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生态产业带建设情况汇报黄河在我县境内入海,它见证了垦利的变迁,凝结了垦利的历史,是垦利宝贵的资源财富。县政府提出以“一城一带三区”为主线,以沿黄大堤为轴线,突出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两个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打造130公里沿黄生态产业带的战略决策,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基本情况

(一)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天生一条黄河,天生一个黄河口,黄河入海口就在垦利。万里黄河穿崇山峻岭,越黄土高原,走中原大地,在我县境内蜿蜒130公里后注入渤海。据统计,我县沿黄土地总面积33.5万亩,其中滩区面积24万亩,展区面积9.5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近年来,许多城市依靠黄河大力发展沿黄产业,如兰州、银川、郑州、济南等地沿黄产业带发展风生水起,相对于这些地方,我县具有唯一的黄河入海口、良好的沿黄土壤植被、鲜明的生态特色、独特的湿地风光、多样的民俗文化、丰富的休闲观光农业等,发展沿黄生态产业带具有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二)生态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县沿黄各镇、街道充分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董集镇建设5万亩东营西郊现代农业示范区;郝家镇将耿家、薛家、孙家、宋沙等8个特色农业村整合成绿色生态观光园,引进东营舜景农业观光园项目;胜坨镇重点发展集文化娱乐、生态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伟浩、绿岛、和利时水岛等特色庄园;垦利街道辖区内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黄河文化园、黄河华滩生态文化公园等已渐成规模,成功举办了多届桃花节、蜜桃采摘节;黄河口镇依托五七干渠两侧土地积极打造观光农业产业带,已建成万尔农家生态乐园和北宋圈耕读穗月生态农庄。

(三)旅游项目稳步推进。一是景区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拥有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6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旅游强乡镇3处,旅游特色村6处,旅游市场已从输出型组团社向输入型地接社发展。二是在建项目顺利实施。黄河口华滩生态文化公园修建9000多米电瓶车路、2000多米木栈道和独具特色的景观桥,景区内移植梨树300余亩,大面积种植了油葵、蜀葵和秋葵,形成了三季有花、香飘四野的旅游景观。天宁寺文化旅游区大雄宝殿竣工落成并正式对游人开放。

(四)生态林业初具规模。依托沿黄生态绿化工程发展生态林业,在黄河大堤两侧及南展区实施“两带、三区、四节点”工程。目前,87公里沿黄生态林工程全面铺开,兴隆林场、天宁寺林场、垦利生态林场初见成效,县域骨干路域实现绿化贯通,生态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工程完成后,将实现黄河南岸森林、湿地资源双增,形成“岸绿、景美”的百里生态绿色长廊。

(五)民俗文化前景广阔。南展区是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黄河下游河段防凌防汛问题而设立的,展区群众在70年代搬到沿黄大堤房台居住,形成独具特色的房台村。房台村民风淳朴,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如黑陶制作、草编、剪纸、手工粗布和布鞋等工艺仍在民间流行。其中,黄河口草编已被列为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头黑陶、虎头鞋被列为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沿黄民俗旅游商品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广受市场赞誉。

二、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县沿黄区域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人文景观和农业园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产业带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科学统一规划。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镇、街和多个县直部门各负其责、重点突破,又需要相互协作、全力推进。在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上,县里虽然有明确分工,但目前尚处在农业局管农业园区、旅游局管旅游项目。各镇、街条块分割的浅表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由于没有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科学统一的编制规划,项目建设上大多呈现“小、弱、散、差”的状态,存有各自为战、风格雷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黄生态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基础设施薄弱,景区功能比较单一。我县旅游景点虽然比较丰富,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短途假日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如部分景区间的交通环线不够通畅,大多旅游景区功能结构较弱,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较少,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即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客仍然面临着乘车难、住宿难、购物场所少等问题,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链,难以发挥服务业拉动消费的强大作用。

(三)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尚需优化。一是小农经济烙印明显。从总体上看,沿黄农业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棉花、畜牧、水产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土地流转率较低。目前,除东营西郊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华滩生态文化园、黄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等3个园区实行了土地流转外,沿黄其他土地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滞后。由于缺乏具有强力引导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与二三产业联系不够紧密,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较小。

(四)文化产业薄弱,资源整合亟待加强。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商品生产渗透到精神领域的结果。黄河在垦利入海,成就了长河入海、黄蓝交汇的雄浑壮阔,大河息壤造就了一片生态天堂。我县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也造就了垦利“团结、和谐、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但是,从推进文化产业和沿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上仍存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理念落实不到位;运用文化产品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不强;面向游客的大型文化演出活动较少;经营机制不够灵活;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和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高点定位,科学编制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规划。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发展理念,对全县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构筑起生态旅游大开发、高效生态农业大发展的新格局。在发展定位上,应遵循“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主题、功能互补”的原则,将沿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精心打造以黄河口生态游为龙头、沿黄风情游为主体、北方鱼米之乡为目标的沿黄百里生态风景长廊,尽快实现点上突破、线上串联、面上提升。在规划建设上,按照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总体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根据现有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分布状况,着眼长远、整合资源,请名家、聘高手,面向海内外专业队伍公开招标,要以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以一流的规划引领一流的建设,把亮点做亮、优势做大、重点做强。在项目选择上,既要坚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规划、群众需求、文化休闲“四符合”标准,也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敢于探索创新,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手段推进发展,多上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高名外”项目,把资源优势利用到极致,确保项目的档次和水平。

(二)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沿黄旅游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同质化资源需要差异化产品,类同化市场需要错位经营的理念,做到全县旅游业发展“一张图”、“一盘棋”,改变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状况,强化沿黄生态产业带旅游业同源异质的互补功能,形成资源共享、配置合理、扬长避短、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育沿黄生态产业带的主打旅游项目和标志性产品。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景区升级改造,逐步完善景区设施,扩大规模,以项目为龙头,推动旅游产业链不断拉长。对今年确定的黄河大坝旅游线路、游客集散中心、天宁寺综合文化旅游区、蓝湖度假区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要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加快推进。要突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入海、新生湿地、珍奇鸟类、野生植物四大特色,精心打造河海交汇、万鸟竞翔、长河日出、芦花飞雪等独特旅游精品。三是加快景区升级,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创建5a级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品牌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发展基金,以塑造“接待规模大、服务质量高、市场环境优、队伍素质强”行业形象为目标,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在垦利吃的放心、住的舒心、游的开心。

(三)突出特色,着力发展沿黄生态高效农业。

充分发挥沿黄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产业聚集、协调开放”的原则,以龙头带园区、以园区促产业、以产业联农户,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经营机制等内容,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沿黄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在农业产权制度上深入探索,逐步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倡导土地向大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适度集中。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重点打造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由农民单一经营向企业化运营的转变,促进沿黄优势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壮大园区规模,构建高效生态产业新格局。在巩固提升已具规模的26处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黄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东营西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黄河口现代农业产业园、郝家镇润景生态观光园、垦利街道春和景明现代渔业示范区、永安镇一邦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园、等10处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发展休闲农业,搭建生态产业新平台。主打“周末休闲哪里去,东营近郊游垦利”品牌,保留并重点包装南展区2至3个黄河民俗村落,突出“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主题,有计划的对房台村土地进行集中复垦、集约经营。加快沿黄苗木培育、林下经济、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启动生态农业合作研究和菜篮子工程示范化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农家乐集聚区、果蔬采摘园,打造一流的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居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沿黄生态农业园区。

(四)深入挖掘,促进地域文化与沿黄生态产业融合。

文化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要通过挖掘和拓展黄河口文化内涵,丰富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内容,以大产业推进黄河口文化大融合,以黄河口文化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一是深入挖掘整合黄河口文化资源。垦利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优势独特。开发移民文化,展示垦利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精神特质和包纳天地、涵括古今的胸襟;开发“红色文化”,利用渤海垦区抗日根据地和英雄人物的影响,以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为载体,突出山东“小延安”的地位;开发“黄河文化”,黄河在垦利入海,理所当然应是黄河文化的荟萃之地,垦利最有理由、最有资格对黄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做一个总结;开发“石油文化”,打响“胜利油田在垦利诞生”的品牌;开发“佛教文化”,建设天宁寺佛教文化公园,打造知名佛教圣地。二是以黄河口文化促进沿黄生态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黄河口文化,增强人们的认知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品位。把文化元素更多的植入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用文化内涵发展旅游项目,用文化理念助推农业园区,积极构建地域文化与沿黄生态产业带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创新文化产品营销方式。黄河口文化、沿黄生态产业联系密切,在宣传推介、产品营销等市场开拓环节具有较好的融合性、互补性,要充分利用黄河口文化博览会和各类节庆活动,搞好文化产品的展示和推介,为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强信息化营销,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搭建宣传营销新平台,拓展营销新领域。

(五)多元投入,构建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融资体系。

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性投入。1971年至1978年,为解决黄河下游防凌问题,保障胜利油田开发建设,国家计委和水电部批准兴建了南展工程。2008年7月,国务院《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国函〔2008〕63号)取消南展宽区。30多年来,我县56个村、4万余名群众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南展区从董集镇罗家村到垦利街道西冯屋村的沿黄线路,也是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的主战场,建议县政府以产业带建设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在用好上级专项发展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项目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沿黄生态产业带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县政府和各镇街在相关资金安排使用上要给予倾斜,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农业园区建设,为沿黄生态产业带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产业带项目投资和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将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转让给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发、经营,激发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和发展活力。四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进一步扩大沿黄生态产业带对外开放力度,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农业园区建设中,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新格局。

(六)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沿黄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明确领导责任,强化组织协调,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对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促进工作扎实开展。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