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_第1页
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_第2页
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_第3页
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_第4页
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

1错误记忆的测量在司法程序中,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跟踪器通常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今有关人类记忆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类记忆并不是对过往经历的原版再现(literalreproduction),而是一种容易产生错误和歪曲的建构性(constructive)过程。这不禁让人联想,司法审判中的目击者证词完全可靠吗?目击者根据自身回忆提供的目击证词,是否就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呢?研究表明,这种怀疑绝非杞人忧天。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在犯罪鉴定时,开始采取更为可靠的DNA技术。在一项统计中发现,110名经DNA测试后无罪释放的人们中,约2/3的人是错误目击证词的受害者。有关目击证词的大量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从犯罪现场的环境特征(如灯光颜色、照明水平)、罪犯的个人特征(如种族、是否携带武器),到目击者对嫌疑犯的辨认程序(如嫌疑犯队列呈现方式,是否给予反馈)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目击者对事故记忆的准确性。记忆心理学家E.Loftus的研究表明,目击者记忆容易受到事后询问而被歪曲。一般而言,事后信息歪曲记忆的程度与个体的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有关。有的个体可能容易受到误导信息(misleadinginformation)的干扰,而另一些个体则不易受其影响。在测量个体的受暗示性方面,Gudjonsson受暗示性量表(GudjonssonSuggestibilityScale,简称GSS)是当前较为权威的量表之一,且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GSS所测得的受暗示性,是指个体在被访谈者(interviewers)质问情景中的受暗示性(interrogativesuggestibility),为了行文方便,以下将其简称为受暗示性。它取决于个体在被访谈者质问,且对情境中信息不确定时,应对访谈者的策略。这些策略又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个体对正确答案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对访谈者的信任程度(interpersonaltrust);对成功的期望(expectations)。GSS至今已发展出了GSS1和GSS2两个版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采取了犯罪情景作为测验材料,后者采取了非犯罪情景作为测验材料。本研究中,我们参考了以犯罪情景为测验材料的GSS1,以团体测试的形式,力图探明下面两个问题。首先,从测验步骤上讲,与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Loftus的误导信息干扰范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先学习,然后给出误导信息干扰被试,观察被试受误导信息干扰的程度。换言之,GSS的测验过程,实际上也是诱发被试错误记忆的过程,而这种错误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的受暗示性。因而,本研究的第一问题是,采取更为高效、情境压力更小的团体测试,是否也能诱发出被试的错误记忆?其次,我们还力图考察这种错误记忆的特点。为此,我们操纵了错误记忆研究中常见的两个自变量:材料呈现时间(20秒、40秒)与测验次数(初测、两周后重测),来考察错误记忆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在后文详细的实验步骤还可以看到,GSS的测验过程可以看作是在人工环境下模拟了目击者记忆和警察询问过程。因而,考察本实验情境下错误记忆的特点,对目击者记忆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另外,一些研究者利用GSS,考察了受暗示性与一些人格和能力因素的相关。Liebman等人认为,从个体差异的角度(individualdifferencesapproach)考察受暗示性,是对实验研究途径(theexperimentalapproach)的有益补充。他们还认为,关于受暗示性的个体差异的知识,有助于减少在质问情景中,被试受误导信息干扰的可能性。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尝试了测量社会期望性(socialdesirability)、自尊(self-esteem)、心理控制源(内—外控维度)(internal—externallocusofcontrol)和视觉想象生动性(vividnessofvisualimaginary)四个因素,来检验本研究情景下的受暗示性与这些因素的相关。在Polczyk等人的研究中,发现了社会期望性与受暗示性的正相关。在Liebman等人的研究中,他们观察到心理控制源与受暗示性的正相关,但Polczyk的研究却没有获得这种相关,可能是由于两者所用的心理控制源的测查量表并不相同。在Polczyk的研究中,还观察到视觉想象生动性与受暗示性之间的正相关,他认为,被试生动的视觉想象生动性有助于被试虚构记忆细节,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从而接受暗示信息的误导。近年来,关于错误记忆的电生理和脑功能成像研究也表明,视觉想象有助于错误记忆的产生。最后,我们还预期,自尊水平越高,被试可能越不容易受主试和误导信息的影响,受暗示性也应该越低。2方法2.1测试对象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共计112名,其中女生89人,男生23人,年龄17~22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错误记忆实验。2.2性侵未成年人的社会期望性2.2.1以Gudjonsson受暗示性量表的第一版(GSS1)中的故事为基础,经翻译,并替换了相关的人名、地名之后,制成一段长度为323字的小短文作为学习材料。而测验阶段被试要回答的问题,也做了相应的修改。2.2.2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Marlowe-CrowneSocialDesirabilityScale,简称MCSD)此量表共计33题,用以测量被试的社会期望性。研究表明,在MSCD得高分较之得低分者对社会性强化反应更明显,对攻击有更强的抑制,对社会影响更为顺从,这些人完成操作任务时更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2.2.3自尊量表(Theself-EsteemScale,简称SES)此量表共计10个条目,要求受测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自己,用以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得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2.2.4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nternal—ExternalLocusofControlScale)此量表由Rotter编制,共计29题,用以测量被试的心理控制源,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结果负责,即认为个人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心理控制源的外控性是指人们认为事件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影响,如运气、社会背景和其他人。2.2.5视觉想象生动性问卷(VividnessofVisualImaginaryQuestionnaire,简称VVIQ)此量表由英国学者DavidF.Marks设计,它提供了4个想象情景,每个情景又由4个项目组成,供16个项目,要求被试对每个情景进行视觉想象,并根据想象的生动性予以主观评定,评分越高,想象越生动。评定时,分睁眼评定和闭眼评定两种,两者得分之和为总的视觉想象生动性。2.3实验步骤2.3.1gss的基本程序程序可分为如下五步:第一步,学习阶段。将GSS1中犯罪情景故事以两张PPT呈现,每张PPT的字数大致相等。将PPT中的故事投影在教室的屏幕上,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记住故事。根据每张PPT的呈现时间将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共计88人(实际上采取了相同的测验程序在两个班分别进行了集体实验),观看每张PPT的时间为20秒,下文将他们简称为20秒组;第二组被试共计22人,观看每张PPT的时间为40秒,下文将他们简称为40秒组。第二步,自由回忆测验。在学习完成后,即要求所有被试进行即时自由回忆,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回忆出故事的全部内容,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答题纸上。自由回忆测验的时间约为5分钟。第三步,第一次屈从程度(记为yield1)的记录。在自由回忆后,教师开始讲授其他与此测验无关的课程内容。约45分钟后,要求被试回答20个问题。这其中供5个真问题,15个为暗示性问题(suggestivequestions)。例如,一个问题是“劫匪们拿的是刀还是枪”,而情景故事中并没有提劫匪使用武器的问题。又如,一个问题是“警察有没有开车将这名女子送回她所住的旅馆”,而情景故事中并没有提有关警察接送女子的情节。这两个问题均为暗示性问题。测验时,给每名被试发一张答题纸,要求被试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对这20个问题进行作答。第四步,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及第二次屈从程度(记为yield2)的记录。当被试回答完所有问题后,主试予以负反馈,其指导语为:“你们有一些错误,现在请你们仔细检查问题,再重新作答一次!”在负反馈时,主试保持较为坚定的语气。负反馈后,立即发下另一张答题纸(与第三步中的答题纸完全相同),要求被试对20个问题重新作答。第五步,第三次屈从程度(记为yield3)的记录。为了观察GSS所诱发的错误记忆的动态变化特点,不同于标准的GSS程序,我们在上述测验两周后,又重新发放20个问题的答卷(与第三步中的答题纸完全相同),要求被试第三次回答问题。这次并无特定的负反馈,只要求被试尽可能根据最初学习的情况准确作答。记录真实记忆的得分和受暗示性的四类得分(shift,yield1,yield2,yield3)。在测量真实记忆得分时,将材料分为40个要点,被试完全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一个要点的部分内容得0.5分,满分40分,并由两名心理系本科生对所有被试的真实记忆得分进行独立评定。Yield1、yield2、yield3分别代表对15个“暗示性问题”回答为“是”的次数,这反映了被试受误导信息暗示的程度,也是错误记忆的程度。Shift为被试在yield1和yield2两次测量之间,答案改变的次数,它代表了被试受主试负反馈的影响程度。2.3.2社会期望、自卑感、心理控制和视觉想象的生动性测量采用上述的量表,我们还以20秒组被试为对象,对社会期望性、自尊、心理控制源和视觉想象生动性进行了测量。2.4测评次数初测/重测采取2×2两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一(被试间变量)为材料呈现时间(20秒/40秒),自变量二(被试内变量)为测验次数(初测/重测)。因变量为yield的得分,即20秒组与40秒组各自的yield1和yield3得分。3结果3.1测量方差分析以材料呈现时间和测验次数为自变量,记录Yield1和Yield3得分其结果见表1。对材料呈现时间和测验次数两个变量,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测验次数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95)=14.083,p<0.01;材料呈现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95)=45.697,p<0.01;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95)=2.034,p>0.05。3.2评定结果分析20秒组与40秒组的自由回忆成绩分别由2名心理系本科生独立评定,其结果如表2。评定者1和2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很高,其相关系数为0.971,p<0.05。以平均分计算,两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成绩差异极其显著,t(109)=6.00,p<0.01。3.3相关矩阵的确定自由回忆成绩、Yield1、Yield2、Yield3、Shift、社会期望性、自尊、心理控制源、视觉想象生动性等因素的相关矩阵如表3。4讨论4.1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本实验发现,无论是材料呈现时间多长,均成功诱发了被试的错误记忆。在实验过程上,本实验条件下的记忆过程与目击者记忆过程略有区别,前者的学习材料只是一个文本犯罪情境故事,而后者则是真实的犯罪场景。但是,从信息编码时间、记忆保持时间以及信息提取过程由采访者的提问引发三个方面,本实验条件均与真实情境具有相似之处。从实验程序上看,本实验条件下的错误记忆主要由误导信息干扰引起。这从侧面表明,在对目击证人的询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提法(特别是不要使用错误的预设前提),以免减少被试的错误记忆。例如,“这名女子的眼镜在争斗中被打碎了吗”就蕴含了错误的前提,即该女子一定使用了眼镜,而文中并没有涉及这一点。通过操纵材料呈现时间和测验次数两个重要变量,本实验还考察了错误记忆的特点。实验发现,材料呈现时间越短,错误记忆效果越强(见3.1)。而材料呈现时间可以看作真实记忆的反映,这可以在两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成绩差异上体现出来(见3.2)。因而,在本实验情景下,真实记忆越弱,错误记忆越强。从受暗示性的角度讲,被试正是由于真实记忆的缺乏,导致对自己判断不确定,从而更加容易受到事后误导信息的干扰。与本实验条件类似,在真实情境下,目击者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注意犯罪过程,对犯罪细节的编码也很可能不够深刻,这使得他们在事后调查过程中,很可能被不适当的询问方式误导。本实验结论还表明,重测比初测时错误记忆的程度也显著增加。错误记忆一经产生,就及其顽固,不仅难以衰退,反而增加了。这一发现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来源监控理论框架(SourceMonitoringFramework)认为,来源混淆是产生错误记忆的原因之一。本实验中,由于重测之前被试已经接受了误导信息的干扰,被试可能很难区分哪些信息是在学习阶段接受的,哪些信息又是在测验阶段接受到的。例如,原文中说“这位女子被带到附近的一个派出所”,而对应“暗示性问题”则是:“这名女子被带到了市公安局吗?”在第一次答题时(yield1的记录),被试可能会因为刚刚保留的清晰记忆,对“暗示性问题”做出否定问答。而在两周后(yield3的记录),被试可能已经难以记清女子到底是被带到了派出所还是公安局,也即发生了来源记忆的丧失,从而可能对“暗示性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第二,两周的时间间隔显然会导致被试真实记忆水平的下降,而在本实验情景下,真实记忆下降将会导致错误记忆的上升。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重测时错误记忆上升也可能是遗忘过程的副产品。由于采取了被试内设计,本实验中尚无法分离出重测效应和时间效应,我们将在以后的类似实验中采取被试间设计解决这一问题。总之,本实验结果证明了本实验程序诱发被试错误记忆的可行性,该研究范式也相比以往有关词语错误记忆的范式(如DRM范式)更具生态学效度。我们还认为,在未来的错误记忆研究中,在保证一定内部效度的同时,研究者若能更注重实验的外部效度,将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记忆特点。例如,Loftus等人对被压抑记忆的研究,Kassin等人有关虚假供词的研究,Conway等人有关自传体记忆中错误报告的研究等等都很好地注重了错误记忆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这类研究有助于理解日常生活记忆的建构性本质。4.2视觉想象生动性与错误记忆的相关结果并不显著相关,标准gss测试的第二性主要本研究发现,受暗示性与被试自由回忆的成绩具有显著相关,这再次表明了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关系,真实记忆越差,就越可能犯错误,就越可能受误导信息的干扰。本研究还测量了受暗示性与其他个性因素的相关,结果仅仅发现了睁眼时的视觉想象生动性与yield1、yield2、yield3有显著正相关,但该分数也与自由回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那么这种显著正相关是否可能是由睁眼时想象生动性与自由回忆的负相关引起的?故而,我们控制了自由回忆与社会期望、自尊、心理控制源等因素,计算睁眼时视觉想象生动性与三种受暗示性指标的偏相关系数:与yield1,r=0.159,p>0.05;与yield2,r=0.180,p>0.05;与yield3,r=0.068,p>0.05。可见,在本研究中,较高的视觉想象生动性(睁眼时)与错误记忆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