和东至县(具体数据见表3-4),其中又以贵池区为主。通过进一步的调研,发现贵池区的服装加工企业中只有不到30家规模以上企业集中在池州市的几个工业园区——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集中产业区、梅里工业园区,其余的服装加工企业(主要是小、微型企业)散布于乌沙、马衙、梅龙、驻驾、晏塘等贵池区下辖的各个镇,甚至还有60余家企业散布于池州市主城区的各个生活小区内。表3-4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地域分布地域数量(家)所占比重(%)贵池区30459.3东至县16532.2青阳县326.2石台县122.3合计513100数据来源:根据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5.池州市近年来服装类生产产量根据池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对2013-2018年池州市服装类产量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从2013年至2016年,池州市服装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从2017年开始下滑,2018年服装产量相比于2017年大幅下滑(见表3-5)。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信息显示,2018年池州市服装类产量大幅下滑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导致来自江浙一带的服装外发加工订单大幅下降。表3-52013-2018近六年池州市服装类产量数据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产量/万件1886288438384856.54336.32718.5数据来源:池州市历年统计年鉴。(二)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嵌入长三角NVC重构发展面临的困境1.缺少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布局分散,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从池州市嵌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国内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没有得到较大改善。这样的局面与池州市地方政府对嵌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国内价值链低端生产环节所持的消极态度是有很大关系的。池州市政府几乎没有针对本市服装加工业的发展出台过相关的支持性政策,也没有采取过相关措施对本市服装加工业发展进行规范和培育。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缺乏统一布局规划,除少量规模企业集中于工业园区等产业聚集区外,其他小微型企业散布于各个乡镇和城区生活小区。这样的布局增加了企业间相关资源获取和信息沟通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很难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2.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效益低下,缺乏长远发展机制在池州市众多服装加工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属于小微私营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场地简陋,生产设备落后,甚至很多企业采用发达地区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虽然称为企业,但从生产组织形式看,将其归为加工作坊更为合适。这些企业的企业主在当地被俗称为“小老板”,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家该类型的企业,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获取的数据显示,这些“小老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为初高中学历,几乎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这些企业主极度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营销理念,缺少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规划。其日常工作主要是利用之前在外地从业时积累的社会资源获取订单,然后组织工人生产。这些企业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为客户提供服装加工服务收取的加工费,而每件服装加工获得的平均纯利润不足5元,对于服装产业中利润较高的设计、营销环节少有涉足。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非常落后,极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四、引发的思考及政策建议(一)引发的思考1.池州市为什么对嵌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NVC持消极态度?池州市对嵌入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加工制造环节持消极态度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服装加工业与池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不大。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常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池州市的服装加工业在池州市经济发展中如同一座孤岛,与池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不大。因为池州市服装加工企业以开展简单的加工贸易为主,服装生产所需原材料、辅料多由委托方提供,加工后的成品交付给委托方运到外地销售,形成了一种“两头在外”的加工生产模式。这种现象不仅在本地企业中很普遍,外地转移来的企业也是如此。例如,从2017年开始,迫于环保的压力,嘉兴部分服装企业迁往池州江南产业集中区,但是这些外迁企业仅仅是把企业的生产部门迁往池州,企业的总部、设计、品牌等仍然留在嘉兴,形成总部——基地生态体系。所以池州市的服装企业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地就业之外,与池州市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无太大关联,对池州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二是地方政府对嵌入NVC低端制造环节存在顾虑。对于池州市这样一些相对落后的被转移地区来说,并不甘心按照这样的价值链分工模式被动接受这些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因为,一方面从众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实例来看,嵌入国际价值链(GVC)低端生产制造环节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廉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只能获得微博的利润,被发达国家压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升级的压力很大。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构中,欠发达地区同样存在被低端锁定的担忧。另一方面,为了谋求自主发展和自身的利益,欠发达地区政府在产业规划时往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目标,这些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往往与被转移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不符。2.落后地区要不要积极嵌入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嵌入发达地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重构,欠发达地区将面临一个两难困境——积极嵌入可能被低端锁定,消极嵌入又可能错失发展机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假设一国只存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发达地区A,另一个是欠发达地区B。根据梯度理论,A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有了向B地区转移以获取廉价生产要素的需要。因为产业转移主要是市场力量决定的,所以A地区的传统产业有转移和不转移两种选择。对于B地区来讲,在市场和服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安排的双重作用力下,B地区无权拒绝这些转移产业的进入,但是B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对待转移产业的态度可以有积极主动接受和消极被动接受两种。这两种态度对发达地区A和自身带来的收益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如果B地区积极主动,为转移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转移产业在本地能够快速发展壮大,并形成规模效应,A、B都能从价值链重构中获取较大收益(假设为A为10、B为5单位)。如果B地区对转移产业的发展持消极态度,则转移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就缓慢,A、B地区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假设为A为5、B为2.5单位)。如果A地区的产业仍留在原地,不进行价值链重构,则A、B地区的收益均为0。A、B地区价值链重构博弈模型如下:A\B积极嵌入消极嵌入转移10,55,2.5不转移0,00,0从上述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在A向B转移产业时,B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A、B地区能获得最大收益。虽然这些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低,但是产业转移是个中介,它很可能将发展机会传播给落后地区。因此,积极融入国内价值链重构体系,落后地区可以培育与自身要素相匹配的工业生产体系,并能够进一步利用通过嵌入NVC获得的学习功能,把在某一价值链中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另外一条价值链的升级活动中,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产业升级[[]刘志彪[]刘志彪.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4):1-14.(二)政策建议1.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中要处理好区域利益协调问题价值链中各环节所蕴含的价值是不同的,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也是一个利益在不同地区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国内价值链的重构往往是企业从自身获取最大利益角度出发,把本企业的生产环节分解,然后根据市场筛选,在国内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在这个价值链重构过程中,广大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市场、缺乏高级生产要素,所以在价值链中往往被定位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而这个环节蕴含的价值是最低的。也就是说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重组,落后地区在这个分工过程中获取的预期收益是比较小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也被视为一个利益主体,它也存在强烈的逐利动机,区域与区域间也存在激烈的利益争夺。当一个地区的政府认为嵌入某个产业的低端环节并不能给本地区带来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因为转移产业会对本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从而给本地区带来负收益时,那么该地区的政府对参与该价值链的构建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具体表现为漠视本地区参与该价值链构建(池州市服装加工业发展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阻碍本地区企业参与该价值链的构建。因此,经济发达地区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在国内价值链重构时,不能只单方面顾及自己的利益,也要兼顾欠发达地区的利益。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对当地原材料、服务的购买,提高转移产业与当地产业的关联度;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可以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等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此把区域协调由行政协调转变为利益协调,充分调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积极性。2.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要充分尊重市场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本质上就是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在这个重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各种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由于行政区划的广泛存在,地方政府为了争夺利益,常常会利用行政权利干预市场,造成市场扭曲,从而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样必然不利于长三角低附加值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所以,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在传统产业国内价值链重构中,要充分尊重市场,转变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并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政府与市场利益脱钩,以此弱化地方政府对市场行政干预的动机。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要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跨区投资、生产的统一、开放的市场,消除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动的障碍,降低价值链重构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在长三角地区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尽量确保各类型的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能受到同等对待、平等参与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